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铜(Ⅰ)盐和邻香草醛缩氨基甲磺酸席夫碱以及4,4'-联吡啶在乙醇溶液中合成了具有三维网状的配位聚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配位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标题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为a=1.1956nm,6=0.8464nm,c=2....  相似文献   

2.
采用常规溶液反应蒸发法以4-巯基吡啶(简写为4-MPy)为有机配体与银、镉的硝酸盐合成了两种金属有机配合物。并利用红外、拉曼、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对4-MPy及合成的配位化合物进行了研究,对主要红外和拉曼谱带进行了经验归属,并进一步讨论了配体和配合物的特征吸收谱带与配合物结构间的关系。在红外光谱中,配体在1 459cm-1处的吸收峰归属为CC和CN复合振动峰,形成配合物后在两种配合物中,此吸收峰分别向高波数位移至1 464和1 464cm-1。在拉曼光谱中,两种有机配位化合物在1 004和1 008cm-1处归属为环呼吸振动峰、在1 617和1 615cm-1处归属为环伸缩振动峰、在720和720cm-1处归属为β(C—C)和ν(C—S)的复合振动峰,各自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铕、铽-2-噻吩甲酸的二元配合物和铕、铽-2-噻吩甲酸-2,2'-联吡啶的三元配合物,并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测定,确定了配合物组成分别为REL3·2H2O及REL3 L'·C2H5OH(RE=Eu,Tb;L=2-噻吩甲酸、L'=2,2'-联吡啶),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的IR谱、1H NMR谱及荧光光谱.IR谱和1H NMR谱测定表明,配体2-噻吩甲酸羧基氧、配体邻菲咯啉2个氮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荧光光谱实验表明,高氯酸铕和高氯酸铽分别与2,2'-联吡啶和2-噻吩甲酸反应形成的三元配合物的荧光明显强于二元配合物.  相似文献   

4.
以苯氧乙酸和邻菲啰啉为配体,不同比例铽钇为中心,在无水乙醇中合成了一系列铽掺钇配合物?素分析和稀土络合滴定推测配合物的组成为TbxY1-x(POA)3phen·1/2H2O(POA-=C6H5OCH2COO-,x=1.0,0.9,0.8,0.7,0.6,0.5,0.4,0.3,0.2,0.1)。红外光谱测试表明,苯氧乙酸的羧基氧及苯氧基氧与稀土离子配位。邻菲啰啉的两个氮原子也与稀土离子配位;热分析表明:该系列配合物在274℃附近失去配位水,温度高于576℃发生氧化分解。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该系列配合物都可发出较强的特征荧光,在一定比例范围内,钇可以增强铽的发光,组成为配合物Tb0.7Y0.3(POA)3phen·1/2H2O荧光最强;荧光寿命与荧光强度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5.
以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为配体原料合成了两种碱式铕和铽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测试技术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组成,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Tb5L3(OH)3·8H2O和Eu5L3(OH)3·10H2O(L=BPDA),稀土铕(Ⅲ)和铽(Ⅲ)与羧酸根的配位方式主要以桥式配位为主,兼有少量螯合配位。这些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能良好。铽配合物和铕配合物均呈现红色荧光,铽配合物归属于5D47F3跃迁(613 nm)的荧光寿命为491.11 μs,归属于5D47F5 跃迁(544 nm) 的荧光寿命为27.9 μs;铕配合物归属于5D07F2 跃迁 (613 nm) 的荧光寿命为329.5 μs,荧光量子产率为13.05%。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以稀土镝为中心离子,以苯甲酸、卤代苯甲酸及邻菲啰啉和2,2'-联吡啶为配体的五种固态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稀土络合滴定,C、H和N的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测定,推测其组成分别为Dy (BA)3(bpy)、Dy (BA)3(phen)、Dy(ClBA)3(phen)(EtOH)、Dy(BrBA)3(phen)(EtOH)和Dy(IBA)3(phen)(EtOH)(BA=苯甲酸根,bpy=2,2'-联吡啶,phen=邻菲啰啉,ClBA=对氯苯甲酸,BrBA=对溴苯甲酸,IBA=对碘苯甲酸);苯甲酸羧基氧、邻菲啰啉和2,2'-联吡啶的氮原子与镝离子配位。配合物都具有较强的荧光,卤代苯甲酸配合物呈现规律发光,对氯苯甲酸-邻菲啰啉-镝配合物的发光效果较其它两种配合物强,对溴苯甲酸配合物又强于对碘苯甲酸配合物;苯甲酸-邻菲啰啉-镝配合物荧光强于苯甲酸-2,2'-联吡啶-镝配合物。  相似文献   

7.
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DL-2-氨基-4-磺酸基丁酸(DLH)与Na+,Cu2+,Zn2+和Ni2+ 形成的配合物进行了研究,并用元素分析的方法确定配合物的组成。红外光谱显示DLH分子中的—COOH,—NH+3和—SO-3 基团均可与金属离子发生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不同过渡金属离子与氨基、羧基相互作用的强度顺序均为: Cu2+>Zn2+>Ni2+,其中羧基与不同离子可能采取了不同的配位方式。  相似文献   

8.
N-苯基亚氨基二乙酸,Cu2 离子和2,2'-联吡啶在溶液中组装得到标题配合物[Cu2(Pida)2(2,2'-bipy)2](H2pida=N-苯基亚氨基二乙酸).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衍射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标题配合物为N-苯基亚氨基二乙酸根桥联的双核结构,配体pida中的N原子没有参与配位.中心铜离子为五配位畸变的四方锥构型.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铕与 2 噻吩乙醛酸 (HL)和邻菲罗啉 (phen)的配合物 ,用元素分析、电导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测定了配合物的分子式为 [EuL2 phen·(H2 O) 3 ]NO3 ;配合物中的Eu(Ⅲ )离子与 2 噻吩乙醛酸和水分子中的O原子以及邻菲罗啉中的N原子配位。在室温下测定了配合物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配合物中Eu(Ⅲ )离子的5D0 7F1和5D0 7F2 跃迁分别位于 5 92和 6 18nm。该固体配合物于室温下被紫外光激发可以发出强的特征红色荧光。IR光谱中 ,2 噻吩乙醛酸的特征吸收峰νCO (1719cm-1) ,νC—O(12 32cm-1) ,δO—H(90 9cm-1)在形成配合物后消失。在配合物中出现—COO-的反对称νas(16 4 2cm-1)和对称νs(14 0 8cm-1)伸缩振动吸收峰。在1HNMR谱图中 ,2 噻吩乙醛酸环上的 3个氢原子的化学位移形成配合物后移向高场 ,邻菲罗啉环上 4种不同环境的质子峰的化学位移形成配合物后向低场移动。从TG曲线可以看出 ,此配合物在常温至 2 5 0℃以下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0.
在氨基膦酸螯合纤维的制备过程中,用红外光谱法对聚丙烯接枝苯乙烯、乙酰基和多胺系列和氨基膦酸螯合纤维进行了定性研究,用半定量的红外光谱法对氨基膦酸纤维的功能化程度进行了考察,还对氨基膦酸螯合纤维吸附铟和铜后的红外光谱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钠型氨基膦酸螯合纤维在1 116 cm-1出现了—P(ONa)2的新峰,验证了基的有效膦酸化。(2)制备过程中,通过红外光谱中1 056和1 110 cm-1峰的变化可以反映出膦酸化的程度。(3)氨基膦酸螯合纤维吸In3+后形成新的N—In配位键,在1 107 cm-1处出现强而宽大的吸收峰,同时在699和617 cm-1出现两个强吸收峰; 氨基膦酸螯合纤维吸附Cu2+形成配合物后,在1 110和618 cm-1处出现两个强而宽的新峰。(4)通过对光谱中1 200~900 cm-1和600 cm-1之间的峰的变化和峰面积的比较,可以反映出氨基膦酸螯合纤维对铟和铜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1.
在水溶液中制备出配合物[Ln(Gly)2.4H2O].Cl3.nH2O(Ln=G,Er,Yb),测定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并对其主要红外吸收带进行了归属。结果表明,甘氨酸以内盐的形式存在于配合物中,并通过羧基与稀土离子配位。四个水分子参与了配位,在Gd和Er的配合物还有一个不分子未参与配位。推测Yb配合物为对称的一维无限长链结构,其余两种配合物为不对称的一维无限长链。  相似文献   

12.
在0.1mol/L pH 7.2,Tris-HCl缓冲溶液和室温条件下,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差光谱研究了Ga3 与N,N'-乙烯-二[2-(2-羟基苯基)甘氨酸](EHPG)的配合反应.结果表明:Ga3 与EHPG的配位比为1/1.随着Ga3 的不断滴加,EHPG的荧光光谱在310nm处的最大荧光峰强度逐渐降低,其紫外差光谱在240nm和293nm处的吸收峰逐渐增强.当Ga3 达到一定量时,310nm处的荧光强度、紫外光谱中240nm和293nm处的吸收峰强度不再发生变化.通过计算可得:在240nm处配合物Ga-EHPG的摩尔吸光系数为ε=5.41×103 L·mol-1·cm-1,条件稳定常数为lgKGa-EHPG=22.83.  相似文献   

13.
二(2-乙基己基)磷酸稀土配合物的红外和拉曼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稀土氯化物与二(2-乙基己基)磷酸反应制备了14种标题配合物,测定了配合物的红外和拉曼光谱,对其主要红外和拉曼谱带进行了归属.结果表明,Ln(DEHP)3应具有与Sm(DMP)3和Pr(DMP)3相同的配位形式和结构类型,每个稀土离子通过双O-P-O桥与邻近的三个稀土离子相连接,形成"双桥二十四元环"的多聚网络结构.Ln-O键基本上是离子键.  相似文献   

14.
2-氨基-4-磺酸基-丁酸及其金属离子络合物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处次对2-氨基-4-磺酸基-丁酸的红外光谱作了初步指认,并早此对其存在形式作出判断、同时,合成了2-氨基-4-磺酸基-丁酸与Na^+、K^+、Ca^2+形成的络合物,对其红外光谱及拉曼光谱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对其配位方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形成络合物后,羟基、磺酸基均参与配位,且破坏了原有分子间的氢键网络,进行了分子间的重新组合。  相似文献   

15.
镧与甘氨酸和邻菲绕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光谱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了三元固体配合物La(Gly)3(Phen).3H2O(Gly为甘氨酸,Phen为邻菲绕啉),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研究配体与镧配位的主要特征峰的变化,并利用热重-红外光谱联用技术,研究了配合物的稳定性和热分解情况。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方法研究了4-氨基吡啶和甲基丙烯酸分子问相互作用.一维红外光谱难以直接反映4-氨基毗啶和甲基丙烯酸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类型和键的关联,而二维相关分析结果清晰表明4-氨基吡啶和甲基丙烯酸分子间存在的相互作用.研究中发现1298和1 202 cm-1归属于甲基丙烯酸的-OH伸缩振动峰与1 531 cm-14-氨基吡啶的C=N伸缩振动峰存在同步交叉正峰,3 382和3 212 cm-1属于4-氨基吡啶的氨基N-H伸缩振动峰与1 705 cm-1归属于甲基丙烯酸的羰基伸缩振动峰存在同步交叉正峰.根据二维相关规则,4-氨基吡啶的C=N峰与甲基丙烯酸的-OH峰、4-氨基吡啶的氨基N-H峰与甲基丙烯酸的羰基峰有很强协同作用.结果表明4-氨基吡啶的C=N与甲基丙烯酸的-OH存在静电作用,4-氨基吡啶的氨基与甲基丙烯酸的羰基存在氢键作用.二维红外光谱是研究分子内、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TiO2/SnO2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和光谱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TiO2/SnO2复合氧化物的光学特性,用胶体化学方法制备了以SnO2为内核的TiO2/SnO2复合氧化物,并且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对TiO2/SnO2复合氧化物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TiO2和TiO2/SnO2的能带宽度分别为4.13和3.86 eV,表现出量子尺寸效应;TiO2/SnO2在紫外区域具有宽的强吸收带.X射线衍射中TiO2的(110)衍射峰的位置移动了1.6°,强度也发生了变化;与TiO2红外光谱相比,TiO2/SnO2中Ti-O键的伸缩振动由500cm-1移到了656 cm-1,并有560 cm-1的肩峰,与吸附水相应的1650 cm-1附近的吸收峰和3420 cm-1的吸收峰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四种N,N′-双(2-吡啶甲酰胺)-1,2-乙烷(H2L)稀土配合物.经过对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和摩尔电导值的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Ln(H2L)(NO3)2](NO3)·3H2O(Ln=Sm,Eu,Gd,Tb).光谱测试结果表明:配体H2L中酰胺羰基氧和吡啶氮分别与稀土离子配位,硝酸根为双齿配体,Im(Ⅲ)与H2L形成了1∶1的螯合物.另外,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方法对Sm配合物与DNA之间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实验结果显示随着DNA的加入[Sm(H2L)(NO3)2](NO3)·3H2O配合物在265 nm处的紫外吸收峰逐渐减小,并产生红移现象,得到配合物与DNA的结合常数为1.24×105.Sm配合物使EB-DNA体系发生荧光猝灭,由于配合物和EB争夺与DNA的结合位点,从而使体系中游离的EB增多.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峰的变化亦显示随着.DNA的加入配合物的谱峰强度减弱,同时1 282cm-1处的谱峰消失,说明配体的吡啶环在一定程度上插入了DNA的双螺旋平面,导致吡啶环的电子云密度发生改变.以上结果表明配合物和DNA发生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及元素分析研究了三乙烯四胺基双(二硫代甲酸钠)(DTC-TETA)的结构及其重金属配合物的配位行为。在DTC-TETA的红外光谱图中,在1 461~1 388 cm-1处和1 174~996 cm-1处分别出现含有部分双键性质的CN键和CS键的特征吸收峰;在紫外光谱图中,分别在265和290 nm处出现两个最大吸收峰,分别对应于N…C…S基团的ππ*跃迁和S…C…S基团中硫原子上非键电子向共轭体系的nπ*跃迁;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中碳、氢、氮、硫的摩尔比近似为2∶4∶1∶1。在Cu(Ⅱ), Cd(Ⅱ), Zn(Ⅱ), Ni(Ⅱ)配合物的紫外光谱图中分别在紫外区的321, 310, 311, 325 nm处出现新的最大吸收峰。流动注射与火焰原子吸收联用分析结果表明DTC-TETA对铜、镉、镍、锌等重金属离子的络合能力强于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  相似文献   

20.
以4-溴-4'-二甲氨基查尔酮和苯乙炔为原料,通过Sonogashira钯催化偶联反应合成了4-苯乙炔基-4'-二甲氨基查尔酮,并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进一步研究了4-苯乙炔基-4’-二甲氨基查尔酮在不同极性的溶剂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极性敏感的发光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