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自发喇曼成像技术实时监测氧碘激光器O2(1Δ)发生器流场组分,得到了发生器气流中O2(1Δ)和 O2(X3Σ)以及N2的自发喇曼散射光谱,由此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的O2(1Δ)产率,测量误差不超过8%。  相似文献   

2.
氧碘化学激光器中转盘式单重态氧发生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单重态氧发生器(SOG)内的传质、传热及化学动力学过程的研究,提出高效SOG的设计原则,并研制出一台可用于高功率超音速氧碘化学激光器(COIL)的SOG, 其Cl2流量在0.6~1mol/s时,O2(1Δ)分压可达333.3~519.9Pa; O2(1Δ)浓度达到50%~68%;Cl2利用率大于90%;混合气中水蒸汽含量小于10%。  相似文献   

3.
利用自发拉曼光谱法测量O2(1Δ)产率的过程中发现O2(1Δ)和O2(3∑)拉曼光谱上叠加有氯气荧光光谱, 严重影响了O2(1Δ)产率的测量. 为此,利用气体分子的拉曼光谱具有偏振特性,而荧光光谱没有偏振特性的特点对测量O2(1Δ)产率的自发拉曼光谱法进行了改进. 实验结果表明,这一改进可有效消除氯气荧光干扰,使单重态氧发生器在氯气利用率为88%时的O2(1Δ)产率可很容易地被确定为(42.4±7.4)%.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一套流动装置测量单重态氧O2(1Δg)在O2分子吸附的金属Cu、Cr、Ni和Ag表面的猝灭几率. 随实验时间和O2(1Δg)浓度增加,猝灭几率增加. 当上述金属样品在几帕斯卡的真空度下暴露数小时后猝灭几率会回到原先水平. 提出了一种基于表面吸附位上弱化学吸附的表面吸附氧分子O2(1g相似文献   

5.
电激励O2(1△g)发生器的理论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基于分子反应动力学的氧等离子体化学反应模型,该模型包括了电子与氧分子,以及氧原子与氧分子的碰撞反应过程。利用反应动力学理论计算并讨论了电激励O2(1△)发生器的放电参数,发现电子能量应小于2.5eV。电子浓度对O2(1△)产率的影响不大,当放电压力与气体线流速一定时,存在最佳的电子平均能量。  相似文献   

6.
电激励O2(a1Δg)发生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纯氧,及氧气和氩气的混合气体情况下,对射频放电产生O2(a1Δg)进行了实验研究。射频频率为13.56MHz,额定功率500W,放电压力133.0~399.0Pa, 氧气流量最大为1.4mmol/s, 氩气流量为2.1mmol/s。研究了O2(a1Δg)产率随气体流量、放电气压以及混合气体放电条件的变化。O2(a1Δg)产率最大值约为17.5%。  相似文献   

7.
 O2(1Δ)绝对浓度的测量,一直是SOG和COIL研究中的重要参数之一。体光源模拟标定法测O2(1Δ)绝对浓度,是把发光气体以某一流速引入一已知体积的流动光池中,再通过具有低象差失真的光学系统,把该体光源成象在探测器的有效表面上。探测器和测量仪器组成的测量系统,要经过标准光源和电学标定。本方法可测出O2(1Δ绝对浓度和其分压,O2(1Δ)产率等参数。其中O2(1Δ)浓度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为20%。  相似文献   

8.
转板式单重态氧发生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研究了转板式O2(1Δ)发生器Cl2利用率,O2(1Δ)产率依赖于其他工作参数变化的规律,并进行了综合分析,给出了发生器中Cl2的最佳工作分压约为 2.13kPa.  相似文献   

9.
 方列管型射流式O2(1Δ)发生器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氧碘化学激光器(COIL)化学能源供给装置。描述了采用该发生器在COIL上所做的一系列出光实验,这些实验着重于考察该发生器的性能参数及相应的COIL化学效率。结果在Cl2流量为0.25mol/s、无冷阱、稳定腔条件下获得化学效率高达26% 。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新的产生单重态氧(O21△g)的气固化学反应体系,即在固定床式反应器中采用固体过氧化钠粉末与氯气(Na2O2/Cl2)进行反应的气固化学反应体系。实验分别通过用对近红外敏感的光谱仪和锗探头监测了反应产生的(O21△g)的发射光谱和1 270 nm的光信号,同时通过数据采集系统监测了反应池固体反应层和测试池中气体的温度的变化曲线。实验测得了(O21△g)在1 270 nm附近的特征发射光谱,此光谱表明该体系是一个很好的产生(O21△g)的体系,同时,实验现象表明该反应是强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加快低温氦气等离子体射流的工程化进程,通过自主设计的同轴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射流发生器,在放电频率10 kHz,一个大气压条件下产生了稳定的氦气等离子体射流。通过分析不同工况下的电压电流波形可以发现单纯增加氦气体积流量只能小幅的增加电流脉冲幅值,而对放电时间、电流脉冲数的影响不大。增加放电峰值电压时电流脉冲幅值会得到较大幅度增加。通过发射光谱法对大气压氦气等离子射流的活性粒子种类、电子激发温度、电子密度进行了诊断。结果表明,大气压氦气等离子体射流中的主要活性粒子为He Ⅰ原子、N2第二正带系、N+2的第一负带系、羟基(OH),H原子的巴尔末线系(Hα和Hβ)与O原子,这表明虽然该试验中使用的氦气纯度已达99.99%,但其中仍残留有少量的空气,同时放电时大气中的空气会被卷吸到放电空间发生电离。还可以发现,主要活性粒子的相对光谱强度随氦气体积流量的增加及放电峰值电压的增大均呈现上涨的趋势。选用He Ⅰ原子的四条谱线对不同试验工况下的电子激发温度进行了计算,得到大气压氦气等离子体射流的电子激发温度在3 500~6 300 K之间,电子激发温度随放电峰值电压与氦气体积流量的增大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但由于反向电场的存在,某些峰值电压可能会出现电子激发温度下降的情况;根据Stark展宽原理对大气压氦气等离子体射流的电子密度进行了计算,发现电子密度的数量级可达1015 cm-3,同时增大峰值电压与氦气体积流量均可有效的提高射流中的电子密度。这些参数的研究对氦气等离子体射流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The positive column of argon‐oxygen direct current (DC) glow discharge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 fluid model at pressures of around 410 Pa and discharge currents from 10 to 40 mA. The model was us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an oxygen admixture on the properties of argon discharge. The simulated intensity of the electric field strength was compared with measured values at 5% and 100% of oxygen concentration. The one‐dimensional model in a cylindrical tube is based on the drift‐diffusion approximation of particle flux and the mean‐electron‐energy approximation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electron interaction. The model takes into account the radial profile of particle concentration, the neutral gas kinetic temperature profile, and interactions with the wall in the cylindrical glass discharge tube. It was shown that 2% of the oxygen admixture cause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longitudinal electric field strength and gas heating.  相似文献   

13.
赵衍盛  杜元成 《光学学报》1992,12(2):23-127
介绍了一种水冷、陶瓷封接结构的空心阴极放电装置.研究了He、H_2、N_2在120nm~20Onm范围内该装置的真空紫外辐射特性,获得了100~600mA电流范围内的辐射强度与放电电流的关系,以及充气气压变化对它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实验条件下,主要发射谱线为氮的原子线和氦的离子线;辐射谱线强度在0.03~0.72mW·cm~(-2);气压改变时,N_2、H_2辐射强度有一极大值,而He的离子线辐射强度则出现二个极大;在He/H_2混合气体放电时,随着He的加入,氢分子带光谱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因其产生的等离子体羽富含活性粒子而在废水净化、元素探测、材料处理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常等离子体羽的直径较小,限制了其工作效率。针对于此,利用交流电压激励大气压氩气等离子体射流,产生了直径约为14 mm的大尺度均匀等离子体羽。采用发射光谱法对电子密度和氧原子浓度随不同实验参数的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光电测量结果表明,当外加电压峰值或氩气流量增加时,等离子体羽发光亮度增加。当电压峰值较低时,等离子体羽的上下游在电压的每个周期均有两个光脉冲信号,且上游光信号强度比下游的大。随着电压峰值增大,上下游等离子体羽的光信号强度都增大。当电压峰值较高时,上下游等离子体羽的光信号在每个电压周期呈现三个放电脉冲。不论每个电压周期放电脉冲数目多少,上下游等离子体羽的发光信号均具有同步性。利用光谱仪采集了300~800 nm范围内上下游等离子体羽的发射光谱,发现它们中均含有OH和N2的谱线及ArⅠ和OⅠ谱线。其中,上游等离子体羽的ArⅠ谱线强度比下游的大,但OH和N2的谱线强度比下游的小。利用谱线强度比对上、下游等离子体羽的电子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游等离子体羽的电子密度在1014 cm-3量级,高于下游羽的电子密度(1013~1014 cm-3量级)。并且,上游和下游等离子体羽的电子密度均随外加电压峰值的升高而增加,随氩气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利用光化线强度法,研究了下游羽中氧原子浓度随实验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氧原子浓度沿气流方向降低;对于一个等离子体羽,平均而言氧原子浓度随外加电压峰值升高而增加,随氩气流量增加而增加。对于以上实验现象,利用气体放电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15.
A technique is described to measure photoelectron spectra of transient species without the interference of signals due to parent compounds. This is achieved by modulation at the same frequency of both the microwave discharge which produces the transients and the helium UV lamp intensity, adjustment of modulation depths and relative phases, and subsequent phase-sensitive detection. As an example, part of the photoelectron spectrum of oxygen passed through a microwave discharge is presented, showing O2 (1Δg) and O atom signals in the absence of O2 (3Σg?) lines.  相似文献   

16.
 对氧碘化学激光器的单重态氧发生器(SOG)进行了改进,采用横向射流方式,并对该横向射流式单重态氧发生器的性能进行了检测。实验中过氧化氢碱溶液温度控制在-16℃左右,氯气流量为530mmol/s,He与氯气的流量比为3;采用PS法测量单重态氧分子的产率,吸收法测量氯气的利用率和相对水含量。得出如下结论:在不使用冷阱和分离器的情况下,最高单重态氧分子产率达到58%, 氯气利用率在80%以上,相对水含量小于等于0.5;气体达到最大流量时,发生器仍然能稳定地工作。  相似文献   

17.
对利用微波放电直接解离Cl2生成Cl,Cl与HN3反应生成Ncl(a^1Δ)和NCl(b^1∑)的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较强的Ncl(a^1Δ)和NCl(b^1∑)自发辐射光谱,考察了Cl2流量和He/Cl2配比对NCl(a^1Δ)和NCl(b^1∑)生成的影响,发现对于一定的He流量,Cl2流量对NCl(a^1Δ)和NCl(b^1∑)生成的影响存在一最佳范围,而最佳He/Cl2配比不是一定值,而是随He流量升高而变大,在实验所考察的He流量范围(5-40L/min)内,最佳He/Cl2配比在30:1-100:1之间。  相似文献   

18.
脉冲电晕放电过程中OH自由基等活性基团的空间分布特性对燃煤烟气污染物的氧化脱除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探索脉冲电晕放电污染物控制技术的机理,采用激光诱导荧光法检测线板式反应器内部脉冲电晕放电过程中OH自由基的空间二维分布特性,主要研究了不同相对湿度和含氧量对OH自由基空间二维分布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脉冲电晕放电过程中OH自由基主要存在于线电极下方的区域中,并以线电极为中心面向板电极呈现扇形分布,并且其扇形分布区域的纵向长度和横向宽度的最大值均小于1 cm;相对湿度的增大有利于OH自由基的生成,促进OH自由基空间二维分布区域面积的扩大,当相对湿度为65%时OH自由基的空间二维分布区域面积达到最大值;当含氧量为2%时最有利于OH自由基的生成,并且OH自由基的空间二维分布区域面积达到最大值,当含氧量超过15%时对OH自由基的生成及其空间二维分布主要起抑制作用。同时,相对湿度和含氧量的增加均提高了激发态OH自由基中猝灭部分所占的比重,从而降低了OH自由基的荧光产率,其中含氧量对OH自由基荧光产率和OH自由基空间二维分布的影响作用大于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一种结构设计简单、操作运行方便的新型毫米量级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射流发生技术.这种射流可以在大气压条件下,利用多种工作气体(如Ar,He,N2),通过毛细管介质阻挡放电(DBD)的方式实现.使用频率为33kHz,峰值电压为1—12kV的双向脉冲电源,利用Ar,He,N2等工作气体,在毛细管内形成了稳定的冷等离子体射流.放电区域的光辐射空间分布利用商用CCD摄像机记录,从中研究放电形态和空间分布,观察到了在DBD区域的流动气体放电和在毛细管出口处形成的等离子体射流 关键词: 冷等离子体射流 毛细管介质阻挡放电 射流射程 射流激发温度  相似文献   

20.
大气压射流等离子体放电特性及其灭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同轴电极的射流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可以直接在大气中将生成的氦气辉光放电射流等离子体喷出进行杀菌消毒,无需反应容器和真空系统,并从电压、频率、流速等方面讨论了该同轴等离子体发生器的放电特性。在稳定的放电条件下,利用实验装置进行了大气压下的等离子体灭菌实验,验证了本装置在等离子体灭菌应用上的可行性和易操作性。灭菌结果表明:在最初的2 min内,细菌减小趋势明显,3 min后细菌几乎全部消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