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了Rod-pinch二极管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采用Laminar模型分析了Rod-pinch二极管中的粒子运动过程及其阻抗特性。考虑背景空间离子电荷的影响,用1维Laminar方程分析Rod-pinch二极管中电子的自箍缩过程,并且利用Magic程序对其中的粒子运动进行数值模拟,求解二极管中的电压和电流,最终得出二极管的阻抗特性,在较低电压下,负极性RPD的性能明显不如正极性RPD。根据临界电流经验公式,初步验证Laminar理论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实验平台及经验公式,设计高阻抗Rod—pinch二极管(Rpd),考虑背景空间离子电荷的影响,采用Laminar模型分析了Rod-pinch二极管中的粒子运动过程及其阻抗特性,用Laminar方程分析了Rod-pinch二极管中的电子箍缩过程,并且利用Magic程序对其中的粒子运动进行数值模拟,求解其中的电压及电流,初步验证Laminar理论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PIC粒子模拟方法,结合对同轴结构二极管工作模式的半解析描述,研究了离子存在与否对rod-pinch二极管(RPD)工作特性的影响。模拟给出了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不同时刻电子和离子的相空间分布以及空间电流分布等。结果表明随着电流逐渐增大,其工作模式从空间电荷限制流依次向弱箍缩流和磁绝缘流转变。只有存在离子的情况下,电子才能沿着阳极杆表面运动并在其末端发生箍缩,表明RPD中离子电流的存在对于RPD工作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4.
闪光X射线源是获得高凝聚态物质内部物理图像的重要手段,阳极杆箍缩二极管(RPD)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直接影响闪光X射线源照相质量。研究RPD物理特性对二极管物理结构优化设计及实验调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RPD空间电荷限制、弱箍缩和磁绝缘阶段物理模型。基于PIC模拟技术,编写了计算程序,研究了RPD不同阶段的电子电流、离子电流及电子束箍缩物理特性。通过理论分析,获得了特定几何结构RPD物理模型修正系数及各个阶段离子电流与电子电流比,验证了粒子模拟代码的有效性。模拟结果表明:空间电荷限制阶段,粒子模拟结果与双极性流计算结果一致;在弱箍缩和磁绝缘阶段,粒子模拟得到的总电流与磁绝缘模型计算结果一致,且与文献给出的经验拟合表达式计算结果一致;磁绝缘阶段离子电流与电子电流之比与电压和二极管几何结构相关,给出了离子电子电流比增大系数η与电压和阴阳极半径比的关系,该系数受电子、离子在不同结构二极管渡越时间的影响,随电压和阴阳极半径比增加而逼近恒定值。  相似文献   

5.
 给出了低阻抗二极管产生的电子束能谱分布及外加磁场对二极管阻抗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即使在外加电压恒定的条件下,二极管产生的电子束也具有一定的能谱分布,这说明用二极管电压、电流波形计算脉冲电子束能谱分布是不正确的。另外,外加磁场对低阻抗二极管的阻抗特性具有较大影响,其阻抗随外加磁场的增大而减小。分析认为这是由于外加磁场强度的变化改变了二极管中束电子的运动轨迹。当没有外加磁场或外加磁场较小时,低阻抗二极管产生的电子束发生自箍缩,此时二极管电流是自箍缩饱和顺位流;当外加磁场足够强时,电子束的自箍缩被抑制,二极管电流是没有箍缩时的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束电流小于自箍缩临界电流的二极管其阻抗将不随外加磁场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6.
用于X射线闪光照相的Rod—pinch二极管aRPD)具有电学性能稳定、产额高、焦斑直径小(可达到亚毫米量级)以及结构简单等优点。由于受电场和磁场的影响,二极管中带电粒子的流动方式可以分为空间电荷限制流(SCL)、弱箍缩(WP)和磁绝缘限制流阻)3种基本模式。大量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离子对RPD的工作模式有显著影响,这里结合同轴结构二极管工作模式的半解析描述方法,利用PIC粒子模拟程序,深入研究离子对于RPD工作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工业X光二极管型单焦点高重复频率闪光X光机在科学研究、工业检测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基于光导开关脉冲驱动源开展了金属阴极工业X光二极管重复频率运行实验, 采用烘烤处理方法研究阴极表面吸附特性对重复频率发射特性的影响;以二极管阻抗模型为理论基础, 通过重复频率实验获得的二极管电压维持时间和阻抗特性分析等离子体扩散过程。研究表明:对于高阻抗结构工业X光二极管, 金属阴极为表面吸附杂质或气体解吸附形成等离子体发射机制, 一次放电后阴极表面对气体的再吸附过程限制了其在高重复频率条件下的电流发射能力, 同时由于阴极等离子体扩散过程变慢使得二极管电压脉宽变长。具有高重复频率电流发射能力的阴极是发展单焦点重复频率X光机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粒子模拟的方法设计了分离腔振荡器(SCO),并建立了基于爆炸发射的阴极模型,对带有真实二极管结构的SCO进行了整体的粒子模拟研究。典型的数值模拟结果为:在二极管电压为495 kV,电流为3.93 kA时,输出高功率微波的功率为640 MW,微波频率为2.85 GHz,功率效率为33.0%。同时,还研究了二极管输入电压幅度及波形、阴-阳极间距、阴极半径等参数对SCO输出高功率微波特性的影响,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除了栅网的通过率,SCO对二极管阻抗、阴极半径等参数也比较敏感,对应一定的二极管阻抗,需有一个最佳的电压值与之匹配;三角波电压波形会明显降低SCO的功率效率。  相似文献   

9.
3维电磁粒子模拟程序设计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3维Yee网格模型以及蛙跳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3维电磁场离散算法及其稳定条件,讨论了3维空间网格上电磁场作用于粒子的平均场权重法和粒子作用于电磁场的Charge-conserving法,同时也讨论了3维空间网格上理想导体边界条件、自由吸收边界条件、爆炸式发射模型的模拟实现方法。以向内发射同轴二极管为例从其电流电压关系及电子束运动特性方面验证了模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瞬态电磁脉冲对PIN二极管的干扰,利用基于扩散漂移模型的基本半导体方程,采用半导体器件一维瞬态数值仿真的方法,对快上升沿阶跃电磁脉冲作用下PIN二极管中的电流密度和电荷密度分布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分别观察了正反偏电压脉冲作用下过冲电流的产生过程并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过冲电流是和PIN二极管在高频下的容性表现相关的,无论是在正电压还是负电压情况下,脉冲上升沿时间越短、初始正偏压越高,则过冲电流密度的峰值越高。  相似文献   

11.
小视场轻型星敏感器在白天测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贺磊  张平  刘效东  张补生  陈巍 《应用光学》2014,35(2):226-229
从白天天空背景、恒星光谱特性、星敏感器的构造特点3方面分析白天大气层内小视场轻型星敏感器对恒星探测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光谱滤波、合理选择系统参数等方法,研制了小视场轻型星敏感器,并在高海拔地区进行了白天地面观星实验,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小视场轻型星敏感器能够实现白天恒星的探测。在3 km海拔高度、大气能见度10 km、视场21.5、太阳规避角30以外、天空晴朗无云的环境下,可探测星等极限值达到3.8等。  相似文献   

12.
红外波段可以探测到足够多的星体用以导航。恒星-背景对比度是白天恒星探测时的一个重要指标,分析近红外波段,6星等恒星对比度随太阳天顶角、探测器高度和探测方位角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恒星-背景对比度随太阳天顶角近似于指数增长,40太阳天顶角时对比度是20时的2.69倍左右;一定高度时,对比度随探测器高度的增加近似指数增加,低于15 km时对比度仍小于3, 80 km时对比度达到60左右;随着探测方位角的增大,恒星-背景对比度基本上线性增大,30探测方位角时的对比度是0探测方位角时对比度的2.38倍。  相似文献   

13.
偏振滤波白天抑制天光背景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锐进  鲜浩  饶长辉  张学军  张昂 《光学学报》2012,32(5):501003-24
由于天文观测领域大部分自适应光学系统只能在夜晚工作,提出了采用偏振滤波技术抑制天光背景的办法以达到白天探测微弱星体目标的目的。介绍了偏振滤波的原理并估算了抑制天光背景的效果,通过观测角度关系得到了偏振方位角的计算公式,并在丽江观测站1.8m望远镜自适应光学系统平台上进行实验,给出了消像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偏振滤波技术能有效抑制天光背景,提高星体目标探测能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适应光学系统在白天探测弱小星体目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Li C  Xian H  Rao C  Jiang W 《Optics letters》2006,31(19):2821-2823
For the daytime adaptive optics system, a field-of-view shifted Shack-Hartmann wavefront sensor (FSWFS), which is used to measure the aberrant wavefront under daytime conditions, is proposed. Because the field angle of the object signal in adaptive optics systems is much less than that of the sky background, the effective object signal is separated from the strong sky background.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FSWFS with a single focal-plane array can precisely and stably measure the aberrant wavefront information with a strong sky background under daytime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侧面遮拦结构的日晕光度计,在镜筒内通过设置多层挡板结构逐层抑制处于内视场的挡板边缘衍射光,同时采用倾斜布置的上挡板结构抑制处于外视场的入射窗口边缘衍射光和侧壁散射光.建立数学模型对这些杂散光抑制挡板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各挡板的几何参数后,日晕光度计的设计视场可达3.5~10个太阳半径,视场内的杂散光水平均可低于10-8平均太阳亮度.相对于高山天文台的日晕光度计在4~8个太阳半径的视场内总杂散光达到10-2平均太阳亮度,该日晕光度计扩展了可观测视场,并使杂散光抑制提高了一个量级.  相似文献   

16.
用于白天自适应光学的波前探测方法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超宏  鲜浩  姜文汉  饶长辉 《物理学报》2007,56(7):4289-4296
提出了两种视场偏移哈特曼波前传感器,用于探测白天条件下强背景中目标信号的波前信息.给出了哈特曼波前传感器子孔径中焦面上天光背景非均匀性分布特征的实验结果,详细分析了基于分光棱镜的双焦面视场偏移哈特曼波前传感器的探测误差,并通过基于倾斜镜的单焦面视场偏移哈特曼波前传感器实验给出了波前测量的结果,证明视场偏移哈特曼波前传感器能够精确、稳定的测量白天条件下目标信号的畸变波前信息,同时给出了其在白天条件下探测能力的估算结果及其受限因素,估算结果表明云南天文台的自适应光学系统在10 W/m2·sr天光背景条件下应用视场偏移哈特曼波前传感器能对5等星(可视星等值)目标进行准确的波前探测.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波前传感器 白天工作 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17.
基于激光诱导生物荧光技术,分别采用紫外355nm和266nm激光作为激发光源,构建生物气溶胶荧光雷达监测系统模型.综合考虑不同激发波段,臭氧吸收以及太阳背景光等因素对激光雷达荧光探测效果的影响,对系统性能进行数值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四倍频266nm紫外波段的激光激发下,系统受地表臭氧的影响,白天的有效探测距离非常有限;在系统信噪比为10(SNR=10),臭氧浓度为50μg/L时,最大探测距离仅为300m;而夜间情况下,太阳背景光影响减弱,探测距离约为450m.三倍频355nm激发时,臭氧对系统的探测性能影响较小,夜间探测距离可达750m;白天太阳背景光对355nm的系统影响较大,在相同0.5mrad接收视场角下,其有效探测距离约为330m.为减少白天背景光的影响,将望远镜接收视场角压缩到0.3mrad,同时选用50nm带宽的滤光片,此时系统的探测距离为480m.由于355nm波段的激发荧光受白天太阳背景光的影响较大,在进行夜间探测时才可获得较好的效果;而266nm的激发波段可以很好的抑制背景光影响,能够实现对生物气溶胶的白天有效探测.  相似文献   

18.
LED大屏幕空间显色恒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秋梅 《光学技术》2002,28(3):264-266
通过两组三基色LED(发光二极管 )样品色度和光强空间分布的测量 ,计算了由这两组LED制作的大屏幕再现的D6 5白平衡点、我国青年女性面部肤色、红旗丝织绸、蓝布和绿滤色片等五种色样在CIELUV均匀颜色空间的色度随观察角 ( 0°~ 70°)的变化及其与正向 ( 0°)再现色之间的色差。结果表明 ,LED单管光强随观察角的变化幅度和三基色管光强空间分布特性的一致性是影响大屏幕空间显色恒定性的主要因素。在确定大屏幕空间显色恒定性允差后 ,可用文中提供的方法对制作大屏幕的LED进行筛选。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Coded-mask telescopes are presently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best solutions for producing images of the sky in hard-X-ray and γ-ray astronomy, because they can possess optimum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which is crucial in an energy range in which the expected fluxes are generally low compared with the background. For a given field of the sky, the values of the SNR, associated with each pixel of the reconstructed image, depend on both the mask design and the decoding technique employed. The expressions for the SNR of a variety of replicated masks are derived for the cases of the inversion and the correlation methods, in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background and source fluxes. For the inversion method, the SNR is found to be simply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square root of the trace of the matrix associated with the mask, but generally in the case of the correlation method the SNR is limited by an additional systematic term due to the cross-talk between sources in the field of view. The effect of this term can be avoided by choosing a uniformly redundant array patter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 Convegno Nazionale di Fisica Cosmica, held at L'Aquila, 29 May–2 June 1984.  相似文献   

20.
大视场三反射面非共轴光学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一种各面都是二次曲面的三反射面非共轴光学系统,并给出视场角为16°×2°,焦距为1500mm的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