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内涵,根据人民生活质量,教育卫生等五个准则层构建了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集对分析组合评价的社会评价模型,并采用中国10个副省级城市的截面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本文的创新及特色一是通过国民幸福指数、基尼系数等指标层和人民生活质量、人口与就业等准则层的设计来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原则。二是根据不同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的同一度确定评价对象的最终排名次序,解决了不同评价方法对同一个评价对象给出的不同排序结果的协调问题,避免了不同评价方法对同一评价对象排序截然不同的现象。三是研究结果表明,从评价指标上看,影响我国副省级城市社会发展最主要的因素分别是国民幸福指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和基尼系数,而每万人治安案件发生率、最低生活保障线下人口比重、每10万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则对其影响很小;从准则层上看,影响我国副省级城市社会发展的评价准则从重要到不重要的排序依次是人民生活质量、教育卫生、人口与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秩序安全。四是把社会评价的对象深入到我国10个典型副省级城市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
基于煤炭资源富集区特点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从人文发展、产业转型、基础设施、资源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经济发展六个方面构建了多层次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陕西省煤炭资源富集区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测评.结果表明,陕西煤炭资源富集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由高到低划分为三个层次.其中,神木县综合评价值排在首位,城镇化水平最高;韩城和榆阳位于第二层次;耀州、子长、彬县和黄陵排名靠后.依据测评结果,提出加强煤炭资源富集区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城镇化状态评估中"非此即彼"的问题,在全方位理解新型城镇化"内涵式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人口-生态-空间-经济-社会"五维评价指标体系;综合模糊集理论与隶属度函数,将城镇化状态划分为最高、较高、中等、较低和最低五个等级,并完成基本概率赋值;在对证据源修正的基础上,对经典证据理论合成公式进行改进.以新疆为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有效性及良好的泛化能力,为城镇化状态评估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构建技术创新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多元分析框架,借助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技术创新水平、城镇化水平、人口变动、政府财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实证过程中,采用核密度和空间分析软件揭示近年来新疆城乡收入差距时空特征;借助分位数回归模型探讨技术创新、城镇化、人口增长和政府财政支出等的不同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对于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以城市创新驱动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为特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性作用,同时过高的农村人口增长率不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政府财政支出没有表现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显著作用,此外,这些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其不同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从城镇化发展中质的提高和量的扩张两方面出发,构建了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运用多层路径分析方法提出多层路径分析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模型.根据新模型和要解决问题的特点,给出模型的算法.综合城镇化发展中质与量的指标及其相关性,构建城镇化水平指数来评价城镇化发展的水平.最后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人的发展理念,从个体微观时间分配角度将政府、企业和人口统一纳入研究框架,分析了政府、企业决策对个人时间分配的影响,建立了主体行为模型.仿真模拟结果表明,政府对企业和对人口的政策都终将对人口时间配置策略构成影响,影响个体在城镇化进程的发展状况.另外,城乡差异和个体选择偏好差异也是影响人口在城镇化进程中个体发展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8,(1):146-154
利用熵权法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基于2004到2014年的30个省域数据,在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新城镇化指标,选取短面板动态空间误差模型对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存在区域差异,对中部及西部的影响比东部更大;初期收入对全国以及区域经济增长符合收敛水平,且对东部区域的影响更大;人口增长率对全国及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储蓄率对全国及东部区域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影响;基于研究结果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已有文献研究城镇化时忽视的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效应以及经济增长对人口城镇化的非线性关系的问题,文章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利用半参数空间滞后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服务业的发展大力推动了我国区域人口城镇化发展,且它的影响强度明显高于工业化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服务业集聚效应对该省的人口城镇化具有促进作用,第二产业集聚对该省的人口城镇化的作用不显著。(2)经济欠发达地区(云贵川等)的经济增长对人口城镇化的促进作用较小。而多数位于中部和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福建、广州等)的经济增长显著促进了人口城镇化的发展。然而,在经济发达地区(如上海、北京、浙江)的经济增长对人口城镇化的促进效果明显开始减弱,甚至是负向的关系。(3)半参数空间滞后模型比普通参数模型具有更高的拟合优度和更丰富的结论,它能够有效刻画城镇化过程中空间相关性与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针对城镇化进程中洛阳市的人口发展规律,建立了人口发展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指数增长模型以及阻滞增长的Logistic模型来预测洛阳市人口的发展,并与ARIMA模型进行了对比,为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发展趋势提供参考,为政策的制定者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业(Tourism)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城镇化(Urbanization)交互影响渗透,科学认识TEU系统中各子系统互动关系和发展演化规律,对于社会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和建立和谐共生的人地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依据旅游业-生态环境-城镇化系统交互耦合作用机理,构建旅游业-生态环境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熵值法的旅游业、生态环境和城镇化子系统综合发展指数评价模型以及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测度2004-2015年旅游业、生态环境和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和系统耦合协调度发展水平,研究表明:宁夏旅游业和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发展整体呈下降趋势,表现出阶段性下滑和时滞性特征;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不断上升,协调发展水平较高,但在2013年出现下行的拐点;系统耦合协调度和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呈高度正相关关系,并随生态环境质量同时下行的趋势.政府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改善工作,推动旅游业生态环境城镇化系统整体进入优质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11.
在界定城镇化质量内涵的基础上,从城镇化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了河北省城镇化质量的测评体系.运用熵值法客观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实证评价了2010-2015年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城镇化质量的发展水平及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河北省11个地级市中除了秦皇岛和承德的城镇化质量略有提升外,其他各市均表现出不同程度下降,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导致各市城镇化质量差异的原因有所不同;城镇化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这三个维度对城镇化质量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而资源环境这一维度则表现出显著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熵的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协调性、持续性、潜力四个方面 ,确立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熵的评价理论 ,综合评价近六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质量 .评价结果 :1999年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水平较高 ;资源配置率指标是评价经济增长质量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正朝着集约化形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以入园毛入学率指标作为衡量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在实证分析中的局限性,然后利用辽宁省2000-2012年的统计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与财政投入、城镇化水平、适龄学前教育儿童规模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依关系.研究发现:除了适龄学前儿童人口因素之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对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影响统计显著,是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教育财政投入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规划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水平、尝试建立补偿学前教育需求方的财政直接补贴机制、取消"公(办)民(办)"的公共财政资助歧视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形成有效的市场进出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从城市和农村两方面入手,构建了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由于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各有优缺点,所以这里将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融合,在规避了两种方法的缺点后,对黑龙江省各市的城镇化水平进行了排序.最后对排序结果进行分析,给出了未来黑龙江省各市城镇化发展方向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西部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有了很大的改善,对其交通运输结构的发展程度进行研究已显得尤为重要.运用信息熵理论和灰色预测模型,对西部区域交通运输结构的演变趋势进行分析与预测,并以甘肃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近几年公路运输的快速发展,甘肃省运输结构的信息熵呈逐年下降趋势,各运输方式运量发展不均衡;对比GM(1,1)模型与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可得,后者更适用于西部区域交通运输结构的演变预测.研究结果可为西部区域交通运输结构的完善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特色小镇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对科学合理地培育、布局特色小镇,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127个第一批国家级特色小镇为研究样本,采用Ripley’s K函数和核密度估计等方法研究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特色小镇分布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均呈现显著的集聚性,并呈现"东南密、西北疏"的总体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多核扩散的局部分布特征;②工业发展型和历史文化型特色小镇空间分布呈现显著的集聚性,而旅游发展型和农业服务型特色小镇呈现出的聚集特征并不显著;③地形、人口、经济、旅游资源、区位和历史文化是影响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应用地域状态变量建立了人口发展的离散模型.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评价中国的城市化和人口政策产生的影响.这些问题包括人口数量的预测和关于一些人口指标的讨论,如:人口地域分布、人口年龄分布、性别比、老龄化、抚养率,等.进而讨论了应在何时采取怎样的政策来应对未来的人口困境.  相似文献   

18.
以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影响机理为前提,构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0-2015年甘肃省14个地州市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度进行测度.结果表明,至"十二五"末全省"两化"协调发展已进入勉强协调以上的阶段,没有处于高度协调发展的地区,呈现出"河西走廊高,陇东、陇南低,陇中最低"的空间分布特点,区域差异显著,新型城镇化进程滞后于农业现代化,提出了促进全省"两化"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展开了联防联控工作,目前国内防疫形势已趋于明朗,但境外疫情处于上升阶段,"外防输入"成为我国下一阶段疫情防控的重点.本文通过对COVID-19传播动力学模型引入脉冲项来描述境外输入型病例对于我国目前疫情防控的影响.本文研究3种控制程度不同的入境防疫政策,数值模拟了输入型病例对于与韩国存在人口流动的我国各个省市疫情发展的影响及相应医疗资源需求.数值实验表明,对于输入型人口总量较少的地区,我国现有的防疫政策能够很好地控制疫情发展;对于来自疫区输入型人口较多的省市,边防口岸的有效筛查和必要隔离是防止由于输入型病例引起我国疫情二次暴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正>公钥密码体制是1976年由笛费(Diffie),海尔曼(Hellman)以及默克勒(Merkle)提出的新型密码体制,是对传统密码体制的重大突破.一、提出公钥密码体制的背景和基本思路传统密码体制的一个基本缺点是,在任何密文未发送之前,发方和收方之间必须利用安全通道,预先进行通信,将解密密钥通知对方.在实际应用中这是非常困难的.在战争年代,传送密码的人可能被敌方识破,密码也可能被敌方截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