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5 毫秒
1.
在2012年的全国数学高考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目: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E在边AB上,点F在边BC上,AE=BF=37.动点P从E出发沿直线向F运动,每当碰到正方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点P第一次碰到E时,P与正方形的边碰撞的次数为()(A)16(B)14(C)12(D)10本题通过动点的"反弹"考查直线方程、倾斜角、斜率等基本概念,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  相似文献   

2.
引例(2012全国大纲卷理1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E在边AB上,点F在边BC上,AE=BF=3/7,动点P从E出发沿直线向F运动,每当碰到正方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点P第一次碰到E时,P与正方形的边碰撞的次数为()A.16 B.14 C.12 D.10本题作为选择题压轴题出现,相对较难,能力要求较高,解题时需进行一些探索,从中发现规律后才可能正确解答.笔者从探究性学习的模式对此试题加以探讨开发利用,供参阅.1策略探究探究1从简单做起,归纳、猜想  相似文献   

3.
冯云 《中学生数学》2014,(10):45-46
<正>例1(陕西省2012年25题)如图,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3+3~(1/2).(1)如图1①,正方形EFPN的顶点E、F在边AB上,顶点N在边AC上.在正三角形ABC及其内部,以A为位似中心,作正方形EFPN的位似正方形E′F′P′N′,且使正方形E′F′P′N′的面积最大(不要求写作法);(2)求(1)中作出的正方形E′F′P′N′的边长;  相似文献   

4.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结论:如图1,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BC和CD上,且AE⊥BF,则有△ABE≌△BCF,从而有AE=BF.证明比较简单,从略.以这一结论为基础可轻松地解决一类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为背景的赛题.例1(1999年  相似文献   

5.
一、利用正方形的对称性求最值例1如图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点E、F分别在AB、BC上,AE=3,CF=1,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则PE+PF的最小值为  相似文献   

6.
<正>一题多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下面,以八年级一道经典几何题为例.题目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边BC上一点,∠AEF=90°,EF交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CF于F.求证:AE=EF.一、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两线段相等解法1如图2,在AB上截取AG,使得AG=CE,易得BG=BE,  相似文献   

7.
5 设u ,v ,w为正实数 ,满足条件uvw +vwu +wuv≥ 1,试求u +v +w的最小值 .  (陈永高 供题 )6 给定锐角三角形ABC ,点O为其外心 ,直线AO交边BC于点D .动点E ,F分别位于边AB ,AC上 ,使得A ,E ,D ,F四点共圆 .求证 :线段EF在边BC上的投影的长度为定值 .(熊斌供题 )7 已知 p ,q为互质的正整数 ,n为非负整数 .问 :有多少不同的整数可以表示为ip +jq的形式 ,其中i,j为非负整数 ,且i+j≤n .(李伟固 供题 )8 将一个 3× 3的正方形的四个角上各去掉一个单位正方形所得到的图形称为“十字形” .在一个 10× 11的棋盘上 ,最多可以放置…  相似文献   

8.
<正>《中学生数学》2020年8月下(初中版)课外练习初二年级第3题:问题呈现已知如图1,在△ABC中,∠ACB=90°,CM⊥AB于点M,点D在BC上,且AC=CD=DB,AD与CM交于点E.求证:2AE=ED.本题看似繁复,实则简单.它是一直角边为另一直角边2倍的直角三角形,在正方形问题中经常出现,只不过把它从正方形分离出来,变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看课外书时,遇到这样一道题:如图1,当E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上,作Rt△FEG,与BC,DC相交于M,N.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EC=2AE,求重叠部分的面积.第一眼看到这道题时,不知从何下手.想着想着,突然想起书上的"丰富多彩的正方形"中的一个问题:如图2,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点O又是正方形A_1B_1C_1O的  相似文献   

10.
《中等数学》08年第3期《数学奥林匹克问题》初220题为:图1如图1,D是△ABC边BC上的点,DBCD=mn,P是AD上的任意一点,过A、P两点作⊙O1、⊙O2,⊙O1与AB、AC分别交于点M、N,⊙O2与AB、AC分别交于点E、F,M与E、N与F均不重合.求证:MNFE..AACB=mn.笔者认为,此题的参考答案,证明较繁.经  相似文献   

11.
<正>本文从五个方面对一道竞赛题进行探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一图多用,多题一解,抓住解决问题的实质,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原题(世界数学团体锦标赛)如图1,点E和点F分别是正方形AB-CD中BC边和CD边上的点,且∠EAF=45°,求EF:AB的最小值.  相似文献   

12.
<正>《中学生数学》2016年12期刊载了《一道考试题的多种解法》一文,作者对第(2)问介绍了九年级学生的两种解法.然而此题毕竟是八年级的期末考试题,在此对第(2)问介绍几个八年级同学可做的解法.题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是AB边上一点,连接DE,过点D作D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EF.(1)如图1,求证:DE=DF;  相似文献   

13.
中考题(2010山东东营-24)如图1,在锐角三角形ABC中,BC=12,△ABC的面积为48,D,E分别是边AB,AC上的两个动点(D不与A,B重合),且保持DE∥BC,以DE为边,在点A的异侧作正方形DEFG. (1)当正方形DEFG的边GF在BC上时,求正方形DEFG的边长; (2)设DE=x,△ABC与正方形DEFG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试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写出x的取值范围,并求出y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14.
我们先来看看下面两道题的证明,有无"漏洞".题1求证: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到一组对边的距离相等.已知:■ABCD中,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OE⊥AD于E,OF⊥BC于F.图1求证:OE=OF.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OC.∵OE⊥AD,OF⊥BC,∴∠AEO=∠CFO.又∵∠AOE=∠COF(对顶角相等),∴△AOE≌△COF(AAS).∴OE=OF.图2题2已知:正方形ABCD中,O是对角线AC的中点.连接OB、OD.求证:OB=OD.证明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OA=OC,∴OB=OD(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相似文献   

15.
<正>一、问题提出题目在正方形ABCD中,点E在BC上,点F在AB上,且AF=BE,DF交AE于H.(1)求证:AE⊥DF;(2)如图1,点M在HD上,满足HM=HA,点O为MC的中点,求∠HDO的度数;此题第一问实际上是人教版八下数学课本P68页第8题的改编题,解法比较简单.由条件易得三角形全等,由全等得角相等,再根据等量代换得90°角,最后得线段垂直关系.解题方法常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陈祖华 《中学数学》2007,(12):11-13
问题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科书第133页的第15题: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边BC的中点,∠AEF=90°,EF交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CF于F.求证:AE=EF.图1图2证明在AB上任取一点M,使AM=EC,连结ME,如图2.因为∠MAE=∠FEC,∠AME=∠ECF,所以△AME≌△ECF故AE=EF.这是按教材提示做辅助线,很容易获得的结果.但是我们面对这一经典的习题不妨做些如下的探讨和研究:①将“问题”中的“E为BC的中点”,改为“E为线段BC上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求证:AE=EF.(如图3)为使问题一般化,我做如此变换,下面探讨的方法仍然适合特殊情…  相似文献   

17.
蔡新春 《中学数学》2012,(18):16-17
一、试题呈现(南通卷第26题)在菱形ABCD中,∠B=60°,点E在边BC上,点F在边CD上.(1)如图1,若E是BC的中点,∠AEF=60°,求证BE=DF;(2)如图2,若∠EAF=60°,求证△AEF是等边三角形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全国高中联赛二试第1题是一道平面几何题:如图,在锐角△ABC中,AB相似文献   

19.
题目如图1,点E、F、G、H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中点,连结AH、BE、CF、DG,它们交于点M、N、P、Q,求S四边形MNPQ:S正方形ABCD的值.  相似文献   

20.
<正>例题(第七届世界少年数学团体锦标赛)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AB,BC上,且AE∶EB=1∶2,BF∶FC=1∶2,AF分别与DE,DB相交于点G,H;若AG=6,求GH.方法1简析在Rt△ADE中,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得正方形的边AB的长,进而可得GH的长.解设AE=a,则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