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知道,“存在”的反面是“不存在”,而有意思的是两者都与“任意”有关,“存在”的反面与“任意”有关,“不存在”与“任意”也有关.所以挖掘它们之间的联系,恰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为了说明问题,特通过例子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2.
在学习函数、方程、不等式过程中,常见到“恒成立”问题.一般来说,“恒成立”问题多数涉及两个变量,其中一个变量恒满足某一条件,对另一个变量进行数学设问.而这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常以函数、方程、不等式等形式给出.本文重点从函数角度介绍一下“恒成立”问题的解题策略. 一、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例1 已知x2 (4a-3)x 3a>0, (1)若不等式对任意实数x∈[-1,3]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若不等式对任意实数a∈[-1,3]恒成立,求实数x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3.
桂松 《数学通讯》2014,(5):54-56
当“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成为高考热点之后,有关这两种命题的解答题也逐步受到大家的关注.由于“任意”和“存在”性问题能够很好地体现了函数思想与逻辑推理,它们使得函数问题变得富有变化和新意,所以准确理解“任意”与“存在”的含义,还函数问题本来面目,将成为解决这类问题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姜忠杰 《数学通讯》2013,(Z2):15-18
自从高中数学新课改教材引入了"任意"和"存在"量词以后,与之相关的题目层出不穷,从起初的求含有一个量词命题的否定形式,到含有一个量词的方程或者不等式恒成立、有解问题,演变到今天的在同一题目中"任意"和"存在"相遇时各种方程或者不等式问题,让很多学生感到不适应,既读不懂题意,也不知道如何下手,更不清楚怎么转化.笔者就最近几年各省市对此类问题的改革创新探讨一下,以便让学生能够掌握好这类问题的解题策略.一、以方程形式出现1.两个不同函数的相等且没有附属条件,可  相似文献   

5.
导数题是高考题中的常客,而且大都以压轴题的面目出现,所以拿下导数题是迈入高分段的标志.导数题虽年年有,但却悄然之中发生着些改变.这其中,尤以关于“任意”、“存在”的内容最为明显.“任意”、“存在”可以说是导数题最为明显的特色,从早期单一型发展到现今的混合型,本文对此类问题作一归纳.  相似文献   

6.
<正>导数中的“隐零点”问题是指:当一个函数的零点存在但又无法求出的零点问题.“导根反代”是指:由于可导函数的极值点是其导数的零点,不求出导数零点的具体数值,而是用导数零点x0建立方程,得到关于x0的关系式,将关系式代入原函数f(x0)中消去指数、对数或者参数,最终化为关于x0的函数,最终根据x0的范围求解具体问题.本文通过两个具体的例子来体会导数中的隐零点法精髓——“导根反代”.  相似文献   

7.
函数是同学们进入高中阶段接触到的第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学习函数时如果对概念与定义内涵理解不深刻或有偏差,就会造成对有些函数问题是非辨别不清,概念模糊等种种错误出现,影响对后续知识的掌握.下面就函数中的“域”、“范围”、“有意义”几个易混的概念辨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1引言“导数与函数相结合问题”是历年高考数学压轴题,其中零点问题是近几年的热点考察方式,具有较强的选拔筛选功能.此类问题设问方式颇具规律性,第一问以考察求导,探寻函数的单调性、极值为主;第二问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两种:一是已知零点的个数求参数的取值范围;二是参数范围确定,讨论函数零点个数.  相似文献   

9.
龚洁琳 《数学通讯》2012,(Z4):52-53
函数类问题中涉及任意与存在的题目一直是高考考查的热点、难点,其着力点在于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解题能力.对于涉及一个变量的"任意存在"问题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当"任意存在"问题遭遇"两个变量"时就变得令人眼花缭乱,使学生产生不知所措、无法下手的感觉.下面我们就以几个题目题为例来探讨一下解决这类问  相似文献   

10.
“反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反函数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接受反函数的概念并学会反函数的求法,又可使学生加深对函数基本概念的理解.反函数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时,教师一般先通过实例根据自变量和应变量的不同,得到两个函数关系式和图像完全不同的函数.在此基础上指出这两个函数互为反函数,这样使学生对反函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了让学生对反函数的对应法则有进一步的理解,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做一些反向思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呈现一道函数恒成立条件下求参数范围问题的求解过程,试图以函数图象为主线阐述“必要条件探路”的图象背景.再利用公切线找出公切点代入函数求出参数的范围,充分性论证参数的最优解,并将此类方法应用到一般的函数中求参数范围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平面几何中,我们把两个形状完全相同而大小不同的图形称为相似的.相似的图形有一个重要性质:“相似形的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且这一性质在解题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本文试图将上述事实推广到空间中去,并介绍其典型应用.定义我们把空间两个形状完全相同而大小不同的几何体称作立体相似的,并把对应线段之比称作相似比.显然,空间两几何体相似的情况是较多的,任意两个正四面体、任意两个球体及任一锥体用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截得的小锥体与原锥体都是相似的.可以证明立体相似有下述性质:命区空间两立体相似的几何体体积之比等…  相似文献   

13.
“任意”与“存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还可以互相转化.为了彻底消除对这两个概念的误判,现在通过一个问题“串”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14.
在高等数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的任意常数的存在往往对某些问题造成影响.就某校一道高等数学考题所引发的问题,说明两个导数相等的函数最多相差一个常数,只有在导数相等、且在某一个点的函数值也相等时,才能推出两个函数相等.  相似文献   

15.
函数是同学们进入高中阶段所接触到的第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学习函数时如果对概念与定义的内涵理解得不深刻或有偏差,就会造成对部分函数问题辨别不清,概念模糊等种种错误,影响对后续知识的掌握。本文就函数中的“域”、“范围”、“有意义”等几个易混的概念辨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若两个变量a与b不相等,a=b t,或a= bt,则t称为“剩余量”.恰当地引入和使用剩余量,在解题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举例说明.一、在函数中的应用例1函数f(x)对任意x,y∈R,都有  相似文献   

17.
问题1是比较常见的题型,特别是在很多竞赛题中屡见不鲜;问题2是在问题1的基础上把中间的“+”变成了“一”,是笔者原创的.因为这两个题目仅仅是中间一个符号之差别,故笔者把它们命名为“姊妹函数”.  相似文献   

18.
“象称函数”初探301800天津市宝坻县教研室杨之关于函数奇偶性概念,有两个问题:一是奇偶函数类太窄,以至于图象具有对称性的许多函数,如一、二次函数.正弦函数在一般情形下.都不具有奇偶性.二是对奇偶函数略加变换就可能失去奇偶性.因此有必要拓广奇偶性概...  相似文献   

19.
蔡路 《数学之友》2015,(12):58-60
近年来函数最值问题在高考中屡见不鲜,如何运用数形结合方法高效地解决此类问题,关键在于发现函数最值问题隐含的“形”.  相似文献   

20.
1 含参数的式子 f(x) =g(x) 在什么条件下“在R上恒成立”与“在R上恒有解”是有区别的“f(x) =g(x) 在什么条件下对于任意实数x恒成立”是求此式在R上成为恒等式的条件 ,即参数的范围 .用函数的观点看 ,命题等价于“在什么条件下 (即参数取什么范围内的值时 ) ,函数 y =f(x)与函数 y =g(x) 在R上是同一函数” .“f(x) =g(x) 在什么条件下在R上恒有解”是求关于x的方程有实数解的条件 .用函数的观点看 ,命题等价于“在什么条件下 (即参数的范围 ) ,函数 y =f(x) 与 y =g(x) 的图象总有交点” .显然 ,可以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