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科 《数学通报》2005,44(10):16-18
1 问题的提出 针对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学形式呆板单一,教学内容单调抽象,师生、生生之间双边交流机会较少等弊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即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2.
对数学教学问题情境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广大数学教师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越来越重视在教学中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要求:“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同时还对教材的编写提出要求:“教材要注意创设情境,从具体实例出发,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历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3.
周丽 《数学之友》2014,(12):17-18
问题是学生学习新知的源头,无论是创新行为,还是创新成果,其实都源于问题.数学的本质就是问题,笔者认为初中数学应该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方面,以兴趣为诱导,逐渐让学生建立数学中的问题观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学素材的选取应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现实,以利于学生经历从真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发展抽象能力与推理能力.学生的现实主要包含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及数学文化现实.真实情境的创设可依赖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知识发展的逻辑必然、多样的数学文化故事等.  相似文献   

5.
创设问题情境关注思维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如何组织数学材料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是目前数学教学中已引起大家关注的一个方面 .以数学问题为载体 ,以数学问题解决为主线 ,以激发学生的内趋力为契机 ,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充分揭示数学的实用性、规律性和数学美 ,丰富学生的直接体验 ,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认识过程 ,进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中 ,以数学活动教学和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观为指导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 分步设置原则注意问题的有序性 ,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拾阶而上 ,步步登高 .一堂课为了解决一个大问题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情境设计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活动问题是当前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强调按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教学情景 ,使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情景中 ,经过自己独立自主的思维活动 ,经历发现数学知识的全过程而获取知识 ,掌握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 ,从而“学会学习”,是落实“主体活动”的保证 .这样 ,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培养在数学课堂中得到了体现 ,所获得的知识具有自我生成新知识的活力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培养 .教育心理学认为 ,学生学习的方式主要是接受式的 .由于学生处于身心发展阶段 …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将生活情境数学化,将数学融入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只有把知识和情境结合起来,才能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各种内因.用创设情景的教学方法特别容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实现数学再创造.  相似文献   

8.
问题情境的设置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联系实际生活,在具体问题中融入数学知识的一种教学策略.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调动学生的高阶思维活动,促进深度学习.本文中从结合数学史实、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操作实验、拓展变式训练四个方面讲述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王健 《上海中学数学》2020,(1):33-34,68
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落实和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通过创设合理的情境.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要求:“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借助问题情境的设置与教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问题中去,从而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由此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而基于大概念视域,通过设置合理、创新的情境学习抽象的数学概念或定义、繁杂的数学运算法则或数学公式、  相似文献   

11.
陈建国 《中学数学》2021,(2):70-72,7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数学是一个从已有的数学现实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具体现实—抽象问题—解释应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传统课堂教学偏重知识的灌输与积累,漠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与体系结构的架设.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各种感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使得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的状态得以改变,就需要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现实中,由于受到课时限制、应试要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重结论、轻过程的情况,忽视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新知识的形成发生的过程,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有的主体地位.只是满足于让学生记住书本上现成的结论,进行简单、机械的模仿和运算,对所学知识不求甚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不知道数学知识从哪里来,又能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13.
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也比较容易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呢?  相似文献   

14.
陶小忠 《数学之友》2014,(12):19-2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问题情境即指发生问题的客观情境(刺激模式).在问题情境下学习可以使个体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积极的情绪,促进学生的潜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徐维东 《中学数学》2014,(22):35-37
"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是"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的必经环节.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重视数学问题中生活情境的"剥离",让学生在经历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中,充分感知丰富情境背后的数学模型,积累"净化"数学问题解决环境的经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结合"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的教学片断谈谈笔者的做法及感悟,希望能给你带来启示.一、"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教学片断及分  相似文献   

16.
顾锋 《数学之友》2022,(5):17-18
问题解决是数学课堂的动态过程也是终极目标,而数学课堂导入情境创设的形式和方法对于问题解决有着辅助和拓展思路的作用,也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利庆 《数学通报》2007,46(6):39-42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数学高度抽象的特点,注重体现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在初步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因此教师在新概念形成的教学中,我们主张用建构主义学习观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教师要根据学习者自己  相似文献   

18.
许昌军 《中学数学》2023,(18):29-30
教育教学实践表明,课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情境+问题串”的教学模式让教与学事半功倍.在教师创设的数学问题情境的引领下,学生兴趣盎然,通过剖析情境、准确领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及释疑解疑,轻松实现数学课程每一单元中重要的教学内容目标.  相似文献   

19.
唐荣喜 《中学数学》2012,(12):22+24
使用教材:苏科版《数学》八下7.1生活中的不等式 一、情境串设计说明 生活中的不等式原型很多,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将这些点状、分散的素材加以优化整合,我们可以通过设置一系列内部相关联的情境,形成情境串,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课堂情境设置的杂乱无序. 基于以上思考,在我校举办的省立项课题“落实新课程目标的课堂有效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的研究”中期评估会期间,我在设计苏科版《数学》八(下)7.1“生活中的不等式”这节课的教学时,巧妙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遵循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从学生感兴趣的“刘翔跨栏”的实际问题开始,围绕“刘翔跨栏”的主题情境,创设与刘翔有关的真实有效的情境串,使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的思维之河自然流淌.教学中,围绕情境串通过多角度地提出问题和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比较归纳、观察发现,鼓励学生思考、探索生活中所包含的不等关系,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不等式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创设问题情境贯彻新课程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斌 《数学通报》2007,46(10):17-19
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认知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乃是主体参与的条件和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