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侯明  张静 《分析试验室》2003,22(Z1):238-238
探讨了荧光红与曙红Y之间的荧光能量转移,研究了Cu(Ⅱ)-荧光红-曙红Y-邻菲罗啉能量转移荧光猝灭体系的最佳条件,建立了荧光分析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λex/λem=404.7 nm/545 nm,乳化剂0P存在下,荧光红的荧光光谱(λem=524 nm)和曙红Y的吸收光谱(λmax=520 nm)能有效重叠.当荧光红和曙红Y单独存在时,其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524 nm和545 nm;当荧光红和曙红Y同时存在时,曙红Y的最大发射波长不变,但其荧光强度明显增大,可见,荧光红和曙红Y分别作为能量给予体和能量接受体发生能量转移,使曙红Y荧光光谱灵敏度增大.在pH 6.5~7.6的KH2PO4-NaOH缓冲溶液中,Cu(Ⅱ)与曙红Y和邻菲罗啉形成配合物使曙红Y的荧光猝灭,加入荧光红后,体系的荧光猝灭值大大增加.利用荧光红-曙红Y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铜,提高了测定铜的灵敏度和选择性.铜含量在0~250μg/L范围内与曙红Y的荧光猝灭程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0.082μg/L;测定100μg/L铜溶液,其相对标准偏差为4.6%;样品加标回收率为101%~107.7%.方法已应用于人发、茶叶中痕量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侯明  张静 《分析科学学报》2004,20(6):619-621
在λex/λem=404.7/550nm,乳化剂OP存在下,荧光红-曙红Y能够发生有效能量转移,使曙红Y荧光强度大大提高;在pH6.5~7.6的KH2PO4-NaOH缓冲溶液中,Cu(Ⅱ)与曙红Y和邻菲罗啉形成配合物,使曙红Y的荧光猝灭,从而建立了测定痕量铜的荧光分析新方法。铜含量在0~250μg/L范围内与曙红Y的荧光猝灭程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0.82μg/L;测定100μg/L铜溶液,其RSD为4.6%(n=11);样品加标回收率为102.1%~105%。本法用于人发、茶叶和大米中痕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在弱酸性缓冲溶液中,乙基曙红(EE)、赤藓红(ET)和荧光桃红(PX)3种卤代荧光素与盐酸西布曲明(SH)形成离子缔合物,导致吸收光谱发生变化和荧光猝灭。研究了反应产物的吸收和荧光光谱特征,适宜的反应条件,据此建立了以卤代荧光素为光谱探针的灵敏、简便、快速测定SH的新方法。其中ET体系褪色反应灵敏度最高,对SH的线性范围为0.1~4.0μg/mL,检出限为0.06μg/mL;PX-SH体系的荧光猝灭法对SH的线性范围是0.2~4.6μg/mL(λex/λem=540nm/560nm),检出限为0.09μg/mL。讨论了离子缔合反应对荧光及吸收光谱的影响及卤代荧光素荧光猝灭和褪色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曙红Y的荧光反应及其分析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SAA)在水溶液中与曙红Y的荧光反应,发现当CSAA单体与曙红Y形成离子缔合物时,荧光发生猝灭,而CSAA胶束与曙红Y作用又会出现一个新的、更强的荧光.荧光猝灭反应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对于不同的CSAA,其检测限在6.6~12.0ng/mL之间,可用于痕量CSAA的测定.此外,荧光猝灭和新荧光的产生也为研究表面活性剂和荧光染料在溶液中的存在状态提供了新的途径.还研究了反应体系的荧光特征、适宜条件并讨论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5.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曙红Y的荧光反应及其分析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SAA)在水溶液中与曙红Y的荧光反应, 发现当CSAA单体与曙红Y形成离子缔合物时, 荧光发生猝灭, 而CSAA胶束与曙红Y作用又会出现一个新的、更强的荧光。荧光猝灭反应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对于不同的CSAA, 其检测限在6.6-12.0ng/mL之间, 可用于痕量CSAA的测定。此外, 荧光猝灭和新荧光的产生也为研究表面活性剂和荧光染料在溶液中的存在状态提供了新的途径。还研究了反应体系的荧光特征、适宜条件并讨论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
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加替沙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λ_(ex)/λ_(em)=470/566 nm、BR缓冲溶液(pH=5.7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介质中,吖啶橙(AO)与罗丹明6G(R6G)间能发生有效的能量转移,使R6G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加替沙星的加入,使R6G的荧光发生猝灭.应用AO-R6G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加替沙星含量,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加替沙星的浓度在0.6~9.0 μmol·L~(-1)范围内与R6G荧光猝灭程度呈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0.52 μmol·L~(-1);平行6次测定样品相对标准偏差为0.62%~0.84%;回收率为90.0%~105%.常见金属离子及药物敷料对测定无干扰,不经分离直接用于药物中加替沙星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徐之冀  严拯宇  祁争健  查隽 《化学通报》2016,79(12):1173-1177
在水溶液中,量子点与有机荧光染料之间可能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本文以发射波长470nm的Cd S量子点为供体,曙红Y为受体,建立了Cd S量子点-曙红Y的FRET体系,研究了该体系的FRET参数。该体系受体供体数目比为8,猝灭效率为45.6%,增强效率为20.1%;供体-受体间的距离为4.4nm;临界能量转移距离为2.4nm。  相似文献   

8.
在HCl-NaOAc酸性缓冲介质中,曙红Y(EY)与盐酸吡格列酮(PGH)反应形成1∶1的离子缔合物,不仅引起曙红Y的荧光猝灭(FLU),更能导致共振散射(RRS)的显著增强。荧光猝灭的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λex=524nm和λem=544nm;最大共振散射波长为308nm,并在540nm处产生一共振峰。方法的线性范围分别为9.04×10-7~2.05×10-5mol/L(FLU)和1.6×10-7~5.1×10-6mol/L(RRS),检出限分别为1.88×10-7mol/L(FLU)和4.82×10-8mol/L(RRS)。研究了荧光和共振散射的光谱特征、适宜的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据此建立了灵敏、简便、快速测定抗糖尿病药物盐酸吡格列酮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p H 7.40的磷酸盐(PBS)缓冲溶液中,盐酸头孢他美酯(CPH)可使5-溴水杨基荧光酮(5-Br SAF)的内源性荧光显著猝灭,据此建立了荧光猝灭法测定CPH的新方法。CPH的浓度在8.0×10-10~1.8×10-8mol/L范围内与体系的荧光猝灭值△F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3.8×10-10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1.8%(n=5,c=8.0×10-9mol/L)。方法用于样品中CPH的测定,回收率为98.0%~103.5%。对体系的猝灭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测定荧光寿命、探讨温度对猝灭常数的影响以及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确定CPH与5-Br SAF之间的猝灭过程为静态猝灭。  相似文献   

10.
在pH 5.5的乙酸盐缓冲溶液中,并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存在下,曙红Y与罗丹明B之间发生能量转移,导致罗丹明B的荧光增强;而在40℃温度条件下,当有锰(Ⅱ)存在时,罗丹明B在波长576nm处的荧光发射发生猝灭现象。进一步试验表明,当在激发波长为508nm和发射波长为576nm的条件下,上述荧光猝灭的强度ΔF,即试液中无锰(Ⅱ)及有锰(Ⅱ)存在时所测得的荧光强度F1及F2之差,与锰(Ⅱ)的浓度在1.0×10-8~2.0×10-7 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4.0×10-9 mol·L~(-1)。据此提出了测定样品中痕量锰(Ⅱ)的荧光光谱法。应用此方法对同一试样中痕量锰作了测定,并以此样品作基体,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为106%,样品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1)为4.8%。  相似文献   

11.
刘保生  高静  杨更亮 《分析化学》2005,33(4):546-548
研究了吖啶橙(AO)与罗丹明6G(R6G)之间能量转移的最佳条件。在pH=7.20的Tirs-HCl缓冲溶液,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介质中,AO-R6G能够发生有效能量转移,使R6G荧光增强。蛋白质的加入使R6G荧光猝灭,以此建立了利用AO-R6G荧光共振能量转移间接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牛血清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工作曲线线性范围分别为1.0~31和1.0—30mg/L;检出限分别为0.32和0.33mg/L;平行6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1%~2.0%;回收率为96.7%~103.2%。此方法的稳定性好,选择性高,用于人血清试样中总蛋白含量的测定,与常用的双缩脲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以谷胱甘肽稳定的CdTe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基于荧光猝灭法对过氧化氢进行了定量检测,考察了缓冲溶液体系、量子点浓度、反应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7.2的Na2HPO4-NaH2PO4缓冲液中,反应时间为15min,过氧化氢浓度为1.0×10-6~3.0×10-5 mol/L范围时,其线性回归方程为△F=9.78+7.56c(10-6 mol/L),线性相关系数和检测限分别为0.9992和1.27×10-8 mol/L。谷胱甘肽稳定的CdTe量子点荧光猝灭法已用于水样的测定,回收率在96%~10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3.3%,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运用荧光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胡椒酸丁二醇单酯(简称BPM)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胡椒酸丁二醇单酯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导致BSA内源性荧光猝灭,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其猝灭速率常数为Kq为1.077×1013L/(mol.s)(25℃)、0.946×1013L/(mol.s)(37℃)。利用荧光猝灭反应测得结合常数KA为2.6×106(25℃)、3.4×106(37℃),结合位点数n为1.30(25℃)、1.33(37℃)。根据Frster能量转移理论得到结合距离r=2.92nm(25℃)、2.66nm(37℃)和能量转移效率E=0.45(25℃)、0.43(37℃)。通过热力学参数计算,确定胡椒酸丁二醇单酯与BSA的相互作用是熵增加和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主要作用力是疏水作用力。  相似文献   

14.
荧光猝灭法测定维生素C片和果汁饮料中抗坏血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丹明B溶液在激发波长(λex)为365nm时,在发射波长(λem)580nm处有最大荧光发射强度。如向罗丹明B溶液中加入碘溶液(I3-),由于两者之间反应生成缔合物而使其荧光猝灭,但罗丹明B发射荧光的峰位未变。如在此猝灭反应之前加入一定量的抗坏血酸(AA),则上述猝灭作用由于I3^-被AA还原而失效,使荧光得以重现。进一步试验表明,在总体积为50mL中,1×10^-3 mol·L^-1碘溶液为2.0mL,1.0×10^-4 mmol·L^-1罗丹明B溶液为5.00mL,pH 4.7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为5.0mL,在常温下反应10min的条件下,抗坏血酸的浓度在40μmol·L^-1内与其对应的荧光强度之间呈线性关系(注:抗坏血酸反应在碘溶液及罗丹B溶液之前加入),其检出限(3s/k)为5.6×10^-9 mol·L^-1。根据以上事实,提出了应用上述荧光猝灭法间接测定维生素C片剂及注射液中抗坏血酸的含量。分析时取片剂样品5片,研磨混匀后称取25.0mg溶于水中,并定容至250.0mL,取1.00mL溶液按上述方法测定。注射液样品则取0.10mL,加水定容至250.0mL,取1.00mL溶液进行测定。在实际样品基础上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为97.4%(片剂)和98.4%(注射液),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依次为2.3%,1.7%。还应用此方法测定了3种果汁饮料,所测得结果与用碘量法校对的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5.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生理酸度条件下,头孢噻肟对牛血清白蛋白,Cu(Ⅱ)对牛血清白蛋白以及Cu(Ⅱ)对头孢噻肟和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Ⅱ)和头孢噻肟均可使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发生静态猝灭,并且在Cu(Ⅱ)存在下,头孢噻肟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显著增强。根据荧光猝灭双倒数图计算头孢噻肟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为3.11×104L/mol,结合位点数为1.03;二元配合物Cu(Ⅱ)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常数为1.13×103L/mol,结合位点数为0.74。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微透析取样-流动注射电化学检测法测定表柔比星与牛血清白蛋白体外结合参数的方法。流动相为pH 3.0的0.1 mol/L H3PO4-NaH2PO4缓冲液(含3.4×10﹣5mol/L Na2EDTA),流速为0.3 mL/min。电化学检测的工作电极为玻碳电极,工作电位为0.52V。表柔比星浓度在5.0×10-5~5.0×10-7 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9997,检出限为2.0×10-7mol/L。结合微透析取样,实现了对表柔比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参数的测定。表柔比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体外结合符合Scatchard曲线,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分别为2.41×104L/mol和4.02。  相似文献   

17.
孔雀石绿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在缓冲溶液中不同温度下孔雀石绿(MG)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MG对BSA的内源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过程. 测定了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 KA分别为7.69×104 L·mol-1(10 ℃)、5.31×104 L·mol-1(20 ℃)和4.85×104 L·mol-1(37 ℃), MG与BSA以摩尔比1:1结合. 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 求出了37 ℃时给体(MG)和受体(BSA)之间能量转移效率和结合距离分别为E=0.1635 和r=2.30 nm. 计算出的热力学参数表明, MG 和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运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水溶液中除草醚(N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NP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导致BSA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运用位点模型计算298 K、308 K、318 K时结合常数K_A分别为6.97×10~4、5.25×10~4 、4.96×10~4 L·mol~(-1),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0.98、0.92、0.96.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其作用力以疏水作用和静电作用为主;运用F(o)r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测定了NP与BSA的结合距离r为2.19 nm;用同步荧光技术初步考察了NP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机械化学合成法合成了一种共价有机框架材料TpPa-1,以此作为电极材料制备化学修饰电极,研究了修饰电极的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DPASV)同时测定铜离子和汞离子。结果表明,TpPa-1/Nafion修饰电极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可实现对Cu^2+和Hg^2+的同时检测。Cu^2+的检出限为5.0×10^-8 mol/L线性范围为1.0×10^-7~5.0×10^-5 mol/L,R^2=0.9975。Hg^2+的检出限为1.0×10^-8 mol/L,线性范围为2.0×10^-8~1.0×10^-4 mol/L,R^2=0.9988。采用上述方法对实际样品进行检测,回收率为97.6%~105.5%,RSD均小于4.0%。  相似文献   

20.
以光谱技术与微量热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水溶液中金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结合作用的热力学性质.荧光猝灭法测得该反应的结合常数K=2.09×105L/mol,结合位点数n=1.75,微量法测得反应的焓变△rHm= -17.50 kJ/mol; 依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得到授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r1=1.67 nm, r2=1.46 nm)和能量转移效率(E1=0.41, E2=0.66). 金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 且结合力以疏水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