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ESK研究多相氧载体CoO-MgO表面上氧的吸附作用,发现在77-150K温度范围内表面Co ̄(2+)离子和O_2的结合是可逆的,吸附产生Co ̄(3+)-自由基加合物有超精细结构的ESR谱;当温度增加,吸附态自由基发生转移并稳定在Mg ̄(2+)离子上形成Mg ̄(2+)-O自由基,文中着重讨论Co ̄(3+)-自由基的电子结构和成键本质,认为自由基是通过自旋成对的方式形成的,由于σ-л键作用引起的自旋极化以及由于电子离域作用而引起的偶极作用与ESR制的超精细结构线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钌(Ⅱ)配合物有机改性溶胶-凝胶氧传感膜荧光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利用甲基硅氧烷(TMOS)和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DiMe-DMOS)为共先驱体制备的有机改性溶胶-凝胶(sol-gel)氧荧光繁感传感膜,比较了5种不同配体的Ru配合物在不同极性溶剂和sol-gel膜内的荧光行为,考察了膜极性的改变对Ru化合物荧光光谱的影响,以及氧对不同极性有机改性sol-gel包埋Ru化合物荧光猝灭的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sol-gel膜内,Ru化合物的荧光寿命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时对氧的猝灭程度增加。另外膜的极性对氧猝灭的程度也有很大的影响,增加膜的疏水性,将提高传感膜对氧浓度的响应。  相似文献   

3.
亚稳态分子CO(α^3П)猝灭过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流动余辉技术测定了亚稳态分子CO(α^3П)被CS2,SO2,SO,NOC12,IC1,SO2C12,SC12,H2O,CHC13,CH2C12,He和Ne猝灭的速率常数,并较为详细地讨论了CO(α)和CS2,SO2,SO,NO等分子的猝灭反应的可能出口通道,指出CO(α)被其他分子猝灭时,主要出口通道是化学反应,E-E和E-V能量转移,有时是几种不同的出口通道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4.
采用Sol-Gel方法首次在比较低的温度下制备了具有氧磷灰石结构的发光体Mg2Y8-x-y(SiO4)6O2:Eu,Bi(x,y≥0),利用XRD、IR、TG-DTA三种手段研究了发光体的形成过程。室温(293K)和液氮温度(77K)的荧光光谱表明Eu3+和Bi3+在这种基质中分别发射红光和蓝光,每mol基质中其最佳掺杂浓度分别为0.14mol和0.03mol,并且其发光都存在温度猝灭。Eu3+的激光感生荧光光谱中存在两条5D0-7F0跃迁线,表明Eu3+同时进入4f格位和6h格位。在Eu3+、Bi3+共掺杂的发光体中,观察到了Bi3+→E3+的部分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5.
(LaO)3BO3中Eu^3+和Sm^3+的光致发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紫外光激发下,(LaO)3BO3基质中Eu^3+和Sm^3+的光谱性质,Eu^3+和Sm^3+的电荷迁移激发带及发光强度随组成和结构变化的规律性,并探讨了Eu^3+和Sm^3+自身浓度猝灭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详细研究了固定化发光铂络合物的荧光特性。根据氧对金属铂络合物发射光的动态猝灭原理及高分子材料的非均一性特征,建立了荧光猝灭动力学模型,并推导出了一个定量描述氧对有机金属铂络合物发射光猝灭作用的通用表达式。该表达式克服了Stern-Volmer方程容易产生负偏差的不足,并能很好地说明固定化发光铂络合物的荧光猝灭机理。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分别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的Y2SiO5∶Eu纳米晶和用高温固相法合成常规尺度的Y2SiO5∶Eu材料的光致发光光谱和猝灭浓度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纳米Y2-xEuxSiO5比常规尺度的Y2-xEuxSiO5有更高的猝灭浓度和更高的发光亮度.理论分析认为这是由于在纳米材料中能量共振传递被阻断和猝灭中心在各个纳米晶内分布的涨落造成的.这个结果为高亮度的Y2SiO5∶Eu纳米材料的实际开发应用展示了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8.
流体发光的氧猝灭及除氧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是最有效的发光猝灭剂之一。分子态氧对发光的猝灭作用,固有地限制着发光分析优良分析特性的实现,特别对液体样品。因此,在发光检测之前从样品中除去氧,就能获得更高的灵敏度和更低的检出限。虽然,氧的猝灭作用机制仍然是需要今后继续研究的课题,但巳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诸如吹氮、化学的、电化学的、超声的以及使用半渗膜等除氧方法。本文仅对分子态氧的猝灭作用和除氧方法作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新合成的过硒二苯2,2’-二甲酸(PSD)对牛血清白蛋白(BSA)作用的荧光猝灭光谱行为。分别用Stem-Volmer方程和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处理试验数据,证实在试验浓度和温度范围内,其荧光猝灭作用更符合静态猝灭作用特征,PSD与BSA可反应并结合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复合物,得到了反应的结合常量、结合热力学性质和结合位点等参数;同时探讨了静态猝灭作用的机理和结合力的性质,为了解PSD与BSA的结合方式、在人体内的传输机理和药理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CW-COIL激光辐射锗-硫化铅探测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锗-硫化铅(Ge-PbS)探测器的基本特性。分析了激光辐射锗滤光片使用材料升温的穿透深度随时间的变化。在光斑面积2.46mm×3.69mm和辐照时间0.8s的条件下,得到连续氧碘激光(CW-COIL)辐照锗滤光片的烧蚀阈值为124W和破裂阈值为177W的实验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了CW-COIL辐照Ge-PbS探测器的热效应研究,在光斑直径2.1mm和辐照时间0.8s的条件下,给出CW-COIL使Ge-PbS探测器致盲的阈值为17W、永久失效的阈值为198W的实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CW-COIL辐照Ge-PbS探测器的破坏机理是激光加热和热应力联合作用的结果。锗滤光片升温,造成硫化铅探测器环境温度升高,导致其探测灵敏度下降为零是CW-COIL辐照Ge-PbS探测器产生致盲的原因。激光辐照功率越高,Ge-PbS探测器致盲、恢复时间就越长,甚至造成永久性的失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