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丙烯酸(AA)单体的水溶液为水相,液体石蜡为油相,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Span 85)和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Opan 10)为复合乳化剂,合成了淀粉/丙烯酸反相乳液;考察了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油水比、乳化剂用量、单体浓度、温度对乳液稳定性和类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淀粉/丙烯酸稳定反相乳液体系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2.
乳化剂对聚硅氧烷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乳化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烷基聚氧乙烯醚和烷基季铵盐对聚硅氧烷乳液聚合的影响。采用复合乳化剂可以提高乳液稳定性。结果表明:①在以D4、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为原料的乳液聚合中。当非离子型乳化剂烷基聚氧乙烯醚和离子型乳化剂烷基季铵盐复合使用时,二者性能互补,产生协同效应,可使聚合物乳液具有很大的稳定性。②在实验选定的乳化剂中,非离子型烷基聚氧乙烯醚乳化剂用量为80mL(含量为0.05g/mL)、离子型烷基季铵盐乳化剂为60mL(浓度为0.05g/mL)时。其乳液的电解质稳定性、pH稳定性、冻融高温稳定性和离心稳定性等较好。  相似文献   

3.
阴离子型石蜡乳液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英  俞马宏 《化学通报》2015,78(8):753-756
以固体切片石蜡为原料,硬脂酸为单一乳化剂,采用转相乳化(EIP)法制备了阴离子型石蜡乳液。实验结果表明,单一阴离子型乳化剂的乳化效果较好,可以得到平均粒径小(1μm左右)、多分散性低(多分散性指数2左右)的较稳定的石蜡乳液。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乳化剂用量、乳化水用量、乳化时间、乳化温度等对石蜡乳液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乳化剂用量7(wt)%、乳化水用量82(wt)%、乳化时间25min、乳化温度80℃。在此条件下,研究了加水方式、p H对石蜡乳液粒径的影响。少量多次的加水方式、p H=9.9制得的乳液平均粒径可达到0.62μm。  相似文献   

4.
以环氧树脂E-44、2-氨基-5-磺酸基苯甲酸、乙二醇丁醚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阴离子环氧乳化剂EP-D;同时,E-44和聚乙二醇(PEG6000)以摩尔比2∶1反应,合成端环氧基非离子环氧乳化剂EP-PEG;将EP-D与EP-PEG按不同质量比复配获得不同配比的EP-D/EP-PEG水性环氧复合乳化剂。 分别研究了EP-D/EP-PEG及EP-PEG在环氧树脂中加入质量分数为6%~12%时的乳化性能及形成乳液的表面张力、电导率和胶粒的Zeta电位、粒径。 结果表明,当EP-D和EP-PEG以质量比3∶5复配,总加入质量分数为9%时,制备的环氧乳液性能最佳。 与EP-PEG形成的环氧乳液相比,复配环氧乳化剂用量少,乳液铺展性好、稳定性高,且乳液在相反转时的固含量提高了10%以上。 复配环氧树脂乳液中胶粒的Zeta电位为-41.9 mV、粒径为342 nm、表面张力为25.5 mN/m、粘度为14 mPa·s。 这表明利用乳化剂EP-D与EP-PEG复配新合成的EP-D/EP-PEG水性环氧复合乳化剂可制备稳定性好,固含量高的乳液。  相似文献   

5.
利用L25(56)正交实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引发剂,乳化剂,有机硅、氟的用量以及聚合温度,单体配比等因素对乳液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得出制备氟硅丙乳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乳化剂用量为4%,引发剂用量为ω=0.6%,单体配比为n(BA):n(MMA)=44:54,有机硅用量ω=10%,有机氟用量ω=4%,聚合温度...  相似文献   

6.
有机硅-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合成及粒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种子乳液半连续法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并对其粒子形态及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种子乳液半连续聚合工艺可制备出固含量42wt%,乳化剂含量4wt%(基于单体量)、窄分布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随反应进行,粒径分布变窄,平均粒径逐渐增大。随乳化剂中SDS与OP-10的摩尔比减少,粒径增大。  相似文献   

7.
高固含量丙烯酸酯的微乳液聚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半连续滴加预乳液的微乳液聚合法,合成出聚合物质量分数40%、乳化剂质量分数2.5%的丙烯酸酯微乳液. 考察了单体滴加速度、乳化剂种类及其用量、电解质用量、温度和搅拌等因素对乳液粒径及性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聚合在相当于Winsor-Ⅰ型的聚合体系中进行,由纯单体相(滴入的单体)和O/W微乳相构成,上层单体只起储存库的作用,它在缓慢的搅拌帮助下扩散进入微乳相中,只要微乳液液面上补加的单体不扰动微乳液的平衡,即不会产生粗粒子. 单体滴加时间控制在4 h,选择质量分数为2.5%的Dowfax2A1/OP-10乳化体系,NaHCO3质量分数为0.16%,反应温度控制在75~80 ℃,搅拌速度控制在150 r/min,可使聚合反应平稳进行,得到了m(聚合物)∶m(乳化剂)=15∶1的丙烯酸酯微乳液.  相似文献   

8.
复合乳化剂微乳液法制备聚苯胺及其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复合乳化剂微乳液法合成了导电聚苯胺(PANI),以碳纸负载PANI为工作电极,考察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X-100)的配比及其复合乳化剂(E)和氧化剂(APS)用量对复合乳化剂微乳液法合成PANI电化学性能(循环伏安、塔费尔)的影响;通过对产物电导率和产率的对比分析,印证了PANI电化学性能表征结果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当SDBS与TX-100的质量比为1/2,E与苯胺(An)单体的质量比为5/3,APS与An的摩尔比为1.2时,PANI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最好,且产物的循环伏安峰电流、腐蚀电位和电导率均高于单组分乳化剂SDBS或TX-100微乳液法制备的PANI。  相似文献   

9.
以环己烷为油相、淀粉乳液为水相、Span60和Tween60为乳化剂, 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方法研究了淀粉乳液形成过程及油水比、乳化剂用量等因素对淀粉乳液形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模拟6000步时, 体系达到平衡状态; 乳滴的粒径随乳化剂含量的增加先减小而后增加, 随淀粉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随环己烷含量的减小而增加; 形成稳定淀粉乳液体系的参数范围: 7<油水比≤20, 9%<乳化剂用量≤18%. 实验结果表明, 乳化剂含量为11%~15%时, 微球的粒径随乳化剂含量的增大而减小; 乳化剂含量大于15%时, 微球的粒径反而增大. 实验与模拟的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0.
含氟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混合乳化剂,制备了粒径为40-50nm的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FMA8)-甲基丙烯酸丁酯(BMA)-甲基丙烯酸(MA)共聚物乳液。通过DSC、、FTIR、^1H-NMR等手段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乳液的稳定性、乳胶膜的吸水性和耐溶剂性以及全氟单体的含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