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自组装超薄膜: 从纳米层状构筑到功能组装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总结了一种新型的超薄膜自组装技术-交替沉积组装技术的发展现状,着重对成膜推动力、生物分子的层状组装、无机/有机杂化结构、有机小分子化合物的层状组装、超薄膜化学修饰电极、层间化学反应及非平衡基底上的层状构筑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分子整流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子尺寸器件是推动分子电子学发展的主力军。本文综述了分子整流器的工作原理,模型分子的设计,研究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分子识别应用于纳米材料组装中的研究正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超分子化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本文对近年来利用分子识别实现纳米材料的组装及可控组装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自组装分子电子器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组装技术是解决有机功能分子与电极连接问题最有希望的技术之一,近-来在构筑分子电子器件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成为分子电子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介绍了自组装技术在制备分子器件中的应用.并讨论了自组装分子器件的前景和面临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醋酸铜、1,10-邻菲啰啉和顺丁烯二酸在去离子水和乙醇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得到了配合物单晶[Cd(phen)2(male)(H2O)]·9.5H2O (1) (phen=1,10-邻菲啰啉; H2male=顺丁烯二酸)。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了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在化合物1中存在着由二十分子水簇构成的结构新颖的一维水链。一维水链和[Cd(phen)2(male)(H2O)]依靠氢键作用构成了独特的包含金属-水网的二维结构。  相似文献   

6.
李琦  贾怡  李峻柏 《化学学报》2019,77(11):1173-1176
以阳离子二苯丙氨酸(Cationic dipeptide,CDP)为组装基元,通过控制熟化时间,在乙醇溶液中分别获得了平滑的纳米纤维和螺旋纤维结构.通过红外光谱和圆二色光谱系统研究了CDP在乙醇溶液中的组装体随时间的变化.研究发现,CDP在乙醇中可以组装成纳米纤维的结构.随着在乙醇中熟化时间的增加,CDP纳米纤维发生扭曲,最终组装成绳状的螺旋纤维结构.光谱数据分析表明纳米纤维转变成螺旋纤维主要源于相邻肽分子中的正电荷之间的强静电排斥作用和肽分子间氢键作用控制的β-折叠二级结构.这项工作通过简单的控制熟化时间实现了对超分子组装体结构的调控,为超分子手性组装体的可控制备提供了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设计合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子印迹法是制备对特定分子(印迹分子)具有识别选择性的聚合物的技术,近年来,分子印迹法制得的聚合物在分离,分析,免疫测定,催化、模拟酶及生物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系。本文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对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评述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拽出了合成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与基于共价键的两亲性分子相对照,超两亲分子系指基于非共价键构筑的两亲分子.基于超分子体系的分子工程学的思想,本文总结了超两亲分子的各种类型,包括小分子型、聚合物型和响应性超两亲分子等,以及组装超两亲分子的各种推动力,如主客体相互作用、基于电荷转移作用和不同分子间的协同作用等.研究表明,超两亲分子的研究既可丰富传统的胶体界面化学,又为高级结构的可控组装提供了新的构筑基元,并为制备功能超分子材料开拓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自组装共混制备PEG化基因载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含PEG链段的两亲聚合物的自组装共混, 制备了基于疏水作用力的新型PEG化非病毒基因载体. 分别选用胆固醇-聚乙二醇和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二醇作为共混改性剂, 研究两亲聚合物的种类对组装体在生理盐溶液中的稳定性及基因转染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疏水驱动力的大小是获得稳定的PEG化基因超分子组装体的关键. 通过对两亲聚合物中疏水链段的选择调控, 可制备稳定的PEG化基因超分子组装体, 提高基因传递体系在生理盐溶液中的稳定性及基因转染效率. 通过自组装共混, 为新型PEG化基因超分子组装体的制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具有光电功能特性的分子材料是当前化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以一些实例简短的介绍了我们近年来在光电功能配合物及其组装研究中的部分进展,强调了从超分子相互作用及分子识别在分子设计兼具无视和有机优点的功能配合物材料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黎占亭 《有机化学》2000,20(5):655-662
轮烷是一类由两端带有大的基团的线性分子和有机环化合物组成的互相锁连的分子化合物。主要综述了近年来这类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展、在合成中的应用及其作为分子器件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分子印迹技术的回顾、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分子印迹技术是近年来集高分子合成、分子设计、分子识别、仿生生物工程等众多学科优势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分支。分子印迹聚合物由于具有与天然抗体同样的识别性能和与高分子同样的抗腐蚀性能的双重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临床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工业等众多领域。本文回顾了分子印迹技术近十多年来的发展过程,总结了目前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分子印迹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基于静电吸引的自组装树状超分子复合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树状分子合成和基于静电作用组装研究是目前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1-3].树状分子的大小、形状、拓扑形态、柔曲性、内部空腔分布和表面化学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得到严格的控制,因而其具有独特的性质,被用作“纳米构筑单元”来组装特殊的超分子结构和微环境[3~5].大环共轭卟啉分子在生物体系内的电子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以卟啉为核的树状分子可作为人工模拟酶的模型[6].本文首次报道以阴离子卟啉作为树状分子的核,树状阳离子为外层,基于卟啉阴离子与树状阳离子之间静电作用力来组装树状超分子复合物.合成与组装过程如下:1实验部分…  相似文献   

14.
基于氢键的自组装超分子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炳莲  李敏 《化学通报》2004,67(2):124-131
氢键自组装超分子是超分子体系中相对较新颖和引人注意的领域,它在化学和生物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介绍目前文献报道的一系列由不同氢键缔合方式形成的自组装超分子。  相似文献   

15.
分子组装技术制备超晶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分子组装技术及超晶格研究的历史, 介绍了分子组装技术制备超晶格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DNA分子组装体在基因治疗、电子转移、分子器件和纳米材料构筑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几年来DNA分子组装体的研究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国内外对Gemini型两亲分子在超分子组装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Gemini分子的体相组装、界面组装以及近几年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基因传递、纳米材料模板、降解剂、药物缓释以及胶凝剂的制备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对相关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做了一些探讨和分析;为更加深入探索和研究Gemini型两亲分子的超分子组装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8.
A simple drug compound, 4-oxo-4-(2-pyridinylamino) butanoic acid (defined as AP), was able to gel water at 4 wt% concentration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In the superstructure, AP molecules assembled into fibrous aggregates driving by hydrogen bonds and π-π stacking interaction. The gels with different backbone structures released drug molecules in different speeds.  相似文献   

19.
超分子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通过非共价键作用形成的分子聚集体,是化学前沿研究的重要内容。2020年,超分子、分子识别和自组装等内容首次走进中学化学教材。解读了新教材中超分子、分子识别和自组装相关内容,并进行了拓展和延伸,为教师深度备课和学生深度学习提供资源,以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表面印迹交替层状组装薄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概述非常规交替层状组装这一进展后,重点总结了如何利用非常规交替层状组装以实现表面印迹膜的制备.模板分子与聚电解质在溶液中组装形成超分子复合物,然后以此超分子复合物为构筑基元,与感光性高分子,如重氮树脂,通过常规交替层状组装形成聚合物多层膜.利用聚合物多层膜之间的光化学反应形成稳定的多层膜,然后去除模板分子得到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