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物理学》第三版第 13页〔例题〕和第 15页〔例题 2〕 (原题见该教材 )中 ,关于斜面上的重力G分解为下滑力F1 ,和正压力F2 (如图所示 ) ,笔者认为把重力的分力F2 称之为正压力是错误的 .理由是 :1.重力的分力F2 和正压力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力 .因为重力是属于万有引力 ,是由于地球的存在对放在它周围的物体能产生吸引的力 ,不论这个物体在地面上还是在空中 ,它的作用是要把一切物体拉向地面 .当一个物体放在斜面上时 ,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 ,但它并不竖直下落 ,而是沿着斜面下滑 ,同时压紧斜面 ,即 :重力G分…  相似文献   

2.
圆周运动的鲜明特点是它的运动轨道是圆或圆弧 .物体做圆周运动时 ,它必须受到向心力的作用 .向心力可以是某一个力 ,也可能是合力或分力 .向心力的大小总是等于mv2 /R ,而方向总是指向圆心的 ,方向一直在变 ,所以向心力是一个变力 .那么 ,物体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过程中 ,  相似文献   

3.
重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概念, 围绕重力概念存在分歧. 力是牛顿时代建立的抽象概念, 重力是体现 万有引力作用效果的一种效果力, 这种抽象的虚拟力概念不利于学生掌握. 力也可以看成是动量流强度, 文献[ 1 1] 从动量流视觉定义了重力, 这是应该肯定的. 但该定义也存在一些问题, 对此进行辨析, 并用动量流概念重新定义重 力, 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解释说明重力新定义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关于向心力的概念 ,目前中专教材并未对其进行详细讨论 ,给学生理解和应用向心力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向心力是以性质来命名的还是以效果来命名的呢 ?个别同学认为它和重力、弹力、摩擦力都挂不上号 ,就判断它是以性质来命名的 .有的同学倒是从“向心力”二字推理开去 ,觉得是以效果命名的 ,但不知其所以然 .下面我们就向心力的来源问题进行讨论 .首先 ,凡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 ,都需要一个指向圆心的力 ,即向心力 .在此提醒学生必须注意 :向心力不是什么新性质的力 ,它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 ,任何一种力或几种力的合力 ,只要它的方向指向圆…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关于万有引力、重力和向心力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难点。很多教师在运用地球模型讲解此问题时,由于教材涉及此内容过少,教辅的一些观点欠妥,加上本身对模型分析的不够,多采用回避的态度,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困惑。本文就将对其中几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万有引力定律是体现物理定律普适性的经典楷模,也为后来的库仑定律制定了模板.当然,中学教材在推导该定律时都是从匀速圆周运动入手的.笔者对其过程略有思考,故而也来谈谈. 先说一下笔者讲述万有引力定律的大致过程:首先是由苹果砸醒牛顿的故事引入,之后引导学生猜测苹果所受重力与月球所受向心力是同一性质的力.即是说,若是在太空中给苹果一个适当的初速度,它可以像月球一样旋转而不掉下来;反过来,若是一个巨人伸出手来将旋转的月球拦住,然后再松开手,那么月球也会像苹果一样掉下来.接着就跳转到太阳系,猜测太阳与行星之间也存在同样性质的引力.本节内容正是要寻找能够将这三种力统一的普适表达式.  相似文献   

7.
窦文浩 《物理通报》2011,40(10):34-35
在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时,计算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是一个重点.计算的方法通常是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求解.而牛顿在求解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的时候,用了巧妙的比例和几何方法,体现了微分的思想;同时,是  相似文献   

8.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是高考的必考点,学生总结归类困难。利用万有引力和重力相等的关系和利用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的关系,总结归类出:不同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问题、计算中心天体的质量M和密度p、天体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动能与轨道半径r的关系、地球同步卫星、双星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宁 《大学物理》2023,(2):32-35+45
向心力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本文通过分析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向心力的认识,清晰地展示出向心力概念伴随着人们对于运动学和动力学定律的理解,经历了曲折却又不断深入的历程.我们展示了向心力作为一个桥梁概念,强调其在运动学向动力学的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尤其从离心力到向心力概念的发展是革命性的突破,促进了惯性系下力学三大定律的建立,是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0.
徐继芳 《物理通报》2017,36(12):37-37
宇宙速度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 特别是对于第三宇宙速度, 很多学生学习后对这个概念还 是很模糊. 从太阳对天体的万有引力提供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入手, 通过具体的分析与计算, 得出第三宇宙速度 的大小  相似文献   

11.
叶玉琴 《物理通报》2011,40(11):105-108
从多角度对行星所受向心力进行了论证,并由此得出更一般的曲线运动的向心力等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在法向上的分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物理这门课的系统性是很强的,因而只要抓住这个体系的主线——物理概念和物理意义,并用它把一个个物理结论串起来,就能形成自己的知识链,再加以适当的联想、对比和拓宽,一个清晰的知识网就不难形成了.例如:重力F=mg,可以算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概念了.它作为一种力,具有力的普遍特性:大小、方向、作用点;再考虑到它的特殊性,与其它性质的力相比较,它的产生、存在,效果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如果注意到g随海拔高度及纬度的变化,是否能够有什么解释呢?这时候,如果“勇于”打破章与章之间的界限,想到万有引力是产生重力的真正原因,就又会产生新的启示.将原来的公式拓展一下,由于  相似文献   

13.
第一章力本章知识要点为;两个概念─—力、力短;两种方法─—受力分析方法和力的计算方法;两种平衡条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和力矩平衡条件.1如何分析判断力1.1重力的分析判断1.1.1重力的产生:由于地球对物体吸引而产生的力,是一种非接触力.1.1.2.重力的大小:G-mg.1.1.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注意:重力只近似等于地球与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1.2弹力的分析判断1.2.1弹力的产生:发生了形变的物体,对与它接触,并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弹力的产生,一定有接触和弹性形…  相似文献   

14.
一、重力测量的历史和超导电 技术的应用 1590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里略在比萨斜塔上的实验,证明了物体下落速度与它的质量无关.后来,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于是,形成了重力的完整概念──重力就是地球对单位质量的物体的引力和该物体随地球旋转的离心力的合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重力是质量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力的单位──克·厘米/秒2,在物理学中称为达因,而重力加速度g是单位质量所受的重力,它的单位是1厘米/秒2,称为伽(gal).长期以来,围绕着对重力的测量和研究,不少人为之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因此,重力仪就成为人们认识地球,发展科学的重…  相似文献   

15.
问题:斜面上放一貭量为m的物体,静止不动。在考虑摩擦力的情况下,重力分力P_1与静摩擦力f_r虽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在一直线上,为什么能平衡呢?图1所表示的物体受力情况正确吗?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这样表示?如果将斜面逐渐抬高,物体在什么条件下开始滑动而不翻转?又在什么条件下翻转而不滑动?等等。新教师回答这些问题时遇到了困难。现在分析如下: 对于一个不能看作成为貭点的物体来说,图1的分析是不正确的。物体在斜面上的平衡不是受了两对正交力的作用,而是受到两对力偶的作用(图2)。一对力偶是重力分力P_1与静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重点讨论有关万有引力与重力的两方面问题:一是澄清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区别与联系,二是讨论引力势能与重力势能形式不同的物理原因,并从数学上严格给出这两种势能表现形式的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对于保守力的概念,在书中基本上都是从讨论重力、万有引力、弹簧弹力做功角度出发,观察共同特点得出两种表述方式:一种是做功只与始、末位置有关,与质点经历的路径无关,把具有这种做功性质的力称为保守力。  相似文献   

18.
我们把靠近地面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叫做近地卫星(grazing satellite)。对于近地卫星,可以认为其轨道半径r近似等于地球的半径R。由于卫星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所以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中力学部份讲到力的分解时,学生是很不容易体会出分力的方向。为了使学生能直接而明显的观察分力的方向,我装置了一个演示高一课本(1956年版)第68图的塔式起重机底悬梁和钢索上的分力的一个实验。整个装置如图1,M是一片从蓝球胆上剪下来的胶皮,用按钉固定在竖板上,K处挖一缺口,也用按钉  相似文献   

20.
力的分解和力的合成是高中物理的基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初步掌握一般情况下力的分解,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分力的方向,尝试运用力的分解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物理问题.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中,力的分解是从拖拉机拉着耙子耙地的实例入手,说明力实际产生的两种效果.但是,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根本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