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庆华  杨频 《化学学报》2005,63(1):71-74
应用紫外、荧光、黏度等方法, 对二(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合铜(II)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作用方式进行了研究. 配合物与DNA作用时, 使紫外吸收明显减色, 荧光降低, 黏度降低; Scatchard图表明配合物对溴化乙锭(EB)与DNA的结合为非竞争性抑制. 实验结果表明, 配合物与DNA作用方式可能为静电结合.  相似文献   

2.
红景天苷与DNA的结合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7.4的生理酸度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法,并结合I-效应、离子强度的影响、DNA熔点及粘度测定等实验手段,研究了红景天苷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NA对红景天苷的内源荧光有明显的猝灭作用,猝灭过程为静态猝灭.由荧光猝灭实验数据,计算出不同温度下红景天苷与DNA之间作用的结合常数和热力...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对氨基苯乙酮缩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腙(AAPABH),采用荧光光谱法和UV-Vis吸收光谱法研究了AAPABH与DNA的相互作用。在pH 7.4Tris-HCl缓冲溶液中,以345 nm激发该化合物发射弱荧光,加入DNA后出现明显的荧光增强现象,表明探针分子与DNA结合形成了稳定配合物,其结合常数为5.48×107L/mol。研究了离子强度对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NaCl的加入未引起AAPABH-DNA体系荧光强度明显变化,表明AAPABH和DNA间不存在静电作用;同时DNA对AAPABH吸收光谱的影响表现为减色效应、探针分子与热变性后的DNA作用力明显小于与未变性DNA间的作用力、探针分子与溴化乙锭(EB)竞争结合DNA使得EB-DNA体系荧光猝灭,上述实验结果均表明探针分子主要以嵌插作用方式与DNA作用。  相似文献   

4.
甲氨蝶呤与DN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pH 7.4的Tris-HCI介质中,以盐酸小檗碱为荧光探针,研究了甲氨蝶呤与小牛胸腺DNA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荧光光谱、吸收光谱、Scatchard方程、盐效应等手段,对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甲氨蝶呤与小牛胸腺DNA之间的作用方式为混合方式,嵌入与静电作用是两种主要作用方式.求得25℃和40℃时二者的结合常数分别为5.61 × 104和5.32×104L·mol-1.  相似文献   

5.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DNA热变性及黏度法研究欧前胡素及同分异构体异欧前胡素与DNA的作用机制,并探讨其构效关系.紫外光谱表明,加入DNA后,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紫外光谱均呈现减色效应;荧光光谱显示,随着欧前胡素或异欧前胡素浓度的增大,DNA-BR的荧光被猝灭,表明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对BR与DNA的结合存在竞争性抑制;盐效应、DNA热变性温度、黏度法等实验进一步证明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与DNA的作用模式均为嵌插与静电混合作用模式.研究表明,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均与DNA发生作用,且欧前胡素与DNA作用强于异欧前胡素.  相似文献   

6.
苏木素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吖啶橙(AO)作探针研究了苏木素(HE)与DNA的相互作用. 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表明, 苏木素与DNA发生作用生成了复合物. 其结合比nHEnDNA=3∶1, 22 ℃时苏木素与DNA的结合常数K=5.96×104 L/mol. 同时研究了酸度、盐效应和温度等对苏木素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作用方式, 确定了苏木素与鲱鱼精DNA之间为混合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7.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 在生理条件下(pH=7.40)对氟比洛芬(FP)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作用方式进行了研究.证实了氟比洛芬通过沟槽结合方式与DNA发生相互作用.实验表明, DNA与氟比洛芬的相互作用为静态猝灭过程,测得结合常数为5.53×10~5 L·mol~(-1),结合位点数为1.12.  相似文献   

8.
三聚氰胺对DNA潜在损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理酸度条件下(pH 7.4),采用溴化乙锭(EB)为荧光探针的荧光光谱法、I-离子荧光猝灭效应、DNA熔点和粘度效应等手段,研究了三聚氰胺与DNA的相互作用。随着DNA的加入,三聚氰胺的荧光强度明显减小而且三聚氰胺能够猝灭DNA-EB复合物的荧光,说明三聚氰胺能够竞争置换EB而与DNA作用;三聚氰胺的加入使得DNA的粘度增大,DNA-EB的熔点降低;DNA的加入减小了I-对三聚氰胺荧光的猝灭程度。三聚氰胺以嵌插方式作用于DNA的亲核位点,意味着三聚氰胺进入生物体后有可能通过形成DNA加合物的形式造成DNA损伤,从而最终导致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9.
采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光谱法研究了R-(+)-萘普生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DNA的加入使R-(+)-萘普生的紫外光谱产生减色、红移效应;荧光光谱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猝灭.R-(+)-萘普生与DNA之间的作用主要是嵌插作用,它们之间的结合常数KA=1.236×104L·mol-1,结合位点数n=0.98.  相似文献   

10.
荧光光谱法研究核黄素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亚敏  王兴明  费丹  董发勤  丁立生 《化学学报》2008,66(10):1245-1251
在B-R缓冲溶液中, 以吖啶橙(AO)作荧光探针研究了核黄素(RF)与DNA的相互作用. 在pH值为7.25时, 荧光光谱研究表明, RF与DNA发生作用生成了复合物, 其结合比为nRFnDNA=5∶1, 28 ℃时RF与DNA的结合常数K=2.53×106 L/mol; 并运用双倒数法求得RF与DNA相互作用的 为-6.06×104 J/mol, 为-78.70 J/(mol•K), 28 ℃时的 为-3.69×104 J/mol. 同时通过粘度法、盐效应和Scatchard法等研究了RF与DNA的作用方式, 确定了在该实验条件下RF与鲱鱼精DNA之间主要为沟面和静电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