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壤—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位移反应基本上是由该体系的第一振型所控制的。因此,对土壤—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基频及第一振型阻尼比进行近似计算有着重要的工程意义。 关于相互作用体系的基频,Velitsos[2]及Bielak[3]都曾提出过近似计算公式。但这些式子均失之过繁,运用起来甚为不便,特别是对于基础有埋深的结构,若不用计算机则简直无法进行计算,而且他们都只给出了土壤—单层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近似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Baranov-Novak关于埋置基础水平与摆动耦合振动的结果及Veletsos与Verbic关于粘弹性地基振动的结果,给出了与埋置基础等效的无埋置基础的动力刚度系数及阻尼系数,并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来说明基础埋置深度对土壤——多层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结构体系第一振型的弹性位移及阻尼比并不总是随埋深比的增加而单调变化;在一定的范围内,结构体系基础有埋深时的基频与无埋深时的基频之比与埋深比之间有着近似的线性关系;结构体系的地震位移响应基本上是由第一振型控制的。  相似文献   

3.
串联电气设备支架隔震体系地震响应半解析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永峰  刘彦辉  李慧 《力学学报》2009,41(3):440-448
通过并联橡胶隔震支座,建立串联高架电气设备支架隔震体系及力学模型,应用分布参数梁振动理论, 通过边界条件引入集中参数,推导其频率方程,并用数值方法求得频率及振型. 应用Betti定律,推导具有集中分布参数柔性节点的多节电瓷型高压电气设备的正交条件,得到广义质量及广义载荷. 将该串联隔震体系的非比例阻尼分解为比例阻尼部分和非比例阻尼部分,应用Hamilton原理推导出非比例阻尼部分等效振型阻尼比,实现串联电气设备支架隔震体系振动方程的解耦,然后通过振型叠加法求得结构的地震响应. 最后应用该半解析法与有限元数值积分法对一330kV电压互感器地震响应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该隔震体系能显著减小电气设备的地震响应,同时该半解析法求解的地震响应与有限元数值积分求解的结果相一致,说明该隔震体系的有效性与该半解析方法求解非比例阻尼串联电气设备支架隔震体系地震响应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结构自振周期延长,抗侧刚度相对变小,风荷载效应增大。本文以200m高的高层建筑为研究对象,基于风洞试验所得的横风向风压时程数据对其结构进行了计算。试验模型缩尺比为1/400。试验取风向角从0°到45°,每级风向角增量为5°,模拟了两种地面粗糙度。对试验数据进行了迎风面和背风面气动效应的分析。考虑结构第一模态振型发生的位移,由振型分解法按Duhamel积分获得了结构顶点位移和顶点加速度,探讨了结构响应最大值和标准差与风向角、结构自振基频、地面粗糙度等因素的关系。研究表明:风荷载效应与风向角有密切的联系,结构最大响应一般发生在0°。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采用数值算法时地震动位移与加速度输入模型间的差异及产生原因,研究位移输入模型在水工大坝地震响应分析中的适用性。本文在一致输入和只考虑平动自由度基础上,首先研究两种输入模型平衡方程的差异,并结合Rayleigh阻尼模型探讨阻尼矩阵对结果的影响;然后选取多自由度体系定量分析输入模型间的差异,研究阻尼比变化对两种输入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位移与加速度输入模型间的差异源自阻尼矩阵与地面运动速度确定的激振力;阻尼比为0.05时,Rayleigh阻尼的质量比例部分带来的差异约为刚度比例部分的7~10倍;两种输入模型间的差异随基频和阻尼比的增加而增大。水工大坝结构在采用位移输入模型进行地震响应分析时,须对误差情况进行预估或测算,避免出现不合理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6.
对多自由度带支撑Maxwell粘滞阻尼器减震结构的随机响应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结构一般运动方程;将运动方程按原结构振型展开,将运动方程化为振型广义坐标的微分和积分混合地震响应方程组;基于多自由度随机平均法理论,获得了结构随机平均It方程组的解析式,推导出耗能结构各振型振子的振幅与相位瞬态联合概率密度函数、位移与速度瞬态联合概率密度函数、位移与速度瞬态响应方差的一般解析解;根据SRSS组合方法,给出了耗能结构随机地震响应方差的一般解析式,从而建立了此类耗能结构随机响应特性分析的完备解析解法。  相似文献   

7.
结构多点随机地震响应分析及拟静位移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大跨度结构多点随机地震响应虚拟激励算法的若干实施细节,并讨论了将拟静位移项用自振振型和广义坐标来表达的做法。表明将拟静位移用自振振型和广义坐标来表达时,可能导致结构位移和内力响应非常大的误差,在实际应用时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8.
建立与抗震规范设防水准相一致的地震动随机模型,给出了非比例阻尼结构体系地震反应运动方程,推导了非比例阻尼结构体系分析的复振型时域闭合解和地震随机响应的闭合解.通过随机响应的峰值因子和变异系数获得了非比例阻尼结构体系的地震随机响应峰值均值和方差,提出了设防烈度下非比例阻尼结构体系随机响应峰值区间估计方法.计算31条实际地震记录的复振型时域闭合解,并与地震随机响应的闭合解进行了比较,算例结果表明随机响应峰值区间估计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地震响应区间分析方法将是工程抗震设计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多自由度带支撑Maxwell阻尼器减震结构的等效阻尼比进行了系统研究。构建了耗能结构一般微分和积分混合地震响应方程组;基于与多自由度随机平均法分析完全相同的等效准则,建立了耗能结构各振型等效阻尼比的一般解析计算式。与一些典型问题的模态应变能法的计算精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本文方法的计算结果在特定条件下与精确解完全相同;在一个二自由度系统中相对位移响应方差的误差分别为0.99%和0.45%,优于应变能法的8%和5.4%,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从而为建立此类耗能结构等效阻尼分析的完备解析解法、直接应用反应谱法进行实际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曹国敖  王敏 《力学季刊》1990,11(2):33-41
本文主要对地基土——钢筋混凝土水下储油罐——可压缩流体相互作用体系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地震响应进行了分析。考虑了流体可压缩性对齐水面和潜水圆柱体结构物的动水压力的影响。在数值计算中,分析了自由表面重力波及流体可压缩性及考虑流体的可压缩性与不可压缩性对相互作用体系动水压力和地震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高压电气设备支架串联体系地震响应半解析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具有集中分布参数柔性节点的多节电瓷型高压电气设备支架串联体系,通过应用分布参数梁振动理论与集中参数通过边界条件的引入,推导出其频率方程,然后通过数值方法求得频率及振型。通过应用Betti定律,推导出具有集中分布参数柔性节点的多节电瓷型高压电气设备支架串联体系振型的正交条件,应用此正交条件对集中参数与分布参数的振动方程解耦,从而得到广义质量及广义荷载,然后通过振型叠加法求解结构的地震响应。最后应用该半解析法与有限元法数值积分法对一330 KV电压互感器支架串联体系地震响应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半解析法求解的地震响应与有限元直接积分法求解的地震响应相一致,从而为具有集中分布参数柔性节点的多节电瓷型高压电气设备支架串联体系的地震响应分析和抗震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分析和研究了导管架式海洋平台结构采用阻尼隔振技术的基本原理,建立了阻尼隔振体系简化计算模型,推导了两自由度简化模型,采用强行解耦方法计算结构第一振型阻尼比的计算公式,研究了隔振层参数与结构阻尼比的关系以及它们对结构整件和隔振层层间相对位转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在波浪力和地震工况下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阻尼隔振方案是导管架式海洋平台的一种有效减振措施,当阻尼隔振层刚度较大时,可以有效控制平台结构的振动。  相似文献   

13.
高层建筑风振响应分析中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后地基土的材料阻尼比幅值是多少,这是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对高层建筑结构风振响应有利还是不利的关键问题.通过对无桩基桩架-剪力墙结构的顺风向风振响应分析,发现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时结构基础底面土体的动剪应变幅值处于弹性应变范围,根据土动力学中土的动剪应变与土的阻尼比的关系,土体的材料阻尼比较小,其值不超过0.03,据此计算出相应的结构最大层间位移和结构顶层的最大加速度比将地基视为刚性的结构有较大增长;因此,在高层结构风振响应分析中应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文章通过实例分析给出无桩基高层建筑土体材料阻尼比的建议值,该研究为有桩基高层建筑的土体材料阻尼比的计算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弦支穹顶结构动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局部分析法并且在以预应力作为自平衡的初始内力情况下对弦支穹顶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局部分析法采用将索杆体系和上部单层网壳分开的思想,使弦支穹顶结构的初始预应力分布的确定得到简化。随着上部网壳结构的整体刚度的降低,预应力对体系的自振特性的影响逐渐增大。该体系的低阶振型大多为竖向振动振型。由时程分析的结果可见竖向常遇地震作用下索杆内力上下变化的幅度并不大(不超过7%)。竖向常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响应由内环、中环到外环逐渐减弱。常遇水平地震作用下体系索杆内力上下变化的幅度更小。相比竖向常遇地震作用下的索杆内力的变化要小的多。同时,常遇水平或竖向地震作用下线性和非线性时程分析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5.
汪梦甫 《力学季刊》2006,27(4):598-605
应用复振型分解方法,将非比例阻尼线性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方程求解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广义复振子的求解与叠加问题。通过假定地震地面运动为一零均值的非平稳随机激励,应用虚拟激励法原理,推导得到了广义复振子动力坐标计算的一般公式,进而得到了非比例阻尼线性体系非平稳随机地震响应计算的一般解答。由于可以选择少量共轭复振型的影响进行计算,对于大型复杂非比例阻尼结构,其随机地震响应计算工作量可以大幅度减小。算例证实了这种方法的可靠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张敏  李阳 《应用力学学报》2016,(6):1071-1078
振动方程阻尼矩阵对于布置了阻尼器框架结构的振型不再具有正交性,传统的振型解耦法已不再适合于该振动方程的求解。本文采用状态方程直接积分法,研究了线性粘滞阻尼耗能框架结构的地震响应,并与SAP2000有限元软件的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误差在5%以内;本文也探讨了阻尼器布置方式对框架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减震结构布置阻尼器的楼层,其层间位移角减小较显著;但未布置阻尼器的楼层,其层间位移角较大,甚至会出现层间位移角超过传统抗震结构相应值的现象,因此粘滞阻尼器在结构中应连续布置,不宜在结构中间断;当粘滞阻尼器在结构各楼层均匀布置时,结构各楼层最大位移反应相对传统抗震结构降低很多,约为抗震结构的20%~40%,减震效果较显著,但各楼层阻尼系数可根据均匀布置阻尼器的结构层间位移角优化;阻尼系数优化后,结构各楼层层间位移角差别减小,较为均匀。本文最后提出了线性粘滞阻尼耗能结构地震作用的实用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解决了受地震干扰的多层滞后剪切型结构基于层延性首次超越破坏机制动力可靠性的计算方法。文中,在建立了剪切型结构的“滑移——滞后”模型的前提下,求得了地震作用下滞后结构的等价线性体系。并从等价线性体系出发,以振型分解法为基础,建立了结构相对层位移和相对层速度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据此,本文应用随机点集理论和级数解法得到了地震作用下结构动力可靠性的计算公式。为了验证公式的精度,文中对一个二层剪切型框架进行了计算与模拟结果的比较。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基于车桥耦合动力学理论的梁式桥阻尼比识别方法. 首先按照动力学理论将测试车设计为单自由度体系, 然后利用安装在测试车上的传感器采集信号, 从测试车与桥梁接触点响应信号中得到梁式桥响应的信号, 基于车桥耦合动力学原理滤波处理得到包含梁式桥第一阶频率的信号, 最后假定梁式桥阻尼比值, 通过假定的梁式桥阻尼比值获取假定的梁式桥第一阶振型, 不断循环直至假定的阻尼比值下计算的第一阶振型最大值点居中, 即为识别的梁式桥真实阻尼比. 本文首先从车桥耦合动力学理论推导上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然后考虑在不同车速与非恒定车速、路面粗糙度、环境噪音等影响因素下进行车桥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 最后通过实桥试验进行了初步验证. 研究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一定程度上克服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 达到识别梁式桥阻尼比的目的, 为识别梁式桥阻尼比提供一种更优方法, 其具有参数设置较少、操作简单方便以及更高测试精度等优点, 同时有助于推动基于车桥耦合的车桥耦合动力学理论技术在梁式桥模态参数识别工作中的实际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不平衡线性转子-轴承系统的非平稳地震激励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受随机地震激励的线性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响应的有效分析方法。应用虚拟激励法和数值积分法,采用Kanai-Tajimi地震模型,对一个四自由度非对称的刚性转子-轴承系统在地震激励和谐波激励联合作用下的位移响应、位移响应谱密度及响应时变方差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不同转速对位移响应时变方差的影响和不同采样角频率对位移响应时变方差曲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多层隔震结构等效静态抗震设计法,对该结构基于规范反应谱的最大地震效应及其等效静态地震作用取值的解析分析法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运用实振子解耦法,将非对称非经典隔震结构响应精确分解为系列标准振子位移与速度响应的线性组合;继而根据随机振动频域法和响应方差与最大响应平方成正比的性质,将结构位移的响应方差及最大响应平方精确分解为系列标准振子位移与速度响应方差及反应谱平方的线性组合,精确获得了隔震结构基于规范加速度谱的最大地震效应;最后基于静态效应与最大动态效应的等效准则,给出了基于最大位移响应的等效地震作用的新定义及其取值的解析计算法,使新定义的地震作用精确满足等效准则,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所建立的方法基于响应精确解耦和方差精确分解以及等效准则精确满足,属精确解析法,具有一般性,较基于响应近似解耦和方差近似分解以及等效准则近似满足的现有地震作用(即最大惯性力)计算方法更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