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铝(Ⅲ)与生命体中重要的有机分子α-酮戊二酸的作用机制,我们采用了电位滴定、核磁共振、拉曼光谱和分子力学计算对酸性溶液中的反应体系的配位作用和互变异构进行了分析, 并采用电喷雾质谱以及固体和溶液核磁共振谱表征了浓溶液反应体系中的沉淀,来说明铝(Ⅲ)对α-酮戊二酸的催化脱羧反应过程。得到如下实验结论:(1)配位作用:铝(Ⅲ)与α-酮戊二酸在酸性溶液中配位形成1∶1[AlLH2+,AlL+,AlLH-1]和1∶2[AlL2]-,AlL2]H-2]3-]的单核形态以及2∶1[Al2]L4+]的双核形态。(2)互变异构:在酸性溶液中Al3+通过配位作用促进α-酮戊二酸烯醇化,生成易于脱羧的β、γ-不饱和酸的结构。(3)催化脱羧:由于铝(Ⅲ)的电子沉降作用,使β、γ-不饱和酸更易脱羧,如果是1∶2的形态,则脱羧生成沉淀。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采用铬蓝黑R(EBBR)-示波计时电位法分别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直接检测天然水中的无机单核铝[Ali]和总单核铝[Ala]浓度.并用该法测定了酸消化水样中的总铝[AlT],由[Ala]-[Ali]间接得到有机单核[Alo],[AlT]-[Ala]得到酸溶态铝[Alr],从而实现了水中5种Al形态的电化学测定.实验条件和结果如下在碱性pH=8.0的0.5 mol*L-1 KCl+0.1 mol*L-1 Na2B4O7缓冲溶液中, EBBR切口为Ep1= -0.60 V,加入铝后出现新切口,Ep2=-1.05 V,检测线性范围为5×10-7~7×10-5 mol*L-1,检测下限为2×10-7 mol*L-1,在5× 10-6 mol*L-1 Al时相对标准偏差为4.6% (n=10).分别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测定了水样中的铝浓度,发现在酸性下测定的是无机单核铝,而在碱性下则是总单核铝(包括无机单核铝和有机单核铝两部分).据此实现了对铝形态的区分,测定了20多个实际水样,与Driscoll方法所获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以2-(N,N-二(2-吡啶甲基)氨甲基)-6-醛基-4-甲基苯酚(HL)为配体合成了一个新的双核钙配合物[Ca_2L_2(NO_3)_2](1)和一个单核镉配合物[Cd(HL)(NO_3)_2](2),在碱性条件下,2能转化为双核镉配合物[Cd_2L_2(NO_3)_2]·H_2O(3)。分别对它们进行了红外、质谱、元素分析和单晶结构表征。配合物1和3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分别为P21/c和C2/c,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单晶结构表明,配合物1含有一个酚氧桥连的双核钙单元[Ca_2O_2],每个钙均为八配位的扭曲十二面体构型[CaN_3O_5],配位原子分别来自一个配体L-的3个氮原子和一个酚氧原子、另一个配体L-的一个酚氧原子和一个醛氧原子以及一个硝酸根的2个氧原子。2是一个单核镉配合物,八配位镉的配位构型是扭曲的十二面体[CdN3O5],配位原子分别来自配体HL的3个氮原子和一个酚氧原子以及2个硝酸根的4个氧原子,醛基不参与配位。配合物3含有一个酚氧桥连的双核镉单元[Cd_2O_2],每个镉均为七配位的单帽三棱柱构型[CdN_3O_4],配位原子分别来自一个配体L-的3个氮原子和一个酚氧原子、另一个配体L-的一个酚氧原子和一个醛氧原子以及一个硝酸根的一个氧原子。  相似文献   

4.
4-酰基吡唑啉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配体.其所具有的酮式和烯醇式异构体并存且含有多个配位原子的特性使得该类化合物在与金属离子配位时存在多种配位方式,从而形成单核、同双核、异双核和多核等金属配合物[1-5].  相似文献   

5.
以2,3-二苯基吡嗪(H_2dpp)、5-甲基-2,3-二苯基吡嗪(H2mdpp)和2,3-二苯基喹喔啉(H_2dpq)为配体,乙酰丙酮(Hacac)为辅助配体,合成了一类单核和双核金属铂配合物[Pt(Hdpp)(acac)](1)、[Pt2(dpp)(acac)2](2)、[Pt(Hmdpp)(acac)](3)和[Pt(Hdpq)(acac)](4),并且得到了配合物2、3和4的晶体结构数据。通过对单核配合物1的类似物配合物3和双核配合物2的配位平面、分子扭曲程度等的晶体结构分析,我们合理地推断以2,3-二苯基吡嗪为配体的双核配合物2具有比相应的单核配合物1更加扭曲的分子平面。通过对配合物1和2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激发光谱的比较,发现由于双核配合物2在激发态的构型变化造成了激发光谱中最低能带比相应的最低能量吸收带光谱红移了18 nm。因此,尽管双核配合物2具有与单核配合物1类似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最低能吸收带仅比单核配合物1红移5 nm,但是双核配合物2的最大发射峰值λmax为609 nm,比单核配合物1(λmax=546 nm)红移了63 nm。双核配合物2的发射光谱红移现象与配合物的分子构型直接相关。分子扭曲程度更大的双核配合物2在激发态可能发生了一个向平面性更好的构型转变过程,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激发态能量,造成了发射光谱的红移。  相似文献   

6.
由含氮杂环的有机羧酸分子建筑块与金属离子构筑的配位聚合物不仅具有多样的拓扑结构类型,而且在光学、磁学、吸附分离、催化等领域中显示出潜在的应用价值[1,2]。咪唑-4,5-二羧酸(H3IDC)具有N/O两种配位原子和广泛的生物学特性,且随着酸度的变化以不同的酸根离子存在(H2IDC-,HIDC2-,IDC3-),从而形成多样的配位模式,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有机羧酸桥配体与金属离子构筑配位聚合物。迄今为止,已有咪唑-4,5-二羧酸与钴、钠构筑的四方型配合物[3],与镉的单核和一维配合物[4,5],与锰形成的单核[6,7]、双核[8,9]、一维链状[10]配合物结构的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硫脲类金属配合物在配位化学、生物化学、医药等领域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重视[1,2]。四氢化咪唑-2-硫酮(imdt)又称乙撑硫脲,是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代谢产物。它属于硫酰胺杂环化合物,含—N(H)—C(=S)—=—N=C(—SH)—结构互变活性基团,表现出配位多样性,与金属铜可以形成单核[3]和双核[4,5]配合物。本文合成了四核Cu(I)配合物[Cu4(imdt)9](NO3)4·6H2O,对该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晶体结构。1实验部分1·1试剂与仪器配体四氢化咪唑-2硫酮(C3H6N2S,imdt)按文献合成[6],其它药品…  相似文献   

8.
利用分子力学计算,1~H NMR,(13)~C NMR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研究了α -α'-顺式二表明,它们的优势构象骨架仍是[333]-2-酮,在晶体和溶液中,它们 的优势构象均为。α-角顺,α'-边外构象.在溶液中,相同取代基的α,α'-顺 式二取代环十二酮存在两种互为镜象的[3333]-2-酮对映体构象,学平衡之中;不 同取代基的α,α'-顺式二取代环十二酮存在体积较大的基团为边外取代的[3333] -2-酮和角顺取代的[3333]-2-酮两种构象,两种构象也处于动力学平衡之中,以较 大基团为边外取代的[3333]-2酮构象占优势.  相似文献   

9.
α,α'-顺式二取代环十二酮的构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分子力学计算,1~H NMR,(13)~C NMR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研究了α -α'-顺式二表明,它们的优势构象骨架仍是[333]-2-酮,在晶体和溶液中,它们 的优势构象均为。α-角顺,α'-边外构象.在溶液中,相同取代基的α,α'-顺 式二取代环十二酮存在两种互为镜象的[3333]-2-酮对映体构象,学平衡之中;不 同取代基的α,α'-顺式二取代环十二酮存在体积较大的基团为边外取代的[3333] -2-酮和角顺取代的[3333]-2-酮两种构象,两种构象也处于动力学平衡之中,以较 大基团为边外取代的[3333]-2酮构象占优势.  相似文献   

10.
晶体工程是根据分子堆积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将超分子化学的原理、方法以及控制分子间作用的策略用于晶体,以设计出结构新颖、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新晶体[1].超分子间的非共价作用主要包括氢键 [2]、π-π堆积作用 [3]、阳离子-π作用和疏水缔合等,通过选择不同结构的配体,使其在配合物中产生多种非共价作用,是实现从分子到材料的一条重要途径.在配位超分子化合物的设计中,柔性配体相对于刚性配体使用较少[4].α,ω-二元脂肪羧酸根[-OOC-(CH)2n -COO-]具有C-C单键骨架和4个终端羧酸氧原子,单键展现出优良的挠性,而羧基有多种配位方式[5,6].如果再引入端基配体邻菲啰啉,邻菲啰啉的的刚性与二元脂肪羧酸根的柔性进行有机结合,可能形成结构新颖的超分子体系[7,8].本文以镉(II)为中心离子,分别以丁二酸和戊二酸作为第一配体,以邻菲啰啉作为端基配体,在常温下合成了配合物 [Cd2(phen)2(succ)(H2O)2](NO3-)2 ·3H2O (1)和[Cd2(phen)2(glut)2][Cd2(phen)2(Cl-)2]·2NO3-·14H2O(2)(succ =丁二酸,glut=戊二酸,phen=邻菲啰啉).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表明,配合物1由丁二酸根单齿桥联两个Cd2+形成双核单元,进一步由氢键桥联成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2含有两个独立结构,分别由戊二酸根和CI-桥联为双核单元,相邻的双核独立单元之间依靠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构筑成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1.
α-单取代环十二酮构象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分子力学计算,单晶X射线分析和~1H NMR技术研究了α-单取代环十二酮 的构象。结果表明,它们的优势构象的环骨架仍是[3333]构象,而羰基则在2-C位 置上。在晶体中,它们的优势构象为α-角顺取代[3333]-2-酮构象,而在溶液中 则取α-角顺取代和α-边外取代[3333]-2-酮两种构象,且两种构象处于动力学 平衡之中,以α-边外取代[3333]-2-酮构象占优势。  相似文献   

12.
《化学学报》2012,70(3)
水热法合成了5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d(TFSA)(2,2'-bpy)2]n(1),[Mn(HFGA)(phen)2]n(2),[Co(TFSA)(bpp)2(H2O)2]n(3),[Zn(TFSA)(bpp)2(H2O)2]n(4)和[Cu(HFGA)(phen)]n(5)(TFSA=四氟丁二酸,HFGA=六氟戊二酸,2,2'-bpy=2,2'-联吡啶,phen=1,10-邻菲啰啉,bpp=1,3-二吡啶基丙烷),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和2具有相似的1D链结构,四氟丁二酸和六氟戊二酸以两个单齿羧基氧原子分别配位于Cd2+和Mn2+离子,2,2'-联吡啶和1,10-邻菲啰啉分别螯合配位于Cd2+和Mn2+离子.配合物3和4具有相似的1D链结构,1,3-二吡啶基丙烷以两个端基氮原子桥联金属离子,四氟丁二酸和六氟戊二酸分别以单齿方式配位.配合物5是具有{4.82}拓扑的2D网结构,六氟丁二酸配体通过单齿/双齿-桥联模式连接Cu2+离子.5个配合物均通过分子间弱作用进一步构筑成3D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3.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表征了5个配合物[Cu LCl2]·CH3COCH3(1)、[Zn LCl2]·CH3COCH3(2)、[Zn L(NO3)2]·0.5CH3COCH3(3)、[Ag L2]Cl O4(4)和[Ag L2]BF4(5)(L=2-(5-氯-8-喹啉氧基)-1-(吡咯烷-1-基)乙酮)。配合物1和2同构,五配位的中心金属离子采取扭曲的四方锥配位构型,与来自配体L的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及2个氯离子配位。而在配合物3中,锌离子与1个三齿配位的配体L,1个单齿配位的硝酸根和1个双齿配位的硝酸根配位,配位构型为扭曲的八面体。配合物4和5中,中心金属与配体的比例为1∶2。银离子与2个三齿配位的配体L配位,采取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乙腈溶液中,配合物1、2、4和5在410 nm处的最大荧光发射峰与配体L相似。而配合物3由于配体到锌离子之间的能量转移,最大荧光发射峰红移至430 nm。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衍生物对Zn(Ⅱ)的吸附动力学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萍  黄可龙  李桂银 《化学通报》2006,69(7):503-507
利用吸附体系研究了Zn(Ⅱ)与壳聚糖衍生物的吸附行为。评价了Zn(Ⅱ)在壳聚糖衍生物上的吸附能力。探讨了壳聚糖衍生物对Zn(Ⅱ)的吸附动力学行为,动力学实验数据与二级动力学模型相吻合,表明化学吸附过程为速率控制步骤。通过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壳聚糖衍生物与Zn2 的配位机理。结果表明,配合物中Zn2 与α-酮戊二酸缩壳聚糖中羧基氧原子和氨基氮原子配位,与羟胺α-酮戊二酸缩壳聚糖配位的配位原子为—NH—中的氮原子、羟肟酸中的氧原子及羰基中的氧原子。  相似文献   

15.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表征了3个配合物[Cu LCl2]·CH3CN(1),[Cu LBr2]·CH3CN(2)和[Zn L(NO3)2]·CH3CN(3)(L=2-(5-氯-8-喹啉氧基)-1-(吡咯烷-1-基)乙酮)。在配合物1和2中,五配位的铜离子采取扭曲的四方锥配位构型,与来自配体L的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及2个卤离子配位。而在配合物3中,锌离子与1个三齿配位的配体L,1个单齿配位的硝酸根和1个双齿配位的硝酸根配位,配位构型为扭曲的八面体。乙腈溶液中,配合物1和2在410 nm处的最大荧光发射峰与配体L的相似,强度有所降低。而配合物3由于配体到锌离子之间的能量转移,最大荧光发射峰红移至430 nm。  相似文献   

16.
胡斌  颜流水  张爱琴  黄伟 《无机化学学报》2012,28(12):2540-2547
本文报道了1个基于3,8-二噻吩-1,10-菲啰啉(dtphen)的双核锰(Ⅱ)配合物1[trans-Mn2Cl4(dtphen)2]和2个基于3,8-二甲基噻吩-1,10-菲啰啉(dmtphen)的单核锰(Ⅱ)和单核钴(Ⅱ)配合物2和3(分子式分别为[cis-MnCl2(dmtphen)2]和[cis-CoCl2(dmtphen)2])的合成、波谱和晶体结构表征。其中,2个锰(Ⅱ)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呈现不同的配位模式,由于噻吩环上甲基引入所产生的位阻效应,导致单核配合物2和3中,两配体中的噻吩环相对于1,10-菲啰啉环呈现相同的反式/反式分子构型,其二面角分布在14.1(1)°~51.5(1)°。而对于双核配合物1,由于没有甲基位阻的影响,其相应芳环之间二面角减少至2.0(1)°~20.2(1)°,且配体呈现顺式/反式分子构型。  相似文献   

17.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Ni(L)(HL)](SO_4)_(0.5)·3CH_3OH (1)和[Cu_2(L)_2SO_4]·1.5CH_3OH (2)的结构(HL为3-甲基-2-乙酰吡嗪苯甲酰腙)。单晶衍射实验结果表明,在配合物1中,Ni(Ⅱ)中心离子与2个酰肼配体的[ONN]配位原子组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2的最小非对称单元中含有1个独立的双核Cu(Ⅱ)配合物分子,它的2个Cu(Ⅱ)中心由2个酰肼配体中的2个O原子桥联。每个Cu(Ⅱ)离子还与L-配体中的2个氮原子和η_2-SO_4~(2-)阴离子中的1个O原子配位,拥有扭曲的四方锥配位构型。此外,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和DNA的结合能力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18.
196 7年 ,Cannon等[1] 即已合成了“N2 O4 ”六啮配位体 H2 L及其钴 ( )配合物 ,并由表征推测该单核配合物具有八面体构型 ,即去质子化的配体 L 的所有配位原子均参与配位 .当用另一脂基—OCH2 CH(OH) CH2 O—替代 H2 L链中部的—OCH2 CH2 O—基时 ,所产生的同系物配体 H2 L′[1 ,3-双 (邻 -香草叉亚胺基 )苯氧基 -2 -丙醇 ]的铜 ( )和镍 ( )的配合物 [M2 L′2 ](Py) 2 (H2 O) 2 却是双核的 ,且其中 L′的上述脂基的氧原子均未参与配位 ,L′实际上是一四啮配体[2 ,3] .目前电化学的研究已经可以通过对配体的合理设计而控制 Sc…  相似文献   

19.
蒋勇  邱晓  李夏 《化学学报》2012,(3):98-105
水热法合成了5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d(TFSA)(2,2’-bpy)2]n(1),[Mn(HFGA)(phen)2]n(2),[Co(TFSA)(bpp)2(H2O)2]n(3),[Zn(TFSA)(bpp)2(H2O)2]n(4)和[Cu(HFGA)(phen)]n(5)(TFSA=四氟丁二酸,HFGA=六氟戊二酸,2,2’-bpy=2,2’-联吡啶,phen=1,10-邻菲啰啉,bpp=1,3-二吡啶基丙烷),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和2具有相似的1D链结构,四氟丁二酸和六氟戊二酸以两个单齿羧基氧原子分别配位于Cd2+和Mn2+离子,2,2’-联吡啶和1,10-邻菲啰啉分别螯合配位于Cd2+和Mn2+离子.配合物3和4具有相似的1D链结构,1,3-二吡啶基丙烷以两个端基氮原子桥联金属离子,四氟丁二酸和六氟戊二酸分别以单齿方式配位.配合物5是具有{4.82}拓扑的2D网结构,六氟丁二酸配体通过单齿/双齿-桥联模式连接Cu2+离子.5个配合物均通过分子间弱作用进一步构筑成3D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具有一定空阻的配体α-萘硫酚及其铜的配合物[α-C~1~0H~7SCu]~n。它在PPh~3存在下与CS~2反应,获得了CS~2在其Cu-S键中的插入产物,用X射线衍射法测得其晶体结构为[Ph~3P)~2Cu(α-C~1~0H~7SCS~2)]·CS~2(1)。由此单核插入产物与混合溶剂CH~2Cl~2/CH~3OH反应,培养出产物的晶体,测定结构为(Ph~3P)~2Cu(α-C~1~0H~7S)~2Cu(PPh~3)(2)。化合物(1)是以铜原子为中心的配合物,铜原子以变形四面体与硫代黄原酸α-C~1~0H~7SCS~2^-的两个S原子和两个Ph~3的P原子配位。化合物(2)为中性双核铜配合物,2个萘硫酚配体的硫原子桥连2个铜原子,组成了四边形。2个铜原子配位情况不同,Cu(1)采用平面三配位构型,分别与2个桥连的硫原子和1个PPh~3的磷原子配位,而Cu(2)则与2个桥连的硫原子和2个PPh~3的磷原子形成变形四面体配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