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将公平偏好因素引入供应链定价决策中,以零售商和制造商均为公平中性时的决策结果为参照,基于FS公平偏好效用函数分析了仅零售商具有不利不公平厌恶偏好、仅制造商具有有利不公平厌恶偏好和二者均具有公平偏好三种情形下公平偏好对供应链双方的均衡定价策略及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仅零售商具有不利不公平厌恶偏好情形下,制造商降低批发价格,零售商最优零售价格保持不变,供应链整体利润保持不变;另外两种情形下,制造商和零售商均采取降价策略,供应链整体利润大于双方均为公平中性情形;三种情形下,零售商将获得与公平中性情形相比更多的供应链利润.  相似文献   

2.
将公平偏好理论引入一对一两级供应链运作之中,以零售商和制造商均为公平中性时的决策结果为参照,分别基于FS模型和BO模型研究零售商公平偏好对供应链定价决策和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模型下零售商的定价决策保持不变;但BO模型与FS模型零售商存在有利不公平厌恶偏好下,制造商的最优批发价格均大于零售商公平中性时的情形,导致零售商的最优利润小于其公平中性时的情形;FS模型零售商存在不利不公平厌恶偏好时,制造商采取批发让价行为,零售商获得比其公平中性时更多的供应链利润.  相似文献   

3.
具有风险厌恶零售商的供应链合作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考虑由一个制造商与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两层供应链,零售商以条件在险价值(CVaR)作为其风险衡量,制造商为风险中性,制造商与零售商通过讨价还价机制决定批发价格以及订货量。研究结果表明,在零售商为风险厌恶的决策者而制造商为风险中性的决策者时,供应链成同的合作博弈存在均衡的批发价格以及订货量。研究还发现零售商对供应链利润的讨价还价能力随着其风险厌恶程度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文中基于Nash讨价还价博弈思想建立公平偏好框架,构建公平偏好效用体系,以此为基础对采用批发价契约的报童模型展开行为研究,采用数理模型和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零售商和供应商的公平偏好行为对零售商和供应链系统最优订货量的影响,即零售商和供应商同时关注公平时,零售商和供应链系统的最优订货量趋于保守;并发现零售商和供应链系统的最优订货量随零售商的公平偏好程度增加而递减,但随着供应商公平偏好程度增加而递增,且供应链系统最优订货量变化趋势比零售商明显.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得到,无论供应商和零售商是否偏好公平,批发价契约都不能实现供应链协调.最后,对批发价、零售价、供应商生产成本、零售商缺货成本和供应商缺货成本进行敏感度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需求是一种依赖于销售价格的线性结构下,建立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双渠道供应链模型.在改进收入共享契约下,分别针对零售商不利不公平厌恶和有利不公平厌恶两种情形,探讨公平偏好对双渠道供应链最优定价策略及契约协调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最优零售价格随零售商不利不公平厌恶偏好增大而减小,随其有利不公平厌恶偏好增大而增大;最优直销价格不受零售商公平偏好影响,制造商始终完全占有直销渠道的销售收入;最优批发价格大小与零售商收入共享比例和公平偏好程度有关;改进收入共享契约仅在零售商不利不公平厌恶偏好下能够实现双渠道供应链协调.  相似文献   

6.
突发事件会增加供应链成本,如何进行成本分担是决定供应链能否协调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因素.用参数分别描述市场需求剧增时增加的生产成本和市场需求剧减时发生的多余产品处理成本,在数量折扣契约基础上,研究突发事件发生后制造商的最优批发价格和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分析其影响因素比较突发事件发生前后包括市场剧增与市场剧减两种情况下的差异,并给出了数值算例.结果表明,成本分担系数和市场需求分布及其变化都会影响最优批发价格和最优订货量,只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相应调整契约参数并合理分担由突发事件增加的成本,通过数量折扣契约供应链就能够协调应对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7.
在随机需求下,运用Fehr和Schmidt提出的公平偏好理论模型探讨了供应链合作广告协调问题,其中零售商具有利己和利他公平偏好.在批发价格契约下分析了零售商的公平偏好对订购和广告策略及渠道协调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一个测度为零的空间之外,批发价格契约不能协调供应链.设计了能协调供应链的收益共享和广告成本分担契约,并刻画了要完成渠道协调,契约参数须满足的充要条件.研究表明:1)在零售商具有利己公平偏好下,收益共享契约虽能协调供应链,但不能实现渠道收益的任意分配;2)若零售商的利他公平偏好较强,则能协调供应链(实现供应链期望利润最大化)的契约未必是帕累托最优契约,能实现公平分配的协调契约才是最优契约;3)在渠道协调下,零售商的利己和利他公平偏好对其效用均有负面影响.最后利用数值分析验证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多零售商横向转载的供应链批发价契约协调问题。以包含一个制造商和多个零售商的供应链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批发价契约研究了零售商转载下的供应链协调问题,获取了批发价契约可以协调零售商存在横向转载的供应链的理论证据,并给出了相应的产生供应链协调的条件,详细分析了协调情形下供应链系统最优订货量与多零售商无转载及单报童等情形下的最优订货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了制造商与零售商在Stackelberg博弈下,零售商横向转载对制造商收益的影响,并提出了在Stackelberg博弈模型中,批发价契约也有可能促使制造商选择供应链系统最优订货量所对应的批发价格,使得供应链协调,且给出了此种协调产生的具体条件。数值算例则对两种供应链协调情形下的订货量、批发价格及期望收益进行了计算与仿真。研究表明,批发价契约可能会使得多零售商存在转载的供应链实现协调,传统的双重边际化效应将会由于制造商和零售商的理性而被弱化。  相似文献   

9.
在指数函数需求下对零售商公平偏好信息动态演进进行了研究,并与线性需求条件下的研究结论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两种需求条件下可得到相同的结论,如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对公平偏好的敏感性分析,批发价格契约不能协调供应链,但却能缓减"双重边际效应"等.同时还发现:两种需求条件下可得到不同的结论,如当零售商为公平偏好类型且信息非对称时,零售商效用、供应链效用在指数函数下随自身公平偏好强度递增而在线性需求函数下随自身公平偏好强度递减等.需求函数的形式会影响供应链中的利润分配,在指数函数需求条件下,零售商利润肯定不比供应商少且只要零售商向供应商传递公平偏好信号,那么零售商就一定能够超过供应商利润,且超过部分随公平偏好度递增.  相似文献   

10.
论文将公平偏好引入商业信用供应链的运作中,研究公平偏好如何影响供应链的商业信用和定价策略。论文在三种情况下,即仅供应商关注公平,仅零售商关注公平和双方均关注公平,运用Stackelberg博弈分析了供应商的最优商业信用期及零售商的最优零售价格。研究发现,当零售商具有公平偏好时,零售价格与其公平偏好程度无关;零售商的公平偏好程度越大,供应商提供的商业信用期限越长。当仅供应商具有公平偏好时,供应商的公平偏好程度越大,零售商的零售价格越大,供应商提供的商业信用期限越短;当双方都具有公平偏好时,零售商的零售价格关于双方偏好均为增函数;供应商的商业信用期限为自身偏好系数的增函数,为零售商偏好系数的减函数。供应链成员的效用为自身偏好系数的增函数,对方偏好系数的减函数;双方具有公平偏好时,供应链利润小于无公平偏好时的供应链利润。  相似文献   

11.
研究公平关切行为偏好对闭环供应链定价策略的影响,分别基于成员公平中性、制造商公平关切以及两者同时公平关切三种情况,构建了相应的利润决策模型。通过对均衡结果的分析比较发现:随着供应链成员企业公平关切程度的增大,新产品的批发价及零售价均会随之增加,但新产品销量及废旧产品回收率却随之减少;其次,制造商公平关切程度的增加始终促进自身利润及效用的增加,但却对主导零售商及闭环供应链系统的总利润造成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报童模型的基础上,以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研究背景,把公平关切引入到回购契约的研究中,并根据Nash讨价还价博弈思想建立公平偏好框架,通过建立效用函数模型,研究了公平关切对回购契约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平关切不会影响回购契约的协调性,公平关切程度也不会影响零售商的最优订购量,进而可以得出,即使供应商在不知道零售商对公平偏好的程度下,依然可以通过制定合适的批发价格和回购价格来做出使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最优决策.另外,通过灵敏度分析发现,在公平关切时,零售商的最优订购量会随着产品单位生产成本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的供应链研究中引入零售商公平关切态度,以核心供应商的利润作为公平关切参考点建立零售商的期望效用函数模型,研究三种市场需求模式下零售商公平关切行为倾向对供应链运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平关切零售商的最优定价随公平关切因子和批发价的增加而增大,最优订货随公平关切因子和批发价的增加而减少;传统的批发价契约不能对供应链进行协调,满足一定条件下回购契约可以对公平关切的供应链进行协调;最后,通过数值例子对理论结果进行验证。得到的研究结论可为现实物流企业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We consider a supply chain channel with two manufacturers and one retailer. Each manufacturer can choose either a wholesale price contract or a revenue-sharing contract with the retailer. We discuss and compare the results of two different types of contracts under different channel power structures, to check whether it is beneficial for manufacturers to use revenue-sharing contracts under different scenarios. Then we consider a supply chain channel with one manufacturer and two retailers. Each retailer can choose either a wholesale price contract or a revenue-sharing contract with the manufacturer. We analyze the likely outcomes under different scenarios to discover whether it is beneficial to use revenue-sharing contracts.  相似文献   

15.
在“单个制造商—单个分销商—单个零售商”三级供应链框架下,考察零售商依赖于多重参照点的公平偏好对于供应链运作造成的偏差,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能够实现供应链整体协调的利润共享组合契约。研究发现:零售商对分销商利润和制造商利润的公平感知影响批发价格和分销价格变动的机制具有差异性;零售商的公平偏好不影响供应链的整体利润,但是会引起利润在各厂商间的重新分配;通过实行一个合理的利润共享组合契约,可以在零售商具有公平偏好的情形下达到供应链全局最优。最后用数值仿真验证了该利润共享组合契约作为协调机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考虑消费者溯源偏好与食品供应链可追溯水平对市场需求的影响,构建由一个食品生产企业和一个食品零售企业组成的可追溯食品供应链博弈模型,研究政府补贴、可追溯努力成本分担和公平偏好对可追溯食品供应链决策及利润的影响.结果 表明:政府补贴与可追溯努力成本分担均能促进食品生产企业提高可追溯努力水平,进而提升食品供应链可追溯水平.政...  相似文献   

17.
以制造商为主导的双渠道低碳供应链中,在制造商、零售商为公平中性、零售商具有公平关切以及制造商具有公平关切3种情形下,分别对比分析单位低碳产品碳减排量、零售商销售努力程度、公平关切程度对制造商、零售商决策及效用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制造商主导的供应链中,无论哪一方具有公平关切,也不论公平关切程度大小,制造商大多是获利方;公平关切行为不会带来定价变动趋势的变化;单位碳减排量越大或者零售商销售努力程度越高,则制造商对零售商的批发价格越高,如果零售商具有一定的公平关切,则批发价格上涨幅度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有效控制;制造商、零售商的效益相互依赖,当零售商销售努力程度上升时,制造商的效用也会增加;当零售商不愿为低碳产品的销售付出努力时,制造商具有公平关切情形下零售商的损失反而较小.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esents a two-period supply chain model which is comprised of one manufacturer and one retailer who are involved in trading a single product. The demand rate in each period is dependent on the selling prices of the current period and the previous period. We assume that the manufacturer acts as the Stackelberg leader and declares wholesale price(s) to the retailer who follows the manufacturer’s decision and sets his selling prices for two consecutive periods. The manufacturer adopts one of the two pricing options: (1) setting the same wholesale price to both the selling periods (2) setting different wholesale prices to two different selling periods. Based on these pricing options, we develop four decision strategies of the manufacturer and the retailer and compare them. For a numerical example, we study the effects of these decision strategies on the optimal results of the supply chain. Further, we graphically analyze under what circumstances a particular decision strategy plays a dominant ro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