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使用循环伏安法、密度泛函理论及自然键轨道分析,分别研究了抗坏血酸与腺嘌呤、尿嘧啶的相互作用。两种混合体系在水溶液及PBS缓冲溶液中的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腺嘌呤氨基上的氢原子、嘌呤环上的氮及氢原子,尿嘧啶羰基上的氧原子及氮上氢原子,均可与抗坏血酸烯二醇羟基上的氢原子及羰基上的氧原子形成氢键。氢键的形成,使抗坏血酸的电化学氧化过程难以进行。理论计算也进一步证明了上述混合体系中氢键作用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利用电化学、密度泛函理论和分子中的原子理论,从微观角度研究了葡萄糖、肌醇与抗坏血酸的相互作用。两种混合体系在水溶液及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电化学结果表明,抗坏血酸中烯二醇羟基上的氢原子可与葡萄糖/肌醇羟基上的氧原子形成氢键,使得抗坏血酸的电氧化反应难以发生。量子化学计算进一步证明了上述两种混合体系中氢键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抗坏血酸与水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电化学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抗坏血酸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抗坏血酸羰基上的氧原子及烯二醇上的氢原子与水之间可形成氢键.相互作用的结果使抗坏血酸电氧化反应变得困难,同时,抗坏血酸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生蓝移.此外,溶液的pH对抗坏血酸的电氧化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谌平  陈欣  胡媛媛  翟翠萍  张萍 《化学研究》2019,30(3):284-290
使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密度泛函理论、分子中的原子理论和自然键轨道理论分析研究了多巴胺盐酸盐(DH)与肌醇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H中酚羟基的氢原子和氧原子、-NH_3~+上氢原子以及支链上氢原子,可与肌醇中羟基的氢原子和氧原子、环上的氢原子形成分子间氢键.其中,DH酚羟基上的氢原子是二者作用的主要位点.  相似文献   

5.
使用核磁共振技术、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分子中原子(AIM)理论,研究了多巴胺盐酸盐(DH)与二甲亚砜(DMSO)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H中酚羟基和氨基正离子上的氢原子、苯环上位于酚羟基和侧链之间碳上的氢原子,甚至侧链上与苯环直接相连的亚甲基上的氢原子都可与DMSO中的氧原子形成分子间氢键。  相似文献   

6.
使用循环伏安法、密度泛函理论、分子中的原子理论及自然键轨道分析分别研究了多巴胺盐酸盐(DH)与加巴喷丁、安替比林的相互作用。水溶液及PBS缓冲溶液中的电化学结果表明:加巴喷丁和安替比林均可与DH形成氢键,使DH的电氧化过程难以进行。理论计算也进一步证明了上述混合体系中氢键作用的存在,其主要作用位点为加巴喷丁中的氮/氧原子、安替比林中的氧原子及DH酚羟基上的氢原子。  相似文献   

7.
为从微观角度深入探讨单个水分子与高岭石最易解理晶面不同暴露末端的作用特点,本工作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的计算方法对不同吸附形态的水分子与不同暴露末端的稳定作用构型进行几何结构与电子结构分析.吸附能的计算结果表明水分子在铝氧八面体羟基作为暴露末端的表面上最稳定的吸附方式为水分子的氧原子和氢原子分别与相邻两个羟基的氢原子和氧原子...  相似文献   

8.
过氧化氢分子有一个很奇怪的空间结构,它不是平面形而是立体的,在过氧化氢分子中有一个过氧链-O-O-,每个氧原子上各连着一个氢原子,如果两个氧原子处在书的夹缝上,两个氢原子就会位于像半展开书本的两页纸上。  相似文献   

9.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1-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离子液体[Bmim]HSO_4与氮化物喹啉和吲哚分子的相互作用,并进行了NBO和AIM分析。[Bmim]HSO_4离子对最稳定结构表明,[HSO_4]~-阴离子中的氧原子与咪唑环中正电性较大的C14-H20之间有较强的氢键作用。在分子水平上,NBO和AIM分析证实了喹啉和吲哚分子与[Bmim]HSO_4的阴离子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其中,喹啉分子中的氮原子与阴离子[HSO_4]~-中氢原子之间的作用以及吲哚分子中N-H的氢原子与[HSO_4]~-中氧原子之间的作用是该离子液体能够有效脱除氮化物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0.
H2O在Cu(100)表面吸附的从头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以原子簇Cu5为模拟表面,研究了水在Cu(100)面上不同吸附位的吸附情况,结果表明:水分子通过氧原子与表面成键,顶位是其最佳吸附位,吸附能约为70kJ/mol,平衡距离为0.213nm,氢原子远离表面.在氧原子不加极化函数时,水分子的二次轴垂直于表面时能量最低,但倾斜至50°所需能量仅在10kJ/mol以内.当考虑O原子d轨道的影响时,水分子倾斜时能量较低,得到了与实验相符的吸附构型.另外还研究了表面电荷对吸附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带正电荷时,水与表面间的相互作用增强,水上所转移电荷增多,Cu-O间平衡距离减小;表面带负电荷时,情况与之相反,且氢原子靠近表面时,势能曲线有最低点.  相似文献   

11.
宋琦 《大学化学》2002,17(6):34-34
吸附在金属表面上的水的结构至今并不很清楚。科学家们曾经设想 ,金属表面上吸附的第一层水分子会像在冰中找到的那样 ,在表面上排列成双层 ,其中有一半的氧原子处在比剩下的氧原子高约 0 .1nm的平面中。但是对D2 O在Ru(0 0 0 1)面上的排列几何研究表明 ,金属表面上的第一水分子层中的氧原子几乎是共面的。Sandia国家实验室的P .J.Feibeman通过计算建议了另一种可以解答这个问题的思路。亦即 ,在此表面上的水分子有一半是解离的。利用密度函数理论 ,Feibeman找到 ,氢原子离开了所在的水分子 ,并且直接和金属…  相似文献   

12.
水在石墨(0001)面簇模型桥位上吸附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从头计算方法对水在石墨(0001)面桥位上的吸附进行了研究.用C6H8原子簇模拟石墨表面,在6-31G*水平上计算了水在不同方向和位置上的吸附能量.研究表明:水在石墨面上的吸附很弱,属于物理吸附;在中性或带负电荷的石墨表面,当水分子中的氢原子靠近石墨面时,体系存在能量最小值,而在带正电荷的表面,当氧原子靠近石墨面时存在稳定的吸附点;不论表面带正电荷还是带负电荷,均对水分子的吸附起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3.
谌平  陈欣  胡媛媛  刘学军  翟翠萍  张萍 《分析试验室》2019,38(12):1387-1391
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CV)、密度泛函理论(DFT)、分子中的原子理论(QTAIM)和自然键轨道(NBO)分析研究了多巴胺盐酸盐(DH)与茶碱(TP)在水溶液和PBS缓冲溶液中的相互作用。混合体系中DH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表明:DH与TP之间存在氢键作用。DFT与QTAIM分析结果表明:DH中酚羟基、氨基正离子、苯环及侧链上的氢原子可以与TP六元环上的羰基氧原子及五元环上的氮原子形成分子间氢键,其中DH酚羟基上的氢原子是主要的作用位点。NBO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氢键作用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氢键酸度的量子化学参数表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137个化合物的总氢键酸度(∑A2H)与量子化学参数的相关性.对于含羟基或羧基化合物,∑A2H=-0.0277+3.826QH-0.0273ELUMO-0.0654EHOMO+3.085QO(n=70,r=0.982),其中QH表示羟基或羧基氢原子净电荷,ELUMO表示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能级,EHOMO表示最高占据分子轨道能级,QO表示羟基或羧基中与氢原子连接的氧原子净电荷;对于含氨基化合物,∑A2H=-1.569+3.637QH-0.1235EHOMO(n=49,r=0.985),其中QH表示氨基中较正氢原子的净电荷;对于含亚氨基化合物,∑A2H=-0.472+3.676QH(n=18,r=0.993),其中QH表示亚氨基氢原子的净电荷.  相似文献   

15.
LZWP系列流体磁化器是中国同福流体磁化设备企业集团研究生产的高新节能环保产品 ,荣获国家五项专利。1 流体磁化器原理水或溶液以一定的速度流经强磁场时 ,大分子团 (链 )被磁场切割成双分子 (H2 O) 2 或单分子(H2 O) ,磁化后的水分子氢键角从 1 0 4 .5°减少到1 0 3°左右 ,导致偶极矩变化 ,由于一个水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的 S电子云之间氢键角的变化 ,同时与氧原子电子云之间又相互交迭发生了变化 ,这些变化的综合可测效果表现在两个氢原子的独立磁矩 ,一个氧原子的独立磁矩的大小和方向产生了位移 ,三者的综合磁矩与未磁化水的磁矩…  相似文献   

16.
运用核磁共振手段, 研究了室温离子液体1-辛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C8mim][BF4])在不同比例的离子液体/丙酮混合体系中1H和13C的化学位移及13C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 结果表明, 离子液体[C8mim][BF4]的阳离子芳环上的氢原子, 以及与氮原子直接相连的甲基和亚甲基上的氢原子都与丙酮羰基上的氧原子有相互作用, 从而减弱了离子液体阴阳离子间的强相互作用, 使离子液体的运动加快, 黏度降低.  相似文献   

17.
通常的氢键发生在F、O、N原子上的氢原子与F、O、N之间,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C—H也具有形成氢键的能力,例如Cl3C—H与丙酮的氧原子或水的氧原子之间的氢键.炔基氢也具有形成氢键的能力.早在1989年,国际化学竞赛就出过一个实验题,测量丙酮与三氯甲烷形成氢键的热效应.  相似文献   

18.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UB3LYP/6-311G**//UB3LYP/6-31G*水平上研究了水溶液中羟基自由基进攻苯酚的邻位和对位生成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2个反应都存在3个过渡态,3个中间体,并通过振动分析对过渡态进行了确认.电荷密度的拓扑分析发现,邻位反应中羟基自由基的氧原子和苯酚环上的2个氢原子之间形成了氢键,并相应地形成了六元环和五元环结构.经单点能校正后,2个反应的主反应活化能十分接近,说明邻位和对位产物会同时存在,这与实验观测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Sc(NO3)3(OH2)3].(18-冠-6)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Sc(III)离子同三个双齿配体硝酸根与三个水分子氧配位,构成九配位的配合物.配位多面体是稍有扭曲的单帽四方反棱柱.配位水分子的六个氢原子分别与上下两层冠醚环上的氧原子生成氢键,形成多层夹心分子缔合物.  相似文献   

20.
用密度泛函(DFT)方法,在B3LYP/6-31G**水平上对2-溴丙酸气相消除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计算表明,反应主要是通过半极化五元环结构过渡态进行的,羧基上的氢原子协助溴原子离去,羧基氧原子帮助稳定过渡态.在B3LYP/6-311++G(3df,3pd)水平上对B3LYP/6-31G**优化的几何构型进行了单点能计算,计算所得反应的速度控制步骤的活化能为189.461 kJ•mol-1,偏离实验值((180.3±3.4) kJ•mol-1)5.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