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视角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定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022版课标”在知识点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称《课标(2022年版)》)的颁布,确立了以素养为导向的课程目标,集中体现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同时《课标(2022年版)》明确指出了学生所应形成的面向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在数学学科中的内涵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初中阶段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3.
一、背景介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标要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南,是教学评价的尺度和标准.但在以浙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1节“一元二次方程”为载体的“多人同课异构”式的教研活动中发现,课堂教学普遍与“课标要求”存在较大偏差.网上查阅同类课例发现也有类似的现象.鉴于此,笔者在重复式观课  相似文献   

4.
与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实验版课标”)相比,《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显著加强了高中学生的代数培养要求.例如,课标给出的高中数学课程内容包含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四条主线,代数的地位有所突出;课标在必修内容中,设置了“预备知识”主题,明确了“以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为载体,结合集合、常用逻辑用语、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从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等内容的学习,为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作学习心理、学习方式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准备,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过渡”[1]的要求,这在本质上也是要求学生提高运用代数知识解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轮课改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在凝练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更新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在"教学建议"中,课标指出:教师要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抓住函数、...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强调指出:要“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明确提出了“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等教学方式的变革指向.《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版》)具体指出项目学习目标:要设计情境真实、较为复杂的问题,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7.
黄丽纯  杨坦 《数学通报》2023,(2):47-52+56
<正>1引言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教育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国越来越重视对综合实践、课题学习、数学探究、数学建模这些课程的探索和落实,在课标中提出了多项重要举措,促进了教、学和评价的变革.《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面简称“2017版课标”)[1]将“数学建模”列为六大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同时将“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作为高中数学课程的四条主线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称《课标(2022版)》)中提出了“增强(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下称“四能”)的教学要求.在初中数学课堂上,例题教学是达成增强学生“四能”这一目标要求的重要路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建构例题分析的范式,帮助学生形成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提升学生的“四能”.本文中拟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相交线”第1课时中的一道例题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做法及思考,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经过3年左右的修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于2022年4月正式发布.学习和实践新的课程标准将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既要了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和精神(育人为本、素养为魂),更要了解课标的主要变化(在继承中发展),做到有的放矢,实施好新课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第一节“变量与函数”为例,基于2022版义务教育课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以问题情境为导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数学概念,发展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11.
<正>1问题的提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7年版》)将数学核心素养定义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2.
“空间观念”是初中阶段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之一,培养空间观念是发展空间想象力的奠基石.本文对比了“空间观念”在不同版本课标(大纲)的发展与演变过程,描述了2022版课标中“空间观念”的内涵及表征;以苏科版“图形的平移”为例,课堂上引领学生在感性认识逐渐过渡到理性思维中发展空间观念,让空间观念的培养落实到常规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正>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2011版课标相比,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科实践和跨学科融合,注重跨学科任务式学习[2],要求学生能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数学及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形成和发展模型意识、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杨婕  汤琼  闫旭  魏莉莎 《中学数学》2023,(10):25-2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本文中结合2022年新课标的变化进行研究,探索了“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作业设计、课后服务等方面的实施策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张志刚 《数学通讯》2023,(16):1-5+23
《课标(2017年版)》明确了“向量的投影是从高维空间到低维子空间的一种线性变换”,将平面向量投影的结果由“数量”变为“向量”,并引入了“投影向量”的概念.选取七个版本新教材中“平面向量投影”内容作为研究对象,对编排顺序、问题情境、课程内容、投影向量表达式、例题和习题配置等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发现各版本教材都提出了投影、投影向量的概念,部分教材推导了投影向量的表达式.最后给出了教材编写建议.  相似文献   

16.
“至简数学”致力于“让学生学简单的数学,让学生简单地学数学,让学生数学学得不简单”,该教学理念凸显了2022版课标的数学学科育人价值.本文中剖析了“至简数学”教学理念下“平行四边形”单元专题复习课中的三个教学案例.化难为易,让学生学简单的数学;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简单地学数学;化零为整,让学生数学学得不简单.改变学生对数学的畏难情绪,培养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研究几何的数学思维方式,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在各学段中,都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并且进一步解释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可见,“综合与实践”活动不是要求学生去解答一道或几道简单的数学题,而是一系列能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数学活动的问题串.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一次说课展示活动中,笔者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课标”)提出的“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理念有幸展示了“图形的旋转(1)”的说课设计,受到了与会教师和评委的一致好评,下面将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特征、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阐述本节课的设计,不当之处,敬请指正.1 教材内容1.1 地位作用关于“图形的旋转”  相似文献   

19.
<正>1问题提出数列是一类特殊的函数,是重要的数学研究对象,是研究其他函数的基本工具,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2017年课标”)将数列作为选择性必修中函数主题的一个单元,数列单元中蕴含着累加法、累乘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法、分组求和法等基本技能,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应用意识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十个核心概念之一“.课标”指出“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蔡上鹤先生认为“这里的不足之处是没有加进第三方面:领会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三者的辩证关系”.为了探索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