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Cr_2O_3-Fe_2O_3复合氧化物纳米晶的制备、表征及气敏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Fe/Cr含量的刚玉型结构复合氧化物Fe2 -xCrxO3 (x =0 ,0 .4,0 .8,1 .2 ,1 .6 ,2 .0 ) ,通过比表面测定、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XRD)、红外 (IR)及M ssbauer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在本文所研究的Fe/Cr含量范围内 ,均生成了Fe Cr复合氧化物纳米晶 ,XRD谱显示为单一物相 ,且几种表征手段所得到的结果存在很好的相关性 .此外 ,还将各种氧化物制成气敏元件 ,初步研究了它们的气敏特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交流阻抗谱技术对微波介质材料BaEu2Ti4O12进行了表征。分析了lgε/lgf, Z″/Z′和Y′/lgf等图谱的特征与材料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阻抗谱测试得到的介电常数与所发表的微波测试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高频下得到的介电常数实际上是晶粒和晶界的净结果,高质量烧结的材料应具有薄的晶界,因而应表现出较大的介电常数; 2)如果将材料从高温下缓慢降温或在O2气氛中退火,材料的导电性都会下降,其原因可以理解为这样处理的材料氧空位浓度降低,进而可以推测这有利于降低材料的介电损失.  相似文献   

3.
从97份有机化学试题答案中看到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有煌 《大学化学》1986,1(3):49-53
1985年曾用试题选登(2)对几所大学化学系97名应届优秀毕业生进行了一次考试。为了了解考生对有机化学基本内容的掌握和灵活运用情况,我们将这次考生的答卷进行了一些分析。限于水平,达些分析和结论可能是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敬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达份有机化学试题共七则,计37小题,内容涉及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物理和化学性质、立体化学、反应机理,有机合成,推断结构以及实验等方面。尽管命题中可能还有不足之处,但在深度和广度上反映了目前我国大学有机化学教学的水平,考试结果列于下表:  相似文献   

4.
<正>《核磁共振谱学-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第三版)王乃兴编著本书深入系统地论述了NMR谱学的几乎全部内容,对氢谱、碳谱、二维谱、蛋白和核酸的NMR分析等问题作了深入阐述,并在有关章节介绍了一些31PNMR和16FNMP等其他  相似文献   

5.
沙耀武 《大学化学》1998,13(6):25-26
一、引言有机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有机化学理论多数是通过对大量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而得到的规律。而且往往仅能解释大多数情况,而不是解释全部。任何一个有机化学理论都不能仅通过推理就得出正确结果,而是要通过实验去证实。因此,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只是有机化...  相似文献   

6.
对国外有机化学教材引进与利用的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10年来我国9所大学有机化学教材引进和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了主要引进版有机化学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并对国外教材的引进、翻译、宣传和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A_2和B_3型单体缩聚合成超支化偶氮聚氨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双官能度异氰酸酯基单体MDI(A2)与三官能度羟基偶氮单体(B3)的缩聚反应,得到了超支化偶氮聚氨酯,利用核磁共振、热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GPC等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能等进行了详细表征.该聚合物在干涉的p偏振Ar+激光照射下,可得到周期性规则的正弦波形表面起伏光栅.  相似文献   

8.
《有机化学》2014,(5):835
栏目图文摘要图文摘要由一幅主要结构图和英文摘要描述全文的重点.综述与进展对当前有机化学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课题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研究论文具有原始性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研究简报是原始性、创新性研究工作的阶段与部分结果。研究通讯迅速报道学术价值显著的重要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学术动态某领域发展动向和论述,著名学者的报告,新的有机化学反应等.研究专题报道有机化学家的系列研究成果,系统介绍本人及其课题组开展的工作和发表的文章,并对所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作出展望.亮点介绍选取我国科学家在有机化学领域发表的最新、重要研究成果做简要介绍和评论.  相似文献   

9.
肖鹤鸣  冯蓓雷  李永富  邓娅 《化学学报》1986,44(12):1257-1260
硝基甲烷作为最简单的硝基类爆炸物,Marynick等曾以各种半经验分子轨道法和从头计算法进行过研究.我们也对其进行过全电子自洽场从头计算,获得有益启示.本文将类似计算用于硝基乙烷、1-和2-硝基丙烷等,发现用其电子结构可阐明各烷基的供电子能力、缩合反应能力、核磁共振谱和热安定性等诸多实验事实.还进行了相应构型和ρ指数下的CNDO/2计算,得到与从头计算平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1948年Benson等将己内酰胺(1)和硫酸二甲酯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得到两个异构的甲基化产物.他们根据产物的反应性能指定一个产物为O-甲基己内酰亚胺(2),另一个产物为N-甲基已内酰胺(3).作者应用~1H NMR进一步证实了Benson等所推断的这两个化合物的结构.2和3的波谱数据只见过零星报道,且未作对比解析.本文除了探讨1和硫酸二甲酯的摩尔配比是否是反应生成2或3的主要因素外,还测定了2和3的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及质谱.  相似文献   

11.
多官能单体TMPTA在LDPE表面光接枝聚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二苯甲酮(BP)为光引发剂、丙酮和水的混合物为溶剂,研究了室温下多官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在低密度聚乙烯(LDPE)表面的光接枝聚合(λ>300nm).研究表明,多官能单体的接枝速率较快,接枝聚合易产生交联结构,聚合后仍残留双键;延长聚合反应时间、增加单体用量有利于单体接枝转化率的提高;随引发剂用量增加,单体接枝转化率出现一峰值;在研究范围内,混合溶剂中水含量增加可使单体接枝转化率明显提高.扫描电镜观察到接枝膜表面形成了许多小球,表面粗糙度增加,疏水性提高.  相似文献   

12.
甲基丙烯酸甲酯微乳液聚合中粒子成长过程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γ射线、过硫酸钾(KPS)、过氧化苯甲酰(BPO)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引发高单体含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微乳液聚合,观测了聚合过程中聚合物粒子大小及其分布随转化率的变化.水溶性与油溶性引发剂引发聚合有许多相似之处.聚合初期,体系内很快生成大聚合物粒子;随聚合的进行,体系中大聚合物粒子与小聚合物粒子共存;在更高的转化率下,微液滴成核都成为唯一的成核聚合方式,体系内只留有小粒子.但是两种类型的引发剂引发聚合时,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别。水溶性引发剂引发聚合时,存在由均相成核到微液滴成核的转变;而油溶性引发剂引发聚合时,在较低的转化率下,聚合主要是在大聚合物粒子内进行的.  相似文献   

13.
石油焦水蒸气气化反应特性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在常压,900 ℃~1 050 ℃,20%~100%水蒸气分压范围内,在热天平上研究了两种石油焦的气化反应特性。实验表明,在水蒸气气氛下石油焦具有较好的气化反应活性,气化过程中反应速率R=dx/dt在转化率0.2附近有一最大值,而比气化反应速率M=dx/dt/(1-x)则处于单调递增状态。通过对石油焦气化过程中有效比表面积随碳转化率变化的实验表明,以实际碳基为基准的有效比表面积Se随反应的进行不断增大,M和Se的变化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14.
溶有增粘树脂的丙烯酸酯乳液共聚及压敏胶的性能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用一步法将溶有松香或氢化松香的丙烯酸酯单体进行乳液共聚合时,由于增粘树脂分子的自由基链转移作用使单体的转化率明显降低.先将大部分丙烯酸酯单体进行乳液共聚制得种子乳液,再将溶有增粘树脂的剩余丙烯酸酯单体加到种子乳液中进行第二步乳液共聚合,可显著提高单体的总转化率.用TEM对分步聚合所得复合乳液的粒子形态进行了观察并对第二步乳液共聚合的机理进行了讨论.用分步乳液共聚合的方法制得的增粘树脂 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共聚物的压敏胶粘性能较一步法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烟煤与重质油共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与重质油的共处理是最有希望实现“由煤制油”的第三代煤液化新工艺之一。我国目前炼油厂每年有四、五千万吨石油渣油产出,只有一小部分用作制氢或合成气的生产原料以及生产沥青或石油焦,其余大部分用于工业燃料[1]。如将减压渣油与煤进行共处理,共同提质,提高其...  相似文献   

16.
渗透蒸发膜应用于催化酯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分离膜材料和膜分离技术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膜反应器的应用已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多数已发表的工作涉及的是膜分离在气相可逆反应中的应用,液相反应的例子比较少.已报导用于醇/水混合物分离的渗透蒸发膜类型很多,如能利用这些膜将某些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水不断地给于分离,就有可能促使化学平衡向产物方向移动,从  相似文献   

17.
三元无皂乳液共聚合动力学及其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苯乙烯( St) 和甲基丙烯酸甲酯( M M A) 为主单体,以丙烯酸( A A) 为功能单体进行了无皂乳液批量共聚合.考察了功能单体浓度、引发剂过硫酸铵( A P S) 浓度及聚合温度对其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建立了转化率 时间关系曲线的模型函数——— Gam ma 积分函数,用它拟合了转化率 时间关系曲线,获得了聚合过程的重要特征参数,如平均成核速率( N V) ,聚合最大速率( M V) 和平稳期平均聚合速率( A V) 及成核结束和聚合进入完成期对应的转化率.同时对聚合速率与以上各聚合参数的关系数据进行了非线性拟合,得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式.研究发现拟合误差很小,成核结束时转化率在15 % 以内,成核及聚合速率均随以上参数增大而增大,引发剂过硫酸铵在聚合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COBF[bis(aqua)bis((difluoroboryl)dimethylglyoximato)cobalt(II)为催化剂,AIBN为引发剂,60℃下进行甲基丙烯酸β-羟丙酯的催化链转移自由基本体聚合,得到了端基含有双键的低分子量聚合物.分别用Mayo方程法和链长分布(CLD)方程法测算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链转移常数,发现随着反应的进行,催化剂的链转移能力逐渐下降,表观链转移常数Csapp从反应初期的2000左右下降到600左右.这主要是由于反应初期形成了部分比较稳定的碳钴键,导致Csapp在一开始迅速下降,然后趋于缓慢;反应至中后期,由于粘度效应,表观链转移常数进一步降低到300以下.研究进一步发现,由CLD方程法所得的表观链转移常数值普遍低于由Mayo方程法所得的值,且高转化率时误差更大.这是因为GPC测得的是累积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对于中、高转化率情况,有必要将其转化为瞬时产物的值.由于累积产物的数均聚合度转化为瞬时产物的数均聚合度相对容易,因而Mayo方程法较适合于测算中、高转化率时的表观链转移常数.  相似文献   

19.
在常温、常压下,较系统地研究了CO2在脉冲电晕等离子体条件下的活化与转化,考察了反应器参数、脉冲成形电容、应用电压、气体流量、电晕极性对二氧化碳转化的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最佳反应器的有效长度为125mm,内径为22mm。二氧化碳转化率和一氧化碳产率随应用电压的增加而增加。另外,随着应用电压的增加,脉冲反应器的能量利用效率反而降低。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大,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及一氧化碳的产率下降。γ-Al2O3的存在大大促进了二氧化碳的转化,CO2的最高转化率达23%。由于γ-Al2O3在物化性质方面的特性,γ-Al2O3的存在对二氧化碳的转化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脉冲电晕放电-催化转化CO2为CO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Much of the experimental data in the phytochrome literature has been obtained using a small-molecular-weight protein fragment. Hence, several properties of phototransformation were re-examined using large-molecular-weight rye phytochrome. The kinetics of phototransformation are first-order, both for the conversion of Pr to Pfr and for the reverse reaction. The quantum yield of phototransformation was found to be 0·28 mol Einstein-1 for the conversion of Pr to Pfr and 0·20 mol Einstein-1 for the conversion of Pfr to Pr. Intermediates in phototransformation were measured by cycling the pigment with high-intensity mixed red and far–red light. The difference spectrum of these intermediates between 367 and 575 nm was found to be similar to that previously reported for oat and pea phytochrome. Analysis of intermediate decay indicated complex kinetics and not a single first-order species. Transient absorbancy changes in the blue region of the spectrum upon actinic illumination could be attributed to differential rates of initial bleaching of the two forms of the pigment and a consequent alteration in the proportion of the two forms in the mixture until photostationary equilibrium is re-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