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物理学   20篇
  2005年   8篇
  1945年   4篇
  1936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吴大猷  沈寿春 《物理学报》1936,4(2):128-134
按TimmMecke之C_4H_2基本振动率,吾人求得一含有九个常动之势能式中各常数之值。  相似文献   
2.
早期中国物理发展的回忆(续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大猷 《物理》2005,34(4):233-239
3早期的物理学机构 早期中国物理学事靠一些留学人员.他们主要是在外国念书、学物理,回国之后,就在中国开始教学,从两三个学生开始教起.人数不多,这等于我们看《封神榜》,最大的红发老祖有三个学生,老子(即“太上老君”)最大,第二个元始天尊,第三个通天教主.后来这三个人分别组成三大教派,弟子也就慢慢地培养出来.  相似文献   
3.
A variatioual calculation of the energy of the 2s2 1S state of helium has been carried out with the use of a wave function of the Hylleraasian type. The wave function is ψ=e-0.2278s{1-0.17079s-0.063155u-0.013869t2 +0.010044u2+0.0064785s2} where s,t u are in units of 4 times the first Bohr radius of hydrogen. The energy is E(2s2 1S)=-1.5412Rh. compared with the value -1.4400 Rh obtained by the method of self-consistent field.  相似文献   
4.
吴大猷 《物理学报》1945,5(1):17-20
The recent suggestion of Chen that the diffused hands appearing on the short wave-longth side of the principal series lines of the alkali atoms in the presonce of foreign gases are due to the increase ia the energy of the optical electron in the npper state through colliaiona with a foreign atom is examined. Serious objections enoountered in this theory are pointed out in this note.  相似文献   
5.
早期中国物理发展的回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大猷 《物理》2005,34(3):165-170
吴大猷(1907年9月29日—2000年3月4日),广东番禺人,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1929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物理系,1933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4年回国,先后任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教授.1946年春受政府派遣赴美考察战后科学,先后任密歇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教授.1949年秋,应加拿大国家研究院之邀,任该院理论物理组主任14年之久(1949-1963年),其间又曾分别短期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院、瑞士洛桑大学从事研究或任教.1963年后,到美国任纽约布鲁克林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1963-1965年)、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物理学与天文学系主任、教授(1965-1978年).1978年退休.从1956年起,吴大猷常赴台北讲学,曾任中研院物理所代所长.1967年担负策划和推动台湾科学发展的重任.1968年后任台北“国科会”和“科导会”主任.在美国退休后迁居台北.1983-1994年任中研院院长.1994年在台北退休.吴大猷专长理论物理,在物理学上多有建树,在国内外培养了几代物理人才.他是中国近代物理学初创阶段重要人物之一.1997年,他在台湾大学作了《早期中国物理发展的回忆》的系列演讲,并在2001年吴大猷卒后整理成书于台北出版.本刊征得台北吴大猷学术基金会同意,由本刊编委戴念祖先生从该书中摘录部分文字,在本刊分四次连载发表,以飨物理学界同仁.感谢吴大猷学术基金会和李政道先生、沈君山先生、柳怀祖先生对本刊的支持.另外,主编阎守胜感谢林志忠教授赠吴大猷先生书《早期中国物理发展的回忆》,使他产生了在本刊上刊登部分内容的想法.  相似文献   
6.
吴大猷 《物理》2005,34(8):551-554
5 抗战期间的物理学 1937年,芦沟桥事变发生,抗战一直从1937年持续到1945年,即便等到日本投降,整个国内的情况还是不太平,整个物理研究都停顿下来.  相似文献   
7.
吴大猷 《物理》2005,34(03):165-170
吴大猷(1907年9月29日—2000年3月4日),广东番禺人,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1929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物理系,1933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4年回国,先后任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教授.1946年春受政府派遣赴美考察战后科学,先后任密歇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教授.1949年秋,应加拿大国家研究院之邀,任该院理论物理组主任14年之久(1949—1963年),其间又曾分别短期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院、瑞士洛桑大学从事研究或任教.1963年后,到美国任纽约布鲁克林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1963—1965年)、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物理学与天文学系主任、教授(1965—1978年).1978年退休.从1956年起,吴大猷常赴台北讲学,曾任中研院物理所代所长.1967年担负策划和推动台湾科学发展的重任.1968年后任台北“国科会”和“科导会”主任.在美国退休后迁居台北.1983—1994年任中研院院长.1994年在台北退休.吴大猷专长理论物理,在物理学上多有建树,在国内外培养了几代物理人才.他是中国近代物理学初创阶段重要人物之一.1997年,他在台湾大学作了《早期中国物理发展的回忆》的系列演讲,并在2001年吴大猷卒后整理成书于台北出版.本刊征得台北吴大猷学术基金会同意,由本刊编委戴念祖先生从该书中摘录部分文字,在本刊分四次连载发表,以飨物理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8.
9.
10.
本文从理论及实验方面讨论Ce~(+++)之最低能位问题。从CeCl_3及Ce_2(SO_4)_3溶液,除Freed氏已得之四吸收带外,在2105A处更薄现一阔而漫之吸收带。在红外方面,则直至9500A尚无吸收光线。因各种理由,似可证明Ce~(+++)之4f~2F—5d~2D线,与各紫外吸收无关而应在1至10μ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