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泊车服务机器人(PVR)可以方便变换车辆泊位的特征为深入发掘共享停车资源的时空利用价值提供了契机。针对“如何在利用好PVR上述优点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移位操作,并降低频繁移位操作带来的事故风险”的问题,建立了满足已知可接受停车需求的预约式共享停车供需匹配优化模型,并设计了对应的和声搜索算法。通过将不同时段的车辆与泊位匹配集合视为对应时段的声调,并进一步将不同时段声调的组合视为和声,建立了模型可行解与和声搜索算法基本概念的映射关系。利用同一时段内任意两个共享泊位上停放车辆的泊位互换实现对该时段声调的微调。数值算例的分析验证了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新的理论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共享停车服务中PVR不必要的移位操作,而且给出了存在PVR服务条件下实现合理供需匹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城市交通承载力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二程.根据交通承载力的特点、评价过程及评价结果的模糊性,将城市交通承载力分为交通设施承载力和交通环境承载力,结合城市交通现状构建了交通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并将其与模糊一致矩阵的主观赋权法相结合,提出基于组合权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表明,组合评价方法比单一评价方法更符合城市交通承载力的实际状况,从而为交通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模糊统计分析方法在停车管理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停车问题十分突出.结合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停车需求特点,进行城市商务区的停车资源利用和服务水平调查分析,在大量数据整理中,运用统计频率分析方法给出停车管理指标的相关系数和权重值,以及管理水平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城市中心停车供需矛盾诱发的不规范路内停车是导致交通拥堵恶化的原因之一.基于用户出行成本,在考虑了城市中心过境车辆的影响下,建立了以社会剩余最大化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在路内停车容量固定时,给出了路内停车最优流率的求解算法;进一步,在路内停车容量可变时,给出了路内停车最优容量的求解算法.数值算例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以用来在给定交通需求下,计算和分析城市中心最优路内停车容量,为停车管理和决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我国约有27%的建筑是节能不达标的既有老旧建筑,其耗能大、舒适性差,开展老旧小区节能改造是各地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有效措施.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构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物元可拓法的评价模型,并结合实际案例,对评价指标量化打分,综合评价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效益,为北方地区建筑节能改造后评价提供了一种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运用Delphi法和AHP法以及优化理论,构建了城市机动车停车收费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依据7±2心理极限概念建立了机动车停车数学模型,选用基于"差动"原理的赋权法——Gl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绩效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平均加权法对评价因素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处理,从而得到机动车停车收费绩效的综合评价结果.对宁波市机动车停车收费绩效进行了实际验证,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其绩效状况,为宁波市静态交通的进一步发展和整改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协调衔接停车规划与停车设施建设、合理调整停车收费结构、制定严格的停车违章处罚政策等城市机动车停车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两个实际案例出发,利用离散事件动态系统建模方法,构建了Jackson开排队网络模型,研究了小区开放前后周边道路的交通情况,并利用Jackson排队网络模型的相关指标,深入分析了小区开放前后周边道路的交通情况.最后根据相关结果,从小区周边的环境、道路的车流量、通行能力、行人的便利性和安全性等因素出发,给出了几条关于小区是否开放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针对目前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和快速增长的交通流量,考虑停车设施对路网上交通流的影响,提出一种在土地利用规划基础上的,对路网影响最小,停车场使用者步行时间最省的停车设施选址的双层规划模型,借助现有的交通规划软件(Emme)进行求解,并应用于上海市江湾-五角场副中心地区停车设施规划研究中.  相似文献   

9.
王艳  陈群 《运筹与管理》2021,30(7):119-127
在一个多目的地多停车场系统中,每个目的地附近有多个停车场可供选择,每个停车场也可供多个目的地的停车需求停车。每个目的地的停车需求在各停车场的停车量即为停车分配问题. 本文定义了停车量分配均衡原则:各目的地的驾驶员总是首选最低费用(包括在停车场内的停车费用以及停车时间、步行时间转换后的货币成本,其中停车费用及在停车场内的车位找寻时间都正相关于该停车场当前时刻停车饱和度)的停车场停车;由于停车场具有容量限制,当费用最低的停车场已满则再选择费用次低的停车场,以此类推;所有没被使用的停车场或者比被使用的停车场具有更高的费用或者停车位已满。考虑停车需求和各停车场内空余泊位数的实时动态特性,提出了与该均衡原则等价的数学规划模型,证明了其解的唯一性并设计了求解算法。通过两个算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再现了目的地附近各停车场内车位占用变化规律,从而为动态停车收费、停车选址规划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路网交通拥堵状况评价,是交通流管理、调节和诱导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电警、卡口交通监测数据建立自适应行程置信时间随机性模型,定义了路段消散指数用以描述路段拥堵情况,将卡口过车数据和浮动车数据、互联网数据相融合,根据历史数据,给出道路交通状态划分标准的阈值设置方法和基于浮动车数据描述道路畅通程度的指标,克服了只以浮动车车速定义交通拥堵指数的不足;最后,将运算结果与互联网导航平台数据的拥堵情况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基于路段消散指数的交通拥堵评价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可以应用在路网交通拥堵态势预测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1.
基于AHP和模糊综合评判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活垃圾的科学处理,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重大意义.以保定市新建的白沟综合垃圾处理厂为研究对象,选取经济、技术、环境、社会四大类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设立多个二级指标,共选取了14个指标因子进行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4种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适合保定白沟垃圾处理厂建设的垃圾处理方式为综合处理法.  相似文献   

12.
熊励  杨淑芬  张芸 《运筹与管理》2018,27(1):117-124
近几年来,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极大制约了城市发展。在大数据背景下,为了准确掌握交通实时拥堵状况,改善城市交通,便利市民出行,本文深入挖掘城市交通拥堵的影响因素,构建了基于交通5S要素的城市拥堵理论模型,运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方法工具,以上海静安寺、上海站、陆家嘴周围三大拥堵路段的交通数据集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由该模型获得的城市交通拥堵预测值与上海实际交通路况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表明交通5S模型与方法能够准确有效地评价城市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城市交通电力耦合系统在城市道路、充电设施、输电线路阻塞环境下的优化运行,提出了计及多重阻塞的动态交通电力流联合优化方法。首先,基于时空网络模型,提出了计及电动汽车移动、静止、充电、排队模式的队列时空网络模型,构建了适用于电动汽车的车辆调度模型,进而形成动态交通分配模型,以减少交通出行损失。其次,通过优化发电机组、储能等的出力和备用计划,计及城市电网安全、备用约束,构建了安全约束动态经济调度模型,以降低碳排放及发电成本。随后,形成多目标动态优化模型,并将其转换为混合整数凸二次规划问题。最后,在耦合IEEE-30、Sioux Falls系统中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A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DSS) integrated in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for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transport policies is presented. The objective of the tool is to assist transport administrators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the transportation supply while improving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indicators. The DDS works on three levels. The first performs the transport network analysis, the second assesses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pollutant emissions and the third evaluates the several policies selected. Road traffic is simulated using a deterministic, multi-modal traffic assignment model with capacity constraints. The model allows the estimation of traffic flow patterns within each link of the road network starting from the knowledge of the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and traffic demand. Energy consumption and pollutant emission calculations are based on the methodology developed by the CORINAIR working group. The evaluation of each policy scenario is based on a number of traffic,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indicators. A multi-criteria analysis, where decision is based upon judging over appropriate weighted criteria, is adopted. Models are integrated in a GIS environment, which serves as the repository of the data as well as the user interface of the tool. The use of the tool is demonstrated through characteristic case studies on the Greater Athens Area in Greece. Two policy measures, one concerning the extension of the region where half of the private cars are prohibited from entering to the Municipality of Athens and the other the reduction of parking places in the same region by 50% are evaluated.  相似文献   

15.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 为减少机动车排放污染气体, 我国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相应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新能源汽车主要是采用电作为推动力, 能够有效降低空气污染程度。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模型, 从系统的角度出发, 采用VENSIM软件进行仿真模拟, 探究产生“绿色悖论”的原因。动态仿真结果显示, 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影响实施阶段有显著效果,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政策的边际效用会逐渐降低; 新能源汽车总量的上升直接吞噬甚至超出了其节约的资源, 而且带来了停车位紧张、道路拥挤度上升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权的最小平方法的山区道路交通安全度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山区道路交通特点,综合考虑影响山区道路交通安全度的人、车、路、环境等主要因素,运用层析分析法构建道路交通安全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权的最小平方法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利用加权平均原则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以云南省罗富路"者桑"段为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的反映道路的安全状况,且权的最小平方法可以实现道路交通安全度主要影响因素权重系数的精确分配,合理反映各评价指标的重要性,为提高道路的交通安全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将层次分析法(AHP)和数据包络分析(DEA)相结合构建了两种方法的联用评价模式,对使用该方法评价城市交通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后续决策指导方面进行了探讨.该方法对AHP法在多个决策单元定量对比分析和DEA体现决策者偏好方面进行了改善.从影响城市交通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城市综合发展、道路设施水平、交通运输功能和交通环境质量等方面出发,建立了城市交通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并应用于深圳市实证分析,通过AHP分析认为深圳市2000~2007年城市交通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在波动中缓慢上升,再通过27个城市2005年数据DEA有效性分析和投影分析,得到深圳市在城市交通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总体效率为0.9729,并得到了其要达到DEA有效的调整方案和部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esents a model for evaluation of transport policies in multimodal networks with road and parking capacity constraints. The proposed model simultaneously considers choices of travelers on route, parking location and mode between auto and transit. In the proposed model, it is assumed that auto drivers make a simultaneous route and parking location choice in a user equilibrium manner, and the modal split between auto and transit follows a multinomial logit formulation. A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model with capacity constraints on road link and parking facilities is proposed that generates optimality conditions equivalent to the requirements for multimodal network equilibrium. An augmented Lagrangian dual algorithm embedded by partial linearization approach is developed to solve the proposed model. Numerical results on two example networks are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rvice level of transit, parking charges, road link and parking capacities, and addition of a new parking location may bring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ravelers’ behavior and network performance. In addition, transport policies may result in paradoxical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