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郭爱克 《中国科学A辑》1981,24(6):748-754
本文测定了丽蝇视细胞R1-6,R7以及R8的偏振光灵敏度与线性偏振光波长的关系。利用“天线色素”模型,解释了不同光谱区域的不同PS值。在实验过程中未观察到光谱紫外区域及可见区域偏振光曲线之间的相位变化。文中还证明了中央视细胞R7与R8所具有的极高的偏振光灵敏度,因此丽蝇的中央视细胞组成了一个高偏振光灵敏度系统借助于快速傅立叶分析方法,还研究了光诱发电位中噪声的功率谱密度。  相似文献   

2.
郭爱克 《中国科学A辑》1980,23(9):907-913
本文用细胞内记录方法系统证明了在维生素A贫乏条件下培育的丽蝇视细胞的光谱灵敏度随蝇龄而增长的规律.并证明了变异型白眼丽蝇及维生素A丰富的条件下,所发育的丽蝇紫外灵敏度与蝇龄无关.文中还讨论了昆虫紫外视觉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在维生素A贫乏条件下发育的丽蝇视细胞R1-6的PS随蝇龄增长而衰减的情况.它可能有两种机制:1.R1-6灵敏度的提高伴随着感杆视紫红浓度的增加.snyder认为色素浓度的提高会降低PS;2.可能由于感杆的扭曲导致PS降低.幼蝇的感杆可能较少扭曲,随着蝇龄增长而加强的扭曲会导致PS降低.视细胞R1-6的PS值具有两类分布,若PS值大于2为较高的PS值分布,若小于2为较低的PS值分布,两者之比为1:3.6.  相似文献   

4.
用理论分析的方法讨论了热过程起重要作用时的流动问题,得到了流管截面积随温度变化的近似表示式,并讨论了热流动的某些基本性质。例如在不同传热条件下流线束的“热斥冷吸”或“热吸冷斥”现象,声连点从流管最小截面处的“偏移”等。  相似文献   

5.
万选才 《中国科学A辑》1980,23(6):601-605
在死因不明的两岁中国女孩尸体解剖中,发现双侧上腔静脉(Bvc),伴有两侧对称的双侧奇静脉(Baz)及迷离锁骨下动脉(Sa)等主动脉弓分支的少见变异.从1844年以来的文献中,未见有右“Sa”复合“Bvc+Baz”的报道.本例具有的胸腔大血管原始安排式样(“Bvc+Baz”复合CHim型主动脉弓分支),以人体解剖资料证实了迷离锁骨下动脉的原始返祖性质.从而提示“Sa”的本质——“近缺远存”型(PLdp)单主动脉弓是爬行类双主动脉弓向哺乳类及鸟类“远缺近存”型(DLpp)单主动脉弓过渡的中间环节.按此学说预计,“近缺远存”型变异普遍存在于各种哺乳类及鸟类;且会有迄今未发现的“近缺远存”型的1-支,2-支或6-支变异分型存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的激波风洞-激波管组合设备。作为它的应用,文中还给出了在常规设备上所难以进行的三项实验:“运动激波在射流边界上的折射”,“波前有流动情况下的激波绕射”和“运动激波-头激波干扰”,并对所观察到的一些新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高产稳产的大寨田,是大寨贫下中农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天换地,辛勤劳动的结晶。本文介绍了大寨田建设的三个发展阶段:修建水平梯田和沟坝地,变“三跑田”为“三保田”;采取增施有机肥料、“三深”耕作、客土改良等一整套措施,把“三保田”培肥成“海绵田”;搬山填沟,人造平原,为实现机械化、水利化、园田化创造条件,培育适应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需要的“海绵园田”。总结了大寨田的主要肥力特征:活土层厚,结构好,蓄水保墒性能强,微生物活跃,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高,高产稳产。建设大寨田的实践表明,劳动人民是土壤科学的主人,人类的生产活动可以改造自然,定向培肥土壤,在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采取合理的耕作措施,土壤就能越种越肥。这就有力地批驳了林彪、孔老二鼓吹的反动“天命观”、“上智下愚”和资产阶级的“土壤肥力递减律”。  相似文献   

8.
张作人  庞延斌 《中国科学A辑》1980,23(11):1099-1104
人工骈体棘尾虫的“纤毛图式”与一般报道的“双体动物”不同,它不是两套正常生“纤毛图式”的简单总和,而是在此基础上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例如左侧的反向口围带、缘棘毛列的数目、腹面棘毛的位置和数目、背触毛列的数目等等,经过重新调整所形成的新整体,具有它自己的特点.这种“纤毛图式”,虽然其中的某些“纤毛器”如腹面棘毛的数目和位置还没有完全稳定,似乎象是“彷徨变异”,但从总体构造上来看是正常遗传的.  相似文献   

9.
用高灵敏、高时空分辨的软X图象反演系统研究了HT-6B TOKAMAK装置中3个运行区的磁面结构,形成锯齿放电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在中心区出现有效的加热作用,锯齿区存在5个发展阶段,出现同心、偏心、双心、“MHD型”和“超MHD型”5种磁面结构,MHD振荡区有稳定的“MHD型”磁岛结构,它由弯月形“热芯”和圆形“冷泡”组成,并沿电子逆磁方向旋转,共振区中共振螺旋场改善了加热状况,抑制了MHD扰动,使单一“MHD型”磁面转变为锯齿型磁面.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A辑》1975,18(4):340-343
一余江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境内南北山峦起伏,中部一片平川,信江、白塔河纵横交流,是山青水秀的鱼米之乡。但是,在万恶的旧社会,白塔河两岸“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在三座大山和血吸虫病的摧残下,多少人家破人亡;多少村庄,惨遭毁灭。人们把上黄村辛酸地称为“寡妇村”,将兰田坂哀叹地叫做“棺材田”。到处是“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景象。  相似文献   

11.
新兵 《中国科学A辑》1975,18(3):330-334
毛主席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新民主主义论》)当前,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内外交困,陷入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这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境地,必然反映在他们腐朽没落的资产阶级文化上。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思想、伪科学,充斥于两个超级大国的科学技术领域。“科学”与宗教结合产生出的一个怪胎,“公开帮助剥削者用更为卑鄙龌龊的新的宗教偏见来代替陈旧腐朽的宗教偏见”(列宁:《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的“教会科学”——“心灵学”的泛滥,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例。  相似文献   

12.
侯振挺 《中国科学A辑》1975,18(3):259-266
研究齐次可列马尔可夫过程性质的难易,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样本函数的繁简。本文首先从一切过程中区分出样本函数结构最简单的“最小过程”,然后区分出较简单的一类所谓“一阶过程”,而后证明(定理5.1和定理5.2)任一过程的样本函数是一列一阶过程的样本函数的极限。这样,对过程性质的研究按如下程序进行:先研究“最小过程”,继而研究“一阶过程”,最后,依据定理5.1和定理5.2用极限过渡法研究任意的过程。本文是作者在资料[6]中所提出的“齐次可列马尔可夫过程中的概率-分析法”的概率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研究了大系统的结构,引入了“最小强相联”子系统的概念,指出可将大系统分解为多层结构,每层均为由最小强相联子系统组成的,只有最高层是由“简相联”子系统组成的。然后在研究大系统稳定性时,引入子系统的“稳定性强度”和子系统间的“联接性强度”的概念,使多层结构大系统的稳定性条件形式简单,且有明显的物理概念。文中最后讨论了用局部反馈的分散镇定问题。  相似文献   

14.
林惠民 《中国科学A辑》1988,31(6):658-664
完备性问题是抽象数据类型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对完备与基始完备的概念;讨论了描述的基始完备与模型的行为等价、描述的相对完备与模型的计算等价之间的一致性;证明了基始完备的描述可唯一地扩充成为相对完备,原描述的“终结模型”恰好就是其极大扩充的“初始模型”,从而揭示了“初始代数语义”与“终结代数语义”这两种不同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曾庆存 《中国科学A辑》1979,22(10):986-995
本文研究了在引力场和旋转力场中流体运动的基本规律性,提出“旋转适应”概念,证明在一定条件下有“旋转适应过程”,即运动最终趋向于轴对称带状环流状态,但在另一些条件下,则不可能有完全的适应,例如存在多个涡旋中心则永远不可能演变成轴对称环流,旋转适应过程可以解释大气运动中有“负粘性”、能量集中过程以及由低指数环流向高指数环流转换的过程。其次,文中指出高空强涡旋中心和地面上平流区的配置是决定中长期天气演变过程的主要因子,文中还讨论了能量沿不同尺度运动的转移过程,指出Fjφrtoft的结果不能直接应用,旋转大气运动不具有各向同性。  相似文献   

16.
林家发  展涛 《中国科学A辑》1995,38(7):673-682
利用Hooley-Huxley围道,证明生成函数满足一定条件的一类数论函数均具有Bombieri均值估计性质.同时给出这一结论在“Dirichiet L-函数的倒数均值估计”、“可表为两个平方和的自然数在算术级数中分布均匀性”等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王伯英 《中国科学A辑》1987,30(5):463-468
Ryser 1960年提出一个组合数学问题:“决定(0,1)-矩阵类μ(R,S)中矩阵个数的精确数”.本文给出这类矩阵数的一个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农作物“三系”的选育成功是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和配制杂种种子的先决条件,为了配合群众性“三系”选育科学实验工作的开展,需要了解“三系”植株的内在机理。为此,我们选择在生产上长期应用,特征较为稳定的高粱“三系”材料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胞质、胞核雄性不育遗传因子(或基因)所控制的花粉败育性状的发生途径是复杂的。它大致可归结为:孢原细胞分裂的异常;花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反常;花母细胞初生壁的破坏以及它们之间粘连现象的发生;胼胝质、花母细胞次生壁的破坏以及异常小孢子的发生;毡绒层生理机能的破坏和小孢子发育过程中途的停滞;在不育系植株有规律地发生细胞中核酸和蛋白质的代谢障碍。另外,“三系”植株的形成,看来与卵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的变化有关。本研究的结果可作为“三系”选育过程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证明了已知视超光速射电源的表观横向速度βapp和其核在10GHz的谱功率P10是相关的.在相对论喷流模型框架下对该结果的解释,表明喷流的Lorentz因子γ,取决于源的固有光度.线性回归分析证明,可能存在两类视超光速源.“小”源,即无延展辐射或其延展瓣的外沿与核的距离小于20kpc的源,比“大”源呈现较低的βapp,可以用指向效应解释.  相似文献   

20.
侯光炯 《中国科学A辑》1975,18(5):511-518
土壤肥力的“生物-热力学”观点,是作者总结农民群众生产斗争经验的结果。这个观点的核心内容是:1.天时地气,息息相关。气候时刻不停地在变化着,土性也随之而产生时刻不停的变化。2.土壤肥力,万古常新。原因在于土壤具有代谢性和可塑性,是一种”类生物体”。土壤是肥是瘦,主要决定于象征代谢性和可塑性强弱的“体质”,而不取决于氮磷钾营养成份的含量。3.农作物细胞原生质是一种胶体,土壤中无机-有机-微生物复合体,也是一种胶体,这两种胶体都随太阳辐射热的时变化,起着相应的日周期和年周期变化。因此,和这两种胶体的活动密切相关的一切性质,包括土性在内,都呈现着日周期和年周期的变化。这就是气候、土壤、植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根源,也是看天、看地、看庄稼“三看”经验的基础。4.人类要想在生产斗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关键在于运用“三看”经验,分析天、地、人、物四者之间随时发生的矛盾,要尽全力加强土壤的“体质”,促成地面上下水热状态的稳定,使土性的周期性变化,朝着有利于作物健康成长的土壤-植物间供求谐调——即正常生理谐调——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