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竞争态势下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尹晓波 《运筹与管理》2005,14(1):133-137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问题,具有指标量大,同时又具有模糊性的特点。本针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系统指标体系,应用模糊数学中的综合判断方法。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定量和综合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模糊理论综合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我国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创新状况 ,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 .运用模糊数学方法 ,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为客观评价、及时调整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提供了客观依据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ANP法在区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应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进行综合评价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网络层次结构中子系统内部的依存关系往往缺乏实质性的阐述和研究,而这是网络层次结构的关键;二是没有通过实例比较网络层次法和层次分析法,证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实用价值.以区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为背景,分别应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和层次分析法(AHP)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各省数据评价了区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给出了政策建议,以期为制定区域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规划等提供了定量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创新能力,公正客观的评价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十分必要,研究新型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对企业的成长和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本文较为全面的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内涵与特征,并对现有的评价方法进行了调研和对比分析。提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分析时应将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研究并构建了包括创新支撑和创新主体两个二级指标在内的新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了划分,以期为企业评价技术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测度是新创科技型小企业把握创新能力现状和制定提升策略的重要依据。根据新创科技型小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过程及特点,将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划分为模糊前端创意生成能力、研究开发能力、中试生产能力、商业化能力和新技术标准推广能力。从知识管理视角构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和27个二级指标的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既包含一般意义的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也包含凸显突破性技术创新“突破性”特点的指标和反映新创科技型小企业技术创新“开放性”特点的指标。利用比AHP更具优势的模糊一致偏好关系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了基于效用理论和云理论的能实现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有效结合的综合云评价模型。最后以实例详细阐述了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流程,验证了该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农业现代化评价研究现状和进展的基础上,参考和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提出湖北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指标体系由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4项主体指标和16项个体指标构成.同时,运用唯一参照物比较判断法(G_2-法)和Delphi法相结合确定指标权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多指标综合测度法构建评价模型,对湖北省不同水平年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及发展态势进行实证分析,探索提高湖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的对策建议,为湖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ANP(网络层次分析法)的基本理论,并运用ANP方法建立了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各指标的权值,对北京、上海、广东、重庆、四川、陕西6省市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并从知识创造、知识流动、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环境、技术创新的经济绩效5个方面对它们进行了比较研究.为中国东西部科技政策、科技规划的制定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价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采用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开展、技术获取和技术创新产出等4个一级指标,以及RD经费、专利申请数等9个二级指标,构建了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这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和评价了中国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六大类高端装备制造业在2004~2014年间的技术创新能力.根据评价结果,针对不同产业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加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渊源与内涵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国内建筑企业的调研,构建了包括建筑引领能力、建筑整合能力和建筑品牌能力三个方面的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FCE)建立了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并以实例为证,为建筑企业有效的识别与评价其核心竞争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的DEA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在建立较为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运用 DEA方法综合评价企业技术创新成果 .该方法客观、准确、可操作性强 ,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了制造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企业调查,对收集到的不同类型制造企业的完整数据进行整理,因子分析整理后得到9个综合因子表述原数据,以减少数据处理及问题分析的复杂性.利用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器,并使用已有的企业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创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制造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径向基函数和多项式函数作为核函数,此模型具有很好的分类性能,可作为制造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12.
面向 2 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 ,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估对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在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知识描述的基础上 ,首先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估的指标体系 ,继而提出了基于 AHP-Fuzzy方法上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估模型 ,这为企业科学地进行技术创新能力评估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文末 ,通过实证分析说明了该模型在实际中的应用 .  相似文献   

13.
张凯  张明慧 《运筹与管理》2022,31(4):109-115
为科学合理地对企业科技创新与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估,文章从科技创新基础与现状情况、科技创新组织管理能力和科技创新持续发展能力三个方面入手建立企业科技创新与持续发展评估的指标体系,并针对指标的不确定性构建一种基于云模型和证据理论的科技创新与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首先应用云模型对评价指标转化为区间数并应用区间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其次运用证据理论对指标的置信度等进行计算得出评价对象的评估结果。最后以国网某省公司为例,分别应用基于云模型和证据理论的评估模型和区间证据推理方法进行评估研究,验证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准确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研究结论为在企业科技创新与持续发展中应加强科技创新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企业的合作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企业在合作过程中表现出了许多问题,例如信任的缺失,缺乏可以合理全面测量企业信任度的方法等。本文运用Multi-agent技术,建立了结合企业基本信息的声誉评价Agent和结合特定交易信息的单次交易评价Agent的信任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Multi-agent的B2B信任评价模型,最后进行了仿真实验。论文的研究对于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解决合作中的信任问题,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FP&S和H&M的创新能力分析框架进行修正的基础上,从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创新成果和创新品牌四个维度建立基于企业层面的区域创新能力分析框架,以此为理论依据建立了基于企业层面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全局的思想构建全局熵值法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京津冀地区、东北地区、长三角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2009~2012年企业层面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动态评价与分析,研究结果对于认识我国各经济区的企业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陈杰  吴艳  陈亮 《经济数学》2013,(4):94-99
基于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支撑和转化等四个影响因素,构建新能源储能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主要新能源储能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分析表明,我国新能源储能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经费投入和科研能力两大因素.新能源企业科技创新的研发经费投入、科研人员配备、科研成果等方面,与国外企业相比差距大,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可拓物元理论,对基于企业主体视角的技术协同创新风险进行评价分析.在技术协同创新关键风险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技术协同创新风险测评的可拓物元模型.以各项关键风险因素的专家打分原始数据为依据,对各项风险因素指标的专家打分的平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将归一化结果作为企业技术协同创新关键风险因素的权重系数,提高了企业技术协同创新风险度量的精确度和时效性.最后,以某企业与北京科技大学的协同创新项目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技术合作伙伴,筛选技术来源,通过开展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实现多渠道技术获取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方式。不同技术获取模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理差异性受到了诸多学者的重视,但企业技术获取系统是一个复合系统,很少有研究系统地分析企业技术获取系统的协同机理及其与创新绩效的互动关系。文章构建了企业技术获取系统协同发展模型,对我国企业技术获取的协同发展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进一步讨论了企业不同技术获取协同与不同创新绩效间的因果关系。研究表明:整体上我国企业技术获取系统处于协同演进状态,但国外技术获取子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徘徊与波动;企业在技术获取和技术的消化吸收过程中形成了技术获取协同带动技术累计绩效和经济绩效刺激技术获取系统协同演进这两个简单的价值循联接;我国企业目前仍欠缺通过持续的技术学习实现技术累计绩效的商业化和市场化,使企业经济绩效归因于其内外部技术的研发、吸收和二次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