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1H NMR技术研究了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的二元混合体系,结果显示表面活性剂的混合导致各组分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均比各自纯溶液有所降低,用吸附平衡理论清楚地解释了这个现象.通过定量分析,发现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混合使得其组分CMC降低的程度各异,可以理解为它们吸附于界面单分子吸附层上的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不同(相吸或相斥)引起的.由此揭示了"协同效应"的实质,可以为选择适当的表面活性剂类型和混合比例以达到预期的性能提供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实验测量了温度为298.0 K时3种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TX-10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组成的复配体系CTAB/TX-100、SDS/TX-100和CTAB/TX-100/SDS中各组分的化学位移,得到了各混合体系中CTAB、TX-100和SDS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对不同体系中各组分CMC随摩尔分数的变化曲线进行比较,发现了空间效应对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中协同作用的影响在一定的情况下并不逊于静电相互作用:表面活性剂分子的截面积越大,对体系中其他组分的协同作用越强;当组分间存在弱的静电相互作用时,空间效应对协同作用起到更主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核磁共振(NMR)技术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单链(DTAC)和双链(C12-C4-C12和C12-C8-C12)氯化物季铵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10)组成的3种复配体系的相互作用及作用点、排列方式、混合胶束中分子间与分子内作用的变化规律等.2D NOESY技术证明了这3种复配体系相互作用力大小顺序为NP-10/C12-C8-C12 > NP-10/C12-C4-C12 > NP-10/DTAC,它们的相互作用点相同但作用点数目不同.自扩散系数显示NP-10对混合胶束的动力学半径影响大于季铵盐.弛豫时间表明,当NP-10/DTAC和NP-10/C12-Cs-C12(s=4或8)的混合摩尔比分别为1:3和1:2时,复配体系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开始减小,分子内作用开始起主导作用,这暗示它们最佳摩尔配比分别为1:3和1:2,空间距离也佐证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4.
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NH3分子在LiH(100)晶面的表面吸附情况.通过研究LiH(100)/NH3体系的吸附位置、吸附能和电子结构,发现NH3分子在LiH(100)晶面主要是化学吸附,初始位置为NH3分子中N-H键在Li顶住时失去一个H原子,并在LiH(100)面形成NH2基,其吸附能为0.511 eV,属于强化学吸附,吸附作用最强.此时NH2基与附近H原子和Li原子之间为离子键作用,NH2基中N—H键为共价键;NH3分子中另一个H原子与LiH表面的一个H原子形成一个H2分子逸出表面.H2分子中H-H键为明显的共价键.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磁共振成像(MRI)形态学指标与胶质母细胞瘤(GBM)特征分子表达率的相关性,为GBM的临床评估、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价提供了影像学参考依据.首先回顾性分析了我院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BM的MRI数据,测量计算出肿瘤区最长径(TLD)、水肿区最长径(ELD)、强化与肿瘤长径比例(CTE/TLD)3个形态学指标.同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得到GBM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抑癌基因TP53、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和神经丝轻链(NEFL)特征性变化,根据染色程度与瘤细胞阳性细胞的比率的乘积进行评分.然后,对TLDELDCTE/TLD与上述分子表达分别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标明TLD与EGFR、PTEN表达呈正相关(r=0.796、r=0.533),与IDH-1表达呈负相关(r=-0.672).CTE/TLD与EGFR、PTEN表达呈正相关(r=0.622、r=0.638),与IDH-1表达呈负相关(r=-0.493).ELD与5个特征分子的表达均无显著相关性.因此,基于MRI的肿瘤形态学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肿瘤特征分子的差异,对GBM的分子分级和预后判断可提供直观的影像学参考依据.本文结果显示常规MRI测量肿瘤形态学指标有可能成为一种较为简便直观的胶质瘤分级与预后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6.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AsH3和O2分子在α-Fe2O3(001)表面和FeO(100)表面的吸附及共吸附性质.结果表明:AsH3和O2分子在α-Fe2O3(001)表面最稳定的吸附构型都是Hollow吸附位点. AsH3分子在FeO(100)表面最稳定的吸附位点为Top O吸附位点. O2分子在FeO(100)表面最稳定的吸附位点为Hollow吸附位点. O2分子在α-Fe2O3(001)和FeO(100)表面吸附后均被活化从而促进AsH3分子的催化氧化. AsH3分子在α-Fe2O3(001)表面最小的吸附能为-0.7991 eV,在FeO(100)表面最小的吸附能为-0.9117 eV.吸附值数据表明AsH  相似文献   

7.
液体核磁共振扩散序谱(DOSY)可以通过测定溶质分子的自扩散系数(Dt)来研究该分子在溶液中的表观分子量(M).Dt与测试体系和分子本身性质相关,蛋白质体系较为复杂,从而增加了蛋白质自扩散系数(Dt-protein)测定的难度.本文以3-(三甲基硅基)丙磺酸钠(DSS)为内标,以蛋白质分子与DSS自扩散系数的比值(Dr)来表征蛋白质分子在溶液中的表观分子量(Mprotein),该方法降低了缓冲体系对Mprotein的影响,使得Mprotein主要由分子本身的性质决定.在此基础上,测定了不同分子量蛋白质分子相对于DSS的Dr,拟合得到了DrMprotein的相关关系:lgMprotein =-2.6488 lgDr-0.7863,相关系数(R2)为0.997.最后测定了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纯化得到的SARS冠状病毒主蛋白酶C端结构域(Mpro-C)分子相对于DSS的Dr,并计算出与文献结果一致的Mprotein,进一步验证了拟合公式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林峰  郑法伟  欧阳方平 《物理学报》2009,58(13):193-S198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0.25单层(ML),0.5ML,0.75ML和1ML吸附率下H2O在SrTiO3-(001)TiO2表面上的吸附行为.比较了不同吸附率下分子吸附和解离吸附的稳定性,利用微动弹性带(nudged elastic band)方法计算了H2O的解离势垒.结果表明:在低吸附率(0.25ML和0.5ML)时,H2O表现为解离吸附;在0.75ML吸附率下,分子吸附和解离吸附同时存在;而在全吸附(吸附率为1ML)时,分子吸附更稳定.基于对H2O分子与表面之间以及H2O分子之间的电荷转移和相互作用的分析,讨论了吸附率对H2O吸附和解离的影响. 关键词: 2O')" href="#">H2O 吸附 3-(001)TiO2表面')" href="#">SrTiO3-(001)TiO2表面 密度泛函理论  相似文献   

9.
赵巍  汪家道  刘峰斌  陈大融 《物理学报》2009,58(5):3352-3358
采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H2O分子在Fe(100),Fe(110),Fe(111)三个高对称晶面上的表面吸附.结果表明,H2O分子在三个晶面上的最稳定结构皆为平行于基底表面的顶位吸附结构.H2O分子与三个晶面相互作用的吸附能及几何结构计算结果表明H2O分子与三个晶面的相互作用程度不同,H2O分子与Fe(111)晶面的相互作用最强,其次是Fe(100),相互作用最弱的是Fe(110)表面,而这与晶面原子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Fe单晶表面 2O分子')" href="#">H2O分子 分子吸附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定及分析纳米颗粒和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复配体系在自由吸附过程与动态收缩过程中表面张力的变化,总结了纳米颗粒在气-液界面的吸附排布规律以及表面活性剂对其吸附规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自由吸附过程中,随矿化度增加、阳离子活性剂浓度增加,平衡表面张力降低,这与颗粒吸附密度增加及颗粒润湿性改变有关.浓度低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阳离子活性剂体系与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差异证明了阳离子活性剂可以通过静电作用吸附于纳米颗粒表面,进而部分溶解于水相;而阴离子活性剂与纳米颗粒相互作用力较弱,对表面张力影响较小.纳米颗粒体系在液滴收缩过程中,表面张力从自由吸附平衡态进一步降低大约9 m N/m,说明自由吸附过程中纳米颗粒不能达到紧密排布;同时表面张力呈现为缓慢降低、快速降低和达到平衡三部分,表面压缩模量可达70 m N/m,满足了液膜Gibbs稳定准则,这将有助于提高泡沫或者乳液稳定性.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剂体系在液滴收缩过程中表面张力降低值随活性剂浓度增加而减小;表面压缩模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纳米颗粒>阳离子活性剂-纳米颗粒>阴离子-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1.
革兰氏阳性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响应热刺激时,精氨酸激酶McsB磷酸化转录因子CtsR蛋白中clpC操纵子结合区域的Arg62(R)位点,使得CtsR与clpC操纵子解离,从而启动clpC相关基因的转录过程,以表达细菌应对热刺激所需的蛋白.本文以CtsR蛋白中结合clpC操纵子的区域(KRGGGG)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H NMR、1H-1H COSY、1H-1H TOCSY、1H-15N HSQC和1H-13C HSQC等谱图的综合分析,对其1H、13C以及15N的化学位移进行归属,为该片段与clpC操纵子相互作用,以及精氨酸磷酸化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利用1D、2D NMK和差谱等方法研究二个化合物:ent-kauran-16β,17-diol和假耧斗菜素(paraquilgin)的化学位移和立体结构,对其1H和13C NMR谱进行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13.
陈亮  胡玉仙  杨德明 《波谱学杂志》1984,1(2-3):153-157
本文研究了一些α-取代萘中不同取代基对萘环1H和13C NMR化学位移的影响,发现随取代基电负性和取代基特性常数的不同,各个位上1H和13C的化学位移变化范围不同,从而对化学位移与取代基电负性及取代基特性常数之间的规律性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用1H和13C NMR化学位移可鉴别萘衍生物的价键状态、化合物的结构及取代基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丁氟螨酯是一种新型杀螨剂,具有高效、低残留的特点.本文对其红外吸收光谱(IR)、紫外吸收光谱(UV)、质谱(MS)及核磁共振(NMR)波谱(包括1H NMR、13C NMR、DEPT、1H-1H COSY、1H-13C HSQC、1H-13C HMBC)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其UV和IR谱图特征吸收峰对应的基团,并对其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归属,确证了丁氟螨酯的结构.该研究将为丁氟螨酯的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C19-二萜生物碱结构复杂多样,核磁共振(NMR)结构鉴定困难.本文从独龙乌头中分离得到三个C19-二萜生物碱:taronenine E(1)、chasmaconitine(2)和vilmorisine(3),综合运用多种NMR技术(包括1H NMR、13C NMR、DEPT、1H-1H COSY、HSQC和HMBC),对其NMR数据进行了完整归属和部分修正,为该类化合物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核磁共振(NMR)波谱作为一种操作简单、高效且重复性良好的技术手段,在脑科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是离体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活体核磁共振氢谱(1H MRS).1H NMR和1H MRS在实验设计、样品预处理、数据处理等方面各有优劣、各擅胜场.本综述主要从适用范围、样品预处理、数据处理分析等方面,对二者在方法学层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和讨论,以期为脑科学领域的研究者进行大脑代谢相关研究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Brønsted酸(B酸)是无定型硅铝(ASAs)表面最重要的催化活性位点.通常认为B酸位的形成只依赖于不饱和四配位铝(AlIV),且仅具有弱B酸性.通过合成五配位铝(AlV)富集的ASAs能够大幅提升高铝硅比(Al/Si)时的B酸含量及强度,克服传统AlIV富集的ASAs的酸性强化瓶颈.本文介绍了AlV在ASAs酸性强化及合成单原子催化剂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采用多种二维固体核磁共振(SSNMR)及原位质子NMR技术,证明了AlV能够大量富集在ASAs表面,着重介绍了两种基于AlV的新B酸位的形成机制,并阐明了AlV诱导单原子催化剂在ASAs表面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吴达旭  沈旭 《波谱学杂志》1998,15(6):547-550
利用1H-1H COSY,1H-13C HMQC,HMBC等2D NMR技术对一种新的配体1-(2-羧基苯基甲酰基)氨基硫脲(H3L)进行1H、13C NMR谱数据分析与归属,对于它与Cu+离子配位的化合物[Cu2(H3L)2Cl2](H2O)3也作了1H、13C NMR的测定,简单讨论了它的配位行为,粗略确定了它的结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研究了pH、溶剂及温度对卷柏属植物中selaginellin类化合物互变异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酸性、碱性及质子化溶剂可以催化selaginellin类化合物的互变异构;变温核磁共振技术证实温度低于233K时,selaginellin类化合物的互变异构几乎被阻断.  相似文献   

20.
田园  唐惠儒 《波谱学杂志》2012,29(3):361-371
粪样代谢组能够反映宿主和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共代谢信息,然而粪样中糖类物质的归属信息迄今仍不完善. 该研究使用1D NMR技术检测到大鼠粪样中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等单糖以及由阿拉伯糖和木糖组成的寡聚糖. 在使用固相萃取(SPE)方法进行分离富集的基础上,结合使用2D NMR实验技术(1H-1H COSY,1H-1H TOCSY,1H-13C HSQC,1H-13C HMBC以及DOSY)确定了这些糖类物质的结构,并对其1H NMR和13C NMR谱峰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