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骏 《物理》2020,(4):225-225
2020,注定是不平常的一年。新年伊始,正当我们都在为疫情紧张和担忧的时候,我的博士导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李方华先生,在1月24日,悄然离开了人世,享年88岁。李老师把我带进冷冻电镜领域之门,她是我科学生涯的引路人和启蒙老师。在这条路上走得越久,越发感激她对我的影响,给我指引的路。李老师早在1993年就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当我在1995年进入中科院物理所时.  相似文献   

2.
<正>1984年6月,我在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研究所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时至今日已经整整三十年.我的指导教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祖洽先生.三十年后,回忆我在他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的很多事情,感到能够成为他的学生是我的幸运.可以说,黄先生是我科学研究生涯中最重要的导师,也是对我的人生道路影响至深的人.黄祖洽先生(中)与丁鄂江(左)和冯世平(右)我最初见到黄先生是1981年12月在武汉召开  相似文献   

3.
今年的4月23日马上就要到了,这是让我听起来都感到振奋和骄傲的日子,我的导师徐叙瑢先生九十华诞。总能忆起1988年第一次见到先生的场景。我大学毕业后第三年决定继续深造,便考取了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所的研究生,成了徐先生的学生。当时先生在天津,我便背着行李去找他。当年先生已66岁,却仍是健硕硬朗,神采奕奕。“做研究生不容易,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啊!”这是导师给我的第一句教诲,在我心里响了很多年。  相似文献   

4.
《物理》2021,(4)
正我在复旦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的导师有两位,都是女性,一位是谢希德先生,另一位是张开明老师,有两位非凡的女性导师是我的幸运。获得学位后,我也成为了教师,与两位导师成了同事,在复旦物理系教书;也成为了导师,带着学生乐此不疲地做科研,到现在鬓已星星,虽衣带渐宽,却也不悔。  相似文献   

5.
吴乾章先生是我从事科学研究的启蒙导师.他对我的科研和人生历程具有深刻的影响. 1 "发明一个新方法可能胜过解出10个新结构" 这是1956年我第一次和导师吴乾章先生见面时,他对我说的一句话.吴先生随后向我介绍了当时正在英国开展的一项晶体学方法研究--X射线衍射的光学模拟,问我是否有兴趣做这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我敬爱的导师余瑞磺先生已于1997年5月19日仙逝,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做为他的学生和长期助手,我感到万分悲痛.当时在美任教,重任在身,我无法回国参加葬礼,成为终生憾事.1955年我自北京大学毕业,分配到吉林大学金属物理及X光教研室,给先生做助教.先生是X光结晶学的知名  相似文献   

7.
正女儿转来照片,是哈佛大学物理教授Halperin在上课(图1),黑板上赫然列出了我的一篇论文。自己的工作能让女儿感到自豪,确确实实令我有些得意。Halperin是我景仰的老前辈,也是已故同学冯奚乔的博士导师。但我懂得,他列出这篇文章的原因不是我,而是文章的另一个作者,Thouless,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之一,也是我的博士导师。这篇文章曾在介绍诺奖的官方文章中引用过,是我攻读  相似文献   

8.
 于敏是我的博士导师,能成为于敏老师的学生是我此生中最为骄傲和荣耀的事情。在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许多20世纪60年代就与于敏老师一起工作的老同志都自称是于老师的学生。他们常和我说,于敏是世界上最好的导师。我读博士这几年,让我对这话有了非常深刻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何汉新 《物理》2005,34(5):323-324
彭桓武先生是我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做大学毕业论文(1963.9—1964.6)的导师,也是我随后在原子能所做研究生时的导师.在彭先生从事科研工作70周年并迎来他90华诞之际,40年前有幸跟随彭先生学习的往事,像电影般浮现在我的脑海里.那段经历是我的一份财富.这里我只记述印象深刻的二、三事,向彭先生贺寿.  相似文献   

10.
正1前言今年4月14日是我们最崇敬的导师、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芶清泉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我从1987年考入芶先生所创建的成都科技大学高温高压与原子分子物理科学所硕士研究生以来,至今已达30周年.芶先生亲自给我们研究生讲授量子力学2(也就是量子矩阵力学)、原子结构的变分计算及有幸多次聆听芶先生重要学术讲座.我1990年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亲自指导我从事  相似文献   

11.
一九四二年我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取得理学士学位后,做了该校的研究生。为了准备硕士论文,研究的是统计力学,导师是王竹溪教授。他在三十年代曾到英国师事福勒(R.H.fowler)。王先生把我引进了物理学的这一领域,此后,它便一直是我感兴趣的一门学科。《超晶格》一文是我硕士论文的一部分。 西南联大是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我在那  相似文献   

12.
 应该说,我小时候的兴趣是比较广泛的,直到现在,我仍然喜爱着文学与音乐.我究竟是怎样会钟爱于自然科学尤其是物理学的呢?这中间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与机遇,尤其是许许多多的老师、长辈、同学、朋友给我莫大的帮助和鼓励对我热爱物理学起了不小的作用.这是我不能够忘记的.  相似文献   

13.
在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学习中,我重温了革命导师关于教育革命的论述.列宁指出:“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毛主席指出:“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革命导师的教导使我认识到:做为一个革命教师必须把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必须坚持用无产阶级的观点去转变学生的思想.否则,我们的教学工作就会失去灵魂.可是过去我往往只着眼于课程的业务要求,把在教学中贯彻辩证唯物主义看做是“锦上添花”、可有可无的事.教…  相似文献   

14.
正4回到基础研究(1978—1998)4.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978—1980)1978年9月,我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人事处报到,和导师陈春先先生见了一面。他知道我是1964年的研究生,此次重新考研,不过是想改换门庭而已。他也知道我在考试前已和与他同研究室的庆承瑞老师说好,我到所后和她一起工作。庆承瑞是何祚庥的夫人,原是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的老师,在  相似文献   

15.
我敬爱的导师余瑞璜先生已于1997年5月19日仙逝,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作为他的学生和长期助手,我感到万分悲痛.因当时在美任教,我无法回国参加葬礼,成为终生憾事.  相似文献   

16.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导师-学生关系推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勇军  刘尊  于会 《物理学报》2013,62(16):168902-168902
导师-学生关系是科研合作网络中重要的关系类型之一, 准确识别此类关系对促进科研交流与合作、评审回避等有重要意义. 以论文合作网络为基础, 依据学生发表论文时通常与导师共同署名的现象, 抽象出能够反映导师-学生合作关系的特征, 提出了基于最大熵模型的导师-学生关系识别算法. 利用DBLP中1990-2011年的论文数据进行实例验证, 结果显示: 1)关系类型识别结果的准确率超过95%; 2)导师-学生关系终止时间的平均误差为1.39年. 该方法在识别关系时避免了特征之间相互独立的约束, 准确率优于其他同类识别算法, 且建模方法对识别社交网络中的其他关系类型也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社交网络 关系识别 最大熵模型 特征选择  相似文献   

17.
五十多年,我几乎全是从事师范物理教学工作,就此出发谈点体会.1.一般地讲,任何知识依靠个人的勤学苦钻,也可能有所受益,但就教学而言,就不应让学生感到有无导师并无多大区别.教师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并帮助他们更迅速准确地掌握知识.在这里不应该强调“无师自通”,要体现导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五十多年,我几乎全是从事师范物理教学工作,就此出发谈点体会.1.一般地讲,任何知识依靠个人的勤学苦钻,也可能有所受益,但就教学而言,就不应让学生感到有无导师并无多大区别.教师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并帮助他们更迅速准确地掌握知识.在这里不应该强调“无师自通”,要体现导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朱邦芬 《物理》2023,(4):276-282
<正>在抗日战争的艰难环境中,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南联大)。西南联大的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均由联大统一组织。杨振宁先生的学士学位由西南联大授予,学士论文导师是北京大学物理系吴大猷教授;硕士学位由清华大学授予,导师是清华大学物理系王竹溪教授。杨先生在许多场合多次提及西南联大的教育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物理》2020,(10)
正13"乙项任务"的外围计算1963年的暑假我们从莫斯科被调回国,实际上是到国内接受"反修"教育。在苏联一共待了一年半,教育结束后,我就提出来不再回去了。那个时候我们对有没有学位等等,不太有兴趣,回到物理所接着去工作。我的研究生没做完,说是博士生导师,我自己就没有博士头衔,最高学历是大学毕业,头衔就是学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