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化学系化学生态实验室的科研人员研制出二氧化硅凝胶基吸附剂,能识别浓度很低的有毒微量杂质。这种吸附剂还能够用来进行生态和刑事侦查鉴定,识别伪造品。该吸附剂表面为金属螯合物的改性剂,是一种络合物,具有不同成分和结构,能够浓缩、析出、分析鉴定有机物。吸附剂还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耐水解性,不会溶解和膨胀,因此适用于鉴定各种液体。  相似文献   

2.
西北大学化学系,作为西北地区最早培养化学专门人才的摇篮,初创于1923年,始设化学科;重建于1937年,正式设立化学系,经历了国立西安临时大学(由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北平大学和北洋工学院等平津地区高校迁陕组成)、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8)、国立西北大学(1939—1949)和西北大学(1949—)4个历史阶段,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3.
吸附与生物技术的耦合是实现燃料油品清洁生产的新发展方向, 提出了一种吸附剂生物再生循环使用的新耦合方法, 首先用吸附剂吸附脱除油品中的含硫化合物, 然后用微生物脱附吸附剂表面吸附的硫化物, 实现吸附剂再生. 利用Y型分子筛通过离子交换再用He保护自动还原的方法制备了π络合吸附剂吸附Cu(I)-Y, 以DBT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吸附剂的吸附性能. 以选择性脱硫菌德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elafieldii)R-8为生物催化剂, 考察了细胞浓度、油相体积、水相/吸附剂比对吸附剂脱附率的影响. 加入油相可以大大提高DBT脱附量和生成2-HBP的量. 增加水相中脱硫菌R-8的浓度、增大水相/吸附剂比, 可以实现DBT脱附, 促进DBT转化为2-HBP. 在水相脱硫菌株R-8浓度为75 g·L-1、水相/吸附剂比为300 mL/g、油相/水相比1/3(V/V)的条件下, 脱附的DBT在6 h内转化率达到89%, 24 h内转化率为100%. 生成2-HBP的量主要由吸附剂吸附硫化物的量、水相中微生物细胞的浓度、油相/水相体积比、水相/吸附剂比决定. 吸附剂经过正辛烷洗涤、100℃下干燥24 h、He保护450℃还原活化3 h, 再生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为新鲜吸附剂的95%.  相似文献   

4.
生物碳质吸附剂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作用及机理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松针为生物质代表,通过控制不同炭化温度(100~700℃),制备了一系列生物碳质吸附剂,表征了其结构和表面特征;以4-硝基甲苯为目标,探讨吸附剂在水中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机理及与其结构特征之间的定量关系,为制备经济高效吸附剂和预测其吸附性能与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生物碳质吸附剂的芳香性随炭化温度的升高而急剧增加、极性指数((N+O)/C)则急剧降低,逐渐从“软碳质”过渡到“硬碳质”,同时其比表面积则迅速增大.生物碳质吸附剂对水中4-硝基甲苯具有强的吸附能力,等温吸附曲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N指数和1gKf与其芳香性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定量描述了分配作用与表面吸附对生物碳质总的吸附作用的贡献.表面吸附的贡献量随炭化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大,表面饱和吸附量与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呈良好的线性正关系;硬碳质吸附剂的最大表面吸附量(Qmax,SA)与理论计算值(2.45μmol/m^2)相当,而软碳质吸附剂的Qmax.SA值则高于理论值.生物碳质的分配作用(Kom)取决于分配介质与有机污染物的“匹配性”和“有效性”,Kom值随(N+O)/C降低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日本吸附学会将于1992年5月17~22日在日本京都组织召开第四届吸附理论国际会议。会议内容包括:吸附剂的特性,新型吸附剂,吸附平衡和动力学,工业过程,生物吸附  相似文献   

6.
吸附与生物技术的耦合是实现燃料油品清洁生产的新发展方向,提出了一种吸附剂生物再生循环使用的新耦合方法,首先用吸附剂吸附脱除油品中的含硫化合物,然后用微生物脱附吸附剂表面吸附的硫化物,实现吸附剂再生.利用Y型分子筛通过离子交换再用He保护自动还原的方法制备了π络合吸附剂吸附Cu(I)-Y,以DBT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吸附剂的吸附性能.以选择性脱硫菌德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delafieldii)R-8为生物催化剂,考察了细胞浓度、油相体积、水相/吸附剂比对吸附剂脱附率的影响.加入油相可以大大提高DBT脱附量和生成2-HBP的量.增加水相中脱硫菌R-8的浓度、增大水相/吸附剂比,可以实现DBT脱附,促进DBT转化为2-HBP.在水相脱硫菌株R-8浓度为75g·L?1、水相/吸附剂比为300mL/g、油相/水相比1/3(V/V)的条件下,脱附的DBT在6h内转化率达到89%,24h内转化率为100%.生成2-HBP的量主要由吸附剂吸附硫化物的量、水相中微生物细胞的浓度、油相/水相体积比、水相/吸附剂比决定.吸附剂经过正辛烷洗涤、100℃下干燥24h、He保护450℃还原活化3h,再生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为新鲜吸附剂的95%.  相似文献   

7.
硼亲和吸附法是分离富集邻羟基物质的重要方法。为提高吸附剂的吸附容量,本研究采用聚乙烯亚胺修饰磁性纳米粒子,增加粒子表面引发剂的密度,再通过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SI-ATRP)将3-丙烯酰基苯硼酸原位聚合在纳米粒子表面,制备了一种高密度聚合物分子刷型的硼酸亲和磁性纳米粒子吸附剂。采用磁性分散固相萃取法对非邻羟基和邻羟基物质的混合液进行富集,发现此吸附剂对邻羟基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具有良好的吸附特异性;采用吸附等温线法测定了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发现此吸附剂对邻苯二酚、腺苷和卵清蛋白的吸附容量分别为(151±32)μmol/g、(123±18)μmol/g和1.5μmol/g,远高于传统吸附剂的吸附容量。采用所制备的硼酸亲和磁性纳米粒子对尿液中4种核苷和蛋清中的糖蛋白进行萃取,结果表明,此吸附剂能够有效去除生物样品中的干扰物,且对核苷具有较高的萃取回收率(83.8%~108.7%,RSD15%),对糖蛋白有特异性富集作用,说明此吸附剂在生物样品的选择性富集中具有良好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8.
以甘蔗渣为原材料,通过高温煅烧制备甘蔗渣吸附剂,用于降低生物柴油中的自由脂肪酸含量。采用SEM、热重分析仪对甘蔗渣吸附材料进行表征分析,研究不同煅烧温度对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吸附条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当甘蔗渣吸附材料煅烧温度为600℃、吸附剂用量0.30 g、吸附温度25℃、吸附时间100 min时,可以将生物柴油原料油的酸值降至0.4 mg/g。  相似文献   

9.
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含有生物类脂(三油酸甘油酯)的球形复合吸附剂, 该球形吸附剂是醋酸纤维素固定三油酸甘油酯形成的. 对其制备方法、形态结构及其对水中2种低浓度有机氯农药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新型生物类脂复合吸附剂性能稳定, 浸泡456 h后三油酸甘油酯无泄漏; 对水中低浓度的狄氏剂、艾氏剂两种有机氯农药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对正辛醇-水分配系数(logKow)较大的艾氏剂具有更快的吸附速度. 说明该吸附剂对水中亲脂性的有机物具有较高的吸附效能.  相似文献   

10.
吸附与生物技术的耦合是实现燃料油品清洁生产的新发展方向, 提出了一种吸附剂生物再生循环使用的新耦合方法, 首先用吸附剂吸附脱除油品中的含硫化合物, 然后用微生物脱附吸附剂表面吸附的硫化物, 实现吸附剂再生. 利用Y型分子筛通过离子交换再用He保护自动还原的方法制备了(络合吸附剂吸附Cu(Ⅰ)-Y, 以DBT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吸附剂的吸附性能. 以选择性脱硫菌德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elafieldii)R-8为生物催化剂, 考察了细胞浓度、油相体积、水相/吸附剂比对吸附剂脱附率的影响. 加入油相可以大大提高DBT脱附量和生成2-HBP的量. 增加水相中脱硫菌R-8的浓度、增大水相/吸附剂比, 可以实现DBT脱附, 促进DBT转化为2-HBP. 在水相脱硫菌株R-8浓度为75 g·L-1、水相/吸附剂比为300 mL/g、油相/水相比1/3(V/V)的条件下, 脱附的DBT在6 h内转化率达到89%, 24 h内转化率为100%. 生成2-HBP的量主要由吸附剂吸附硫化物的量、水相中微生物细胞的浓度、油相/水相体积比、水相/吸附剂比决定. 吸附剂经过正辛烷洗涤、100℃下干燥24 h、He保护450℃还原活化3 h, 再生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为新鲜吸附剂的95%.  相似文献   

11.
<正>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难治病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利用老鼠进行试验,发现将癌细胞检测剂与铁离子吸附剂同时使用的话,不仅能够发现通常的癌细胞,而且连恶性肿瘤干细胞也可以容易地被发现。运用这一技术把肿瘤干细胞一个不剩地清除掉,将可防止癌症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12.
武汉大学创建于1913年,始名武昌高等师范,后改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武昌大学、武昌中山大学;1928年定为国立武汉大学,至今延用武汉大学校名。武昌高师时期,设有数学理化部,陈鼎铭教授等开设了化学课程,当时毕业生就有从事化学教育工作的。  相似文献   

13.
任一丹  王爱丽 《应用化学》2015,32(7):825-830
开发了高效去除重金属Cr(Ⅵ)污染的生物吸附剂,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干粉吸附剂,通过单因素分析考察了吸附时间、吸附剂颗粒大小、溶液初始pH值、吸附剂用量、Cr(Ⅵ)初始浓度以及离子强度等对重金属离子Cr(Ⅵ)的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对吸附效果影响显著的因素有Cr(Ⅵ)初始浓度、吸附剂颗粒大小、溶液初始pH值和离子强度;其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相关系数为0.9998;菹草对Cr(Ⅵ)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  相似文献   

14.
Purdul大学的科学家正在发展一种使塑料成为生物可降解的新方法,这种方法是使以石油为基础的聚合物和纤维索或淀粉结合起来。Purdul大学的聚合物化学家Ramani Narayan说这个方法使废弃物的处理变得容易,并使美国过程的玉米找到新的出路。他指出,天  相似文献   

15.
石油作为全球主要能源之一,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土壤中的石油烃是环保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土壤中石油烃检测的主流方法是以丙酮与正己烷的混合溶剂进行提取,旋蒸后利用无水硫酸钠去除残余水分,再用硅镁型吸附剂净化后进行下一步检测。现有方法步骤繁琐,耗时长,需消耗大量有机溶剂,且旋蒸设备不具便携性,难以应用于现场分析。土壤中石油烃提取的关键在于有效去除土壤中的水分。本工作通过对现有标准方法和文献方法的优化和改进,建立了一种新的土壤中石油烃(C10~C40)的前处理方法:硅胶脱水-环己烷提取。其具体步骤是在土壤样品中加入硅胶,经过混合研磨脱除土壤中的水分,然后采用环己烷浸泡提取、Florisil固相小柱净化,即可进行测试。以气相色谱对该方法进行了系统测评,实验结果表明当加入土壤实际含水质量10倍的硅胶、以40 mL环己烷浸泡提取15 min时,能够获得较满意的提取效果。本方法的回收率为74.1%~103.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10.1%。本方法简化了样品前处理步骤,减少了有毒溶剂的使用,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工作效率,不仅可用于石油烃的实验室分析,也为石油烃现场快速...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主研发的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技术继成功用于天然产物活性成分提取后,又在酝酿新的突破。不久前,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与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石油研究所签订了模拟移动床设备研发合作协议书,将研制适合高温高压条件下使用的烃类化工设备,石油化工、生物产业将成为这一精细分离技术的又一个用武之地。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技术是一种高效、先进的分离纯化技术,应用领域遍及石油化工、食品、精细化工、生物发酵和医药等。  相似文献   

17.
二、教师的培养1949年5月日本颁布了“教育职员免许法”。原来的国立师范系统被“开放证书”系统所取代;任何大学或短期大学(大专)都可以培养普通教育师资。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以柚子皮为原料,制备了性能优良的磁性生物炭吸附剂,建立了快速检测氯胺酮的磁性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扫描电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磁性生物炭。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了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溶液pH值,并采用Box-Behnken设计实验考察了解吸剂比例、解吸体积、解吸时间对水中氯胺酮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 100 μg·L-1范围内,氯胺酮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 > 0.999,检出限为0.263 μg·L-1,定量下限为0.878 μg·L-1。方法在不同水样中的加标回收率为84.0% ~ 99.9%,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40% ~ 3.4%和0.25% ~ 1.9%。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高效,灵敏度高,适用于水中氯胺酮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升含铀废水的净化效果,制备一种新型磁性复合生物吸附剂,用于铀离子的吸附实验研究,运用BET吸附理论、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光谱(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吸附剂进行表征,对吸附动力学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Fe3 O4和啤酒酵母粉质量比为1:2,溶液pH值为5、吸附剂用量为0.05 g、初始浓度...  相似文献   

20.
研究快速溶剂萃取对低含量油污染土壤中总石油烃的萃取效果,并与索氏提取、超声萃取、微波萃取进行比较。制备了模拟污染样品,并以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快速溶剂萃取条件,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石油烃含量。结果表明快速溶剂萃取低含量油污染土壤中总石油烃的最佳条件为:压力为1.03×10~7Pa时,萃取15min,萃取温度100℃,循环4次,氮气吹扫45s,萃取剂为丙酮-二氯甲烷(1+1)混合液。按上述方法对不同污灌年限的土壤进行总石油烃含量测定,得到新疆某污灌区土壤中石油烃的质量分数为211.05~389.50mg·kg~(-1),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2.3%~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