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赟杰 《数学之友》2022,(20):67-69
处理与函数有关的不等式问题的核心思想是构造函数,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值.针对不同的函数类型,构造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常用的除了作差合并、分离参数构造以外,还有放缩构造、同构变形构造、变换主元构造等.  相似文献   

2.
参数讨论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同时也是高考和数学竞赛试题中的热点问题.参数讨论的方法和题型多种多样,其中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中求参数范围的题目更是屡见不鲜.笔者在文[1]中介绍了几种最基本的求解途径,但题目稍复杂一点用文[1]中的方法就无能为力了.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分离参数的办法,使有一定难度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能够转化为我们较为熟悉的内容来求解.  相似文献   

3.
胡寅年 《数学通讯》2012,(Z3):16-18
我们知道,求解含参数的不等式问题,最常见的方法是分离参数法.可是利用分离参数法求解2006以来全国卷中的不等式问题,却没有任何效果.以至于很多老师试图探索它们的巧解,比如:运用洛比达法则、利用函数图象的凹凸性、运用极限思想等等,然而上述巧解并不适合于高中数学  相似文献   

4.
<正>引言含参方程、含参不等式问题中,常用到分离参数的方法,将问题转换成已知函数的图像或最值问题,但是我们常会碰到直接分离参数不成功的情况,例如需要讨论或是分离后函数较复杂的情况,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不能分离也就意味着此题解不出来了.不分离参数难道问题真的就解不出来了吗?我们已经研究过含参数函数的最值问题,含参数函数的单调性等问题,为什么不能将问题转换成含参  相似文献   

5.
参数讨论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同时也是高考和数学竞赛试题中的热点问题.参数讨论的方法和题型多种多样,其中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中求参数范围的题目更是屡见不鲜.笔者在文[1]中介绍了几种最基本的求解途径,但题目稍复杂一点用文[1]中的方法就无能为力了.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分离参数的办法,使有一定难度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能够转化为我们较为熟悉的内容来求解.所谓分离参数,是指在含有参数的不等式中,通过恒等变形,使参数与主元分离于不等式两端,则蕴涵的函数关系由隐变显,从而问题转化为求主元函数的值域上、下限(上限为最大值…  相似文献   

6.
参数范围讨论的问题,由于能沟通各方面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而成为高考的热点.下面例谈从复杂的关系网中,巧妙地分离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导数问题灵活多变,难度性大,常用的解题方法有分类讨论,分离参数.但是,在大多情况下,分离参数后函数或导函数形式复杂而无法求出函数的最值,解题过程往往是有始无终;若不分离,直接分类讨论,分类层次较多又会出现重复或者漏解.面对这样的两难问题.笔者给出解决此类题的四个妙招.一、特值代入,缩小讨论范围  相似文献   

8.
含参数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和存在性问题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热门题型,它以“参数处理”为主要特征,以导数为工具,往往与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等有关,在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中涉及了“函数与方程”、“化归与转化”、“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含参数不等式求参数取值范围是一类常见的探索性问题,主要是求恒成立问题或存在性问题中的参数范围.解决这类问题,主要是运用等价转化思想,把复杂的,不熟悉不规范的问题转化熟悉、规范甚至模式化、简单的问题.下面就一道含参数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来谈谈如何对它进行横向拓展、纵向引申,达到优化认知结构、掌握思想方法、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含参不等式恒成立、存在性问题历来是高考考查的热点、难点,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还可以相互转化.对这类问题该怎样求解呢?这类问题往往涉及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主要采用分离参数法(参数能够分离)、函数最值法等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敏  袁晓明 《应用数学和力学》2007,28(12):1483-1492
邻近类分解方法首先是由Chen和Teboulle(Math. Programming,1994,64(1):81-101)提出用来求解凸的极小化问题.在此基础上,该文提出一种新方法求解具有分离结构的单调变分不等式.其主要优点在于放松了算法中对某些参数的限制,使得新方法更加便于计算.在和原分解方法相同的假设下,可以证明新方法是全局收敛的.  相似文献   

11.
构造函数法是高中数学学习中常见的一种解题方法,特别是在处理一些较为复杂的函数问题时,掌握该方法能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此外,在高考数学解答题中,求参数的取值范围的数学问题通常是学生取得高分过程中的拦路虎.本文以近几年高考数学解答题中的参数问题为例,利用构造函数的三种方法:移项构造法、作差构造法、分离参数构造法,对构造函数法在高考中的应用进行详细探究,旨在为中学数学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不等式是初中数学的重难点,也是学生日后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但学生在解决不等式问题过程中,受到传统思维的束缚,常常面临着极大的困难.本文就此作为研究背景,基于常见的数学思想,将抽象、复杂的不等式问题直观地呈现出来,旨在降低解题难度,提升学生的不等式解题正确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双参数拟线性微分方程的角层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含双参数的拟线性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采用的是微分不等式的方法.我们找到了问题的一个渐近解并对余项作了估计.  相似文献   

14.
已知含参数的不等式在某区间上恒成立求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是一类套路陈旧却又常考常新的典型问题,经常出现在高考试卷的压轴题中.解这类题,常见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分离参数法.将不等式等价变形,使参数与变量分别位于不等号的两边,转化为含变量的函数最值求解问题;二是参数讨论法.将不等式等价变形为一边为常数,另一边为含参数和变量的混合式,转化为含参数的函数最值讨论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主要研究了带有两个参数的数列的极限问题,并且根据参数的不同取值,利用极限的迫敛性求解出其相应的极限形式.其结果是多个已知数列极限的推广.  相似文献   

16.
含参数的不等式解法,涉及到分类讨论,于是也就成了学生一遇到就头疼的问题,甚至是恐惧,在后面的利用导数求函数单调区间的问题时,也就变成了部分学生的难题.针对学生在此类问题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做一梳理,对轻松求解含参数的不等式,乃至分类讨论问题进行了思考.一、熟练掌握两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形成固定套路即会解两类特殊不等式,一类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另一类是一元二次不等式.解不等式,从代数角度上看就是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找已知不等式的同解不等式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主要任务是化简,即化简到一元一次不等式;从几  相似文献   

17.
<正>不等式恒成立求参问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内容,时常以解答题压轴的形式出现.处理此类问题一般有两种策略:一、直接构造函数,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并借助导数研究函数最值来求解参数范围;二、通过等价变形将参数与变量分离,构造具体函数来研究最值最终求出参数范围.由于分离参数法能避开参数繁琐的讨论,因此它备受同学们欢迎.本文结合几道高考题谈谈用分离参数法求解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处理技巧.  相似文献   

18.
在不等式证明中,三角代换是一种常见、有效的处理方法,它多用于条件不等式的证明,当所给条件结构比较复杂、变量比较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不甚明了时,可考虑三角代换,将多个变量用相对统一的角参数来表示,将复杂的代数问题转化为三角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不等式的证明因其灵活多变、技巧性强著称.很多复杂的不等式证明,如果灵活构造函数,并利用导数,往往能获得简捷解决,而构造好相应函数是关键.从哪里入手,如何构造函数,怎么构造,许多同学找不到突破口,感到无所适从,甚至构造不出合理的函数.下面就此问题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20.
柴樱月 《中学数学》2023,(14):70-71
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含参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问题一直是学生的薄弱点,很多学生对这样的问题总是一筹莫展.本文中结合具体案例,探究和分析了含参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几种解法,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