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共生聚变堆     
本文提出一种以发展聚变动力为主的共生式途径。它以当前正在出现的这一代聚变物理试验堆为起点,分成两路进行,一路是纯聚变堆,另一路是单个的氘发生器,可能是聚变裂变混合堆,它给纯聚变堆补充所需的氘。这两类堆长期结合共生,配合发展.形成一系需氚的纯聚变堆和一系供氚的混合堆,统一优化,保持氚自给,消耗氘锂和快中子裂变材料,提供净输出功率。 对纯聚变堆方面,放弃了传统的氚自给这一基本要求。能量的有效回收成为设计:的主要前提。优化的结果,用12—15厘米厚的含锂的水作为中子慢化回收能量的介质,附带地还能再生所耗氚的80%。不足的20%稍多的氚,将长期地由一个具有低Q聚变芯并依照生产氚的要求来改型并优化的一比一聚变裂变堆来补充。共生的两个堆,尺寸都较小,在等离子体物理和工程上有一些优点。对共生堆和具有相等总输出功率的,一般氚自给聚变堆作了比较,表明在动力经济上有相当大的收益。 简单地讨论了几种有关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2006年度聚变堆设计研究的主要工作,重点是聚变示范堆DEMO设计,ITER实验包层模块(TBM)设计,聚变堆安全分析与高温、高压氦实验回路建设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4.
ITER试验包层模件(TBM)系统必须具备以下功能:(1)演示氚的增殖能达到DEMO的技术目标,(2)采用合适的冷却剂排出高温的热能以演示能达到DEMO的技术目标(包括合适的压力降和泵唧功率),(3)在允许的温度和应力限制下,排出表面热负荷和体积热负荷,(4)按照ITER中子通量的目标,降低真空室的核反应、超导线圈的核发热和辐照损伤,(5)最大限度提供机械结构的自支撑以降低传到真空室的机械载荷,隔离’rBM和真空室之间的热量传递。  相似文献   

5.
6.
7.
8.
9.
2006年度聚变堆工艺与材料研究主要在以下3个方面取得进展,即ITER项目第一壁板制造技术资质论证预研及屏蔽模块设计分析,聚变堆低活性结构材料及高原子序数面对等离子体材料研究和聚变堆液态金属包层磁流体动力学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12.
本文研究采用大功率激光束压缩球形均匀D-^3He先进燃料靶聚变,推导和计算了这种惯性约束聚变(ICF)的靶丸燃耗和增益,数值计算表明,只有在小火花内能和较高惯性约束参数HF近似下,对典型的堆系统效率参数,才有可能使D-^3He靶ICF系统有大的净能量输出。相反,在大火花内能和低HF近似下,D-^3He靶ICF系统几乎不可能得到净的能量输出,从而证明了快点火思维方法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核能与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未来20年将是核能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2035年左右,快堆有望投入商用;磁约束聚变、激光聚变、Z箍缩聚变也都有演示堆计划.聚变演示堆存在纯聚变与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两种可能,而后者可降低聚变功率,缓解高能中子对材料的辐照损伤.另外,氘氚聚变供能时间有限.文章介绍了混合能源堆的概念.能源堆可充分利用铀资源,且后处理不涉及铀钚分离,有很好的防扩散性能.裂变堆、聚变堆、能源堆共同发展,可望使核能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获得大规模应用,并可为人类提供千年以上的能源供应.  相似文献   

17.
18.
球环型氚生产聚变堆概念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进的球环型氚生产聚变堆是聚变能发展的中间应用产物。与传统托卡马克氚生产堆不同,在设计中利用了球形环的先进等离子体物理性能,并具有紧凑的结构特征,尽量利用真空室内的空间安置氚生产包层以减少氚泄露而增加氚增殖率,达到年生产富余氚lkg的目的,相应的堆利用因子为40%。在二维中子学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ST-TPR的初步概念设计.为下一步更详细具体的概念设计提供了直接的依据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人们普遍认为要实现聚变能的商用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至少还要50年左右),因此,开发和利用聚变能的中间应用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在深度和广度上扩展聚变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中间应用产物的出现可以激励对聚变能的研究决心,使决策者加大对聚变能研究的投资力度,扩大聚变能在人们心中的影响,宣传核聚变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聚变能的中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叙述应用单纯形法进行托卡马克聚变堆欧姆加热场的优化设计,给出了最少导体解和最低杂散场解两个例子。该单纯形法迭代收敛较快,计算时间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