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浅谈惯性约束核聚变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张杰 《物理》1999,28(3):142-152
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化石能源终将枯竭,基于核裂变反应的核裂变能源也由于安全性和核废料的处理等问题而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2.
对核参数敏感度和不确定性分析的理论方法进行了探讨,在敏感度系数的基础上所定义的积分指标Esum能定量地表示出两个不同核裂变装置的相似性,即可用于定量地比较一个基准核裂变实验装置与一个欲评估核裂变装置的相似程度。不确定性的分析提供了一个计算核裂变系统中由于截面数据方差而导致系统中七疆方差的方法,并且也提供了一个计算不同核裂变系统中Keff协方差的方法。不确定性的分析方法是将截面数据的方差信息通过与能量有关的敏感度系数传播给Keff行。某一材料截面数据的方差可以传播给所有含有该材料的临界装置。有着相同材料的临界装置将产生关联。  相似文献   

3.
钟云霄 《中国物理 C》1989,13(5):451-454
本文应用核裂变的布朗运动模型,借助于计算机产生的无规力,直接解朗之万方程,得到核裂变的一系列暂态规律,与Weidenmuller等解Fokker-planck方程所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核裂变的布朗运动模型,借助于计算机产生的无规力,直接解朗之万方程,得到核裂变的一系列暂态规律,与Weidenmuller等解Fokker-planck方程所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秦克诚 《大学物理》2002,21(11):46-48
核裂变链式反应首先用于军事用途:制造原子弹. 发现核裂变时,欧洲正处于二战前夕.许多犹太科学家受纳粹迫害,从德国、意大利流亡到英国和美国.这些人对法西斯的凶残有切身的体验,他们了解独裁国家的体制和组织效率,知道在德国一切科学研究都被纳入战争努力.他们对德国可能把核裂变用于军事用途无不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利用3—5MeV能区γ射线测量核裂变数的方法, 并且用浓缩铀样品堆照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测量核裂变数, 依据通用方法的结果作为参考标准, 该方法测量不确定度小于16%.  相似文献   

7.
卓益忠 《物理》1989,18(6):324-326,378
核裂变的发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至今已五十周年了.本文着重介绍五十年来人们对核裂变现象机理的认识过程.这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在不同时期中,在理论与实验的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的关系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本文对上述都作了叙述,并对我国学者的贡献加以肯定,预期今后核裂变物理还会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贾莹  刘玲  包景东 《中国物理 C》2003,27(7):610-614
在核裂变的动力学描述中,考虑到质量随坐标的连续变化,提出了自由能有效势,导出了一个新的裂变速率公式.改进后的公式对于核温度与势能位垒高度相当的热核裂变同样适用,其结果比Kramers公式更接近于断点裂变速率的朗之万模拟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数值方法严格求解二维福克-普朗克(Fokker-Planck)方程,研究在鞍点上的速度分布、坐标和速度的二次矩以及核裂变速率随时间的演变.在相当大的粘滞性范围内,研究核裂变速率与粘滞性的依赖关系,观察到在一定粘滞性下出现裂变速率极大值的现象.对计算的各种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与元素     
 1939年,随着最后一个天然元素和核裂变被先后发现,人类谱写了科学史上的新篇章。其中每项发现都包含有女性所做的重大贡献,这令20世纪女科学家格外引人瞩目。回顾女科学家在元素和核裂变发现中所做的贡献,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历史现象:有很多女科学家参与并开辟了现代科学的重要领域。她们在自然界发现5个天然元素(钋、镤、镭、铼、钫)和十几个同位素,与20世纪前79个基本元素(92个基本元素中有3个人造元素:锝、钷、砹)全部由男性发现形成强烈的反差。其中有3位女科学家参与发现核裂变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使用Monte-Carlo模拟计算了垒下16O+232Th系统转移裂变和复合核裂变碎片角分布及角关联.转移过程、熔合过程和裂变过程分别用半经典模型、耦合道模型及鞍点过渡态统计模型进行模拟.考虑了各物理量分布产生的运动学效应及裂前中子发射和裂后碎片粒子蒸发对碎片角分布及角关联的影响.模拟结果和实验测量的分布相一致.使用折叠角技术借助Monte-Carlo模拟区分转移裂变和复合核裂变是可能的.考虑了转移裂变和裂前中子发射的影响,复合核裂变碎片角分布各向异性异常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2.
核能应用与核电事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著名化学家哈恩早年从事放射化学研究,在矿物分离等研究过程中,出人意料地发现了放射性钍Th、锕Ac及镤91234Pa等;1938年,哈恩、斯特拉斯曼和梅特纳,在费米、伊仑·居里等人用中子轰击铀核的实验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与分析,提出了中子打进铀核,引起铀核剧烈振荡,使铀核发生形变,最后分裂成两个原子核.铀核裂变既放出巨大能量,又释放出中子.每一个铀核裂变,将放出200MeV的能量,并且放出2-3个中子,这些中子被另外的铀核分别吸收,又再引起铀核裂变,如此继续下去,形成链式反应.1942年费米利用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可控的链式反应装置--核反应堆,揭开了人类利用原子能的新篇章.原子能首先在军事上应用.1945年美国最先安装了核爆炸装置,制造和爆炸了原子弹,1949年苏联也研制成功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英国于1952年、法国于1960年相继试爆原子弹成功.我国也于1964年成功爆炸了自己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  相似文献   

13.
核裂变是自然科学史上一件重大事件.核裂变导致原子核能的应用,使人类掌握了新的重要能源;同时由于超级大国争霸世界的意图,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四十余年全世界人民经常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中.因此,核裂变不但是科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同时也是对保卫世界和平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现在我们简单回顾一下裂变发现前后的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用镭和它的子体放出的最快的α射线去打击较轻的元素氮,发现氮能变成氧,放出质子,成功地打开了人工改迭原子核的大门.这个现象叫做原子核的“人工嬗变”,是1919年发现的. 从1930-1932…  相似文献   

14.
使用两块大面积位置灵敏双栅雪崩计数器,测量了84.0MeV16O轰击238U核的裂变碎片角关联及角分布.用裂变碎片折叠角技术区分了熔合裂变反应中的复合核裂变和转移裂变的两种成份.在总裂变截面中,转移裂变的贡献约为10%.由于转移裂变碎片角分布的各向异性较小,扣除转移裂变贡献后,纯复合核裂变碎片各向异性提高5%左右.裂变碎片异性异常不可能仅仅来源于转移裂变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核裂变动力学,在假设核是无旋、不可压缩的液滴情况下,采用两参数的广义卡西尼卵形线液滴模型计算了对称裂变中惯性张量.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关于核裂变机制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的进展和进一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布朗运动的观点研究了核裂变的速率问题。以简便的求速率本征值方法解福克-普朗克方程。将粘滞张量、惯量系数、温度作为变形坐标的函数,研究了它们对裂变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核裂变动力学扩散模型理论的框架内,严格求解Fokker-Planck方程.用所得到的结果对Kramers定态解进行了分析,指出其成功之处和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戴宏毅  王尚武 《物理》1999,28(5):308-313
回顾了在理论和实验上均有卓越贡献的核物理学家迈特纳在发现核裂变过程中所起的独特作用及其所作的重大贡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时埋没了她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发展了一种用变分法解Fokker-Planck方程的方法,计算了一维核裂变几率,研究了F-P方程与Smoluchowski方程的关系,为推导多维的质量系数和粘滞系数随形变参量变化并具有交叉项的Smoluchowski方程和解位能形式比较复杂的多维的F-P方程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