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大类招生的背景下,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学科大类下的专业方向,避免专业分流时学生专业选择的盲目性和功利性,本文在能源动力类大学二年级本科生流体力学的课程教学中开展了跨专业教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探索了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保证流体力学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基础性,满足专业分流后学生在后续学习时对流体力学知识的需求。同时,通过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加强了学科大类下本科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专业教育,期望能够对学生在专业分流时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帮助他们提高对专业的正确认识。课程评价调查问卷的反馈结果和专业分流情况的统计分析,进一步证实了本文的教学实践对于学生了解能源动力类的各专业方向、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具有一定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视角来看,课程教学已经不再以“内容为本”,教学内容、资源、手段和组织形式等需要围绕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和达成学生预期学习成果而展开。将金课的“两性一度”、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三大理念”和BOPPPS(bridge-in, objective, pre-assessment, participatory learning, post-assessment, summary)教学模型的“六个模块”相结合,探索了一种“导入有创新、目标较高阶、前测有挑战、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以产出为导向的后测和持续改进的总结”的教学模式。以“材料力学”课程为例,探索在一流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教、教什么”才能让学生“乐于学、学的到”,逐步形成了以“课程目标—资源建设—组织实施—综合评价—持续改进”的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为一体的课程教学闭环。  相似文献   

3.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石,侧重于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相比研究生阶段容易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创新实践的指导.为了提升中南大学工程力学专业本科生创新思维能力,对《振动力学》课程的教学体系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改革与实践探讨,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努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力学人才.  相似文献   

4.
关于工科普通物理和理论力学两门课程配合的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在大学里要学习很多门课程,这些课程虽各有不同的要求,但却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担负完成各专业培养目标的任务。有些课程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就像接力赛跑一样,前面的课程打好基础,后续课就在此基础上提高,这样一步步地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普通物理和理论力学两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就应该是这样的。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两门课之间出现了不协调现象,理论力学的教学内容有相当一部分与物理内容重复,没有什么提高,学生学起来 ...  相似文献   

5.
吴艾辉 《力学与实践》2017,39(3):299-301
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出了要求.基础力学课程教学在研究型大学工科专业学生的培养中举足轻重.作者在近十年的基础力学教学实践中,以"学生学"为中心,在完成教学大纲授课内容的同时以培养学生具有概念清晰的知识储备、主动思考习惯、质疑和创新思维的素质教育为目标,不断探索教学新方法.本文介绍了同伴教学法、作业面批以及质疑等教学新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本科固体力学专业的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地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构建专业知识逻辑体系,追寻伟大先驱的治学足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以及爱国情怀,探索知识为人类服务的路径,笔者提出了追本溯源的教学理念,剖析了教学目标的历史起点,追踪了知识体系的建立初衷和过程,探讨了课程讲授的逻辑思路。追本溯源的教学理念通过知识体系的本源归集、课堂教学的基础讲授、知识体系的逻辑整理和课堂教学的人文拓展,实现了本科教育教学中传授知识和答疑解惑的本质目标和初衷,落实了基础教学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大多高校的工科专业本科生的基础力学课程由力学系教师承担,后续专业课则由各工科专业学院教师承担。基础力学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繁重,课程学时紧张,基础力学课程不得不采用教师全堂讲述式的大班制,讲授也并不区分学生专业。基础力学教学任务繁重、基础力学和专业课程教师分属不同学院、力学教师本身对工程专业不见得了解深入等客观因素都制约着基础力学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和融合,学生对力学概念理解不够准确、记忆不够深是基础力学学习较为普遍的问题。作者基于近十年的为工程力学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教授材料力学/工程力学的教学实践,结合在担任学校教学督导四年的时间里在听土木、机械等工科专业的各门专业课时与学生和教师交流得到的教学一线信息,对基础力学课程教学如何服务好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了思考,并对以学生专业为导向的基础力学课程教学进行了实践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大多高校的工科专业本科生的基础力学课程由力学系教师承担,后续专业课则由各工科专业学院教师承担。基础力学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繁重,课程学时紧张,基础力学课程不得不采用教师全堂讲述式的大班制,讲授也并不区分学生专业。基础力学教学任务繁重、基础力学和专业课程教师分属不同学院、力学教师本身对工程专业不见得了解深入等客观因素都制约着基础力学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和融合,学生对力学概念理解不够准确、记忆不够深是基础力学学习较为普遍的问题。作者基于近十年的为工程力学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教授材料力学/工程力学的教学实践,结合在担任学校教学督导四年的时间里在听土木、机械等工科专业的各门专业课时与学生和教师交流得到的教学一线信息,对基础力学课程教学如何服务好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了思考,并对以学生专业为导向的基础力学课程教学进行了实践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针对力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进行了兴趣引导型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通过组织概论 型课程与讲座、科学创新实验、力学史教育及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相结合等方式,使力学专 业的学生尽早了解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内容及其分类、专业知识在工程实际中的广泛 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相似文献   

10.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培养实践水平与创新能力兼具的工程人才,必须落实到课程改革.本文提出了一种力学创新实践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从知识、能力、价值观三个层次的培养目标出发,通过开设《力学设计与操作》课程实现对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经过七年的持续优化改进迭代,将“学与做”稳固结合,注重理论授课与竞赛促学的反馈优化调整,发展了优质本科生科创团队,教学成果显著,深受学生欢迎.本文是对该课程的介绍、分析与总结,希望对我国“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创新型的卓越工程人才课程改革起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改革,突出了学生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三大理念,为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或改革中非常重要但容易被忽视的方面,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本文以工科最优控制课程为例,探讨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理念的教材建设。在简介300年来最优控制发展历程和近60年来教材建设情况基础上,详细介绍新教材的建设思路与教材特点,为未来OBE教材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工科的人才培养目标使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云教材是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相契合的教学资源。工程力学云教材的建设贯彻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明确学习目标,集成富媒体数字出版、云服务和移动学习三大领域的前沿技术,为工程力学混合式教学提供配套的教学资源。实践应用表明,工程力学云教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助力新工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新工科的人才培养目标使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云教材是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相契合的教学资源。工程力学云教材的建设贯彻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明确学习目标,集成富媒体数字出版、云服务和移动学习三大领域的前沿技术,为工程力学混合式教学提供配套的教学资源。实践应用表明,工程力学云教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助力新工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郝颖  余为  李哲 《力学与实践》2023,(5):1160-1166
基于“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度”的教学理念,提出了理论力学课程的研究导向型教学方法。通过引入工程实际的例题、科技前沿及大国工程等案例,培养学生力学建模、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家国情怀和崇高的价值理念;通过翻转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课程小论文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及查阅文献、力学建模、创新性设计和研究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实践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翻转课堂参与度及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5.
基础力学系列课程作为工科专业的技术性基础课程,如何适应和克服国家在本科教育教学方面提出的系列改革理念所突显的不足和矛盾,已成为课程组必须思考和面临的问题.基于课程改革的需要,该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了教、学、用三方对基础力学基本概念重要性认知程度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本科生人群对教学要求侧重点的把握不足;教师对课程体系要求和内容的理解上存在差异;显示了四川大学基础力学教学在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不同需求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根据流体力学课程的性质、特点,结合自身现场工作及教学体会,构建了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网络体系. 既实现了丰富、指导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近期目标,又加速了让学生终身学习的长远目标的实现. 研究对于推动教学改革进程、探索学分制下的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力学通识教育对培养学生科学与工程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核心通识课“无处不在的力学”的多轮教学实践,对多学时条件下的力学通识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进行了探索,建立形成了“学科规划、多人授课、专人负责”的通识课程管理模式、“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融合的课程理念和“讲授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研究型教学”相结合的多元教学模式。课程开设以来,学生选课踊跃,教学团队投入度高,促进了学生科学与工程素养的提高,扩大了力学学科在师生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流体力学是力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应用面广的特点。针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够的问题,本课程对互动式教学方法进行了思考和实践。首先,对互动式教学的要素和条件进行了分析,结合流体力学应用性广、可演示可验证的特点,设计了贴合流体力学课程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同时制定了适用于互动式教学的评价方法。在互动式教学中,设计了两类互动内容,一类是调研分析互动,一类是探究性实验互动。从教学效果看,互动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显著提升了互动的频次和质量,带动了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9.
<正> 为了鼓励学生努力学好力学课程,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决定对思想品德好,立志为祖国四代建设服务,在力学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表彰.经基层单位和省、市力学学会推荐,并经1992年教育工作委员会成都会议讨论,评选出39名力学学习优秀学生,其中力学专业15名,非力学专业24名.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将发给以上同学力学学习优秀证书,希望他们继续努力,不断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将名单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以力学竞赛促进基础力学教改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组织与辅导力学竞赛为契机,促进基础力学教学改革. 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力学素养与创新 能力,围绕如何创新基础力学教学新模式,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动力、改革教学实验、 提升力学课程建设等方面介绍了基于大学生力学竞赛培养力学人才与促进高校基础力学教学 改革的基本做法、实践效果与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