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道了BSA-SDS-Ag聚合物纳米微粒的制备及水凝胶的性质,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考察了这种聚合物微粒的结构,微粒粒径32nm左右,用UV/Vis光谱及SEM考察了冰凝胶的性,表明Ag^ 离子先与BSA产生化学键合,再学原了Ag粒,进行聚合成网状结构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2.
Hb-SDS-Ag水凝胶聚合物超细微粒的制备及表征(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Hb SDS Ag聚合物超细微粒的制备 (取一定量的Hb ,SDS于烧杯中 ,加入Ag(NH3) 2 NO3溶液及 pH~ 12的tris OH缓冲液 ,庚烷和异戊醇 ;在另一烧杯中 ,加入甲醛、庚烷和异戊醇。分别乳化 ,将二者混合 ,于 6 0± 0 5℃下恒温 1 5h ,然后水浴减压回流 1 5h ,冷却、分离、洗涤、干燥得样品 )及性质表征。用X 射线衍射 (XRD) ,TEM ,EDS ,IR光谱考察这种聚合物超细微粒的表面结构 ,微粒粒径 12 0nm。研究表明 :Ag+ 离子先与Hb产生化学键合 ,再还原为Ag粒 ,进而聚合成网状结构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3.
对纳米微粒制备教学实验中微粒尺寸表征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讨论了纳米微粒制备教学实验的尺寸表征方法.用称重法得出纳米微粒的视比重,TEM法观测纳米微粒的粒径分布.发现视比重与粒径分布之间有定量的依存关系.可以将视比重换算成微粒尺寸,并对不同制备条件下的Cu纳米粉的物理参量与微粒尺寸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备纳米铜微粒及其结构表征   总被引:20,自引:1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备金属铜纳米微粒,并用TEM,XRD和AES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铜纳米微粒的形貌、粒度、结构及其表面氧化层特性。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参数条件下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法可制备出单晶纳米铜微粒,并且通过工艺参数的调控可达到对微粒粒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CePO4纳米微粒的帛备及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醇-水溶剂中用共沉淀表面修饰法制备了烷基磷酸酯修饰的CePO4纳米微粒,初步探讨了表面纳米微粒的制备条件,采用多种分析手段表征了表面修饰CePO4纳米微粒的结构和润滑性能。结果表明,形成了以CePO4为纳米核,有机磷化合物为表面修饰层的CePO4纳米微粒,在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显示出良好的减摩、抗磨和承载性能。  相似文献   

6.
Ag微米管阵列修饰的聚合物光子晶体光纤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兴华  王丽莉  杨晟 《光子学报》2008,37(2):265-268
以聚合物光子晶体光纤空气孔阵列为模板,制备了Ag微米管阵列修饰的聚合物光子晶体光纤.讨论了银氨溶液和葡萄糖溶液浓度以及反应时间和温度对银微米管形貌的影响.在Ag(NH3)+2与C6H6O浓度比为2,反应时间为20 min,温度为65℃条件下光纤孔洞表面获得了规则的Ag微米管状结构,并对Ag的生长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硫代乙酰胺(TAA)存在下,Ag 和S2-反应生成较稳定的Ag2S纳米微粒。它在470nm处产生1个较强的荧光峰,在470nm处产生1个共振散射峰。TAA和Ag 浓度对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与此两种物质浓度对共振散射强度的影响一致,随着Ag 浓度(0~8·0×10-5mol·L-1)增大荧光和共振散射光强度均线性增大。实验结果表明,荧光与共振散射之间存在相关性。此荧光为液相Ag2S纳米微粒产生的固液界面荧光。  相似文献   

8.
曹晓晖  黄荣芳 《物理学报》1996,45(1):101-106
利用有效媒质理论计算金属微料-绝缘媒质的远红外吸收,发现当微粒形状均匀连续分布时,可使微粒表面等离子体出现共振吸收谱,进而使复合体的吸收峰宽化,这现象可导致复合体的远红外异常吸收。  相似文献   

9.
表面包覆TiO2纳米微粒的结构表征、电子态与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用微乳液法制备TiO2纳米微粒的过程和条件,并对纳米微粒的结构、形貌等进行了表征,分析了量子尺寸效应对它的光吸收的影响,并对其光学非线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掺杂有Ⅱ-Ⅵ族半导体纳米颗粒(如CdS)或者过渡金属(如Ag)的玻璃由于其较大的非线性光学效应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而同时掺杂有半导体/金属的复合微粒则可以进一步增强玻璃的三阶非线性效应,因此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我们利用玻璃沉淀技术及随后的热处理和紫外光还原技术制备了含高浓度(1%)Ag微粒的玻璃,并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其物相,用高分辨扫描电镜分析了其形貌,以及测试了其吸收和发光性能。从CdS/Ag复合微粒的扫描照片可以发现晶粒均匀分布在玻璃中,尺寸约为1μm。X射线衍射发现经过热处理和紫外光照的样品衍射峰中含有CdS和Ag,而只进行热处理的样品则只含有CdS,未处理的样品则显非晶态。CdS/Ag复合微粒的吸收峰呈现典型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峰(420nm)以及CdS的峰(600nm),只含有CdS微粒的样品的吸收峰则在480nm附近,未处理的样品在320nm附近有一个吸收峰,这可能是由于样品在快速冷却过程中的微小晶化造成的。只含有CdS微粒的样品有三个明显的发光峰,然而CdS/Ag复合微粒的发过峰则消失。我们提出了共振能量转移机制来解释该现象。讨论了紫外光照还原Ag微粒的机制。可以认为通过紫外光照,CdS表面的电子被激发出来还原Ag+,从而形成银颗粒,伴随着空穴则被表面缺陷所捕获。  相似文献   

11.
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363K和p型Si(100)衬底上制得非晶Ni88P12合金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非晶合金薄膜及其经处理后形成的氧化态、还原态和晶态的结构、组分和表面的形貌特征作了研究,并对它的晶化行为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非晶合金薄膜是由纳米级微粒聚集成微米级颗粒组成;在低于晶化温度条件下经氧化和还原处理后的薄膜表面晶化;在晶化过程中,合金薄膜的非晶纳米微粒转变为微晶后长大成晶粒,其表面结构光滑平坦,几何边界清晰  相似文献   

12.
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363K和p型Si(100)衬底上制得非晶Ni88P12合金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非晶合金薄膜及其经处理后形成的氧化态、还原态和晶态的结构、组分和表面的形貌特征作了研究,并对它的晶化行为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非晶合金薄膜是由纳米级微粒聚集成微米级颗粒组成;在低于晶化温度条件下经氧化和还原处理后的薄膜表面晶化;在晶化过程中,合金薄膜的非晶纳米微粒转变为微晶后长大成晶粒,其表面结构光滑平坦,几何边界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利用分子自组装成膜技术 ,在单晶硅表面制备了有机硅烷 /Ag2 O纳米微粒复合膜 .应用接触角测定仪、原子力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表征了薄膜的组成和结构 .结果表明 ,通过硅烷偶联剂 3 氨丙基 三乙氧基硅烷在单晶硅基底表面的成功组装 ,获得了较为均匀的硅烷化表面 ,而Ag2 O纳米微粒可在硅烷化表面成功地进行组装 ,并呈亚单层排布  相似文献   

14.
在90 ℃水浴条件下,以粒径为10 nm的纳米金做晶种,用柠檬酸三钠还原硝酸银,制备了平均粒径为30 nm的(Au)核(Ag)壳纳米微粒,用高速离心纯化除去过量的柠檬酸三钠获得了较纯的(Au)核(Ag)壳纳米微粒。在pH 3.8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Fe2+催化H2O2反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可氧化(Au)核(Ag)壳纳米微粒生成银离子。离心后,离心液中的银离子可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在328.1 nm波长处测量。随着H2O2浓度增大,离心液中银离子浓度增加,其吸光度值增加。H2O2浓度在2.64~42.24 μmol·L-1范围内与上清液中银离子的原子吸收值ΔA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A=0.014c-0.013 1, 相关系数为0.998 4,检出限为0.81 μmol·L-1 H2O2。当用于水样中H2O2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微乳液法制备了海藻酸铁微粒,并探索了表面活性剂用量、原料投量比、搅拌速度和时间等各种因素对海藻酸铁微粒粒径及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表面活性剂质量与石油醚的体积比为1:5(g/mL)、海藻酸钠浓度2.0%、搅拌时间为3h以及搅拌速度为1000r/min的条件下,制得了平均粒径为9.25μm的海藻酸铁微粒。  相似文献   

16.
自悬浮定向流技术中铜纳米微粒的粒度控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技术制备了金属铜纳米微粒,根据TEM的行貌像对样品平均粒度进行标定,并结合样品制备的条件对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悬浮定向流技术可以方便地制备出不同粒度的金属铜纳米微粒,微粒平均粒径随熔球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随冷却气体流速的增大而减小;在1 200℃下微粒平均粒径随惰性气体压强的增大而减小,而在1 300℃时惰性气体压强对微粒平均粒径的影响不再具有规律性。  相似文献   

17.
用胶体法制备了表面分别修饰六偏磷酸钠 (HMP)和 2 ,2’ 联吡啶 (BPy)的Ag2 S纳米微粒。通过背向简并四波混频实验装置对它们在单光子非共振区域的三阶光学非线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分别测量了两种Ag2 S纳米微粒在它们超滤液中三阶非线性极化率 χ( 3 ) 随浓度的变化 ,并拟合得到了两种纳米微粒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实验结果表明 ,双光子共振增强是实验中非线性极化的主要过程 ,同时实验结果也表明了局域场效应对单光子非共振三阶非线性极化率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铂金属纳米微粒 ,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表征纳米Pt微粒的平均直径为 2 5nm。通过二硫醇将Pt纳米微粒组装到多晶金电极表面。以Fe(CN) 4- 3-6 的氧化还原作为探针反应的电化学研究表明 ,Au表面组装二硫醇后抑制了电极 /溶液界面的电子传递过程 ,而在二硫醇上再组装铂纳米微粒后 ,电子传递又可进行。运用电化学FTIR反射光谱研究了Pt纳米微粒组装电极在酸性介质中CO的吸附 ,检测到CO的线型、桥式吸附态 ,分别在 2 0 30和 184 5cm- 1 附近给出红外吸收谱峰 ,并且有增强红外效应。此外 ,还观察到Pt纳米微粒上的CO孪生吸附态。红外吸收峰位于 2 10 0cm- 1 附近。  相似文献   

19.
核壳结构CdS/ZnS纳米微粒的制备与光学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微乳液法制备CdS纳米微粒 ,以ZnS对其进行表面修饰 ,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CdS/ZnS纳米微粒 .采用X射线衍射 (XRD)、透射电镜 (TEM )表征其结构、粒度和形貌 ,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 (UV)、光致发光光谱(PL)表征其光学特性 .制得的CdS近似呈球形 ,直径为 3.3nm ;以XRD和UV证实了CdS/ZnS核壳结构的实现 .研究了不同ZnS壳层厚度对CdS纳米微粒光学性能的影响 ,UV谱表明随着壳层厚度的增加纳米微粒的吸收带边有轻微的红移 ,同时短波吸收增强 ;PL谱表明壳层ZnS的包覆可减少CdS纳米微粒的表面缺陷 ,带边直接复合发光的几率增大 ,具有合适的壳层厚度时发光效率大大提高 .  相似文献   

20.
王锦辉  陆怀先 《物理学报》1995,44(8):1291-1295
气相蒸发法制备的8δat%Ni-Fe合金超细微粒,平均粒径为5 ̄84nm。观察、分析了样品的形貌、结构、成分、磁性、表面吸附以及氧化等。结果表明,微粒晶体结构呈面心立方,晶格常数及成分均接近于块材,表面吸附一层氮气分子。微粒单畴临界尺寸约为37nm,由此算出有效各向异性常数为6.16×10^5ert·cm^-3,远大于块材。发现样品的居里温度呈现一定分布,并与微粒的尺寸分布及其表面(界面)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