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游强  游猛 《力学与实践》2012,34(4):86-88
采用问题式教学法进行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以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这一具体的教学内容为例,对问题式教学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分析了创设提问应注意的几个原则,介绍了问题式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的3个步骤,指出创设提问是问题式教学法的核心和关键.论文的观点、方法和步骤可供同行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盂宪红  白昭宇 《力学与实践》2001,23(1):70-70,59
以往矩形截面杆自由扭转问题的解仅在弹必列车长学中查到,本文从材料力学的教学法和便于应用的观点重新分析了该问题,得到了其材料力学的解,当h/d≥6时,可以满足工程应用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升高校学员的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流体力学课堂的教学水平,引入问题导入式教学法,坚持问题导向,层层递进,以流体力学课程中的教学实例,说明问题导入式教学法的应用,通过严密的推理过程,对已有知识进行有效的复习,得出科学的结论。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专注度,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 《力学与实践》2007,29(5):70-70
着重阐述了在工程力 学教学各环节中应用互动式教学法的具体做法. 实践证明互动式教学法在工程力学教学活动 中可以使教、学双方都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能够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使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升高校学员的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流体力学课堂的教学水平,引入问题导入式教学法,坚持问题导向,层层递进,以流体力学课程中的教学实例,说明问题导入式教学法的应用,通过严密的推理过程,对已有知识进行有效的复习,得出科学的结论。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专注度,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理论力学作为高等工程类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以理论分析为基础,充分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体会,给出了在理论力学课程中3W1H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和应用方案,该教学法的应用对于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力学问题分析和求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具有良好效果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转变“工程力学”教学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借鉴“行为引导式”教学法,探索工程力学教学方法转变的途径及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以画内力图为例,说明了生动形象教学法在力学教学中的应用,由此显提高了画内力图的速度和正确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往矩形截面杆自由扭转问题的解仅在弹性力学中查到,本文从材料力学的教学法 和便于应用的观点重新分析了该问题,得到了其材力力学的解,当$h/b \ge 6$时, 可以满足工程应用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0.
研讨式案例教学法寓理论于实践,尤其适合于高等军事院校的教学应用,大大提高了学员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决策能力.本文以高等军事院校的一堂流体力学课为例,从案例的选取、呈现、讨论、总结等阶段具体介绍研讨式案例教学法在高等军事院校力学课程中的设计、组织和实施过程.经教学实践检验,研讨式案例教学法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江建洪 《力学与实践》2016,38(3):321-323
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在学习土力学之前,往往并没有像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那样系统深入地学习过必备的固体和流体力学知识,这给其教学提出了挑战.本文由生活经验和已有中学物理知识引出水头概念,将其表达为一个可感知的高度,具体形象,易于学生接受.在深入了解学生现有知识结构和掌握程度的基础上,因材施教,以新颖合理的方式引入某些力学概念,实践表明这是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较为有效的一个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祝效华  李柯 《应用力学学报》2020,(1):128-133,I0008
海洋油气资源钻探中隔水管的弯曲对钻柱振动以及钻进特性有特别的影响。为得到隔水管弯曲对钻柱振动的影响规律,对南海已钻深水井使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建立全井钻井数值计算模型,研究获得了不同垂深时隔水管弯曲对钻柱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隔水管弯曲会加剧钻柱的振动,钻柱振动加剧会导致钻井能耗上升、钻头切削能力下降并且会加快钻柱疲劳;当隔水管的弯曲达到某临界值,钻柱与隔水管间的接触力会陡增;井口的钩载越大,隔水管弯曲带来的井口钩载波动量越大;井越深,隔水管弯曲对全井钻柱最大弯矩和钻头切削能力的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A general theorem on the derivative of the volume average is formulated and proved. Conditions for the existence of the derivative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This is done in order to give a better base to the theory of spatial averaging.Latin Letters E 3 three-dimensional vector space over the field of real numbers - K, K(x) averaging domain - G, G w, Gs open sets in E 3; components of the two-phase system - C 1(G) the set of functions 1-times continuously differentiable in G - W1/2(G) Sobolev space - V volume of the domain K - f function defined in G, G w - K infi sup* (x), K infi sup– (x) special parts of K(x) Greek Letters boundary of G, G w, Gs; w-s interface - ij Kronecker delta - v unit outward normal of G, G w - j j-dimensional Lebesgue measure Other M closure of a set M in the metric space E 3 - f phase average of f for the w-phase - (u, v) scalar product of u, v in E 3 - one-sided derivatives  相似文献   

20.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he nonlinear Timoshenko-type theory of shells can be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the initial postcritical behavior of a rod under compression is considered. The Koiter asymptotic theory in the Budyanskii form is used. The exact solution of the problem is obtained and a formula for the coefficient of postcritical behavior allowing for the effect of lateral-shear strains is derived. It is shown that the expressions (specified to within cubic terms) for lateral-shear strains and curvature permit us to use the nonlinear theory of shells to analyze the initial supercritical behavior of r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