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在Glauber理论近似下讨论了在π-~(13)C的非弹性散射过程中,~(13)C的9.5MeV能级激发的理论描述问题。认为到9.5MeV能级的跃迁是半相干的一步过程。对于初末态核结构,选用了弱耦合的核模型,在J~π=(7~ )/2的假设和Γ~((v))(?)1/2 Γ~((s))的近似下计算了180MeV的π~±在~(13)C上非弹性散射(9.5MeV)的微分截面,并与实验进行了比较,发现符合不是太满意的,我们认为矛盾主要是由于没有考虑自旋效应,即跃迁核子的自旋状态改变的效应。  相似文献   

2.
陈可中 《中国物理 C》1986,10(6):690-696
在GlaubeR多重散射理论的框架下, 使用跃迁密度方法分析了入射动量为800MeV/c的π±介子在12C上的非弹性散射的最新实验材料. 比较了不同参数得到的理论结果与实验值的符合程度, 考虑了库仑效应对π核非弹性散射微分截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用KMT多次散射展开的一级项和程函扭曲波冲量近似,并采用拟合电子非弹性散射实验的跃迁密度,研究了正负π介子在Ca核上的非弹性散射,同时预言了K~±介子在Ca上的非弹性散射.  相似文献   

4.
用KMT多次散射展开的一级顶项和程函扭曲波冲量近似, 并采用拟合电子非弹性散射实验的跃迁密度, 研究了正负π介子在Ca核上的非弹性散射, 同时预言了K±介子在Ca上的非弹性散射.  相似文献   

5.
在程函理论的框架下, 利用π核一级光学势, 我们讨论了π±介子在大变形核上的弹性与非弹性散射. 在封闭近似下, 我们考虑了到达低激发态的虚激发对弹性散射的影响. 对于180MeV的π±152Sm核上的散射, 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把到写稿时为止(1961年3月底)的一切关于π-N,p-N和-p的作用和入射粒子能量在几百Mev.至10Bev.范围以内的实验工作予以报导和总论。举凡关于这些作用的总截面、弹性散射截面和非弹性散射截面,都经收集整理,并加以分析。这些截面随能量的增减而变化的情况,都以曲线表达,并且与理论结果作出比较。曲线中有几个重要和有趣之点,也予以指出。在π-N作用中的几个共振峯和关于他们的理论解释,也经较详细的叙述。在弹性散射方面,我们将微分截面的角分布和理论作了比较。在非弹性散射方面,我们把多重产生、动量分布、角分布、横动量和它们与入射粒子能量的关系,都加以分析和讨论。我们特别注意和讨论了下列二种情况:在π-p作用时,质子总是向后散射;而在p-p作用时,两个质子总是不各向均匀地但向前后对称地散射。这种现象被称为质子的“边缘”碰撞。我们认为,这些和其他事实都可能表明了在质子内的确有“核心”的存在,而且这个“核心”非常的小,它的直径比O.4×10~(-13)厘米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 Glauber 理论计算和分析了能量为260和280 MeV 的π-12C 弹性和非弹性散射微分截面.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这篇总结性文章论述了由π-p,p-p,p-p,γ-N作用产生奇异粒子及奇异粒子与核子相互作用实验方面目前的情况。它是上一篇文章“能量在10Bev以下的π-N,p-N和p-N相互作用”的继续和补充。本文概括了最新的关于奇异粒子产生及作用的实验结果。并特别着重于讨论π-p作用产生奇异粒子及奇异粒子与核子相互作用的材料。对π-p作用,区分了近阈能区及高能区的现象,讨论了截面与角分布随能量变化的情况及产生过程中的极化现象,进行了振幅分析,同时列出了稀有事例的最新成果。对于实验数据比较少的p-p,p-p及γ-N产生奇异粒子的作用作了简单的归纳。对奇异粒子与粒子相互作用,叙述了K-N作用的总截面、弹性散射、非弹性散射及不同的共振态。在弹性散射方面,研究了微分截面的角分布。在非弹性散射方面,我们看了各种非弹性过程及分枝比。对Λ与π的共振态这一极为重要的现象所提出的二种解释作了叙述。最后还提出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对KKππ作用的看法,我们认为这也许是奇异粒子产生及作用中主要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程函扭曲的DWIA框架下,用跃迁密度方法计算了230MeV的π到18O的2+(1.98MeV)激发态上的非弹性散射微分截面,分析了π-和π+截面比,研究了中子半径的变化对微分截面的影响。我们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和评述一种新的集体态,这种态具有质子中子自由度混杂对称特征。一九八四年,D.Bohle 等用电子非弹性散射(e,e′)实验发现了~(156)Gd 核的混杂对称态(I~π=1~+),也叫剪刀型态,后来,发现从轻核(~(46)Ti)到重核(~(238)U)都存在这种态。理论上,在中子质子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的框架内,对这种混杂对称态作了较详细的讨论。最后,对几种模型理论,例如IBM2和双转子模型等理论处理作了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11.
在Glauber多重散射理论框架下,使用跃迁密度方法和三种N-N湮没势,计算了46·8MeV的反质子在~(12)C上的非弹性散射微分截面.理论曲线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2.
王淦昌  王祝翔 《物理学报》1961,17(11):520-554
本文试把到写稿时为止(1961年3月底)的一切关于π-N,p-N和p-p的作用和入射粒子能量在几百Mev.至10Bev.范围以内的实验工作予以报导和总论。举凡关于这些作用的总截面、弹性散射截面和非弹性散射截面,都经收集整理,并加以分析。这些截面随能量的增减而变化的情况,都以曲线表达,并且与理论结果作出比较。曲线中有几个重要和有趣之点,也予以指出。在π-N作用中的几个共振峯和关于他们的理论解释,也经较详细的叙述。在弹性散射方面,我们将微分截面的角分布和理论作了比较。在非弹性散射方面,我们把多重产生、动量分布、角分布、横动量和它们与入射粒子能量的关系,都加以分析和讨论。我们特别注意和讨论了下列二种情况:在π-p作用时,质子总是向后散射;而在p-p作用时,两个质子总是不各向均匀地但向前后对称地散射。这种现象被称为质子的“边缘”碰撞。我们认为,这些和其他事实都可能表明了在质子内的确有“核心”的存在,而且这个“核心”非常的小,它的直径比0.4×10-13厘米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Glauber理论近似下讨论了在π-13C的非弹性散射过程中, 13C的9.5MeV能级激发的理论描述问题. 认为到9.5MeV能级的跃迁是半相干的一步过程. 对于初末态核结构, 选用了弱耦合的核模型, 在Jπ=7+/2的假设和Γ(v)=1/2Γ(s)的近似下计算了180MeV的π±13C上非弹性散射(9.5MeV)的微分截面, 并与实验进行了比较, 发现符合不是太满意的, 我们认为矛盾主要是由于没有考虑自旋效应, 即跃迁核子的自旋状态改变的效应.  相似文献   

14.
在Glauber多重散射理论框架下,使用跃迁密度方法和三种N湮没势,计算了46.8MeV的反质子在12C上的非弹性散射微分截面. 理论曲线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 关键词: Glauber理论 反质子 非弹性散射 湮没势 跃迁密度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程函扭曲的DWIA框架下,用跃迁密度方法计算了180MeV和230MeV的π在18O上的非弹性散射到2+(1.98MeV)激发态的微分截面,分析了π-对π+的截面比,研究了中子分布半径对微分截面的影响,我们的结果与实验定性符合。  相似文献   

16.
在Λ超子中考虑味SU(3)对称破缺,在夸克势模型基础上引进夸克与σ~-和π~-介子场的耦合,运用相对论性的两夸克集团理论,研究了ΛN作用势、~3S_1道和~1S_0道的ΛN弹性散射相移.  相似文献   

17.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利用杂化密度泛函理论,结合弹性散射格林函数方法,我们研究了侧基对OPE(Oligophenyleneethynylene)双分子结电输运性质以及两分子间的π-π耦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苯环上的侧基影响了两分子间的π-π耦合强度。当侧基为氧甲基时,侧基提高了分子间的π-π耦合作用,促进了分子间电荷的传输。当侧基为叔丁基时,侧基降低了π-π耦合作用,不利于分子间电荷的传输。理论计算结果解释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α粒子模型下的π--12C散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独立α粒子模型波函数,在Glauber理论下,计算了共振区内一系列能量(Tπ=-120、150、180、220、260MeV)下的π--12C弹性散射微分截面。理论与实验结果较好地符合。在截面对于波函数敏感的低能区域,本文结果比前人同类结果有明显改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核内级联物理过程,采用Monte Carlo方法发展了一款质子、中子以及π介子的粒子输运程序.基本物理模型基于适当简化和核内级联Bertini模型,同时借鉴了INCL模型质心系下的角微分分布以克服Bertini模型之不足,即采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核子与核子、核子与π介子间的弹性散射、非弹性散射等过程,粒子相互作用时,核子密度随半径变化且作用截面参考Bertini模型22类实验截面数据,出射粒子散射角在质心系下的抽样遵从INCL模型所确定的微分分布.可模拟45—3500 MeV的中子、质子或2500 MeV以下π介子引起的核内级联过程.入射粒子能量在60—378 MeV范围内反应截面理论计算值与已有实验数据、以及在65—3000 MeV较宽能区范围内反应截面、出射粒子增殖比、微分截面和剩余核等计算结果与MCNPX,GEANT 4和PHITS模拟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利用杂化密度泛函理论,结合弹性散射格林函数方法,我们研究了侧基对OPE(Oligophenyleneethynylene)双分子结电输运性质以及两分子间的π-π耦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苯环上的侧基影响了两分子间的π-π耦合强度。当侧基为氧甲基时,侧基提高了分子间的π-π耦合作用,促进了分子间电荷的传输。当侧基为叔丁基时,侧基降低了π-π耦合作用,不利于分子间电荷的传输。理论计算结果解释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