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带放气阀的增压系统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放气阀的增压系统是一种简单而有效,较适合我国现状的实现高增压的方案。本文分析了该增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在B6135-ZG20柴油机上进行了泄放增压空气的试验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作了进一步的性能研究,最后为某舰用柴油机给出了一个增压系统的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对涡轮增压柴油机实行供油定时和增压空气旁通的二变量优化控制的设想,讨论了用自寻最优点控制和模糊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这一控制,研制了相应的微机控制系统。试验表明,这种控制方法可获得比单独的供油定时控制更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自寻最优控制中引入约束条件,采用变步长步进搜索法对涡轮增压柴油机供油提前角进行闭环控制,研制了一套结构新颖的供油提前角电控机构及相应的微计算机控制系统,并在 B6135-ZG20涡轮增压柴油机上进行了控制试验。研究表明,在供油提前角电子控制中采用闭环控制是进一步改善柴油机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多变量的缸内燃烧放热模型。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柴油机转速、负荷、进气温度、增压压力和喷油提前角等因素对燃烧过程的影响,有助于提高柴油机热力过程数值模拟计算精度,扩大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简要分析了风能、柴油机和蓄电池组构成的风能复合电力系统的特点,用MCGS完成了系统的计算机监控,用MC68HC11单片机实现了对风力发电机的模糊控制.  相似文献   

6.
120^#重油动态乳化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船舶柴油机普遍燃用高粘度重油和雾化加热温度高的情况,设计了一套以120^#重油为对象的重油动态乳化系统.该乳化系统以单片机作为控制器,根据柴油机的转速与负荷信号实现较佳油水比例的在线调节,并在不改变柴油机结构参数和不添加任何乳化剂的前提下,在6300ZC型柴油机上进行了台架实验,实验证明:重油乳化后微粒特性满足柴油机燃烧要求,且节油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大型台车式电阻炉预测模糊温度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大型台车式电阻炉具有大滞后,大惯性,严重非线性的特性,提出了由预测控制和模糊控制相结合的预测模糊控制算法,同时也介绍了预测模糊控制算法在电阻炉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实际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具有调整因子的规则自校正的模糊控制交流伺服系统,可以满足不同时域的控制要求,按不同的规则生成模糊控制查询表,使得模糊控制规则可以在线调整.仿真结果表明具有调整因子的规则自校正模糊控制器的交流伺服系统的性能较一般PID控制的交流伺服系统有了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介绍一种基于过程预报的模糊控制算法,用以解决石油井下作业工具密封件检测控制系统中被控对象的大延迟问题,实践证明,这种控制策略,对于那些对过渡过程要求比较宽松的却带有大延迟这一工业上难题的系统,是一种可选用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0.
针对谐振式光纤陀螺用光纤激光器频率跟踪锁定应用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模糊PI控制的激光器频率跟踪锁定方法。首先对频率跟踪锁定控制总体方案进行了叙述,综合利用模糊控制的快响应和PI控制的高精度技术优点;其次,重点进行了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和仿真,阐述了模糊控制流程和方法,并设计了模糊控制器的FPGA程序代码;最后,搭建了基于模糊PI控制的激光器频率跟踪锁定实验测试系统,实现了光纤激光器中心频率对光纤谐振腔谐振频率的快速跟踪锁定控制,为谐振式光纤陀螺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燃用乳化重油在6300ZC柴油机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6300ZC柴油机燃用乳化重油进行实用性研究,在不改变柴油机结构的前提下,利用柴油机本身具有的良好乳化功能,设计出动态乳化流程和智能控制装置.在柴油机台架试验中,取得节能与降低排放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从新疆柴油中提取环烷酸的新方法。用含有适量硫酸钠的碱液处理未碱洗柴油可避免乳化,增加提酸率,提高柴油质量,且具有工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可重配置计算(RC)是一种新的计算实现方式.本文详述了在该方式下的多种常用图像处理算法的实现.通过利用RC的可重配置特性,以FPGA为基础,可实现图像处理虚拟硬件,并获得高效率与通用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用STO-3G从头计算方法对具有准一维链的顺-反式聚乙炔的热异构进行了研究.在总结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采用热异构的双极缺陷模型,计算了顺-反式C_(10)H_(12)体系绕C=C双键旋转的情况下,体系总能E_(Tot)与旋转角(?)的变化关系,以及这种热异构过程中各种构型的能量值和相对差值.模拟了双极缺陷沿链的移动过程,得到从顺-反式到反-顺式聚乙炔过渡的能垒约0.6eV.从理论上证明了在室温下,仍可通过热激活实现顺-反式到反-顺式再到反式的异构转变,同时也得出当产生一个双极缺陷时,体系的自旋数增加1,很好地解释了电子自旋共振(ESR)实验发现的热异构使聚乙炔自旋增加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