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光谱实验室》2007,24(1):78
豪斯费尔德是计算机断层成像(CT)机器的设计者。用X射线照射人体,再检测透射后的强度,经计算机用卷积反投影法或快速傅里叶变换处理数据,然后重组人体断层图像。CT对人体内病灶的显示比X光照片清楚得多,因而能看出X光检查不到的病灶,如脑内出血。CT于1972年首次临床试验成功,因此豪斯费尔德与CT理论的奠基者科马克共享1979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邮票H27右下缩微印刷的文字是“CT扫描和NMRI(核磁共振成像)使医学诊断技术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同轴X射线相位衬度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蒋诗平  李妹芳  陈阳  陈亮 《光学学报》2008,28(3):609-612
基于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开展了同轴X射线相位衬度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术(CT)研究.利用北京同步辐射的14 keV单色X射线作为光源,以高分辨能力的X射线胶片作为探测器,分别开展吸收衬度和同轴相位衬度成像的比较研究以及相位衬度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术研究.相位衬度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术重建采用Bronnikov提出的算法.结果显示,与传统的吸收衬度图像相比,相位衬度图像具有更好的衬度和更高的空间分辨力;实验获得人工样品和蝗虫的相位衬度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术重建图像.重建图像中可见样品的一些结构细节.实验结果表明,相位衬度X射线成像更适合于研究弱吸收或吸收差异很小的材料;利用北京同步辐射开展同轴X射线相位衬度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术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杨庆余 《物理实验》2001,21(10):42-45
通过对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CT)技术的发明过程的描述,展现了科学发明在交叉学科取得重大成就的典型范例,对科学研究将产生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X射线成像技术在医学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述谦 《物理》2007,36(8):602-608
文章介绍了在医学中广泛应用的二维X射线摄影屏一胶片系统及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并对二维X射线摄影技术的发展,例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计算机放射成像(CR)和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R)以及三维成像新技术,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螺旋CT),正电子发射体层/多层螺旋CT图像融合扫描装置(简称PET-CT)和相位衬度成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作了简单描述。医学图像后处理是现代医学图像设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先验医学知识的融入使现代图像设备具有辅助诊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光谱实验室》2007,24(1):36
康普顿1913年毕业于伍斯特学院(他父亲是院长)。1916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19年他又到剑桥大学,在卢瑟福卧。的指导下深造一年。次年,他回到美国,任华盛顿大学的物理系主任,1923年转入芝加哥大学。康普顿将巴克拉的工作发展了一步。巴克拉的实验涉及物质对X射线的散射,但他只能用非常粗糙的吸收性测量来确定散射X射线的性质。康普顿则利用了布拉格父子发明的技术,能准确地测量散射X射线的波长。  相似文献   

6.
《光谱实验室》2007,24(1):14
巴克拉曾在利物浦大学学习。巴克拉常常代他的老师洛奇(Lodge)讲课。大学毕业之后,赴剑桥大学在汤姆孙指导下进修,后于1902年返回利物浦大学任教。1913年又去剑桥大学,开始研究X射线。他在1906年证明,当X射线被特定的元素散射时,会产生具有特定贯穿性的射线。如果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去逐一研究,就会发现,各种元素产生的“标识X射线”的贯穿本领是逐渐增大的。  相似文献   

7.
X射线光栅相位成像的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X射线光栅相位衬度成像实验装置的理论分析,提出了光栅位移曲线的表达式,推导出了X射线光栅相位衬度成像方程.根据该成像方程,提出了基于光栅成像相位提取方法.这些理论结果将简化光栅相位衬度成像实验步骤,提高信息获取效率,并为X射线光栅相位衬度成像和计算机断层成像的结合,进一步提出光栅相位衬度CT的简化理论奠定基础. 关键词: X射线 相位衬度成像 光栅衍射 Talbot效应  相似文献   

8.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它与X-CT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不同的是:X-CT的X射线源位于体外,X射线透过组织时,根据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衰减值的不同,重建某断层的CT数矩阵,并用灰度来显示断层图像.  相似文献   

9.
同步辐射X射线三维显微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介绍了利用同步辐射进行X射线三维成像的工作原理及进展状况,详细论述了X射线三维成像的两种方法,X射线全息及CT技术,以及通过两的结合(HCT)进行高分辨率三维成像的有关理论与实验技术;介绍了同轴全息中消除“双生像”噪声的数字方法,讨论了影响分辨率的各种因素;本还介绍了在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软X射线实验站进行的生物样品X射线三维成像的实验及其结果。  相似文献   

10.
《光谱实验室》2007,24(1):60
富兰克林(R)出生金融家家庭,1941年毕业于剑桥大学,1947-1950年期间,在巴黎的一所实验室学会了X射线衍射技术。自1951年起,她去威尔金斯手下研究脱氧核糖核酸(DNA)。她细心拍摄了脱氧核糖核酸在不同温度下的各种X射线照片,发现照片总是表明脱氧核糖核酸具有螺旋形分子结构。此外,她还判明磷酸基团一定位于该螺旋结构的外侧。  相似文献   

11.
《光谱实验室》2007,24(1):26
他在测定晶体结构的基础上,提出X射线衍射的布拉格公式,因此他和父亲共获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生于澳大利亚,在阿德莱德大学求学,1909年到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物理学、1912年他在劳厄发现X射线通过晶体产生衍射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实验。1913年发表布拉格公式,这是用X射线衍射分析晶体结构的基本公式,他还用他父亲设计的X射线分光计精确测出X射线的波长。  相似文献   

12.
上海光源X射线成像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上海光源的X射线亮度比普通X光管高12~16个量级,基于它的X射线成像具有高空间分辨、高衬度分辨和快时间分辨的特点,同步辐射X射线可对样品实现原位、无损、高分辨、三维和动态成像,而且可以实现相位衬度成像,从而将X射线成像的应用领域拓展到软组织、聚合物等低Z材料。自2009年正式向用户开放以来,上海光源已在生物医学、材料科学、古生物学、土壤学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研究成果。为更好地支持用户,上海光源X射线成像组在定量成像、CT成像、快速CT重构等成像方法学领域开展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大幅提高了实验效率和对不同样品的适应性。本文简要介绍了上海光源X射线成像方法学发展及相关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光谱实验室》2007,24(1):26
由于用X射线研究晶体内原子和分子结构的贡献,布拉格和儿子小布拉格共获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882年取得剑桥三一学院的奖学金,1885年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数学毕业考试,同年就任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数学和物理教授。1912年回伦敦,发明布拉格电离分光计,为现代X射线衍射计的雏形,用它可精确测定X射线波长和晶体的各项数据。  相似文献   

14.
浅谈CT     
 CT(ComputedTomography)是计算机断层摄影技术的简称,它是自X射线在医学领域应用以来一个划时代的成就,是近代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X射线成像检查技术相结合的产物。CT的发展历程CT图像是通过数学重建技术完成的。早在1917年,奥地利数学家J.Radon就从数学理论上证明了二维或三维物体可以通过其无限多个投影的集合唯一地重建图像。1938年德国的CabrielFrank首先在X线诊断中用光子方法进行图像重建。  相似文献   

15.
《光谱实验室》2007,24(1):145
西格班1911年在隆德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于1914年开始研究X射线。他研究出一种方法,可准确地测定各种元素产生的X射线的波长。用这种方法,西格班发现了同莫塞莱曾研究过的那种标识X射线相比透射力较小而波长较长的若干组X射线。简而言之,他发现了为每一种元素所特有的X射线光谱。对于玻尔B36等人认为各种原子内的电子以“壳层”状态分布的观点,这一发现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通过人体的X射线,投射在荧光屏上称为X射线透视术;通过人体的X射线,投射到胶片上称为X射线照相术。这两项技术操作简便,造价低廉,能看到人体内骨折的程度,肺结核的病灶,体内肿瘤的大小、位置,因此在医学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胶片的颗粒细,所以X射线照相可以发现较小的病灶,且胶片可在日光下读片。因此X射线照相比X射线透视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一、X射线照相中为什么球管离人远,而胶片离人很近?这是本影和半影的问题。光源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影像的清晰度,下面我们来看点光源与线光源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同步辐射X射线相衬显微CT在古生物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X射线无损成像技术在古生物化石标本研究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近几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同步辐射X射线相衬显微断层成像技术(SRX-PC-μCT)也被引入到这一领域.由于同步辐射光源产生的硬X射线具有高亮度、高准直性和高空间相干性等优点,可以实现化石标本高分辨率(亚微米级)的无损三维显微成像,给古生物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文章简要回顾了用于古生物化石标本无损成像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L综述了同步辐射X射线断层显微成像技术在古生物学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18.
邓彪  余笑寒  徐洪杰 《物理》2006,35(12):1055-1059
同步辐射微束X射线荧光CT(SR-XFCMT)是将传统的X射线荧光分析法和计算机断层成像(CT)技术有机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分析技术.SR-XFCMT可以给出元素在样品内部的分布而不需要对样品进行破坏性的处理,现已成为很多研究领域的有力工具.文章简要介绍了同步辐射微束荧光CT技术及其应用的最新进展,阐述了同步辐射微束X射线荧光CT的关键问题及其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技的发展,适用于结构分析的传统单能X射线计算机层析(CT)成像技术,已不能满足现代工业对物质组分区分与鉴定的功能成像需求。这是由于在X射线CT系统中,现有重建算法的单能假设与CT投影的多谱性不一致,导致CT重建质量差,无法组分区分。基于光子计数探测器的能谱分离成像思想,提出了基于能谱滤波分离的多谱CT成像方法,该方法通过在X射线发射端加滤波片的方式,实现能谱滤波分离,并通过变能量成像,获得近似单能的递变能量投影序列;针对滤波后噪声水平较高问题,利用EM-TV重建算法,实现了多谱CT成像,可满足组分区分的需求。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密度相近的检测对象,该方法可以满足组分区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1 光学成像的动机及其面临的挑战 目前已经有很多不同的医学成像技术。第一个技术是X射线成像,它是最早的医学成像。伦琴在1895年发现了X射线,从而诞生了医学成像这个新的领域。第二个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发明的X射线CT,也就是计算层析成像。之后是超声成像,它历史悠久,在二战期间就已经开始发展,但没有用于医学,它的前身被称为“声纳”。较新的技术是核磁共振,它发明于20世纪70年代。相比其他成像方法,MRI(核磁共振成像)能进行功能成像,比结构成像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