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谱实验室》2007,24(1):119
奥斯特发现电流流过导线时能使罗盘针偏转,这个现象的重要性很快获得公认,推动了电磁理论的发展。1806年任哥本哈根大学教授。他在该校最初的物理学研究是电流和声学,1820年4月他发现磁针转动与通电的导线相垂直,这是电磁之间关系的一个确定的实验证据。这个现象最初由意大利法学家罗曼诺西在1802年发现,但他的宣告被人忽视。奥斯特在1820年对胡椒中刺激性成分之一的胡椒碱的发现,和1825年制出金属铝一样,是对化学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奥斯特1820年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开了电与磁的内在联系,打开了电磁学发展的大门,使电磁学的研究进入到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丹麦1961-1970年发行的面额100克朗的钞票上印有奥斯特的肖像,还绘出了他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实验装置,这足以说明奥斯特在丹麦享有很高威望,他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一、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HansChristianOersted,1777-1851)是丹麦物理学家、化学家。出生于丹麦的朗格兰得岛的一个药剂师家庭。  相似文献   

3.
运动电荷磁效应是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第一任物理学教授罗兰(H.A.Rowland)在 1876年于柏林发现的.这一效应的发现,与在它之前56年由奥斯特发现的电流磁效应,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影响.电流磁效应的发现导致了安培超距电动力学的诞生,而运动电荷磁效应的发现却成为赫兹发现电磁波的实验的先导.在罗兰和赫兹之间起桥梁作用的是亥姆霍兹(H.von Helmholtz).从超距论与场论的分歧来看,这两种效应的历史作用的不同,是由于它们与不同的电流实体存在着对应的关系:电流的磁效应是指传导电流的磁效应;而运动电荷的磁效应,从麦克斯韦电磁场论的立场…  相似文献   

4.
当Jim Smith告诉我将接受奥斯特奖时,我找出美国物理杂志(Am.J.Phys)1939年7月号并重读了Rud Nielsem写的关于奥斯特生平的经典论文。请相信,如果您曾希望有g 件事能使您感觉自己微不足道,那么,读一下这篇文章就能起这个作用。  相似文献   

5.
廖祥勇 《物理通报》2021,(2):139-142
奥斯特实验因发现电流的磁效应,揭示电磁相互联系的客观事实而被永久载入科学史册.中学物理课堂中,教师也常会演示奥斯特实验,而在已知实验原理和结果的条件下进行实验,自然毫无难度可言,且易使学生对奥斯特本人及其开创性发现的认识存在片面性,错误认为科学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文章将从奥斯特实验本身出发,抛开经典电磁理论框架,在原历史背景下重新认识电流磁效应的发现历程.  相似文献   

6.
秦克诚 《大学物理》2000,19(1):48-49
电流有磁效应,那么反过来,磁是否也有电流效应?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之后,欧洲许多物理学家围绕这个题目做了大量的实验.直到10年以后,英国的法拉第和美国的亨利才发现了磁生电的现象--电磁感应.  相似文献   

7.
 将电和磁联系起来认识, 首先应该归功于奥斯特, 是他在1820 年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随后, 安培发现了电流与电流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并提出安培定律来定量描述这一作;最后,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进一步揭示了电与磁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杯中连环     
牛峰  刘伟 《物理实验》2004,24(11):4-4
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磁现象”和“电现象”是被分别研究的:1780年,库仑曾证明“电与磁是完全不同的实体”;1802年,安培说过,“我愿意去证明电与磁是相互独立的两种不同的流体”……然而,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却一直坚信电、磁、光、热等现象之间,必定有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因为1751美国人富兰克林发现了莱顿瓶放电能使钢针磁化的现象,使他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他认为,电转化为磁是不成问题的,问题在于寻找转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光折变效应和带输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振芳  郭儒 《物理》1991,20(11):669-672
由于光折变效应的光学非线性与光强无关,因而在低功率激光作用下也会产生显著的光学非线性效应.同时光折变效应具有非局域响应性,这导致光耦合的光能不可逆转移.这为通过非线性作用放大信号光提供了一种新途径.由于这些特性,自1966年发现光折变效应以来,它一直是非线光学领域内较为后跃和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其应用也十分广泛.本文介绍了描述光折变效应的Kukhtarev带输运模型,并从Kakhtarev方程出发讨论了在稳态条件下的光折变性质,说明光折变效应的起因.  相似文献   

10.
尚志远  梁昭燕 《物理》1992,21(3):139-143
本文较全面的介绍了声致生物效应的研究内容,包括超声生物效应,次声生物效应以及噪声生物效应,并综述了近年来这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要地分析了其作用机理与一些疾病的关系.文章最后阐述了声致生物效应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吴江滨 《物理通报》2007,(11):1-2,55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法国科学家阿尔伯特·费尔(Albert Vert)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鲁伯格(Peter Grunberg),共同获得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的原因是这两位科学家先后独立发现了“巨磁电阻”(giant magnetoresistance,GMR)效应.这个发现引发的技术进步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硬盘磁头的数据读取能力,使硬盘无论从容量还是体积上都产生了质的飞越.这个发现还导致了新一代磁传感器的出现,而且巨磁电阻被认为是纳米技术最重要的应用之一.  相似文献   

12.
巨电流变效应及其机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温维佳  黄先祥  杨世和  陆坤权  沈平 《物理》2003,32(12):777-779
文章介绍了一种全新的电流变材料,即一种具有巨电流变(giant electro-rheological,简称GER)效应的纳米颗粒电流变液.之所以称之为“巨”,是因为此类材料的电流变效应远远突破了通常理论所预测到的“上限”,其剪切强度超过100kPa.同时文章作者还发现,此类电流变效应与外加电场呈线性变化关系,而非通常的二次方关系.用所提出的“表面极化饱和”模型圆满地解释了GER效应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迈克尔·法拉第是19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对物理学最卓越的贡献就是通过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当时法拉第受德国古典哲学中辩证思想的影响,认为电、磁、光、热之间是相互联系的。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对磁针的作用,法拉第敏锐地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黄海  卜胜利 《应用光学》2004,25(4):14-17
介绍磁致旋光效应和磁光玻璃磁致旋光效应的机理。对ZF1、ZF6磁光玻璃的磁致旋光效应分别进行了实验研究,给出偏振面旋转角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计算出波长不变情况下不同磁感应强度的费尔德常数。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并与理论预期值进行了比较.发现理论值与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固态反应法制备了(La2/3Ca1/3)(Mn(3-x)/3Gax/3)O3(x=0.00,0.10,0.15,0.20,0.30)体系的系列样品。通过系统地测量其零场和1.6特斯拉(T)磁场下样品的电阻率-温度关系以及一定温度下磁电阻率与磁场的关系,发现随Ga^3+替代量的增加其磁电阻率峰和电阻率峰均向低温方向移动,磁电阻率峰值增大,并伴生磁电阻率峰展宽效应。作者认为,上述结果是由于Ga^3  相似文献   

16.
封面说明     
今年是奥斯特、安培、毕奥和萨伐尔各自发现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定律的200周年,本刊以他们的事迹作为今年的封面,致以敬意.汉斯·克里斯蒂安·奥斯特(Hans Christian Ooersted)是丹麦物理学家,于1777年8月14日生于兰格朗岛的一个药剂师家庭,他在哥本哈根大学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1820年,奥斯特突破性地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即载流导线的电流会产生作用力于指南针的磁针,使磁针改变方向.  相似文献   

17.
超导强磁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导体的零电阻现象,意味着是不消耗电能的.当超导体刚被发现时,科学家自然就想到了这一特性的应用--主要是强磁场及磁场技术有关的能源技术的应用.所谓强磁场,是相对电磁铁的能产生的磁场强度而言的。其值受到铁芯磁饱和强度(约20k奥斯特)的限制,通常只能产生20k奥斯特左右的磁场.  相似文献   

18.
乔晓华  孙玉霞 《大学物理》1997,16(3):34-35,37
电子发现100年(续)乔晓华孙玉霞(徽州师范专科学校物理系,安徽黄山245021)另一方面,塞曼在1896年发现钠火焰在磁铁的作用下,D线比通常变宽了,这就是所谓的“塞曼效应”.塞曼认为洛伦兹的电子论能够解释这一现象,便立即把实验结果告诉给洛伦兹.洛...  相似文献   

19.
超声电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电磁电机与超声电机比较一提到电动机人们可能马上想到电磁电机。从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磁作用,到1836年电磁电动机应用于印刷机上,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目前,电磁电机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有着广泛的应  相似文献   

20.
18 2 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能产生磁场 .既然电流能产生磁场 ,那么 ,磁场能不能产生电流呢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于1 831年作出了历史性的回答 ,“磁能生电” .且证明了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中磁通的变化率成正比 .接下来在 1 834年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发现了确定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