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2-甲基-8-羟基喹啉(HL)为配体合成了2个含有镝离子的配位化合物[Dy2L4(HL)4(H2O)2](ClO4)2·2H2O(1)和[Dy2L6(C2H5OH)]·H2O(2)。虽然在这两个配位化合物中配体都是2-甲基-8-羟基喹啉,但其参与配位的方式不同。这导致2个化合物中镝离子所处的配位环境不同,进而对化合物的磁性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苯二甲酸与2,2′-联吡啶构造的配合物结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洪平  朱龙观 《无机化学学报》2003,19(11):1179-1184
在DMF溶剂中合成了[Co(H2O)4(2,2′-bipy)](bdc)和[Cu(2,2′-bipy)(bdc)(H2O)](2H2O)(DMF)二个配合物并进行了结构解析。配合物[Co(H2O)4(2,2′-bipy)](bdc)中,bdc2-以离子形式未与金属配位,但与配位水分子形成了8个氢键,从而使分子结构扩展为二维双层氢键网络。在配合物[Cu(2  相似文献   

3.
以取代的二硫代草酰胺根作为桥联配体, 合成了3种新的三核镍配合物[Ni3(Ped)2](ClO4)2(H2O) (1)、[Ni3(Ped)2](NO3)2(H2O) (2)和[Ni3(Ped)2](Ac)2(H2O)2 (3),及2种新的异三核铜镍和铜锰配合物[CuNi2(Ped)2](NO3)2(H2O)2 (4)和[CuMn2(Ped)2](NO3)2(H2O)2 (5) (H2Ped =N,N′-双(2-吡啶乙基)二硫代草酰胺)。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电导、电子顺磁共振谱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对配合物进行了热分析。测定了配合物(5)的变温磁化率,研究了配合物(5)中Cu(Ⅱ)-Mn(Ⅱ)离子间的磁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Cu(Ⅱ)-Mn(Ⅱ)离子间的磁相互作用具有高自旋基态的非正规自旋态性质。  相似文献   

4.
采用回流法在水溶剂中合成了2个含氮配体单核镍配合物[Ni(phen)2(H2O)2](1,6-nds)·2H2O(1)和[Ni(phen)3](1,6-nds)·10H2O(2)(1,6-nds=1,6-萘二磺酸根离子,phen=1,10-邻菲罗啉)。配合物1中,镍离子与2个1,10-邻菲罗啉和2个水分子配位,形成[Ni(phen)2(H2O)2]2+阳离子。2个没有配位的水分子通过氢键与[Ni(phen)2(H2O)2]2+和1,6-萘二磺酸根离子相互连接形成二维层状结构。配合物2中,镍离子与3个1,10-邻菲罗啉配位,形成[Ni(phen)3]2+阳离子。大量的氢键将自由的水分子和1,6-萘二磺酸根离子连接形成三维网状结构。2个配合物中1,6-萘二磺酸根离子均没有与镍离子配位,只是起到平衡电荷的作用。室温下,配合物显示了较大的荧光发射峰,其最大发射峰分别在443和438nm。  相似文献   

5.
在室温下,MnSO4·H2O和1,2,4-苯三甲酸(H3BTC)反应得到化合物[Mn(H2BTC)2(H2O)4]·2H2O (1),化合物1和CuSO4·5H2O反应得到化合物[Cu(HBTC)(H2O)1.5]·H2O (2)。化合物1是一个单核分子化合物。在化合物1中,每个锰离子和两个H2BTC离子及四个水分子配位。化合物2中,每个铜离子和三个HBTC2-及两个水分子配位,其中的一个水分子起桥联作用从而形成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6.
以两性羧酸配体溴化N-(4-羧基苄基)异喹啉((HCbiq)Br)合成了4个新的金属配合物:[Cu2(Cbiq)4(H2O)2]Br4·2H2O(1)、[Zn(Cbiq)2(H2O)2]Br2·Cbiq·H2O(2)、[M3(Cbiq)8(μ-OH)2(H2O)2](ClO4)4·7H2O(M=Co(3)、Mn(4))。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1~4的结构。配合物1含有一个由4个Cbiq的羧基桥联双核Cu(Ⅱ)的结构,2个Cu(Ⅱ)还分别与一分子水配位。配合物2中,1个Zu(Ⅱ)分别与2个Cbiq的羧基氧原子进行单齿配位,同时还与2个水分子的氧原子进行配位。配合物34结构相似,均为三核结构。每2个M(Ⅱ)除了通过2个Cbiq的羧基上的氧进行桥联,还通过一个羟基的氧进行桥联。此外,2个端基的M(Ⅱ)分别与2个Cbiq的羧基进行单齿配位,同时还与一个水分子进行配位。凝胶电泳研究表明,配合物1可能是通过氧化机制在生理条件下有效切割DNA,其最大催化速率常数kmax为2.80h-1,米氏常数KM为3.22mmol·L-1。溴化乙锭(EB)竞争实验表明配合物1具有较强的DNA结合亲和力。采用分子对接模拟计算得到配合物1与DNA的结合自由能为-49.87kJ·mol-1。  相似文献   

7.
以2-甲基-8-羟基喹啉(HL)为配体合成了2个含有镝离子的配位化合物[Dy2L4(HL)4(H2O)2](ClO4)2·2H2O(1)和[Dy2L6(C2H5OH)]·H2O(2)。虽然在这两个配位化合物中配体都是2-甲基-8-羟基喹啉,但其参与配位的方式不同。这导致2个化合物中镝离子所处的配位环境不同,进而对化合物的磁性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8.
4-(4-吡啶基)嘧啶-2-磺酸钠(NaL2)与金属盐(M=Mn,Zn,Co,Fe)组装分别得到4个配合物,其分子式为[ML2·4H2O]·2H2O。氢键在这些化合物的超分子结构中起了重要作用。4种配合物中磺酸基的氧原子没有螯合金属离子,而是作为氢键的受体,同时水分子作为氢键给体和受体起到双重作用。另外,在配合物2~4中,杂环上的碳原子也起到供体的作用与磺酸基的氧原子形成氢键。  相似文献   

9.
高鹏  邴颖颖  张玲玲  胡明 《无机化学学报》2015,31(11):2236-2242
以5-羟基-2-吡啶羧酸为配体,通过水热法与过渡金属盐合成了5个配合物,其分子式分别为[M(HL)2(H2O)2](M=Zn,1;Mn,2;Co,3;Ni,4),[Cu(HL)2](5)。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对化合物1~5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化合物1~5为单核结构的配合物,它们均通过氢键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测试了配合物1的光致发光及1~5的热稳定性。研究发现,配合物1发光归因于配体内的跃迁。  相似文献   

10.
利用联苯四羧酸(H4bptc)和双三唑乙烷(bte)合成了2个配位聚合物{[Zn2(bptc)(DMF)2(H2O)]·DMF·H2O}n (1)和{[Zn(bte)(bptc)0.5]·DMF·0.5H2O}n(2).化合物1为三维PtS-拓扑结构,在该配合物中每个双核次级构筑单元(SBU){Zn2(O2CR)4}与4个联苯四酸配体相连,从而将配合物构筑成了三维MOF结构.化合物 2 为二维梯形结构,并通过弱氢键O…H-C将二维层连接为三维结构.同时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荧光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以两性羧酸配体溴化N-(4-羧基苄基)异喹啉((HCbiq) Br)合成了4个新的金属配合物:[Cu2(Cbiq)4(H2O)2]Br4·2H2O (1)、[Zn (Cbiq)2(H2O)2]Br2·Cbiq·H2O (2)、[M3(Cbiq)8(μ-OH)2(H2O)2](ClO4)4·7H2O (M=Co (3)、Mn (4))。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1~4的结构。配合物1含有一个由4个Cbiq的羧基桥联双核Cu (Ⅱ)的结构,2个Cu (Ⅱ)还分别与一分子水配位。配合物2中,1个Zn (Ⅱ)分别与2个Cbiq的羧基氧原子进行单齿配位,同时还与2个水分子的氧原子进行配位。配合物34结构相似,均为三核结构。每2个M (Ⅱ)除了通过2个Cbiq的羧基上的氧进行桥联,还通过一个羟基的氧进行桥联。此外,2个端基的M (Ⅱ)分别与2个Cbiq的羧基进行单齿配位,同时还与一个水分子进行配位。凝胶电泳研究表明,配合物1可能是通过氧化机制在生理条件下有效切割DNA,其最大催化速率常数kmax为2.80 h-1,米氏常数KM为3.22 mmol·L-1。溴化乙锭(EB)竞争实验表明配合物1具有较强的DNA结合亲和力。采用分子对接模拟计算得到配合物1与DNA的结合自由能为-49.87 kJ·mol-1。  相似文献   

12.
分别以均苯四甲酸,对硝基苯甲酸,肉桂酸为配体,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得到了3种Er(Ⅲ)配位聚合物:{[Er2(btec)1.5(H2O)4]·2H2O}n (1),[Er4(NO2-C6H4COO)12(H2O)10]·2H2O (2),[Er(C9H7O2)3]n (3)。通过X-光单晶衍射确定了它们的结构。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是1个具有三维结构的配位聚合物,其构筑单元为{[Er2(btec)1.5(H2O)4]·2H2O},每个结构单元中含有4个Er3+离子,它们属于2种晶体学类型,以及3个配位方式不同的均苯四甲酸根。配合物2是1个四核配合物,在同1个分子中,含有4个Er3+离子,它们也属于2种晶体学类型,在2的晶体中存在大量的氢键。配合物3是1个一维配位聚合物。实验测定了各配合物晶体粉末的FP,IR,UV-Vis-NIR等光谱,对光谱进行了分析指认,对比了3个配合物的近红外发光。  相似文献   

13.
以5-羟基-2-吡啶羧酸为配体,通过水热法与过渡金属盐合成了5个配合物,其分子式分别为[M(HL)2(H2O)2](M=Zn,1;Mn,2;Co,3;Ni,4),[Cu(HL)2](5)。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对化合物1~5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化合物1~5为单核结构的配合物,它们均通过氢键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测试了配合物1的光致发光及1~5的热稳定性。研究发现,配合物1发光归因于配体内的跃迁。  相似文献   

14.
金琼花  徐立军 《化学学报》2010,68(2):149-156
在水和乙醇溶剂中, 通过Cu(II), Fe(III)和Fe(II)与2,2-联咪唑协同作用, 构筑了四种新的超分子配合物[Cu(H2biim)(gly)(H2O)]Cl•H2O (1), [Cu(H2biim)(C3H2O4)(H2O)]•1.5H2O (2), [Fe2(μ-O)(H2biim)4(H2O)2](NO3)4•C2H5OH (3)和[Fe(H2biim)3]SO4 (4) (H2biim=2,2-联咪唑; gly=甘氨酸根; C3H2O=丙二酸根). 并通过元素分析, 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组成、结构和谱学性质进行研究. H2biim配体, 丙二酸根和甘氨酸根三种配体都采用了双齿螯合方式与金属离子配位. 配合物14中, 通过H2biim配体的N—H键与阴离子、水分子和溶剂分子形成多种氢键, 如R(7), R(9)和R(4)等, 以及H2biim配体之间的π-π堆积, 阳离子不对称单元构筑了多维结构的超分子配合物.  相似文献   

15.
以2,2'-联吡啶-3,3',6,6'-四羧酸(H4bptc)为配体,通过水热合成的方法与过渡金属盐合成了3个配合物,其分子式分别为[Co2(H2bptc)2(H2O)4]·bpe·9H2O(1),[Ni2(H2bptc)2(H2O)4]·bpe·9H2O(2),[Ni2(H2bptc)2(H2O)4]·0.5bpp·7H2O(3)(bpe=1,2-二(4-吡啶基)乙烯,bpp=1,2-二(4-吡啶基)乙烷)。用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对化合物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这3个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化合物1~3为单核结构的配合物,它们均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6.
以6-甲基-2,3,5-吡啶三酸为配体和过渡金属盐反应,合成出2个新颖的金属配位聚合物{[Cu(Hmptc)(H2O)]·2H2O}n(1)和{Cd(Hmptc)(H2O)}n(2)(H3mptc=6-甲基-2,3,5-吡啶三酸)。配合物1存在具有四边形孔道的二维网状结构。配合物2中的Cd(Ⅱ)中心通过Hmptc2-配体连接成为类似于笼状的二维层状结构,进一步由氢键相互作用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存在蓝绿色荧光。  相似文献   

17.
对氨基苯磺酸(p-AbsH),邻菲咯啉(phen)与稀土硝酸盐在pH=6~7的水溶液中反应,合成了2个新颖的双U形单核配合物[Ln(O-p-Abs)2(phen)2(H2O)3](NO3)·2H2O,其中Ln=La(1)和Ce(2)。X-射线单晶结构测定表明,2种晶体属异质同晶,正交晶系,Pccn空间群。在2个配合物中,Ln(Ⅲ)离子与5个O原子和4个N原子配位,形成1个畸变的三冠三棱柱体LnN4O5配位多面体,其中2个氧原子来自于2个对氨基苯磺酸根的磺酸基,另3个O原子则由配位水分子提供,4个N原子来自2个Phen。p-Abs与phen通过π-π作用构成具有手性的螺旋双U形结构,每个晶胞中含有2对构型相反的[Ln(O-p-Abs)2(phen)2(H2O)3]+,整个晶体呈外消旋,2种异构体分子间通过phen间的π-π作用构成超分子螺旋链,并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8.
李婷  李欣  周尚永  田丽 《无机化学学报》2015,31(6):1215-1223
利用5-磺酸基间苯二甲酸钠(NaH2sip)和双三唑烷烃,合成了3个配合物[Cu0.5(btm)(H2O)](H2sip)·H2O}n(1,btm=双三唑甲烷),{[Cu(btp)2(H2sip)(H2O)](NO3)·4H2O}n(2,btp=双三唑丙烷)和{[Cu(btb)2(Hsip)]n(3,btb=双三唑丁烷)。化合物1为一维双链结构;化合物2为二维四方网络结构,多个二维层依次叠加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化合物3也具有二维层状结构,其中金属铜离子和双三唑丁烷构成的一维双链结构经双齿μ2-Hsip2-配体连接构成了二维层状结构。同时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顺磁共振特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Cu(ClO4)2·6H2O和(1-甲基-1H-苯并咪唑-2-基)甲醇(HL)在甲醇和乙腈混合溶液中反应生成了深蓝色的[Cu(HL)3](ClO4)2·H2O (1)和浅蓝色的[Cu(HL)3](ClO4)2(2)。利用元素分析、IR、热重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它们的结构进行表征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2均由[Cu(HL)3]2+和抗衡阴离子ClO4-组成,只是1中多了一个游离水分子。配合物12中的Cu(Ⅱ)均是与来自配体的N原子和O原子配位,配位数为6。热重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2均能在30~245℃范围内结构保持不变。但是,深蓝色的配合物1比浅蓝色的配合物2在289 nm处有着更宽的吸收峰;吸附实验表明配合物1在pH=4~8条件下吸附Cr(Ⅵ)的性能优于配合物2。可见配合物1中游离水分子对光吸收和吸附Cr(Ⅵ)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4-磺基苯甲酸镍配合物结构多样性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2个镍/4-磺基苯甲酸/1,10-邻菲咯啉配合物的合成、表征、结构和性质。配合物[Ni(4-sb)(phen)(H2O)2]·(2H2O) (1)是单核结构,配合物[Ni(phen)3]·(4-Hsb)(OH)(8H2O) (2)是1个阳离子与阴离子复合物。在这2个配合物中金属镍的配位形式均是六配位八面体构型,Ni-N键长相近。2个配合物的扩展结构均为三维网络结构。配合物2中阳离子占据由阴离子与水分子形成的三维网络孔道。配合物2是一个羧基氢未脱去同时又有氢氧根的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