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配体菲咯啉取代苷脲(L), 分别与CoCl2·6H2O、CuCl2·2H2O进行配位反应, 得到2个配合物{[Co(L)(H2O)3]Cl2·2H2O}n(1)和[Cu2(L)2Cl4]·3C2H5OH(2)。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 P212121空间群, 每个Co(Ⅱ)的配位环境为扭曲的八面体, 分别与1个配体上菲咯啉单元的2个氮原子、另外1个配体的羰基氧原子和3个水分子配位, 配合物中每个配体 L 表现为三齿配体分别与2个Co(Ⅱ)离子配位桥联形成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 Cu(Ⅱ)的配位环境为扭曲的四方锥形, 分别与配体上菲咯啉单元的2个氮原子和3个氯原子配位, 3个氯原子中有2个氯原子同时和2个Cu(Ⅱ)离子配位, 从而使配合物2形成双核配合物。  相似文献   

2.
在无水乙醇体系中设计合成了2种配合物:[Cu(L1)Cl2]·0.5C2H5OH(1)和Co(L1)Cl2(2)(L1=1,4-双(吡唑甲基)苯)。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X-射线粉末和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其光谱及结构特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中金属配位数为5,形成四角锥构型,配合物2的中心金属配位数为4,形成了扭曲四面体构型,配体1,4-双(吡唑甲基)苯采取二齿桥联配位模式。通过仿生催化溴化动力学研究,发现上述配合物均表现出潜在的催化溴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以两性羧酸配体溴化N-(4-羧基苄基)异喹啉((HCbiq)Br)合成了4个新的金属配合物:[Cu2(Cbiq)4(H2O)2]Br4·2H2O(1)、[Zn(Cbiq)2(H2O)2]Br2·Cbiq·H2O(2)、[M3(Cbiq)8(μ-OH)2(H2O)2](ClO4)4·7H2O(M=Co(3)、Mn(4))。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1~4的结构。配合物1含有一个由4个Cbiq的羧基桥联双核Cu(Ⅱ)的结构,2个Cu(Ⅱ)还分别与一分子水配位。配合物2中,1个Zu(Ⅱ)分别与2个Cbiq的羧基氧原子进行单齿配位,同时还与2个水分子的氧原子进行配位。配合物34结构相似,均为三核结构。每2个M(Ⅱ)除了通过2个Cbiq的羧基上的氧进行桥联,还通过一个羟基的氧进行桥联。此外,2个端基的M(Ⅱ)分别与2个Cbiq的羧基进行单齿配位,同时还与一个水分子进行配位。凝胶电泳研究表明,配合物1可能是通过氧化机制在生理条件下有效切割DNA,其最大催化速率常数kmax为2.80h-1,米氏常数KM为3.22mmol·L-1。溴化乙锭(EB)竞争实验表明配合物1具有较强的DNA结合亲和力。采用分子对接模拟计算得到配合物1与DNA的结合自由能为-49.87kJ·mol-1。  相似文献   

4.
以配体菲咯啉取代苷脲(L), 分别与CoCl2·6H2O、CuCl2·2H2O进行配位反应, 得到2个配合物{[Co(L)(H2O)3]Cl2·2H2O}n(1)和[Cu2(L)2Cl4]·3C2H5OH(2)。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 P212121空间群, 每个Co(Ⅱ)的配位环境为扭曲的八面体, 分别与1个配体上菲咯啉单元的2个氮原子、另外1个配体的羰基氧原子和3个水分子配位, 配合物中每个配体 L 表现为三齿配体分别与2个Co(Ⅱ)离子配位桥联形成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 P21/n空间群, Cu(Ⅱ)的配位环境为扭曲的四方锥形, 分别与配体上菲咯啉单元的2个氮原子和3个氯原子配位, 3个氯原子中有2个氯原子同时和2个Cu(Ⅱ)离子配位, 从而使配合物2形成双核配合物。  相似文献   

5.
在溶剂热条件下制备了系列新配合物:[Cr2(tpc)2(HCOO)2(OH)2] ·4H2O (1)、[Ba(tpc)2(H2O)2]n (2)、[Zn2(tpc)2(NO3)2]n (3)、[Pb(Htpc)(NO3)2]·2H2O (4)和[Rh(Htpc)Cl3]·CH3OH·H2O (5)(Htpc=2,2''∶6,2″-三联吡啶-4-羧酸)。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有机配体呈4种不同的配位方式;配合物1~5通过C—H…O/N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形成了新颖的超分子网络。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发光性能。在365 nm紫外辐射下,晶体2~5分别呈现绿色、蓝色、蓝紫色和金色。  相似文献   

6.
以两性羧酸配体溴化N-(4-羧基苄基)异喹啉((HCbiq) Br)合成了4个新的金属配合物:[Cu2(Cbiq)4(H2O)2]Br4·2H2O (1)、[Zn (Cbiq)2(H2O)2]Br2·Cbiq·H2O (2)、[M3(Cbiq)8(μ-OH)2(H2O)2](ClO4)4·7H2O (M=Co (3)、Mn (4))。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1~4的结构。配合物1含有一个由4个Cbiq的羧基桥联双核Cu (Ⅱ)的结构,2个Cu (Ⅱ)还分别与一分子水配位。配合物2中,1个Zn (Ⅱ)分别与2个Cbiq的羧基氧原子进行单齿配位,同时还与2个水分子的氧原子进行配位。配合物34结构相似,均为三核结构。每2个M (Ⅱ)除了通过2个Cbiq的羧基上的氧进行桥联,还通过一个羟基的氧进行桥联。此外,2个端基的M (Ⅱ)分别与2个Cbiq的羧基进行单齿配位,同时还与一个水分子进行配位。凝胶电泳研究表明,配合物1可能是通过氧化机制在生理条件下有效切割DNA,其最大催化速率常数kmax为2.80 h-1,米氏常数KM为3.22 mmol·L-1。溴化乙锭(EB)竞争实验表明配合物1具有较强的DNA结合亲和力。采用分子对接模拟计算得到配合物1与DNA的结合自由能为-49.87 kJ·mol-1。  相似文献   

7.
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三个新的配合物[Ni(en)3] (ndt) ·H2O 1, [Co(en)3] (ndt) ·H2O 2 和[Mn(en)3] (ndt) ·H2O 3。晶体结构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三个配合物均属于单斜晶系,Cc空间群。[M(en)3]2+阳离子、ndt阴离子和结晶水分子通过氢键自组装出相同结构的三维网。通过紫外-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对这三个配合物的光吸收性能和能带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8.
在不同的含N辅助配体咪唑(ImH)和5-(4-吡啶基)四唑(4-PT)的存在下,将3,4-吡唑二羧酸(H3pdc)与相应的Mn(Ⅱ)/Zn(Ⅱ)金属盐反应制得2种配合物:[Mn(Hpdc)(ImH)(H2O)]n(1)和[Zn(Hpdc)(4-PT)(H2O)3]·2H2O(2)。在一维配位聚合物1和单核配合物2中,Hpdc2-配体分别采用μ2-κ∶O,N;κ∶O'',O″和O,N-螯合的配位模式,而且12中的ImH和4-PT辅助配体均为单齿配位。在O—H…O和O—H…N分子间氢键的作用下,配合物1中的1D聚合链堆积成了三维的超分子结构。2中,相邻[Zn(Hpdc)(4-PT)(H2O)3]单元在O—H…O和O—H…N分子间氢键的作用下堆积形成2D结构,这些2D层状结构与结晶水分子进一步连接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还考察了配合物12的荧光性能以及配合物1的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9.
本文合成并表征了吡啶-3-甲醛缩氨基硫脲(HL)合镍(Ⅱ)、锌(Ⅱ)配合物。在配合物[NiL2] (1)中,镍(Ⅱ)离子与来自2个脱氢配体的2个氮原子和2个硫原子配位,形成四配位的平面正方形构型。在配合物[Zn(HL)2(C2H5OH)2(H2O)2](NO3)2 (2)中,锌(Ⅱ)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的含N辅助配体咪唑(ImH)和5-(4-吡啶基)四唑(4-PT)的存在下,将3,4-吡唑二羧酸(H3pdc)与相应的Mn (Ⅱ)/Zn (Ⅱ)金属盐反应制得2种配合物:[Mn (Hpdc)(ImH)(H2O)]n(1)和[Zn (Hpdc)(4-PT)(H2O)3]·2H2O (2)。在一维配位聚合物1和单核配合物2中,Hpdc2-配体分别采用μ2-κ∶O,N; κ∶O'',O″和O,N-螯合的配位模式,而且12中的ImH和4-PT辅助配体均为单齿配位。在O—H…O和O—H…N分子间氢键的作用下,配合物1中的1D聚合链堆积成了三维的超分子结构。2中,相邻[Zn (Hpdc)(4-PT)(H2O)3]单元在O—H…O和O—H…N分子间氢键的作用下堆积形成2D结构,这些2D层状结构与结晶水分子进一步连接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还考察了配合物12的荧光性能以及配合物1的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1.
用3,5-双(4-吡啶基)-吡啶(BPYPY)分别与反式-1,4-环己烷二甲酸(trans-H2chdc)和4,4''-联苯醚二甲酸(H2oba)组成混合配体,用温和的溶剂热法与Co(NO3)2·6H2O合成了2个配合物[Co(BPYPY)2(H2O)4]·(trans-chdc)·4H2O (1)和{[Co(BPYPY)(H2O)4]·(oba)}n(2),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配合物1为单核结构,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配位聚合物2是一维链通过O-H…O氢键形成的三维超分子结构,属于正交晶系,Pccn空间群。  相似文献   

12.
水热条件下,以钴(Ⅲ)-胺配合物[Co(en)3]3+,[Co(dien)2]3+为模板,合成出了3例新的稀土草酸盐化合物{[Co(en)3]·[KLa2(C2O4)5(H2O)6]·H2O}n (HNU-9)、{[Co(dien)2][La2(C2O4)4(H2O)2xH2O}n (HNU-11)和{K3[Co(dien)2][La4(C2O4)9(H2O)2]·5H2O}n (HNU-12)。在这3个化合物中,不同的模板剂(Co(en)33+,Co(dien)23+,K++Co(dien)23+)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于这些化合物中,从而构筑出不同拓扑结构的三维骨架结构。有意思的是,由于中心金属原子La的配位模式不同,HNU-11和HNU-12展现出未报道过的新颖的拓扑结构。可见,具有高配位数的中心稀土金属原子较易构筑出具有新颖拓扑结构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以3-苯氧基甲基-4-(4-甲基苯基)-5-(2-吡啶基)-1,2,4-三唑(L)为配体分别合成了2个金属配合物即[Cu2L2Cl4]·2H2O (1)和 [Cd3L2(μ2-Cl)6]n·2nCH3CN (2),对其进行了红外、紫外、热重、粉末衍射、元素分析和晶体结构等表征.配合物 12 都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都为P1 ,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在配合物 1 中,中心铜(Ⅱ)原子具有畸变三角双锥构型[CuN3Cl2];配合物 2 是配位聚合物,每个重复单元有3个Cd(Ⅱ)原子和2个不同的Cd(Ⅱ)配位中心,Cd1(Ⅱ)原子具有中心对称的畸变八面体构型CdCl4N2,Cd2(Ⅱ)原子具有畸变的八面体构型CdCl4N2.  相似文献   

14.
合成配合物[NiL2]·CH3OH·0.5H2O(1)和[Cd(HL)Cl2](2)(HL=3-甲基2-乙酰吡嗪缩4-苯基氨基脲)并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其结构。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Ni(Ⅱ)离子与2个拥有N2O电子供体的阴离子配体L-配位,配位构型为扭曲的八面体。而配合物2中,Cd(Ⅱ)离子与1个中性三齿配体HL和2个氯离子配位,拥有扭曲的四方锥配位构型。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两个新型一价铜配合物[Cu2(ophen)2]·H2O的类同质多晶结构()和一个混合价的铜配合物[Cu2(obpy)2(NO3)]·H2O (2)。晶体结构分析表明:显现出于无水的类似物[Cu2(ophen)2]相同的堆积方式,则形成出新奇的空间堆积。混合价化合物2是完全离域的,通过氢键集聚体[(H2O)2(NO3-)2]将两个[Cu2(obpy)2]+单元连接起来形成哑铃状的四核结构。  相似文献   

16.
用模板法合成了1个大环金属铜(II)配合物[CuLCl2]·3H2O (1)和3个大环金属镍(II)配合物[NiLCl2] (2),[NiL](ClO4)2 (3)和[NiLH2](ClO4)4 (4)(L=3,10-二乙基-1,3,5,8,10,12-六氮杂十四烷),通过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晶体结构显示:配合物12的金属离子与大环配体的4个氮原子及大环平面轴向的2个氯离子以八面体配位方式配位;配合物34的金属离子与大环配体的4个氮原子以平面正方形配位方式配位,配合物4的侧链氮原子的质子化导致侧链结构翻转,使得其侧链与大环平面共面。  相似文献   

17.
4-磺基苯甲酸镍配合物结构多样性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2个镍/4-磺基苯甲酸/1,10-邻菲咯啉配合物的合成、表征、结构和性质。配合物[Ni(4-sb)(phen)(H2O)2]·(2H2O) (1)是单核结构,配合物[Ni(phen)3]·(4-Hsb)(OH)(8H2O) (2)是1个阳离子与阴离子复合物。在这2个配合物中金属镍的配位形式均是六配位八面体构型,Ni-N键长相近。2个配合物的扩展结构均为三维网络结构。配合物2中阳离子占据由阴离子与水分子形成的三维网络孔道。配合物2是一个羧基氢未脱去同时又有氢氧根的分子。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一个吖啶-咪唑双功能配体L[9-(1-咪唑基)吖啶]的2个镉(Ⅱ)配合物[Cd(L)2(NO3)2] (1)和[Cd(L)2(Ac)(NO3)(H2O)](H2O)3 (2)的合成及结构表征,并探讨了阴离子对配合物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阴离子对配合物的结构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3-(2-吡啶基)-1,2,4-三唑配体(HL)和不同的金属盐设计合成了5个配合物[Co(HL)2(H2O)2](NO321)、[Cu2(L)2(NO32(H2O)4](2)、[Cu2(L)2(AcO)2(H2O)2]·6H2O(3)、[Cu2(L)2(HL)2(ClO42]·2CH3CN(4)和[Cd2(L)2(HL)2(NO32]·2H2O(5),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热重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具有单核结构,并且可以通过氢键的相互作用形成二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5为双核结构。配合物25可以通过氢键的相互作用形成二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3通过氢键的相互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研究了配合物中HL配体的配位模式。此外,研究了配体HL和配合物25的固态荧光性质及荧光寿命。  相似文献   

20.
以4(3H)-喹唑酮、Co(NO3)2·6H2O、AgNO3为原料,在相同物料比、溶剂和常温条件下,合成了配合物[Co(L)2·(H2O)2·(NO3)2] (1)和[Ag(L)2·(NO3)] (2)(L=4-(3H)-喹唑酮).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和热重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它们都属于三斜晶系,但1是六配位,2是三配位的.还测定了2的固体荧光和抗癌活性.配合物2的最大发射波长比配体红移了27 nm,其对NCI(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有较好的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