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何捷 《物理实验》1994,14(5):213-214
共振摆的正确使用何捷(南京师大物理系210024)共振摆是用来演示共振现象的一种传统仪器,其构造如图1所示,在一根可绕两边轴转动的金属横梁上,挂几个单摆,其中A、B、G的摆长相等,A摆的摆球较大.演示时先使A摆振动,A摆的振动通过可绕轴转动的金属横梁...  相似文献   

2.
崔玉亭  郝晓康 《物理实验》1998,18(6):42-42,41
用永磁体作为磁极工替电磁线圈产生阻尼,用录音电机并配以LA5511调速稳速集成电路代替直接传动电机作为策动力源,对原CZY-3型共振仪作了改进,实验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具有净自旋磁矩物质中的电子在z轴方向外磁 场的作用下,dμz/dt=0从而导致μz=C,C为正、负 常数和零,本文对此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C 取值的不同,标志着在z轴所加的磁场不同,但只要满足 在垂直于z轴方向上射频场(微波场)的旋转方向和频 率与自旋磁矩μ的拉莫尔进动的方向和频率相同的条 件,都可发生电子自旋共振.并给出了μz取不同常数 时μ绕磁场的拉莫尔进动轨迹.  相似文献   

4.
针对共振法测量杨氏模量实验中存在精确度和获取共振频率上的不足,在原装置中增加高度调节装置和水平仪,通过实验操作对共振阶数进行判断.实验结果证明选用共振二阶型态测量杨氏模量较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利用Dirac δ函数构建了无阻尼琴弦在周期性点驱动力作用下的受迫振动方程,给定边界条件并对其进行求解.导出了该模型解的具体形式,并分析了外加驱动力的频率对体系振幅的影响.发现了共振、反共振以及伪共振现象,确定了3种现象发生的条件.并设计实验对共振与伪共振现象的发生条件进行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相符合.  相似文献   

6.
林敏  黄咏梅 《物理学报》2007,56(11):6173-6177
分析了非线性双稳系统在高、低两种不同频率信号作用下的动力学特性,给出了高频信号参数与双稳系统输出信号的信噪比和功率谱放大率关系的解析表达式,提出了基于振动共振的随机共振控制方法.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调节高频信号的幅值或频率大小,能有效地控制双稳系统输出信号的信噪比和功率谱放大率.  相似文献   

7.
朱承纲 《物理》1998,27(10):625-629
文章系统论述了利用弯曲共振和纵向共振两种方式测量拉伸波速的方法,作者改进了传统的纵向共振测试装置,指出了两种方式各自的适用性.在理论上纵向共振方法更为严谨,且误差来源较少,从而具有较高测量精度,实验上测量操作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8.
用傅立叶变换光谱仪和光学长程装置,记录了CH_2Cl_2分子振动量子数v=1~4的红外吸收光谱(1200~12000 cm~(-1)),归属出CH的伸缩(v_1,v_6)振动和弯曲(v_2)振动和CH_2基团相对于CCl_2基团的摇摆振动(v_8)的泛频和合频能级共47个。考虑了摇摆振动与伸缩和弯曲振动的耦合,使用简正模模型对v_1,v_2,v_6和v_8这四种振动模式的泛频和合频能级进行了拟合,得到了非谐性常数和费米(Fermi)共振和达宁-丹尼生(Darling-Dennison)共振系数。结果表明,摇摆振动与伸缩振动之间的Fermi共振(k_(188)=-254.63 cm~(-1))大于弯曲振动与伸缩振动之间的Fermi共振(k_(122)=-54.87 cm~(-1));伸缩振动之间的Darling-Dennison共振(k_(1166)=-215.28 cm~(-1))大于弯曲振动与摇摆振动之间的Darling-Dennison共振(k_(2288)=-5.72 cm~(-1))。用拟合得到的光谱参数计算出CH_2Cl_2分子的振动能级,与实验数据很好地符合。  相似文献   

9.
董小娟  晏爱君 《物理学报》2013,62(7):70501-070501
研究了加性噪声和乘性噪声共同驱动的双稳态系统中的随机共振和相干共振现象. 针对加性噪声和乘性噪声之间不存在关联性和存在关联性两种情形, 引入一种适当的能同时表征随机共振和相干共振的指标, 应用一阶欧拉方法, 通过数值模拟对系统的随机共振和相干共振现象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在弱噪声驱动下, 随着加性噪声强度的增加, 当系统出现相干共振时, 如果给系统外加一个弱周期驱动力, 几乎在同一时刻, 系统也出现了随机共振现象; 但随着乘性噪声强度的增加, 仅当加性噪声和乘性噪声之间相关时, 此结论成立. 并且系统参数对相干共振和随机共振的影响是一致的. 关键词: 双稳态系统 随机共振 相干共振  相似文献   

10.
11.
夏佑林  叶朝辉 《物理学报》1994,43(8):1371-1379
用虚拟1/2自旋算符讨论了核四极共振(NQR)中自旋I=1的自旋系统对激发脉冲宽度和频率偏置的响应。用单脉冲和双脉冲来观测的核四极共振信号与理论预期相符合。此外还证明,若只考虑射频场在分子电场梯度(EPG)张量主轴坐标系(PAS)中的一个轴上的分量(即有效射频场分量)的作用,就可用NMR矢量模型来处理I=1的核自旋系统。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
张瑞芳  程庆华  徐大海 《物理学报》2015,64(2):24211-024211
在周期力调制噪声驱动下单模激光系统的光强方程中加入调幅波, 用线性化近似方法计算了系统的光强关联函数和输出信噪比, 并对信噪比进行数值计算和分析, 发现低频调制频率Ω、高频载波频率ω和周期力频率Ωλ对系统的输出信噪比有很大的影响. 具体表现为信噪比R 随低频调制频率Ω 的变化过程中出现了多重随机共振和极强的单峰共振, 当Ω << ω 时, 系统出现的是多峰共振, 且随着Ωλ 增加, 共振峰间的距离增大, 峰值位置不变; 当Ωω 时, 输出信噪比R迅速增大, 而Ωλ 的影响被削弱甚至可以忽略, 多峰共振消失; 当Ω = ω 时, 系统出现了极强的单峰共振. 此外, 信噪比随周期力频率的变化呈现振幅减小的多重随机共振, 而随载流频率的变化出现单峰随机共振.  相似文献   

13.
孙润智  汪治中  汪茂胜  张季谦 《物理学报》2015,64(11):110501-110501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 在通过电突触耦合或化学突触耦合的二维格子神经元网络中, 研究了FitzHugh-Nagumo神经元受到双频信号输入时神经元网络对低频信号的响应特性. 结果表明:当固定受到双频输入信号的神经元在体系中所占的比例且FitzHugh-Nagumo神经元参数处于可激发区域时双频信号中的高频部分可诱导出动作电位产生, 而且随着高频输入信号强度的增加, 神经元网络对低频输入信号响应先增大后减小, 出现了极大值, 即发生了振动共振现象. 另外本文还研究了神经元网络对低频输入信号的二次谐波的响应, 同样发现了非线性振动共振现象, 并且体系对低频信号的响应随着其频率ω 的增加也产生共振现象, 即发生了双共振现象. 上述共振现象在以电突触耦合的二维格子神经元网络中和以化学突触耦合的二维格子神经元网络中都可以观察到. 当固定双频输入信号中高频输入信号强度时, 随着受到双频输入信号的神经元在体系中所占比例的变化, 电突触耦合的二维格子神经元网络对低频输入信号的响应与化学突触耦合的二维格子神经元网络对低频输入信号的响应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共振激光烧蚀技术研究了钛和铝样品中铁元素的激光共振电离谱,讨论了元素的含量与共振电离谱线强度的关系及基体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由于磁铁的安装误差和螺线管的存在而造成的束流径向和轴向的耦合,以及耦合对束流稳定的影响。结合CSRm结构的典型参数分析得出:二极磁铁和四极磁铁在纵向角安装偏差为-0.5~0.5 mrad;有螺线管存在的情况下,工作点落在和共振线时,将导致束流不稳定而大量损失,落在差共振线时,束流稳定。通过模拟计算发现:螺线管产生的耦合远大于磁铁的纵向角安装偏差产生的耦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用激光共振电离法获得一个新的钡准分子结构.在染料激光波长扫描范围内观察到钡原子双光子共振跃迁、双光子混合跃迁和钡准分子谱带.我们提出一种用热离子二极管信号特性分析原子和分子里德伯态的离化机制的方法,并以此对钡原子和钡分子的离化通道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刘津升 《物理通报》2016,35(12):36-38
首先对3种不同情况下的阻尼振动系统进行定量地分析研究,再利用指数方程推导受迫振动的运动方 程,分析振子振幅、速度、初相位与驱动力角频率间的关系. 分析结果对实际教学和后续科研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受迫振动的能量共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现磊 《大学物理》1996,15(8):27-28
通过对受迫振动系统的功能,势能和总能量的分析,推证了受迫振动系统能量共振的频率,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9.
生物大分子的共振光散射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晓燕  郑晶 《光谱实验室》2004,21(4):821-825
共振光散射技术是一项在普通荧光分光光度计上可实现分析领域中应用的新技术。本文阐述了共振光散射的基本原理 ,分类介绍了在生物大分子研究和测定方面的应用 ,分析了共振散射体系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三片光学共振反射器及其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分析了共振反射器系统的调制特性,重点分析了简并型共振反射器的各区段光程间的偏差对频率调制的影响,以及各光学面相对不平行产生的空间调制,从而提出了对共振反射器的高精度设计要求及其解决方法。对非简并型共振反射器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