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350℃和700℃下SS304不锈钢的非比例多轴循环变形行为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在统一粘塑性本构理论的框架下改进和发展了一个新的循环本构模型。该模型给出了新的背应力演化方程,引入了非比例度参量,考虑了温度效应和最大塑性应变幅值记忆效应,能够对材料的高温非比例多轴应变循环变形行为和棘轮行为进行统一描述。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该模型对SS304不锈钢高温非比例多轴循环变形行为的描述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2.
非等温条件下非比例循环粘塑性本构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显杰  高庆  孙训方 《力学学报》1996,28(2):251-256
为了描述在非等温非比例循环加载下的循环变形行为,本文提出了一个考虑材料非比例循环附加硬化效应、非比例循环加载历史效应和温度历史效应的粘塑性本构模型.在该模型中,引入了具有三种不同演化速率的背应力演化方程;定义了新的非比例度;为了反映非比例循环历史和温度历史的影响,引入了表现各向同性变形阻力Qasm,并对各向同性的表现变形阻力引入了具有先前加载历史记忆的演化方程.将本文模型用于1Cr18Ni9Ti不锈钢高温循环变形行为描述,其预言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3.
一个非比例循环粘塑性本构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提出地一个考虑材料非比例循环附加强效应,非比例循环加载历史产应和应变幅值历史效应的粘塑性体构模型。在该模型中,引入了对加载过程非常弹性应变幅值的记忆变量q;定义了新的非比例度;引入了考虑材料非比例度的循环饱和各向同性变形阻力参量Qs;对各向同性变开引入了具有先前加载历史记忆的演化方程,将本文模型用于1Cr18Ni9Ti不锈钢高温循环变形行为描述,其预言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表明该模型能很好  相似文献   

4.
一个考虑循环应变幅值历史效应的粘塑性本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个考虑材料应变幅值历史效应的粘塑性本构模型。在该模型中,引入了三个具有不同演化速率的背应力演化方程;建立了非弹性应变幅值历史记忆模型,对各向同性变形阻力,引入了具有先前加载历史记忆的演化方程。将本文模型用于1Cr18Ni9Ti不锈钢循环变形行为描述中,其预言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描述材料的循环应变幅值历史下的循环变形行为。  相似文献   

5.
对316L不锈钢的非比例循环粘塑性本构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循环硬化的316L不锈钢提出了一个考虑非比例循环加载下流动和硬化特性的粘塑性本构模型。模型中,通过随动硬化的背应力演化以各向同性阻力演化非比例循环路径及其历史的依赖关系来表征材料的非比例循环附加硬化和非比例循环流动特性,将模型用于预测316L不锈钢的圆形,正菱形应变路径的复杂循环变形行为,其预言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6.
考虑路径相关性的非比例循环塑性本构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匡震邦  赵社戌 《力学学报》1999,31(4):484-492
根据非比例加载下金属材料响应的延迟特性及加载路径相关性,选取沿应力迹法向的塑性应变的累积量作为非比例加载影响的度量,相应给出反映非比例附加强化的变量,并假设其模量和强化率与加载路径的几何参数相关.为反映由于非比例加载而引起的材料强化的异向效应,在Valanis的塑性内时响应方程中引入与加载路径几何性质有关的应力项,构成非比例循环塑性本构关系.对316和304不锈钢材料在一些典型非比例循环加载路径下的应力响应进行了理论预测,与Benallal等及McDowell的实验结果取得了良好的一致.  相似文献   

7.
304不锈钢室温单轴循环棘轮行为的粘塑性本构描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统一粘塑性循环本构模型的框架下对循环硬化的304不锈钢的单轴棘轮行为进行了本构描述。模型中通过随动硬化背应力演化和各向同性变形阻力演化对304不锈钢在非对称应力循环下的循环附加硬化和循环流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同时考虑了加载历史对循环棘轮行为的影响。将模型应用于304不锈钢室温单轴循环棘轮行为及其对加载历史依赖性的描述中,预言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非比例循环载荷下塑性模量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旭  田涛  安柯 《固体力学学报》2001,22(2):186-190
对1Cr18Ni9Ti不锈钢进行菱形应变路径的非比例循环本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及分析,对双面本构模型给出了一个极限面定义,以保证屈服面不与极限面相交,在这个极限面定义及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对不同本构模型所定义的距离与塑性模量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表明Mroz和Chen的距离与塑性模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在Valanis的内时本构理论的框架中,引入内结构张量以反映由于非比例加载而引起金属材料的附加等向强化及异向强化效应,同时提出材料强化程度的度量采用沿路径法线方向的塑性应变分量来描述.这些考虑的有效性已经通过用所建模型对304不锈钢材料在一些典型非比例循环加载路径下的响应进行的理论预测得到了验证;将该模型应用于U71Mn材料室温单轴棘轮行为描述中,结果显示内结构张量的引入不仅能较好地反映应变控制下的非比例附加效应,而且也能较好地反映应力控制下塑性应变的累积及变化率.  相似文献   

10.
循环塑性双曲面多轴本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显杰  高庆  孙训方 《力学学报》1993,25(5):569-574
本文提出了一个考虑循环强化/软化效应、塑性应变幅历史效应以及非比例循环加载效应的双曲面模型。在模型中,引入了屈服面和极限面的演化方程;定义了循环应变路径的非比例度;给出了一套合理的确定模型参数的方法。将该模型用于调质热处理的42CrMo钢,模型预言的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1.
以拉扭簿壁管试件为研究对象,根据多轴临界面上的应力应变特性及多轴疲劳临界面法的结果,结合单轴循环应力应变关系,研究了多轴比例与非比例加载下的循环应力应变关系,推导出多应力应变关系模型,经拉扭复合比例与非比例物载试验难证,其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相符合。  相似文献   

12.
目前,很多经典的超弹性-有限塑性本构模型已被提出,但由于超弹性理论中中间构型的引入使得随动硬化法则相对复杂,故多数文献均采用的是经典的Armstrong-Frederick(A-F)随动硬化法则.本文基于已有的本构理论,利用多机制过程的概念拓展了Lion塑性变形分解理论,明确提出了多重中间构型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对经典理论中客观性的定义进行了概念上的推广,使其更好地适用于超弹性本构理论分析,同时提出了一类新的超弹性-有限塑性本构模型.这类本构模型满足热动力学法则,且可融合多种小变形循环塑性理论中常用的随动硬化法则(如经典的A-F模型,Chaboche模型,Ohno-Wang(O-W)模型以及Karim-Ohno(K-O)模型等),使得小变形理论中背应力的加法分解性质及其演化的临界面阶跃特性在大变形领域中均有所体现,故本文提出的本构理论可看作是小变形循环塑性模型在大变形理论中的扩展.本文最后以K-O模型为例,对推荐模型进行了详细探讨,并与相应的次弹性模型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3.
A constitutive model for cyclic plasticity is briefly outlined. Then the model is implemented in a finite element code to predict the response of cyclic loaded structural components such as a double-edge-notched plate, a grove bar and a nozzle in spherical shell. Comparision with results from other theories and experiments shows that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using the present model are very satisfactory.The Project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相似文献   

14.
高周疲劳的损伤-硬化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级循环加载条件下,材料的剩余寿命强烈地依赖于加载历史。究其原因,不同加载历史将引起材料的微结构发生不同的变化,使得材料的硬化效果和变形行为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从而影响了损伤的演化过程。本文引入硬化状态变量来表征加载历史对疲劳损伤演化过程的影响。通过对两级循环加载下损伤演化规律和剩余寿命的研究,认为在两级(或多级)加载条件下,材料的损伤演化和剩余寿命强烈地依赖于加载历史造成的损伤和硬 化状态。  相似文献   

15.
砖砌体双参数单轴受压弹塑性损伤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参考弹塑性损伤模型理论和相关试验数据,建立了砖砌体单轴单调受压和重复受压两种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在模型中采用抗压强度和峰值压应变双参数来调整形变曲线,从而实现了砖砌体单轴受压本构模型的精细化建立.模型不但与既有弹塑性模型相符,而且还符合受压延性与强度呈反向变化的试验结论.重复受压加-卸载路径建立在卸载线性假定的基础上,参考两组试验数据,得出了双线性抗压刚度劣化函数,并通过强度线性插值来调整劣化速率,从而建立了随强度改变的受压加-卸载损伤本构模型.  相似文献   

16.
循环载荷下砂质土的本构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一个描述砂质土循环载荷条件下主要特性的本构模型,并且采用不同围压下多种加载途径的土力学实验确定了模型中的待定材料常数,由本构模型的增量工数值积分计算所得到的理论曲线与不同应力路径下实验曲线十分接近,经实验验证这种本构模型能广泛地应用土工问题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中。  相似文献   

17.
Two elastop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s based on the unified strength theory (UST) are established and implemented in an explicit finite difference code, 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 (FLAC/FLAC3D), which includes an associated/non-associated flow rule, strain-hardening/softening, and solutions of singularities. Those two constitutive models are appropriate for metallic and strength-different (SD) materials, respectively. Two verification examples are used to compare the computation results and test data using the two-dimensional finite difference code FLAC and the finite element code ANSYS, and the two constitutive model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re verified. Two application examples, the large deformation of a prismatic bar and the strain-softening behavior of soft rock under a complex stress state, are analyzed us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code FLAC3D. The two new elastop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can be used in bearing capacity evaluation or stability analysis of structures built of metallic or SD materials. The effect of the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on metallic or SD material structures under complex stress states, including large deformation, three-dimensional and non-association problems, can be analyzed easily using the two constitutive model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一个数学表述简单,易于应用,描述循环塑性的能力及对材料的适应能力都较强的唯象本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