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是治疗糖尿病的潜在靶标.内源性甾体化合物石胆酸具有温和的PTP1B抑制活性.将石胆酸3-OH氧化后,进一步修饰得到含有肉桂酸片段的石胆酸肟酯类衍生物,并通过~1H NMR、~(13)C NMR和HRMS鉴定其结构.生物活性筛选结果表明:所得目标化合物多数具有较强的PTP1B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12b的IC_(50)达到0.79μmol·L~(-1),是先导化合物石胆酸活性的15倍左右,同时该化合物对高度同源的T细胞蛋白酪氨酸磷酸酶(TCPTP)的选择性达到4倍左右.  相似文献   

2.
1,3-丙二胺或1,2-乙二胺的一端氨基通过单氨基保护,未保护的氨基和1,8-萘二甲酸酐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得到新化合物3;化合物3在盐酸的乙醇溶液作用下脱去保护基,得到化合物4;通过N,N-羰基二咪唑的缩合作用,化合物4和胆酸/脱氧胆酸反应,经过后处理得到胆酸-萘酰亚胺类衍生物5.所得到的化合物结构均经过1H NMR、13C NMR、ESI-MS、熔点测定等手段确认.  相似文献   

3.
通过母体化合物4-氨基吡啶(4-AP)与N-二异丙基磷酰化氨基酸(DiPP-AA)在Ph3P和C2Cl6体系下的缩合反应,将具有生物活性的氨基吡啶环引入到磷酸化氨基酸结构中,设计、合成了5个N-二异丙基磷酰化氨基酸-N-4-氨基吡啶衍生物A1~A5.所有目标化合物均经IR,1H NMR,13C NMR,31P NMR,MS的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河豚毒素(TTX)中毒的小鼠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并不同程度地延长了生存时间,而且毒性比母体化合物降低了.  相似文献   

4.
结构不对称三芳胺类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芳胺和3,5-二甲基碘苯为原料,利用乌尔曼(Ullmann)反应,合成出了4个结构不对称三芳胺衍生物1~4,除了化合物1之外均为新化合物.利用IR,1H NMR,13C NMR,HRMS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它们的光学、电化学和热稳定性质.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4个目标化合物在氯仿稀溶液中发出绿色荧光,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和热稳定性.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是潜在的空穴传输材料及发绿光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通过(O,O)-二烷基-α-苯基-α-氨基亚膦酸酯与4-取代芳基甲酸的缩合反应合成了12种目标化合物,产物结构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1 H NMR、13 C NMR和31P NMR)光谱和质谱进行了表征.为了进一步了解此类化合物的结构,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化合物4f,4g,4i,4j,4k和4l的单晶结构.分析了化合物4a-4f加氢离子的电喷雾多级质谱裂解规律,解释了重排离子r形成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6.
6-(4-取代苯基)哒嗪酮类衍生物具有较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设计并合成了6-(4-取代苯基)-5-甲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以乙酰苯胺为原料,经付-克酰化反应、氰化、水解、水合肼环化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并参考Born方法进行体外药理实验.目标化合物通过1H NMR,MS,IR,元素分析等证实了其结构.体外药理实验表明,目标化合物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7-氨基-6-硝基-[1,2,5]噁二唑并[3,4-b]吡啶-1-氧化物(1)与胺在温和条件下反应,氧化呋咱环开环,释放一分子次硝酸,得到了蓝绿色的开环产物2-胺取代的-3-亚硝基-4-氨基-5-硝基吡啶5a~5f.发现化合物1中的6-位硝基对其氧化呋咱开环起到关键作用.利用~1H NMR,~(13)C NMR和HRMS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体外抑制人肺癌细胞株(H522)和脑胶质瘤细胞株(U87)两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所有目标化合物均表现较强的体外肿瘤细胞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8.
以2,4-喹唑啉二酮为起始原料,通过氯代、Suzuki偶联和芳环亲核取代反应得到一系列2-取代苯氨基喹唑啉衍生物,并经~1H NMR,~(13)C NMR和HRMS进行结构确证.应用溴化噻唑蓝四氮唑(MTT)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初步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其中活性化合物4u和4v对Hela,A549和MCF-7三种肿瘤细胞株的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1,3-环己二酮和1,4-苯二甲醛为原料,在微酸介质中通过羟醛缩合和脱水反应,合成了9,9'-(1,4-亚苯基)-2H,2'H,3H,3'H,4H,4'H,5H,5H',6H, 6'H,7H,7'H,9H,9'H-十四氢-二-吖啶-1,1',8,8'-四酮(化合物Ⅰ). 提出了化合物Ⅰ生成的反应机理. 将化合物Ⅰ与季戊四醇在I2催化下反应,生成了目标化合物9,9'-(1,4-亚苯基)-2H,2'H,3H,3'H,4H, 4'H,5H,5H',6H,6'H,7H,7'H,9H,9'H-十四氢-二-吖啶-1,1',8,8'-四酮缩双季戊四醇(化合物Ⅱ),收率为40%. 产物和中间体用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 在含有螺环单元的化合物Ⅱ1H NMR中,亚甲基中的8个氢由于受手性轴和苯环的影响而裂分成8重峰.对影响反应的因素特别是副产物生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酚和氯乙酸为初始原料,经一系列反应,合成出了10个新型的含苯并咪唑环二酰肼衍生物7a~7j.利用1HNMR,13C NMR,2D NMR(包括HMBC,HSQC,1H-1H COSY和NOESY)和变温1H NMR技术对代表化合物7c进行了1H和13C NMR谱归属并确定了其空间结构,证明了其在室温及DMSO中存在着A和B两种互变异构体,并且A异构体占优势(87.65%).据此,对其它目标化合物的1H NMR也进行了归属,A异构体含量为80.55%~89.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