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n-D 破裂反应中,中子-中子准自由散射测量,可以研究三核介限内未态相互作用和准自由散射过程,确定核子-核子低能散射参数,提供实验和计算之间量的比较,它是实验和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着重叙述E_n=14Mev 时,D(n,nn)P反应,共平面并对称排列的中子-中子准自由散射测量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Brueckner-Hartree-Fock(BHF)框架下,计算了核介质中核子-核子(N-N)散射总截面.计算中,N-N相互作用势采用Paris势的可分离表示,单粒子谱采用连续选择.计算结果表明,质子-质子散射及质子-中子散射的总截面随核密度的增加而强烈地减小,特别是对低能散射.对结果作了简单的讨论,并与已有的一些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核内级联物理过程,采用Monte Carlo方法发展了一款质子、中子以及π介子的粒子输运程序.基本物理模型基于适当简化和核内级联Bertini模型,同时借鉴了INCL模型质心系下的角微分分布以克服Bertini模型之不足,即采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核子与核子、核子与π介子间的弹性散射、非弹性散射等过程,粒子相互作用时,核子密度随半径变化且作用截面参考Bertini模型22类实验截面数据,出射粒子散射角在质心系下的抽样遵从INCL模型所确定的微分分布.可模拟45—3500 MeV的中子、质子或2500 MeV以下π介子引起的核内级联过程.入射粒子能量在60—378 MeV范围内反应截面理论计算值与已有实验数据、以及在65—3000 MeV较宽能区范围内反应截面、出射粒子增殖比、微分截面和剩余核等计算结果与MCNPX,GEANT 4和PHITS模拟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在KMT多重散射理论框架下,应用动量空间一级光学势,基于Franco和Yin关于核子-核子散射振幅的相随动量转移而改变的建议,研究了入射能量为1GeV时的质子-4He弹性散射. 发现这个相改变使得KMT类型的理论计算的微分散射截面和极化本领与实验符合得更好.  相似文献   

5.
我们采用符合技术测量了31.2MeV α粒子在C~(12)上的C~(12)(α,2α)Be~8反应出射粒子的相加能谱及角关联分布.角关联分布在相应于α-α自由散射的角度(即反冲核冲量趋于零)出现峰.因此,实验结果初步表明,反应机制是准自由散射过程,在低能区证实α集团是C~(12)基态的子结构.我们用平面波冲量近似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到了成团几率为0.07,与高能的(p,pa)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相对论Brueckner-Bethe-Goldstone(RBBG)方程研究核子-核的相对论微观光学势。核子的复有效质量是通过入射能量为200MeV的质子-~(40)Ca散射数据来确定,由此进一步研究了质子对不同靶核:~(16)O,~(40)Ca,~(90)Zr,~(208)Pb能量范围从160—800MeV的相对论微观光学位。我们用这种微观光学位研究了入射能量为200MeV质子与~(40)Ca的弹性散射,并与唯象相对论光学位计算得到的截面,自旋可观测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近似地用程函波函数作为粒子在原子核作用下的扭曲波函数,分析了入射能量为156MeV、590MeV与670MeV的质子对原子核6Li引起的准自由散射6Li(p,pd)α。从156MeV的情况可看到,用程函波函数来研究准自由散射所得的结果和用分波法得到的结果同样使人满意。对590MeV与670MeV的情况,所得结果与平面波冲量近似相比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8.
中能重离子碰撞中前平衡核子发射的同位旋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同位旋相关的输运理论,研究了中能重离子碰撞中丰中子和缺中子碰撞系统在较宽能区范围内前平衡发射核子的同位旋效应.结果表明除低能区外,在100MeV/u以上核子–核子碰撞动力学效应起主要作用的能区,前平衡发射的中子–质子比仍然对介质中核子–核子碰撞截面的同位旋效应不灵敏,然而对于对称势的改变非常灵敏.故从低能量到较高能量的较大能区内,前平衡发射的中子–质子比的理论值与实验值的比较是提取对称势形式和强度的灵敏探针.  相似文献   

9.
基于连续离散化耦合道理论(CDCC), 并在假设剩余核不仅可处于束缚态而且可处于一系列的激发态的基础上, 本工作论述了氘核破裂效应对质子出射能谱的贡献。计算结果可以基本解释质子出射能谱在大约氘核入射能量一半处出现峰值结构的实验现象。本工作的计算结果与C.Kalbach的经验公式基本保持一致。Based on the continuum discretized coupled channels(CDCC) theory, and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residual nucleus locates not only in bound state but also in a series of excited states, the contribution of deuteron breakup effect in outgoing proton energy spectra are studied in the present work. And the results can basically explai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at a peak structure is appeared in the outgoing proton energy spectra at about half of the incident energy. The results of present calculation generally agree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C. Kalbach’s empirical formulaum.  相似文献   

10.
在质子与48Ti,51V和52Cr反应的去弹截面、弹性散射角分布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获得了一组入射质子能量在150 MeV以下的质子与52Cr反应的光学势参数。应用光学模型、扭曲波玻恩近似理论、核内级联模型、蒸发模型、带宽度涨落修正的Hauser-Feshbach理论以及激子模型(含改进的Iwamoto–Harada模型)计算得到了质子与52Cr反应的所有截面、角分布、能谱和双微分截面。对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以及TENDL中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且反应道截面优于TENDL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