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8 毫秒
1.
采用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DRIFTS)法同时定量分析了土壤中硫酸根和硝酸根的含量。硫酸根分析选择600cm~(-1)处的特征吸收峰作为定量分析峰,吸光度评估方法为峰面积;硝酸根分析选择1385cm~(-1)处的特征吸收峰作为定量分析峰,吸光度评估方法为单波数。相关系数分别是0.9693和0.9874。以KBr为背景,分辨率8.0,扫描30次。用该方法测定了5个土壤样品,与离子色谱法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采用新型制样法,应用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DRIFTS)法测定了维生素B_1片剂中维生素B_1的含量。选择波数1659cm~(-1)处的吸收峰作为定量吸收峰,片剂辅料中不含和含有酒石酸或枸橼酸的样品分别用1630~1690cm~(-1)范围内的峰面积和1654cm~(-1)处的单波数评估吸光度,吸光度与质量分数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8,相对标准偏差(RSD)≤6.2%。定量分析市售4种维生素B_1片剂,结果与药典中紫外分光光度(UV)法基本一致。DRIFTS法操作简便、快速、样品前处理简单、无试剂消耗、无废液产生,选择适合的吸光度评估方法和基线校正范围可排除可溶性杂质对分析测定的干扰,定量分析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3.
用红外光谱(IR)研究了Hβ沸石和稀土(La、Ce、Nd)氧化物改性的Hβ沸石,同时测定了苯-异丙醇烷基化反应后的Hβ沸石和La-Hβ沸石的红外光谱。考察了吸附吡啶后不同温度脱附时1545cm~(-1)吸收峰(Bronsted酸)和1454cm~(-1)吸收峰(Lewis酸)强度的变化。实验发现,在波数为3615cm~(-1)和3740cm~(-1)处有两个表示OH基振动的谱峰,前者与Bronsted酸相对应,酸性较强。稀土氧化物改性降低了B酸量,增加了L酸量,而且在波数为1603cm~(-1)和1445cm~(-1)处出现两个新的吸收峰。本文讨论了苯-异丙醇烷基化反应活性、稳定性与沸石表面酸性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尿毒症患者血清中中分子物质的提取及性质的初步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尿毒症患者血清及腹透液中得到的中分子量物质,具有相同的凝胶色谱行为及紫外、红外吸收行为,它们在206和235nm处,有特征紫外吸收峰;在波数为3246,1516,1122和613cm~(-1)处,有特征红外吸收峰。中分子物经离子交换色谱进一步分离,发现起决定紫外及红外吸收行为的成分集中于第3子峰;其自由氨基酸和肽类物质含量均低于3%。  相似文献   

5.
土壤和沉积物中凝聚态有机质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可  冉勇  杨余  曾永平  Baoshan Xing 《分析化学》2007,35(8):1164-1167
在375℃条件下用三氟醋酸(TFA)、通氧燃烧的方法,从珠江三角洲被污染的3个土壤和6个沉积物样品中提取非水解有机碳(NHC)和碳黑(BC),并进行了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固态13C核磁共振(13CNMR)、放射性碳加速质谱等一系列定性、定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用三氟醋酸(TFA)可以成功地提取凝聚态的非水解碳,消除了碳水化合物等可水解有机质对凝聚态有机质研究的干扰。样品中非水解碳和碳黑碳分别占总有机碳含量的25.6%~70.5%和4.14%~17.3%,其平均值分别为44.2%和11.2%。非水解碳和碳黑两者的O/C和H/C比值都比较低;13C核磁共振显示NHC中主要含有脂肪碳和芳香碳峰,其中含氧官能团几乎可以忽略。研究表明,非水解碳主要由不同成熟度的沥青或干酪根、古老的陆源有机质、碳黑、煤、木质素等组成。实验结果表明:用水解的方法可以从土壤和沉积物中分离出凝聚态的碳。  相似文献   

6.
郭文珪  梁娟  胡皆汉 《催化学报》1986,7(3):219-224
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H,CO和NH_3在Ir/Al_2O_3上的吸附。发现H_2在该催化剂上的吸附有四种红外活性的吸附物种;也同样发现有四种NH_3的吸附态谱图;CO吸附的结果证明2030cm~(-1)附近的吸收峰不是CO吸附的唯一吸收峰。H_2吸附时也在此处出现吸收峰,D_2交换的结果表明它是Ir—H键伸缩振动吸收峰。实验证明室温下2120与1490cm~(-1)处出现的两 H D个吸收峰分别为Ir-H:O与Ir-D:O吸附态中的Ir—H及Ir-D峰,2030与 H D1430cm~(-1)附近的吸收峰为Ir/Al_2O_3表面无水条件下的Ir—H及Ir—D峰。此外,还考察了Ir—H键生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反射模式与透射模式就矿物主体组成分别为叶腊石、地开石、伊利石及绢云母四大类型的浙江青田石进行对比研究。在反射模式下,绢云母型与伊利石型的红外光谱基本类同,但伊利石在其谱图的1 118cm~(-1)附近存在较弱的吸收峰;而叶腊石型与地开石型青田石红外光谱差异显著。在透射模式下,红外光谱的高频区的OH振动峰位与1 200cm~(-1)以下的特征吸收皆可作为鉴别四类青田石的指标性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用红外光谱测定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在交链聚合反应中,凝胶点以后悬挂双键含量的变化。在测定中用1630cm~(-1)和945cm~(-1)作为分析谱带。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了全氟磺酸树脂中不稳定端基的分解程度与热压成膜温度之间的关系,发现在全氟磺酸树脂的红外光谱中位于1812cm~(-1)处的游离的不稳定羧端基受热分解是造成树脂热压成膜产品中存在大量气泡的主要原因,而且当热压成膜温度增加时,1812cm~(-1)处吸收峰减小,而位于1776cm~(-1)处则产生一个新的吸收峰,两者之间有较好的规律性。同时还发现,树脂在热压成膜过程中存在着两个游离的不稳定端基之间的化合反应。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定含有不同质量分数白炭黑标样的溴化钾薄片的红外吸收光谱,并分析807.98 cm~(-1)波数处的特征峰的峰面积,得到白炭黑的质量分数与峰面积之间的标准工作曲线Y=10.531 X-0.393 9,R~2=0.997 5,从而建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测定汽车轮胎橡胶白炭黑含量的方法。该方法为交通肇事案件中汽车轮胎橡胶的检验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Ru/SBA-15催化剂具有高的氢气活化能力,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加氢和氢解反应中.一般认为Ru/SBA~-15催化剂的高活性与金属Ru的高分散有关,然而有研究发现在氧化硅载体上还存在溢流的氢,这部分溢流氢也很可能参与加氢和氢解反应.这就产生了两个关键性的问题:(1)Ru/SBA~-15的催化加氢活性中心是什么,是金属Ru还是载体SBA-15;(2)在金属Ru上解离的H是如何迁移到载体上的.因此,加氢活性位点及其形成机理的确认对理解Ru/SBA~-15催化剂的高活性至关重要.原位红外光谱可从分子层面研究在工作状态的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点的状态,进而推测可能的反应机理.通过与催化剂Pd/SBA-15,Ru/Al_2O_3和SBA-15比较发现,在氢气氛围中Ru/SBA-15催化剂的原位红外谱图中存在一个独特的位于1996cm~(-1)的峰.由于在Pd/SBA-15,Ru/Al_2O_3和SBA-15上都不存在这个峰,因此该峰的形成是金属Ru和SBA-15相互作用的结果.此外,Si–O键在位于1866 cm~(-1)的合频峰不随氢气氛围变化而变化,因此可排除这个峰属于Si–O键振动的倍频峰.为了排除该峰的产生是由于CO的吸附,我们采用脉冲引入CO的方法,发现在低的CO覆盖率下,红外谱图中位于2068 cm~(-1)处出现了一个CO在Ruδ+上的线性吸附峰.随着CO覆盖率增加,该峰逐渐蓝移至2075 cm~(-1),同时位于2132 cm~(-1)处的峰强度增强了,这两个峰都归属于Run+(CO)x物种的振动峰.这些CO的化学吸附强度都很高,即使在He气中吹扫1 h后仍然存在,而1996 cm~(-1)峰的形成是可逆的.此外,低CO覆盖率下生成的吸附峰(2068 cm~(-1))的强度低于1996 cm~(-1)峰的强度,因此可以排除1996cm~(-1)峰属于CO吸附峰的可能.既然1996 cm~(-1)峰的形成是可逆的,将这个峰归属于载体上氢的可能性也可排除,因为形成载体上氢的过程是不可逆的.另外,形成1996 cm~(-1)峰的速率还证明了这个峰不属于金属Ru上吸附的氢,因为金属Ru上氢的吸附是很快的.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推断1996 cm~(-1)峰应该指认为在Ru和SBA-15界面处位点的红外峰.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制备了不同Ru负载量的Ru/SBA-15催化剂,发现这个界面处位点峰的峰面积与金属Ru颗粒在载体上形成交界面的周长成正比,而峰达到稳态所需时间与Ru颗粒大小成反比.这说明H2在金属Ru上发生解离吸附后迁移到Ru和SBA-15界面处,形成了Ru–H–Si物种.当金属Ru的颗粒比较小时,与载体形成交界面的周长小,Ru–H–Si物种的数量少,体现在红外谱图上峰的峰面积小,但解离的氢迁移到该界面所需时间变短了.当金属Ru的颗粒比较大时,与载体形成交界面的周长大,Ru–H–Si物种的数量多,1996 cm~(-1)峰的峰面积大,但解离氢的迁移慢了.此外,H-D交换实验还证明这个界面处的位点具有加氢活性.与文献报道的孤立Si–H物种的红外峰位置比较发现,Ru–H–Si物种具有明显的峰红移现象,说明该物种中的Si–H键活性很高,这可能是由于金属Ru将电子转移至Si–H键的结果.总之,以上结果清晰地表明这个1996 cm~(-1)峰归属为结构是Ru–H–Si的活性位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循环伏安法和现场红外光谱方法研究了铜电极上CN~-和SCN~-的电化学行为。对于0.5mol~(-1)L~(-1)NaCN+0.5 mol L~(-1)NaF/Cu体系, 电极电势在-1.60至0.30 V(相对SCE)范围内, 2030—2230 cm~(-1)范围内可得到三个吸收峰, 位置分别为2076, 2094和2170 cm~(-1)。2076和2170 cm~(-1)峰分别对应于溶液中CN~-和表面沉积难溶化合物CuCN。2094 cm~(-1)峰是吸附态CN~-和溶液中配合物Cu(CN)_3~2二物种的红外吸收叠加。对于0.5 molL~(-1)NaSCN+0.5 molL~(-1)NaF/Cu体系, 在上述电势范围内可得到2060, 2177和2170 cm~(-1)三个红外吸收峰, 分别对应于溶液中的SCN~-, 吸附态的SCN~-和表面难溶化合物CuNCS。  相似文献   

13.
采用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定注射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将稀释后的注射液直接注射到溴化钾基质中,烘干、研磨、过筛。以波数1 702cm~(-1)酯羰基伸缩振动吸收峰作为定量吸收峰,在波数1 685~1 736cm~(-1)范围内以峰面积积分测量吸光度。以维生素C钠为标准物质。维生素C钠的线性范围为0.2%~2.0%,方法的检出限(3s/k)为0.64mg·g~(-1)。方法应用于维生素C注射液的测定,测定值与碘量法的测定结果一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0)在1.9%~2.5%之间。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室温下使用多次透射反射红外光谱法(MTR-IR)测量单晶硅中间隙氧和代位碳含量的新红外光谱吸收方法,在理论和实验上证明了MTR-IR优于常规使用的单次垂直透射红外(IR)吸收测量方法。与IR法相比较,MTR-IR法的优点为:(1)间隙氧在1107 cm-1处和代位碳在605 cm-1处的吸收峰与MTR-IR法中红外光透过硅片的的次数N(6~12)成线性增加的正比例关系,因此单晶硅中间隙氧和代位碳含量的检测限至少比IR法低一个数量级;(2)MTR-IR法测量薄硅片如0.2 mm的厚度时产生的干涉条纹强度是单次垂直透射红外吸收法(IR)的1/23、是单次Brewster角透射红外吸收法的1/11;(3)单次垂直透射红外吸收法(IR)1次只测量样品上的1个点,MTR-IR法则在更长的样品上1次测量多个样品点,每次测量更具有代表性。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都证实了MTR-IR吸收法测量晶体硅中间隙氧和代位碳杂质含量的高灵敏度、可靠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室温下使用多次透射反射红外光谱法(MTR-IR)测量单晶硅中间隙氧和代位碳含量的新红外光谱吸收方法,在理论和实验上证明了MTR-IR优于常规使用的单次垂直透射红外(IR)吸收测量方法。与IR法相比较,MTR-IR法的优点为:(1)间隙氧在1 107 cm-1处和代位碳在605 cm-1处的吸收峰与MTR-IR法中红外光透过硅片的的次数N(6~12)成线性增加的正比例关系,因此单晶硅中间隙氧和代位碳含量的检测限至少比IR法低一个数量级;(2)MTR-IR法测量薄硅片如0.2 mm的厚度时产生的干涉条纹强度是单次垂直透射红外吸收法(IR)的1/23、是单次Brewster角透射红外吸收法的1/11;(3)单次垂直透射红外吸收法(IR)1次只测量样品上的1个点,MTR-IR法则在更长的样品上1次测量多个样品点,每次测量更具有代表性。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都证实了MTR-IR吸收法测量晶体硅中间隙氧和代位碳杂质含量的高灵敏度、可靠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室温下使用多次透射反射红外光谱法(MTR-IR)测量单晶硅中间隙氧和代位碳含量的新红外光谱吸收方法,在理论和实验上证明了MTR-IR优于常规使用的单次垂直透射红外(IR)吸收测量方法。与IR法相比较,MTR-IR法的优点为:(1)间隙氧在1 107 cm-1处和代位碳在605 cm-1处的吸收峰与MTR-IR法中红外光透过硅片的的次数N(6~12)成线性增加的正比例关系,因此单晶硅中间隙氧和代位碳含量的检测限至少比IR法低一个数量级;(2)MTR-IR法测量薄硅片如0.2 mm的厚度时产生的干涉条纹强度是单次垂直透射红外吸收法(IR)的1/23、是单次Brewster角透射红外吸收法的1/11;(3)单次垂直透射红外吸收法(IR)1次只测量样品上的1个点,MTR-IR法则在更长的样品上1次测量多个样品点,每次测量更具有代表性。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都证实了MTR-IR吸收法测量晶体硅中间隙氧和代位碳杂质含量的高灵敏度、可靠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采用红外光谱(FTIR)、气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和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UPLC-LTQ-Orbitrap)鉴定检材中氯硝唑仑的方法,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进行确认。样品经FTIR检测在1512cm~(-1)和1351cm~(-1)处存在芳香族硝基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用甲醇溶解后,上清液经GC/Q-TOF检测,保留时间为18.82 min组分的质谱碎片主要特征离子峰有353.0680(分子离子峰),324.0534(基峰),278.0605,249.0659,203.0730等。经UPLC-LTQ-Orbitrap检测,保留时间为12.72 min的质子化分子离子m/z为354.0739,碰撞诱导解离(CID)模式下二级质谱主要离子有326.0564,319.1063,308.0822。经SWGDRUG3.3谱库检索,资料对比和核磁共振氢谱共同确认目标物为苯二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氯硝唑仑。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在由生产中产生的偏磷酸铝和磷酸二氢铝杂质存在下测定三磷酸铝(AlH2P3O10.2H2O)。从红外吸收光谱可见,三磷酸铝(Al-TP)及偏磷酸铝(Al-MP)分别在波数为986 cm-1及740 cm-1处存在特征吸收峰,而磷酸二氢铝在此波段无吸收峰。据此提出,用Al-MP作内标,以Al-TP与Al-MP的峰高比值与两者相应的浓度比值图,并采用曲线拟合或最低基线计算法制得工作曲线。由此可求得试样中Al-TP与Al-MP的含量比值。由于采用了Al-MP作内标,其干扰也得到消除。同时用标准(浙B/HG 204-88及GB/T 1714-1979)中所述方法对样品中磷酸二氢铝及水分的含量分别予以测定。按文中所给的公式,计算样品中三磷酸铝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采用傅里叶变换漫反射红外光谱法,在500~400cm~(-1)范围内研究了单质硫S-S键伸缩振动红外吸收模式(νS-S)的一维漫反射红外光谱、二阶导数漫反射红外光谱、四阶导数漫反射红外光谱和去卷积漫反射红外光谱,并针对单质硫νS-S,进一步开展了相关二维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单质硫νS-S的红外吸收频率主要包括464,466,468,474cm~(-1),而其红外吸收强度的变化顺序为464cm~(-1)474cm~(-1)468cm~(-1)466cm~(-1)。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一种测定β-羟基-β-甲基丁酸钙的定性定量方法。采用红外吸收光谱法定性测定β-羟基-β-甲基丁酸钙,其特征吸收峰为2969 cm~(-1)、1551 cm~(-1)、1405 cm~(-1)、1254cm~(-1)和1195 cm~(-1);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定量测定β-羟基-β-甲基丁酸钙的钙含量,对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3.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β-羟基-β-甲基丁酸钙的β-羟基-β-甲基丁酸含量,加标回收率为99.0%。该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适用于β-羟基-β-甲基丁酸钙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