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于我国1978-2013年的统计数据,运用ARDL边限协整检验技术和VECM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对外贸易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对外贸易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不满足EKC假设,两者之间呈现正"U"型变化,目前我国经济位于曲线右边,即能源消费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加.金融发展对能源消费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会增加能源消费.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金融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单向因果关系.金融发展和能源消费之间存在长期双向因果关系,同样的,这种关系也被发现在对外贸易和能源消费、金融发展和对外贸易之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金融发展作为一个独立解释变量引入,构造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模型,运用面板数据以1994年为分界点分两阶段实证分析了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1985~2003年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影响的差异性,模型较好地拟合了数据。实证分析表明,各地区之间金融发展的不平衡性可以部分解释其经济增长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江苏省1990-2011年的历史数据,运用VAR模型对江苏省金融发展、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二者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交互关系,经过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显示:短期内,江苏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呈现负的冲击,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不明显,长期内,二者对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正向冲击,金融发展、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7%和25%.并据此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FDI对经济增长是否总是起到正面推进作用?进一步,该作用的发挥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当地的金融发展水平?这是我国当前修订对外开放政策框架前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使用Hansen非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采用我国1992-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对FDI对经济增长作用的金融发展门槛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与一般认为的FDI总能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观点不同,FDI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明显的金融发展门槛效应,而且是双重门槛:当金融发展水平低于低门槛时,FDI对地区经济会有抑制作用;在高低门槛之间,FDI对经济增长会有比较显著的促进作用;高于高门槛时,FDI对地区经济的促进作用将逐步回落;金融发展双重门槛的存在使得FDI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整体呈现倒U型。论文最后据此提出应根据地区金融发展程度实行差异性政策等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平滑转换回归(STR)模型,将城市化与金融发展考虑在内,构建了一个我国1978~2011年关联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尤其是在考虑城市化与金融发展的影响下,非线性特征更加显著。同时在非线性条件下,城乡收入差距有利于经济增长。因此,对于追求经济更快增长的政府而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非越小越好,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不一定实现经济更快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政府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体现在金融方面就是更加注重金融发展质量.首先就经济新常态与金融发展质量的关系进行了阐述,认为金融发展质量的提高是经济新常态的表现.接着运用基于中心点混合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聚类评估模型对我国其中31个省份2014年的金融发展质量进行了测度,最后得出结论:我国各省份金融发展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各省份发展现状不同.并且分析了聚类结果,对处于金融发展质量每一层次的省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矛盾.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岭回归、成长曲线、聚类分析综合研究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发现银行贷款余额比率及广义货币发行量比率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但经济增长不是广义货币发行量比率和银行贷款余额比率的格兰杰原因.工商业贷款余额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但经济发展对工商业贷款的增长有一定的贡献.广义货币发行量比率和银行贷款余额比率对经济增长都有显著的贡献,前者略大,工商业贷款比率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银行贷款余额的成长曲线和经济增长是同步的,但是广义货币发行量在改革开放初期滞后于经济增长,近几年又快于经济增长,二者并不同步,主要与中国实行的投资为主的经济发展路径及过度的货币发行量有关.作者认为有3个原因导致不同学者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矛盾的结果,一是金融发展的度量方法存在困难;二是短期研究数据难以获得;三是研究方法本身存在的偏误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立平 《运筹与管理》2000,9(2):120-126
从银行信用风险来看,金融创新既是降低和分散转移风险的一种手段,但也是导致银行信用风险加大的一条重要途径,为此,政府及货币当局应在鼓励创新的前提下,加强对创新活动的引导,规范金融创新行为;强化金融监管,同时,中央银行也应主动对其货币政策进行调整、转移和创新,以增强其货币政策对金融创新的适应能力,进而促进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经济增长及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互动影响,刻画了三者间的逻辑关系,并基于广西1990-2017年的统计数据,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及卡尔曼滤波算法对三者间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倒U型曲线形态,而金融发展则显示出具有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冯一凡 《珠算》2014,(6):34-35
“金融改革”不再是一个热炒的词汇,金融,也不再被“理所当然”地归类为虚拟经济,甚至与实体经济割裂视之。这是2014中国金融论坛中透露出的一个重要信息。金融首先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且是日益重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通过对外贸易渠道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了较大影响,有效的测算出其对各产业部门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我国保持经济增长和稳定就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阐述了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对外贸易和就业的现状,构建了金融危机通过对外贸易途径影响我国经济和就业的投入产出测度模型,利用2002年1月至2009年4月的数据实证测算了此次金融危机通过对外对外贸易渠道对各产业部门的产出的直接影响和完全影响、增加值的完全影响以及就业的完全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立华  张强 《经济数学》2010,27(4):67-72
运用混沌理论,研究了金融系统稳定性问题.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得出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受金融创新、金融监管以及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三方面的因素共同影响;其次,借助混沌动力学中的Lo-gistic模型,从模型分析与数值模拟两个方面,对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这两个主要因素如何影响金融系统稳定性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最后,提出了当前在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须加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协调发展,以保障金融系统稳定、有序运行,进而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13.
根据浙湘1992-2006年的数据,反复设定静态与动态偏最小二乘通径分析模型进行实证估计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多潜变量静态通径模型通径系数估计值绝大多数是统计显著的;双潜变量动态通径模型的即期通径系数估计值和滞后通径系数估计值是统计显著的,显示了潜变量之间的静态与动态作用定量关系。这些分析结果为深入探索中国省区分工演进、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深入探索中国多区域尺度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