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其顺 《物理通报》2009,(10):41-43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七个重点知识之一.学好本节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密度”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课.“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的关系,因此本案例采用探究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以“杠杆”一节的教学为例,就如何利用“导学案”这一学习文本,将一部分不影响探究过程,且便于学生自学活动完成的内容向课前延伸,为课堂探究赢得一定时间.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流程,让学生在探究中猎取知识,彰显智慧,享受成功.  相似文献   

3.
王建辉 《物理通报》2013,(10):66-68
本节课是立足于新课程理念的一节科学探究课,将物理学史与物理规律教学进行有机渗透,并在这条物理学史教育主线中穿插了讲授法、学生探究、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实验演示和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并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周长春 《物理通报》2010,(9):45-47,95
“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是课程标准针对“牛顿运动定律”提出的内容标准.粤教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节探究课,如何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使物理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凸显从“生活走向物理”、“从常识走向科学”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笔者对高中物理必修2"探究做功与速度的关系"这节课的视频反复观看,并对课堂教学过程做了实录与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节课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科学论证能力是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培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学生学习和生活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时,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以“平面镜成像”一课为例,研究指向培养学生科学论证能力的课堂教学设计,为一线教师提供可参考的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7.
真实的情境中才能有真实的学习发生.以“压强”一课为例,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分析情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价值功能,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学生通过真听、真看、真感受、真思考,能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过严谨的科学推理,形成物理观念,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沈正杰 《物理通报》2023,(8):102-105
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学生将情境与知识联系的水平,而科学思维是学生学习和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中必备的思维能力.以“牛顿第二定律”教学片段为例,论述了基于学科情境凸显科学思维的问题设计方案,以培育学生科学思维素养.  相似文献   

9.
汪亚平  张巍 《物理通报》2001,(10):19-20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学科学的中心环节是探究.学生们应该在积极地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对自然界有所认识.对从学生们所亲历的事物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是科学教学所要采取的主要做法","通过做科学(即‘科学探究'活动)来学科学".在<高中物理(试验修订本)>的使用中我们越来越体会到上述教育思想在新教材的编写中已有比较明显的体现.科学探究是以科学方法为指导的,为此加强科学方法的教育也就成了新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曲线运动的条件”是高一物理“曲线运动”一节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过去教师往往先直接告诉学生结论,然后用简单的实验去验证.学生被动接受这一知识,印象不深,参与率不高.为了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动手和观察能力,提高实验效果,设计了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演示仪,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初级中学课本物理学下册第四章“磁现象和电磁现象”中,从第49节“电流的磁场”起到第54节“电话”止,这七节的内容是介绍电流的磁效应和它的应用,可以自成一个小单元。这里拟就这部分教材提出几点有关教学方面的意见,供同志们在钻研教材和考虑教法时的参考。 1.为了对教材有更好的理解,首先来简单地叙述一下人类探讨这一现象的发展过程,我想可能也有一定的好处。  相似文献   

12.
赵力 《物理通报》2010,(7):17-18
很多教师有这样的感觉,探究活动正在成为一种“时尚”,节节有探究,课课有活动.一节公开课如果没有探究活动,就不会受到好评,也就不能成为样板.这样就使得很多教师为了活动而活动,课堂看上去热热闹闹,课后学生不知道这节课到底学了什么,这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DISlab ( Digital Information System laboratory 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室)是一种将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组合起来,共同完成物理量测量的装置。在DIS实验过程中,可以直接在电脑上得到实验数据,并通过图表、图线等具体分析出实验结果,大大简化了以往实验课上繁琐的计算过程,既节约了时间,又让学生感到直观易懂,较传统实验具有显著优势。2013年10月,我们就《熔化和凝固》这节课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两种试验方式:一个实验由学生独立完成,另一个实验由DISLab系统完成,把DISLab与传统实验相互整合。两相比较,后一种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让学生充分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该课荣获南通市区优秀课评比一等奖。下面将利用DISLab改进“熔化和凝固”的实验做简略的说明。  相似文献   

14.
“飞机为什么能上天”是初中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中比较简单的一节内容,课程标准中要求比较低,在平时的教学中,容易被忽视。但本节课是物理教学“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中,笔者注重学生探究实验的设计,让学生探究,在体验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校与南通市物理教研室组织了一次物理教研活动,笔者有幸成为了《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一课的执教者,从开课准备到课后的反思,感到自己有很多的收益.这节课是一节实验探究课,虽然有明确的实验目的,实验步骤,然而如何形成最优的设计方案,实验技巧是什么、怎样操作、如何实现实验数据的快速处理……这些直接影响着这节课的效度.如何使这节课成为一节有效的、高效的课,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6.
卢茸茸 《物理通报》2017,36(11):7-11
《 教育发展纲要》与《 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提出“ 注重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 基于科学素养的高中 物理教学设计应具有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探究、 与信息技术整合、 以科学探究为中心这几个方面特色, 并以“ 自 由落体运动”一节作为实例展开说明  相似文献   

17.
以“简谐运动的描述”这节课为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8.
《所谓科学探究,是指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有效、实在的学习方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直接关系到学生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够促进学生转变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最近,笔者在教研活动中听了两位老师的课,课题是“自由落体运动”(《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课堂中,两位老师都对教材中“做一做——估算傻瓜照相机的曝光时间”问题进行了教学.问题如下:  相似文献   

20.
证据意识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具备的科学精神,在物理教学中,基于证据意识使学生深刻思考,深度探究,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以“机械能守恒定律”为例,通过质疑、假设、求证和反思的学习过程,实现证据意识和深度学习这一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