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备课很重要,它是教师课前的教学预设,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宏观设计,它蕴含着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的基本观念,对师生互动状态的宏观把握,它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怎样备课,才能有效指导教学?笔者认为,备课就是要在教学活动中,使知识的逻辑线索与学生的认知过程有机融合,笔者结合苏教版选修教材矩阵特征向量的备课过程论述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需要,因而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实践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因此新课改将集体备课作为校本研修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面对新课程,教师该如何进行集体备课呢?  相似文献   

3.
<正>集体备课作为学校最基本的教研模式与载体,是实现高质量备课的路径之一.传统集体备课的主要形式:主备或老教师的“一言堂”,言完即收场.一是缺乏教材解读过程中的异质交流;二是缺少适切班情、学情的不同教学方案的个性研磨等.如何改变现状? 可从以下三点入手:一是让不同层次的教师抱团,把个体备课变为差异性共同体备课,让教师之间的交流成为一种必然;二是把主备说课变为差异性共同体之间的对话,形成互辩互证、互学互鉴的氛围; 三是让教学设计先求同,再求异,  相似文献   

4.
张守荣 《中学数学》2012,(20):33-34
评价一节课好坏的标准就是教学目标达到了没有,教学重难点突破了没有及教学效果如何.一般情况下,一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都是非常明确的.教师在备课时都是从这几个方面来下功夫的.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时做到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是这样做的,教学效果不错,成绩名列前茅.但是有这样一节课,却是学生"牵着"教师的"鼻子"走,"由不得"笔者了.那就先从这节课的备课说起吧.  相似文献   

5.
代钦 《数学通报》2012,51(4):13-15,21
1 前言 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传统的观点认为,备课包括钻研本门学科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教材和有关参考资料,了解学生的实际,编出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和课题(或单元)计划,写出课时计划等.备课有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之分.前者是教同一门科目的教师在一起共同研究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或介绍本学科的新的信息与知识;前者必须建立在后者的基础上.(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这里主要强调两点:教材、学生,当然备课亦包括备教法.不妨把传统的备课结构称为备课的教材—学生—教法的"三元一体结构".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复杂而细致的,没有充分的备课就不可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上好课,就要精心备课.以下就此问题谈一些看法.一、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的学科要求《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是整个教学的指导理念,它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实施教学的依据,因此,教师需要深入钻研《数学课程标准》,对其中相关内容了然于胸,全面把握学科知识的教学要求,这是对备课的整体要求.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研究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同一知识不同呈现方式对学生学习水平的影响,这在二期课改…  相似文献   

7.
中学数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主要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学生成绩的考核以及教学研究等内容.有些学校对教师的备课、上课等工作抓得很紧,但对教师课外作业的批改重视不够,要求不高,导致有些教师偷懒不批改作业,每次就对对答案而已甚至不了了之.这虽然是个别现象,但也引起了我们对这个貌似简单问题的思考:这就是教师为什么要批改作业?  相似文献   

8.
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对教师来说,中心问题是要上好课。要想把课上好,需要的条件很多。数学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教师除了具有足够的知识水平和相当的教学能力外,还应该具有良好的教师素质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些要求是宏观的,似乎很抽象。但正是它们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水平属于哪一个层次。并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角落都会有它们的反映。因此教师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就应该从这些方面加强修养。如果从微观的,较为具体的角度来讨论怎样上好课,那么起决定作用的是备课了。钻研教材是备课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环。本文结合《有理数大小的比较》这节教材①,谈谈怎样钻研教材。一般说来,开始备课,总是先把要上的教材从头  相似文献   

9.
<正>文[1]阐明了让学生板演的目的与作用,总结了学生黑板板演的教育教学价值.笔者读完以后,感慨颇多,作了更深的思考.一、明确学生板演的目的和人选对于学生上黑板板演题目,教师在上课之前的备课中一定要明确板演此题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这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是强调这里的答题规范,或是让学生暴露常见错误,提醒上课开小差的同学等等.所以教师在提前备课中就要认真备习题,在这个过程中,哪些习题是需要学生口答的,哪些是需要学生板演的,在板演的过程中学生会使用哪些方法,会犯哪些错误,这些都要在备课之前预设  相似文献   

10.
陈国建 《数学之友》2022,(20):41-42
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引出新知是很多教师备课前都会认真构思的,积极实践李善良教授提出的“一境多用”,加强不同环节之间的关联呼应,也是提升教学品质的有效方式.特别是重视一图一课、一题一课的研发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精彩之至,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于是下课后,大家围住这个老师,询问他,这节课上得这么好,你花了多少时间备课?那位历史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的,至于这节课的教案,大概用了一刻钟.是的,最高境界的备课是用一生用心  相似文献   

12.
教材对一名教师来说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可是现在却有一种奇怪的现象:许多学校的数学,教师从备课到上课从不用教材,这样也导致学生从不看课本,只顾钻研参考书,等到学期结束时数学课本崭新如初.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调查后发现教师主要认为教材上的例题过于简单,缺乏思维量.其实这是一种误区.教材中的例题必然是经过仔细斟酌、严格筛选、具有普适性的典型问题.有些例题  相似文献   

13.
曲长虹 《数学通报》2003,(12):19-21
课后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过程反馈的信息 ,用精炼的语言将所思所想记录在教案上 .主要包括 :成功的经验和方法 ,灵感的再现 ,始料不及和发人深省的问题 .课后录不但记录课堂上的知识方法及思维活动等方面 ,而且当练习、作业、测验以及个别辅导后有感而发时仍可补记上 .因此课后录是一个完整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后录是课前备课的延伸 ,又是新一轮备课的起点 ,通过这种循环往复的积累 ,必然能够极大地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 ,提高业务能力 .很多教师习惯于课前深思熟虑 ,课上运筹帷幄 ,往往缺乏课后的反思和整理 ,使那些灵感的火花也流逝了 .一…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 ,高等数学是理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不仅关系到各专业课程的教学 ,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具有很大作用。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高等数学教学研究与改革 ,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是一件历久弥新而又十分迫切的事情。如今不少学校在教学硬件、教学手段方面有了较大的革新。但“硬件”、手段要靠人去掌握运用 ,因此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还是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 ,说得具体一点还是教师如何备好课讲好课的问题。备课与讲课是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 ,极大地决定着教学效果的优劣。其中 ,备课…  相似文献   

15.
教材的二次开发通常是指教师课前的备课,包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筛选教材内容、确定教学方法、编写教案、搜集相关教学资料、制作教具等一系列环节,是一种对教材的继续开发过程.高中新课程的数学教材设计具有更多的弹性,从内容安排到组织设计都为教师的二次开发预留了空间,给教师施展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了机会和广阔的舞台.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好二次开发,真正  相似文献   

16.
备课是教师施展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除了根据学生实际考虑教法外,重要的任务就是钻研教材.通过钻研教材,教师要理解编者意图,领悟教材实质,全面地把握知识体系和要点,并对课本知识进行思维制作.下面我以“弧度制”一课为例,谈谈如何钻研教材的体会.1 关于弧度制的引入不少参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一个专心地认真备课的教师能拿出一个数学公式帮助学生发掘它的解题功能.“我基于这一想法,充分发掘cos20“公式变形的解题功能.……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一个专心地认真备课的教师能拿出一个数学公式帮助学生发掘它的解题功能.“我基于这一想法,充分发掘cos20“公式变形的解题功能.……  相似文献   

19.
王怀学 《中学数学》2012,(5):21-22,28
校本教研是一种新的教研活动,它不同于传统教研,教师不再单方面地洗耳恭听教研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一言堂,而要主动地参与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种教活动中人人都是研究着、实践者,都应该有发言权.在这种自由的阐述、辩论中,观点会越来越鲜明,认识也会越来越深刻,这对于指导者和被指导者都是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在数学校本教研活动中,能重视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为他们提供展示才能的时空,鼓励他们脱颖而出.作为  相似文献   

20.
动态生成观下数学解题教学设计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祎 《数学通报》2006,45(5):20-23
1数学解题教学的动态生成观1·1动态生成教学观的基本内涵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预设性,常常会使教师不关注教学过程本身,把教学过程看成预定计划或方案的简单体现,从而使最有活力的教学过程僵化.事实上,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既不是由教师单方面决定的,又不能都在备课时预料到.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地取决于学生的学情、课堂具体行进状态和教师处理策略.如果认为课堂教学的每一过程都可以由教师事先以极其细密的备课来强行规范,那就必然会阉割课堂教学活的灵魂,谈不上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全部丰富性.真实的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