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变焦距镜头高斯光学设计的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突破了对像面漂移量的有理函数计算传统,考虑到组元运动曲线的间断性,给出了变焦距镜头高斯光学全新的最优化设计方法,供助于切比雪夫多项式,做到了任意组元联合直线运行的光学补偿,以及实现了简便的和有效的任意组元任意变焦方式的机械补偿。  相似文献   

2.
多组元全动型变焦距透镜高斯光学参数的求解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丽琴  王涌天  李林 《光学学报》2002,22(5):72-576
在求解多组元全动型变焦距透镜高斯光学参数的过程中,不再区分变倍组与补偿组的概念,统一将变焦距系统运动组元的移动距离和焦距作为变量,并将组元的F数作为约束条件,提出了一种能同时求解多组元全动型变焦距系统在每个变焦位置高斯光学参数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设计实例,证明了算法的可行性,提高了光学系统设计的智能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变焦距镜头初始结构智能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出一个智能化专家系统,实现了对变焦距镜头初始结构参数的自动设计,包括对任一变焦方式的高斯光学参数的计算,以及对各组元结构参数的自动生成和优化.  相似文献   

4.
王向阳  刘卫林 《应用光学》2017,38(2):277-280
变焦距光学系统在校正像差的同时还必须满足像面稳定的要求,补偿或消除由于光学系统中各组元的运动所造成的像相对接收器的偏移。利用动态光学稳像原理,推导变焦距光学系统的稳像方程,建立变焦距光学系统的数学模型,设计光学系统的凸轮曲线。给出了变焦距物镜的动态分析过程,利用光学设计软件CODE V最终得到了一个变倍倍率为8.15×,焦距范围为27 mm~220 mm的变焦距物镜,光学系统F#数为固定值4.2,视场为4.12°~33.56°。给出了凸轮曲线的计算方法及CODE V成像质量分析结果和MTF等。  相似文献   

5.
长焦距超高倍率变焦距光学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设计一套焦距17~1 700mm的长焦距、超高倍率变焦距光学系统,首先在合理选择初始结构基础上,通过比较高斯光学计算结果找出高斯解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从而确定系统的关键参量;然后通过分析各组元相对孔径和像差特点选定结构形式,并进行系统像差的校正和优化.设计结果系统光学总长760mm,各焦距位置全视场50lp/mm处MTF>0.3,各项指标满足系统要求.  相似文献   

6.
姚多舜 《应用光学》2008,29(2):I0001
介绍了机械补偿式三组元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光学设计方法的全过程。其中包括变焦和补偿方案的选择、高斯光学各组元焦距分配、外形尺寸计算、初级像差平衡、PW求解、初始结构参数确定、系统实际像差自动平衡及凸轮曲线优化设计等。以图形和公式说理,以OCAD通用自动设计软件为工具,全面介绍三组元连续变焦系统的设计方法及过程。  相似文献   

7.
为使光学技术人员对矩阵光学有所了解,本文对傍轴矩阵光学的有关内容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最后还说明了矩阵法在设计变焦距镜头中的应用。由于水平有限,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8.
20倍双组联动变焦距光学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双组联动变焦距系统结构复杂的特点,对其设计过程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可视化辅助设计软件,该软件具有高斯解计算、变倍补偿曲线绘制、像差与外形尺寸分析、相对孔径图输出等功能。使用该软件可以方便地完成双组联动变焦系统高斯解的合理选择,并给出各组元承担相对孔径及其变化情况,辅助进行初始结构的确定。利用该辅助设计软件,对一套焦距25~500 mm的20倍可见光波段双组联动连续变焦距系统进行了初始结构设计,并通过整体优化使系统像差得到校正。设计结果系统光学总长478 mm,各焦距位置在50 lp/mm处轴上视场调制传递函数(MTF)大于0.6,边缘视场MTF大于0.4,各项指标满足系统要求。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电润湿液体变焦透镜的光学特性和变焦系统设计理论,将各组元焦距作为变量,列出了该液体透镜变焦系统的变焦方程.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求解变焦方程,得到符合条件的初始结构;再利用优化设计软件进行像差平衡,设计了一个具有4片液体透镜,焦距为20~120mm的大变倍比液体透镜变焦系统.系统各焦距处光学传递函数在66lp/mm处均大于0.3,畸变小于2%,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王虎  罗建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2013,25(10):2511-2516
针对空间碎片探测相机光学镜头的设计要求,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紧凑型、小型化、轻量化、高像质、可全天候工作、使用环境恶劣的光学镜头,突破了以往该类系统结构复杂、体积大、重量重、仅有一个焦距的瓶颈。利用衍射光学元件特殊的特性进行消色差和消热差设计,并利用锗和硅混合来校正系统色球差,最终设计镜头的焦距为30, 120 mm,相对孔径为1/4。设计结果表明,在空间频率16 lp/mm处,-40~60 ℃温度范围内,短焦距、长焦距的传递函数值分别优于0.45和0.55,接近衍射极限;短焦距、长焦距的最大RMS弥散斑直径分别为15.8, 7.2 m,远小于探测器像元尺寸30 m,表明该系统在实际使用温度环境下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1.
数字全息变焦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俊昌  樊则宾  彭祖杰 《光子学报》2008,37(7):1420-1424
从4f系统及照像机变焦镜头的设计思想出发,提出并设计了一个由三面透镜组成的数字全息变焦系统.该系统具有4f系统的性能,且可以方便地改变横向放大率,适应实际检测物体尺寸及形状的变化.用几何光学表述了变焦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矩阵光学理论介绍了变焦系统的设计方法,利用衍射的角谱理论对像空间波面重构计算方法进行了介绍.并且,给出了实验证明及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2.
高变倍比数码变焦镜头设计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高明  段晶 《应用光学》2009,30(1):1-5
为提高变焦距系统的工作性能,使其在大视场时仍具有良好的像质,且系统结构简单,易于机械设计、加工及装调,在设计中引入了传统球面光学设计与非球面相结合的设计思想。选择4个焦距位置进行设计计算,用光学设计软件ZEMAX上机调试,设计了焦距为6.9mm~91.6mm,视场5°~60°的变焦系统,整个系统由4组12片透镜组成,其中包括3个非球面,系统具有变倍比高、视场大等特点。设计结果表明:在设计中采用非球面可使系统结构紧凑,系统成像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王英  冯禹  曲国志  王跃  王陆 《光学技术》2011,37(2):162-166
针对目前国内市场遥控武器站遥控枪塔的CCD瞄准镜不能在整个焦距范围内任意视场进行瞄准射击的问题,设计了一个前置分划板连续变焦CCD瞄准镜光学系统.它不同于一般的变焦系统,该系统采用补偿组线性运动,变倍组凸轮曲线运动的变焦方式来保证像面稳定.系统变焦比为5:1,在一定焦距范围内实现连续变焦,并且通过采用分划板前置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程洪涛  李恒宇 《应用光学》2021,42(6):1127-1132
采用矩阵光学理论分析三组元可调光焦度器件的变焦系统的一阶属性,得到了基于系统放大率的光焦度控制方程。结合三组元系统初始参数并以系统球差最小为目标,对其进行了初始结构设计,得到了透镜形状参数的控制函数,然后进行光焦度和像质评价验证计算,最后对设计实例进行了归化对比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对球差最小优化值的求解可信,设计方法为采用可调光焦度器件设计变焦系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变倍比连续变焦体视显微镜物镜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实现体视显微镜物镜的大变倍比连续变焦,同时尽量避免使用非球面以及衍射元件,采用双组联动型变倍补偿形式,设计了大变倍比连续变焦距体视显微镜物镜系统。该系统实现0.8~16倍的20倍连续变焦,系统工作距离达到91 mm,后工作距离达到200 mm,双组联动型结构不仅实现了大变倍比,同时保证系统结构尽量简单。设计结果表明:双组联动型变倍补偿形式对实现大变倍比以及简化结构是有利的。通过对系统成像质量以及凸轮拟合曲线进行分析,系统组元移动曲线光滑,成像质量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一种高分辨率电视制导连续变焦光学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高分辨率电视图像导引头瞬时视场和作用距离的要求,结合选定相机的光敏面尺寸等,计算并确定了光学系统的焦距范围,根据光学系统分辨率以及结构尺寸等要求,确定了光学系统的F数,选择机械补偿法、负组补偿的变焦结构,给出焦距分配过程,最后,给出了焦距为40 mm~152 mm、F数为3.5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的设计结果。设计结果表明:在整个变焦过程中,光学系统的传递函数值在106 lp/mm处达到或接近0.4,像面稳定,像质良好。  相似文献   

17.
可见光变焦距电视光学系统设计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田海霞  杨建峰  马小龙 《光子学报》2008,37(9):1797-1799
基于高斯光学理论准确选择高斯解,并采用机械补偿机构,实现了连续变焦.设计了一种焦距为20 m~200 mm可见光变焦距电视光学系统,视场角为22.62°~2.3°.系统的极限分辨率达59.5lp/mm.经过像差校正后,60lp/mm处的MTF大于0.4.  相似文献   

18.
利用镜面形变实现共轴折反射式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光学系统中加入2个或多个可变光学元件,保持光学元件位置不变,通过微调装置改变这些可变光学元件的焦距使得整个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发生变化。基于该设计思想,结合卡塞格林(Cassegrain)反射式望远镜结构模式,使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设计了焦距为1 600 mm~800 mm,视场0.6°~1.2°的变焦系统,整个系统由2个可变形反射面、1个平面反射面和1个透镜组成,主要通过主镜和次镜面型曲率(可变形镜DMs,Deformable Mirrors)以及入瞳直径的变化实现系统变焦。设计结果表明:系统在空间频率16 lp/mm处调制传递函数大于0.75,最大均方根弥散斑半径均小于探测元尺寸,满足成像要求。  相似文献   

19.
沈本兰  常军  王希  牛亚军  冯树龙 《物理学报》2014,63(14):144201-144201
空间光学系统在对深空探测、监视、威胁侦测和对地高分辨率侦查等应用中,不仅需要能同时获得高分辨率和宽视场范围的变焦系统,还需要体积小、重量轻、低能耗及快速调焦的系统,传统机械变焦系统因需要复杂精确的机械运动控制而存在诸多问题.因而,基于主动光学理论,将主动光学元件应用到成像系统中,提出了通过某个或某几个光学元件的曲率半径变化实现系统焦距变化的理论.根据初级像差理论和系统的外形尺寸,研究了系统主动变焦原理,确定了初级像差方程组的约束条件,求解共轴主动变焦系统的初始结构参数,借助ZEMAX软件进行优化设计,设计了一个由静止的主镜、曲率半径作为变量的次镜和三镜、无光焦度的平面镜组成的三反射主动变焦系统.由于该共轴三反射主动变焦系统存在两次遮光,会影响系统像面能量的接收,因此,指出对共轴系统进行无遮拦离轴优化设计的必要性,讨论了离轴系统设计理论,并设计了离轴三反射主动变焦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