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循环伏安法、稳态法、计时电位法等研究了SO_2在聚钴卟啉膜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过程,并和SO_2在贵金属电极上的行为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薛祚霖 《应用化学》1994,11(6):85-88
采用计时电位法、计时电流法和稳态极化曲线法研究了SO_2在Au和Ru两种不同类型贵金属催化剂上的氧化过程,提出了SO_2在这两类电极上的氧化机理。  相似文献   

3.
苯酚在热氧化法制备的SnO2/Ti电极上的电氧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清松 《电化学》1999,5(4):401-405
以热氧化法制备的SnO2/Ti电极作为阳极用于含苯酚酸性溶液的恒电流电解,测定了苯酚浓度、溶液中化学需氧量(COD)以及瞬时电流效率等随电解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用SnO2/Ti电极代替铂作为阳极可使相同氧化电量下的COD明显下降,而平均电流效率提高了3倍,讨论了两种电极上苯酚氧化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4.
导电氧化物电极上丁酸丁酯电化学合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俊翔  陈康宁 《电化学》1998,4(4):423-427
本文研究了某些氧化物电极在不同条件下对丁醇电解直接合成丁酸丁酯的影响,并测定了这些氧化物电极上的丁醇氧化极化曲线,结果表明Ti/PbO2电极在加入SnO2,Sb2O3,PdOx中间层后,不仅电极的PbO2层不易脱落,而且使电极的电催化性能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碳酸铅制备铅酸蓄电池电极的研究Ⅰ.电极的活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戴忠旭 《电化学》1999,5(4):437-442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PbCO3粉末微电极转化为PbSO4电极的活化方法和条件。发现在2~2.5mol/L H2SO4溶液中由PbCO3转化成PbO2/PbSO4和PbSO4/Pb电极时,以不对称交变讯号活化(化成)后,其循环伏安性能与由球磨机生产的PbO粉所制得的相应电极性能相近。对于负极,在含有乙炔黑胶体的H2SO4溶液中化成,由于碳胶粒在PbSO4晶体上的吸附,阻止了充放电过程中电极材料的收缩,  相似文献   

6.
设计出适用于亚硫酰氯(SOCl2)电化学还原现场红外测试的电解池。采用具有时间分辨的电化学现场FT-IR差谱法研究SOCl2在铂电极上电化学还原过程,检测出SO2Cl2,SO.SOCl2,(SO2)x,Cl3Al(←OSCl2)等中间物种。结果表明这些物种是不稳定的。SO2Cl2进一步电还原是全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可能的反应步骤。  相似文献   

7.
硫酸溶液中Ce^3+离子在PbO2电极上阳极氧化过程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分解极化曲线”法研究PbO2电极上Ce^4+阳极形成的动力学。测得电位在1.7 ̄1.9V(vs.SCE)区域和高于1.9V区域的O2和Ce^4+的极化曲线的Tafel斜率和两者的动力学方程。推测了PbO2电极上Ce^4+形成和O2析出的机理及两区域内反应机理的差别。所推得的动力学方程均与实验相符。  相似文献   

8.
CO_2在TiO_2薄膜修饰p/p~+-Si电极上的光电化学还原魏培海,祁学永淳于宝珠(山东教育学院化学系济南250013)(山东大学化学系济南)关键词二氧化碳,TiO_2薄膜,光电化学,p/P~+-Si电极在半导体电极表面实现CO2的光电化学还原,可获?..  相似文献   

9.
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SERS)和时间分辨SERS光谱(TRSERS)等技术首次研究了烯丙基硫脲(ATU)在HClO4、H2SO4和HNO3介质中与无机阴离子在银电极上的电化学共吸附行为.提出ATU很可能以S端与银电极表面形成化学吸附键,仲氨基相对伯氨基距离表面较近,整个分子偏向烯丙基一侧倾斜吸附在表面上.ClO-4、SO2-4和NO-3等弱吸附无机阴离子均能被ATU诱导共吸附在其质子化了的仲氨基上,这3种无机阴离子被ATU诱导共吸附的强弱顺序是ClO-4>SO2-4>NO-3.被诱导共吸附的无机阴离子对ATU在电极表面的化学吸附起到稳定剂的作用,有利于ATU在电极表面形成致密的吸附层  相似文献   

10.
PbO2—WC复合物阳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复合电沉积技术制备了WC微粒弥散于PbO2中的PbO2WC复合电极,研究了相结构及在H2SO4介质中阳极析氧反应的性能。结果表明,与不含WC微粒的PbO2电极比较,WC微粒改变了PbO2电沉积的方式,复合电极的结晶更为细小和致密,α-PbO2的含量更高,晶体产生了择优取向,该复合电极在0.5mol/LH2SO4溶液中阳极析氧的电催化活性提高近1倍,其化学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单宁的电化学氧化及伏安测定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玻碳电极(GCE)为工作电极,KH2PO4-Na2HPO4为支持电解质,通过循环伏安法首次观测到了单宁的不可逆氧化峰。在单宁浓度为1.0×10~(-7)~1.2 × 10~(-5)mol/L范围内与其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 1.3×10~(-8)mol/L。在中药五倍子浸提液中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实验,其平均回收率为100.6%。该法简便、快速,用1.0×10~(-6)mol/L的单宁溶液重复测定11次,RSD为2.l%。对其反应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快速电化学方法联合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仲柏  柳文军 《分析化学》1997,25(6):635-639
根据O2和CO2在二甲亚砜(DMSO)介质中Pt电极上的伏安特性,采用微电极并结构计算机控制的电位调制技术,建立了快速联合测定CO2和O2的调制电位脉冲库仑法和调制电位脉冲电流法,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一次测量时间快达40ms。CO2检测范围0 ̄10%(体积百分比);O2检测范围不受限制。通过编程设计特定的调制电位-时间波形,可保持连续检测的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周仁贤  丁云杰 《分子催化》1996,10(3):226-230
用TPD-MS,TPSR-MS及CO氧化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了Pt/Al2O3和掺杂超细ZrO2的样品的表面氧脱-恢复性能,CO表面氧化性能有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在Pt/Al2O3中掺杂ZrO2后,样品表面上的氧物种脱出和氧经恢复性能明显提高,脱氧量也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H2O2-SC(NH2)2-Cu^2+-H^+反应体系在封闭条件下以及在CSTR中的振荡行为,体系在封闭条件下出现单峰振荡行为,其振幅和诱导期与反应温度,(H2O2),(SC(NH2)2)等有关,在CSTR中体系的Pt电极电位,铜离子选择性电极电位以及pH值均显著稳定的周期性振荡,考察期振荡过程的流速序列,发现在低流速下的出现周期性复杂振荡,体系没有双稳态出现。  相似文献   

15.
PbO_2-WC复合物阳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复合电沉积技术制备了WC微粒弥散于PbO_2中的PbO_2-WC复合电极,研究了相结构及在H_2SO_4介质中阳极析氧反应的性能。结果表明,与不含WC微粒的PbO_2电极比较,WC微粒改变了PbO_2电沉积的方式,复合电极的结晶更为细小和致密,α-PbO_2的含量更高,晶体产生了择优取向。该复合电极在0.5mol/LH_2SO_4溶液中阳极析氧的电催化活性提高近1倍,其化学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溶胶凝胶-超临界干燥法制备的NiO-SiO2-Al2O3催化剂上CO氧化反应的原位DSC测试,实现了对催化剂的活性以及催化剂制备参数影响反应性能的规律考察,同时与实际微反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TS分子筛催化剂上烯丙基氯的环氧化性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TS-1分子筛催化剂上,研究了以H2O2为氧源的烯丙基氯液固多相环氧化反应。结果表明,TS-132分子筛是该反应的有效催化剂,H2O2转化率达80%,目的产物氧氯丙烷选择性达90%,用程序升温脱附(TPD)和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研究了H2O2和烯丙基氯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状态,结果表明,TS-1-32分子筛对H2O2和烯丙基氯有较大吸附容量和吸附强度,使它们在反应温度下有较大的表面浓度,  相似文献   

18.
朴红  毕颖丽  甄开吉 《催化学报》1996,17(3):217-221
用甲烷氧化偶联反应评价了不同方法制备的La-Ba-Sm体系催化剂,结果表明,用机械混合La2O3,Ba(OH)2.8H2O和Sm2O3三组分及高温焙烧方法制备的催化剂,从C2收率和选择性总体看,较其它方式优越,在催化剂(IV)上进行了500h的稳定性实验,在整个过程中,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基本稳定;催化剂的起动温度较低,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易于控制对工业生产意义较大,通过XRD,XPS,IR,SEM  相似文献   

19.
运用循环伏安法和现场FTIR反射光谱研究了酸性介质中乙二醇在铂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行为,指出乙二醇电催化氧化是通过解离附产物和反应中间体双途径机理进行的。经FTIR反射光谱检测,解离吸附产物为CO,反应中间体主要有CH2OH-COOH和HOOC-COOH等。本文还在分子水平上解释了铂电极上乙二醇吸附和氧化循环伏安特征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0.
利用DTA、TPD-MS、XRD、TPR及TPSR-MS等手段对La_2O_3和含La_2O_3的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含La_2O_3的催化剂的一个特点是其容易吸水,此时,催化剂中除含La_2O_3外,还有La(OH)_3及La_2O_3CO_2存在。TPR及TPSR结果表明了催化剂的起始氢气还原温度与纯甲烷的程序升温反应开始温度的一致性,这说明催化剂的晶格氧参与了甲烷的活化过程。不同的氧化物由于其晶格氧的活性不同,因而其活化甲烷的温度不同。La_2O_3中的晶格氧非常活泼,它在730℃时即可以与甲烷或与H_2反应而本身被还原。甲烷和氧气共进料时的程序升温反应(TPSR-MS)表明甲烷氧化偶联反应中C_2烃的选择性有一最佳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