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   9篇
物理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铜镍和铜钴合金电极在碱性介质中的光电化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动电位伏安法对含镍量10%、30%和50%的铜镍合金以及含钴量5.1%、9.7%、15 %、25%和40%的铜钴合金电极在硼砂-硼酸缓冲溶液(pH 8.5)中的光电化学行为进行了 研究.铜镍合金和铜钴合金均显示p-型光响应,铜镍合金的光响应来自Cu2O,铜钴合金的光 响应来自Cu2O和氧化钴.含镍量10%和30%的铜镍合金电极以及含钴量5.1%铜钴合金电极的 最大光电流iph,max均大于纯铜电极,含钴量15%、25%和40%的铜钴合金电极以及含镍量 50%的铜镍合金电极由于电极表面相当一部分面积分别被氧化钴和氧化镍所占有,iph,max 小于纯铜电极.铜镍合金电极的φv值(电位负向扫描过程中电极表面完全还原为Cu时的电位 )负于纯铜电极,而铜钴合金电极的φv值与纯铜电极大致相等, NiO的存在致使铜镍合金 表面Cu2O膜具有更大的稳定性.从光电化学角度通过φv和iph,max反映铜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与交流阻抗法测得的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2.
二硫代氨基甲酸改性葡萄糖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葡萄糖经乙二胺胺化,再与二硫化碳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金属缓蚀剂--二硫代氨基甲酸改性葡萄糖,其结构经UV,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3.
采用失重实验、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等方法研究了缓蚀剂2-十一烷基-N-羧甲基-N-羟乙基咪唑啉在质量分数为2%柠檬酸溶液中对碳钢的缓蚀性能。 失重实验表明,该缓蚀剂在柠檬酸溶液中能够有效地抑制碳钢的腐蚀,当其质量分数为0.4%时,缓蚀效率达到86.4%。 极化曲线表明,该缓蚀剂为混合型缓蚀剂,Nyquist图中单一的容抗弧变化表明碳钢电极表面的腐蚀过程主要由电荷转移步骤控制。 该缓蚀剂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机理是介于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之间的一种吸附。  相似文献   
4.
交联氨基淀粉对氨基黑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乙二胺改性交联氨基淀粉(CAS),并研究了其对酸性偶氮染料氨基黑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CAS对氨基黑的吸附基于静电作用,溶液最优酸度为pH=3.0,5h内即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其吸附过程满足准二级吸附方程式.在金属离子共存条件下,CAS对氨基黑的吸附容量增加,其中Cu2+、Ni2+离子存在下其吸附容量上升最大,增加了36.6%,金属离子的共协同效应主要由于金属离子被CAS吸附,增加了CAS的正电荷,进一步增强了与氨基黑的静电作用,使吸附容量上升.  相似文献   
5.
胺化葡萄糖及其铜配合物的光谱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胺化D-葡萄糖的FTIR,1H-NMR特性及其与Cu(Ⅱ)形成配合物的UV光谱。在FTIR谱中,与D-葡萄糖相比,在1 629~1 608 cm-1出现δNH吸收峰,说明D-葡萄糖与乙二胺发生了反应;在1H-NMR谱中,在δ4.82~4.79的化学位移分别对应于葡萄糖C1上的质子及与C1直接相连的乙二胺的氨基上的质子,表明反应时乙二胺取代了葡萄糖C1上的羟基,形成了胺化葡萄糖;在UV谱中,胺化葡萄糖在紫外光区并没有明显吸收,但与Cu(Ⅱ)形成配合物后,在236 nm附近出现最大吸收峰。在胺化葡萄糖-Cu(Ⅱ)配合物中,Cu2 与胺化葡萄糖的络合比接近于1∶1,该配合物稳定常数6.8×107L.mol-1。  相似文献   
6.
红外镜反射光谱的测试与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外镜反射(infrared specular reflection,简称SR)光谱与被测样品和衬底的折射指数、吸收指数以及入射角有密切关系,往往由之产生畸变。要从红外镜反射技术测得的光谱处理得到人们熟悉的吸收光谱,需要经过较复杂的计算机数学处理。本文通过几个比较特殊的镜反射例子,以说明镜反射光谱的测试和解析必须注意多种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缓蚀剂——二硫代氨基甲酸改性葡萄糖(DTCG)。采用该缓蚀剂在铜表面制备了自组装膜,并运用电化学阻抗谱、极化曲线方法研究了该膜在3%NaCl溶液中对铜的缓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DTCG自组装膜对铜有良好的缓蚀效果,在自组装时间为4 h、自组装浓度为120 mg/L的缓蚀效率接近于97%。量子化学计算结果也证明了DTCG具有优异的缓蚀性能。  相似文献   
8.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自组装膜对铜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TC)是一种环境友好型金属缓蚀剂, 以其在铜表面制备了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在0.5 mol·L-1 HCl介质中APDTC SAMs对铜的缓蚀作用及其吸附行为. 结果表明, APDTC分子易在铜表面形成稳定的APDTC SAMs, 改变了电极表面的双电层结构, SAMs同时抑制了铜的阳极氧化过程和阴极还原过程, 铜电极的电荷转移电阻明显提高, 双电层电容明显降低. 电化学阻抗和极化曲线测试结果显示, 在0.5 mol·L-1 HCl介质中, 铜表面APDTC SAMs表现出良好的缓蚀效果. 研究结果还表明, APDTC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 吸附机理是介于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之间的一种吸附.  相似文献   
9.
十八烷基胺在铁上成膜结构和耐腐蚀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八烷基胺(ODA)应用于热力设备停用保护技术在国外开发较早[1-3],国内电厂这二年来应用该技术也日益增多,但由于基础研究做得较少,使用效果受到影响.1996年以来我们对ODA的成膜条件和机理进行了一些研究[4-6],本文利用交流阻抗、俄歇电子能谱、红外镜反射光谱、光电化学等方法对ODA的成膜结构和耐蚀性进行探讨,同时介绍ODA在电厂的应用情况.1实验实验材料为DT-4型纯铁.样品制备及交流阻抗测试见文献[4-6].  俄歇能谱(AES)Perkin-ElmerPHI550ESCA/SAM.实验在机械工业部上海材料研究所进行.  红外镜反射(SR)Bio-R…  相似文献   
10.
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及元素分析研究了三乙烯四胺基双(二硫代甲酸钠)(DTC-TETA)的结构及其重金属配合物的配位行为.在DTC-TETA的红外光谱图中,在1 461~1 388 cm-1处和1 174~996 cm-1处分别出现含有部分双键性质的C-N键和C-S键的特征吸收峰;在紫外光谱图中,分别在265和290 nm处出现两个最大吸收峰,分别对应于N…C…S基团的,π-π*跃迁和S…C…S基团中硫原子上非键电子向共轭体系的n-π*.跃迁;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中碳、氢、氮、硫的摩尔比近似为2:4:1:1.在Cu(Ⅱ),Cd(Ⅱ),Zn(Ⅱ),Ni(Ⅱ)配合物的紫外光谱图中分别在紫外区的321,310,311,325 nm处出现新的最大吸收峰.流动注射与火焰原子吸收联用分析结果表明DTC-TETA对铜、镉、镍、锌等重金属离子的络合能力强于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