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业”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功课.”对于学生来说,作业可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训练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对于教师来说,作业对于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修正教学方案和指导学生的学习,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作业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得法,就会有适得其反的结果.部分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急于求成,揠苗助长,搞题海战术,使学生和教师都身心疲惫,没有了学习和工作的兴趣与热情.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效果.面对高三学生挑灯写作业.  相似文献   

2.
郭丽莉 《数学之友》2020,(4):23-24,26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和重视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和途径很多,而例题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几乎每一堂数学课教师都要用一定的时间进行例题的分析和讲解,因此通过数学例题教学来培养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数学教材中的例题是编者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教学需要精心挑选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其中往往隐含着许多可以挖掘的问题资源,这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教学资源.在对例题的引入、分析、思考、探究以及拓展的过程中将会产生诸多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可以引申出许多数学思想和方法.若这个过程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来完成,则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凌飞雪 《中学数学》2012,(10):25-26
数学不比其他学科富有感情色彩,生动有趣,学生面对的是一本正经,板着脸孔的定义、性质、定理、公式、式子等内容.对这些内容学生往往会望而生畏,所以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设计好课堂教学,使学生达到喜欢学,快乐地学,积极地学的效果,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这个环节很重要,下面是个人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重新提出1 .时代背景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重视研究性学习 ,倡导自主探究 ,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追求卓越 .所以 ,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 ,及时转变观念、行为跟进是当务之急 .剖析二期课改的精神实质 ,就是如何有效地、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 ,也是这场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2 .目前的教育现状与困境面对中考、高考 ,教师、学生都在分数的重压之下 ,喘不过气来 ,这种现状造成…  相似文献   

5.
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迫切任务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观点在当前我国教育界自上而下都得到认同.特别是理论界对素质教育的涵义和特点也都有了较统一的认识.然而做为一项系统工程,它的难点主要在操作过程上.如何在中学各学科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的原则,并没有现成的方法来实施.这也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新课题.1 数学素质的涵义与认识1.1 涵义个人的素质包括思想、知识、身体、品德、心理等多方面因素,这些因素来源于父母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或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对大多数人来说,先天禀赋差异并不太大,所以个人素质…  相似文献   

6.
初、高中数学的衔接一直倍受重视,特别是高中数学教师能否在高一教学中进行顺利的衔接,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数学科上的后续发展和学科成绩.对于高中数学教师如何在高中教学中进行初、高中数学衔接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刻了,并且在众多学术期刊有详细的论述,对此,本文不再赘述.笔者主要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工作的实际出发,对在初三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与高中的衔接,进行了初步的实践与探索.一、衔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多数本科生常常为如何提高学习兴趣、怎样在学习中获得"乐趣"而苦恼.而在教学过程中又该怎样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是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将结合多次讲授本科生《数值逼近》课程的亲身体会,就如何紧扣知识的关键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做些探讨.希望本文在使学生能够产生"局部"思维到"整体"思维的变化,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好奇乃至兴趣方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数学基础课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基础课的教学实践经验,阐述数学基础课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强调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落实到每一堂课,落实到每一位教师,把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结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结合.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代数课本的第二章里,当引入正负数的概念之后,随即讲到正负数的四则运算及其性质.因为对于有理数从事科学的叙述是一回事,而从教学(对初中学生)的要求来叙述又是一回事,所以初中代数课本中关于正负数的教材,往往不把“定义”和“定理”区分得十分清楚.但是对于教师来说,分清这些地方,则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美国数学家克莱因说:数学是一种目标明确的思维活动,是一种理性的精神,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但是,现在的高中数学教育正在与此目标渐行渐远.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数学教学的功利化,学生只关注数学为高考成绩增加了几分,教师只关心任教的班级的数学平均分.于是教师与学生齐心协力,奋战在高中题海中,只为了那一次高考.而数学教育  相似文献   

11.
张守荣 《中学数学》2012,(20):33-34
评价一节课好坏的标准就是教学目标达到了没有,教学重难点突破了没有及教学效果如何.一般情况下,一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都是非常明确的.教师在备课时都是从这几个方面来下功夫的.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时做到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是这样做的,教学效果不错,成绩名列前茅.但是有这样一节课,却是学生"牵着"教师的"鼻子"走,"由不得"笔者了.那就先从这节课的备课说起吧.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效率的高低和学生收获的多少.要想成功地上好一节课,教学设计是关键研究好教学过程、设计好教学过程、完善好教学过程,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最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严东泰  张俊 《数学通报》2007,46(5):53-54
几何画板是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学辅助软件,简单、易学、功能强大.我校较早就开始了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辅助教学的尝试,特别是运用几何画板进行探究性学习,这也符合新课程的目标和要求.我校机房的每一台的电脑上都安装了几何画板,每四位学生作为一组共用两台电脑,可以让每一位学  相似文献   

14.
沈震 《中学数学》2021,(3):88-89
对于一线数学教师来说,题组练习应该是热点名词,各个版本的数学教材中都能找寻到它的身影.但笔者发现,在一些研讨课和示范课上,不少教师都能恰到好处地设计题组练习,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而在一些常态课上,题组练习的设计和运用都不尽如人意,有的教师将教学中的“题组”视为一个个孤立的问题,采取蜻蜓点水式教学,无法发挥题组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1教学背景1.1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在最近的随堂听课中,教师讲解"解三角形"这一章正弦定理推导时,部分学生从平面几何知识人手分析思考,部分学生用建坐标系的方法来处理.这些方法都非常好,但教学中没有发现一个学生想到应用向量来解决这个问题,而向量是上学期刚刚学过的,为什么无人想到用向量来推导呢?反思向量的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问题1对向量运算的教学停留在肤浅层面,  相似文献   

16.
我是1990年从事珠心算教学工作的。我班为珠心算班,有学生48人,男生26人,女生22人。70%的学生来自农村,没有经过良好的学前教育,更没有家长的辅导。与我班对照的班级称对照班,有学生46人,男生25人,女生21人。我这个班自一年级起就开设珠心算教学。对照班是全省统编数学教材,教师是位非常有经验的老教师。那么,我们两个平行班自一年级起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观念l——不是所有的学生都理解数学在很多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数学是单调和枯燥的.虽然我们的老师花了很大精力去教,学生也花了很大力气去学,但效果并不理想.有的学生就是因为数学成绩差,导致中考、高考失利,留下终身的遗憾.最近,美国一位著  相似文献   

18.
怎样提高数学复习的效率,是每一位数学老师都关注的问题.提高学生复习效率的关键是让学生能充分参与到数学活动之中.使学生能在复习基础的同时加强知识的系统性,从而使数学学习得到深入.本文提供的复习课,在教学组织和设计上别开生面.供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9.
1 实际问题现实生活中各种比赛层出不穷 ,我们不但要给参赛选手的表现作定性评价 ,有时还必须用分数给予量化 ,以便甄别和选拔 .大凡能够用仪器客观测量的物理量都用仪器来测量 ,如时间、距离、重量等 .然而 ,更多的是不能简单地用仪器测量的主观变量 ,如歌手的演唱艺术效果、某人的形象等 .这时 ,做出科学的评价就是十分棘手的问题 .如果每一位观众都对选手打分 ,把每一位观众的评分都搜集起来 ,求其均值 ,以此代表选手的成绩 .但这在实际操作中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都几乎是无法实现的 .通常是组织评委若干人 ,每位评委打分后 ,“去掉一…  相似文献   

20.
几次珠心算质量分析会上,教师们不约而同谈得最多的是学生"多1"与"少1"方面的困惑。有经验的教师竭尽全力、想尽一切办法,对"多1"与"少1"进行围追堵截,但还是不尽人意;没经验的教师则被"多1"与"少1"捆绑住了手脚,不知所措。一、"多1""少1"带来的"惑"大部分教师认为难学易错的主要原因是"粗心、练习过少"所造成的,真的仅仅是因为这些原因吗?其实,错误反映出孩子认知上存在着偏差,也反映出孩子学习困难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